苯乙胺论文_丁丽,胡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苯乙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苯乙胺,乙酸乙酯,安培,相图,模型,苯基,硝基。

苯乙胺论文文献综述

丁丽,胡丽娜[1](2019)在《磷霉素制药废水中α-苯乙胺的优势降解菌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前期获得两株α-苯乙胺降解菌的基础上,研究了两株菌株P1、P2生长状况、不同接种量对其生长和降解效果的影响、两株菌在不同基质环境下的耐受能力,最终从两株菌中择优选择出α-苯乙胺的高效降解菌。结果表明:相同生长环境下,菌株P2较P1生长周期长;在不同接种量下,菌株P2对α-苯乙胺的降解效率高于菌株P1,最佳接种量为20%;P2比P1具有更高的耐受能力,因此选择菌株P2作为优势降解菌,为今后磷霉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新疆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3期)

员帅帅[2](2019)在《α-苯乙胺拆分平衡体系的研究以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R,S)-α-苯乙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它为基础衍生出来的物质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光学活性的R-(+)-苯乙胺或者S-(-)-苯乙胺由于空间结构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在有机合成以及不对称等研究的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在研究价值。本论文构建叁元固液平衡体系D-(-)-酒石酸-S-(-)-苯乙胺+D-(-)-酒石酸-R-(+)-苯乙胺+水在温度T=298.15K、308.15K、318.15K、328.15K,常压下溶解度相图。在每一个温度下对应的相图中,相图区域可以分为四部分,就是:D-(-)-酒石酸-S-(-)-苯乙胺和D-(-)-酒石酸-R-(+)-苯乙胺未饱和区域,D-(-)-酒石酸-S-(-)-苯乙胺结晶区域,D-(-)-酒石酸-R-(+)-苯乙胺结晶区域,以及这两种盐的共结晶区域,在每一个相图中都有一个共饱和点。这两种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都增大都增大,同时在结晶区域D-(-)-酒石酸-R-(+)-苯乙胺大于D-(-)-酒石酸-S-(-)-苯乙胺。本论文选择了热力学模型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对研究的叁元体系进行了回归,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编程,通过研究回归出来最优参数,同时考察了了实验值和计算值之间的误差,通过计算相对偏差、均方根偏差,可以看出在四个不同的温度下,Wilson模型的RMSD分别为1.07×10~(-3)和6.2×10~(-3)、7.64×10~(-4)和6.18×10~(-4)、5.65×10~(-4)和3.97×10~(-4)、4.98×10~(-4)和3.02×10~(-4);NRTL模型的RMSD为0.0085和0.0077、0.0069和0.0054、0.007和0.0056、0.0076和0.0044,在每一个温度下,Wilson模型的误差均小于NRTL模型。不难得出,Wilson模型回归实验结果比较理想,回归的结果与实验值比较吻合。本论文通过对绘制两个不同温度下相图的研究,利用相图对混合物D-(-)-酒石酸-S-(-)-苯乙胺和D-(-)-酒石酸-R-(+)-苯乙胺分离进行了计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路线,并用两种计算方法对两种路线分离过程中的首次循环和稳定循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第一种路线循环过程中,首次循环为L→A→B→C→D,而稳定循环为(D→E→F→B→C→D→E→F→B→C)n,图解法计算D-(-)-酒石酸-S-(-)-苯乙胺和D-(-)-酒石酸-R-(+)-苯乙胺首次循环和稳定循环收率分别为80.91%和70.05%、78.05%和70.06%,比值法计算D-(-)-酒石酸-R-(+)-苯乙胺和D-(-)-酒石酸-S-(-)-苯乙胺首次循环和稳定循环收率分别为80.91%和70.04%、78.58%和70.14%;第二种路线循环过程中,将固体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首次循环为L→A→B→C→D→E→F,而稳定循环为(F→G→H→I→J→K→M→F→G→H→I→J→K→M)n,循环过程中图解法计算D-(-)-酒石酸-R-(+)-苯乙胺和D-(-)-酒石酸-S-(-)-苯乙胺首次循环和稳定循环收率分别为80.88%和70.03%、78.52%和70.03%,比值法计算D-(-)-酒石酸-S-(-)-苯乙胺和D-(-)-酒石酸-R-(+)-苯乙胺首次循环和稳定循环收率分别为80.45%和70.05%、90.29%和70.05%。两种循环路线中,通过对计算过程中的分析可以得知比值法优于图解法,用比值法计算准确度高一点;同时从循环过程中的分析不难得出,第一种循环途径经过了两次结晶,但是混合盐的收率低于第二种循环途径;而第二种循环路径中为叁次结晶,收率高于第一种循环途径。鉴于在生产过程中优先考虑收率的话,可以选择第二种循环途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洪磊[3](2019)在《对氨基苯乙胺合成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氨基苯乙胺是合成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米拉贝隆的重要中间体。以硝基苯基乙腈作为起始材料,在催化剂钯碳的作用下,与水合肼反应,硝基还原得到对氨基苯乙腈,然后在雷尼镍的催化作用下,再次与水合肼反应,还原腈基得到对氨基苯乙胺,总收率达到89%。产品经过核磁氢谱和核磁碳谱表征。该路线反应操作简单,产品纯度好产量高,成本低,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李丹,黄强[4](2018)在《活性炭负载Co-Mo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水中的α-苯乙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复合金属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以及利用复合金属催化剂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的α-苯乙胺的性能。活性炭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将主金属Co,副金属Mo,以CoO:MoO_3:C=0.5:0.1:10(质量比)的比例用沉淀浸渍法负载在活性炭上,340℃煅烧,制备出复合金属催化剂。通过SEM和XRD分析复合金属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通过N2吸附等温线判断吸附类型和内部结构。实验发现复合金属催化剂在催化臭氧化降解α-苯乙胺溶液的过程中,α-苯乙胺溶液的初始浓度对降解终点溶液的COD值基本没有影响;碱性环境有利于臭氧化反应的顺利进行。从而得出结论催化剂的加入量为2.0 g/100mL,溶液初始p H=10.0,α-苯乙胺初始COD=928 mg/L,反应温度为55℃时,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α-苯乙胺实验最终水样COD为29.0mg/L,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6.9%。这个过程是由一个非均相的自由基反应实现的。(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8-09-28)

赵晓娟,周婵媛,张敏,陈海光,白卫东[5](2019)在《电流-时间曲线法测定鱼露中的苯乙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积分脉冲安培法和电流-时间(I-t)曲线法测定苯乙胺,对两种方法的测定条件分别进行优化,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纳米金修饰金电极(AuNPs/AuE),在初始电位为0.1 V时,运用I-t曲线法测定苯乙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苯乙胺的响应电流差值与苯乙胺浓度在4.13×10~(-8)~4.72×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10~(-8) mol/L。用该法测定鱼露样品中苯乙胺的加标回收率在90.0%~110.8%之间。该法检测速度快、成本低、选择性好,适用于水产品及其制品中苯乙胺的测定。(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高继红,杨天林[6](2018)在《苯乙胺-N,N-双甲基磷酸铕(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BSA/DNA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具有叁脚架形结构的配体L及其Eu(Ⅲ)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差热-热重、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光谱学、电化学方法考查Eu(Ⅲ)配合物与BSA,ct-DNA的键合作用,同时考察Fe~(3+)(Cu~(2+))对Eu(Ⅲ)配合物与BSA作用的影响及该配合物作为杂交探针在DNA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Eu(Ⅲ)配合物与BSA之间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作用位点为1,该配合物对BSA以静态淬灭的形式淬灭其内源荧光。Eu(Ⅲ)配合物有较强的电活性,与ct-DNA之间以较强的插入作用结合。Fe~(3+)(Cu~(2+))均参与Eu(Ⅲ)配合物与BSA之间的结合,且Cu~(2+)起到"离子架桥"作用。Eu(Ⅲ)配合物能够识别发生在电极表面的杂交过程,能够识别互补、非互补,碱基错配系列。(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崔蓓,李闻捷,彭秀军,朱红伟[7](2018)在《N-对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TPCK)对晶状体氧化应激混浊程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N-对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N-tosyl-L-phenylalanyl-chloromethyl Ketone,TPCK)干预对延缓晶状体混浊程度的作用,并初步分析TPCK在晶状体氧化应激状态下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同窝SD大鼠离体培养晶状体36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组(H_2O_2组)和药物干预组(TPCK组),每组12个。于晶状体培养12h显微镜下观察离体培养晶状体混浊的情况并分别计分;然后每组取一个晶状体匀浆进行热稳定性分析;其余所有晶状体匀浆后测定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结果TPCK组晶状体混浊程度(8.33%)明显低于H_2O_2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2,P<0.05)。TPCK组GSH含量为(2.36±0.29)μmol·g~(-1),与H_2O_2组(1.12±0.08)μmol·g~(-1)相比明显升高,低于空白对照组(3.52±0.30)μmol·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89,P<0.05)。结论 TPCK作为一种烷基化试剂竞争性结合晶状体蛋白巯基而减轻了其氧化损伤程度。TPCK能稳定晶状体蛋白的热变性。(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8年08期)

张莉,秦睿,王玮[8](2018)在《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又叫2C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常见的2C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有2C-B、2C-C、2C-E、2C-I等。当前我国的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经非常严重,但我们对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认识还有很多欠缺,还需要很多研究调查来对该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防控进行指导。(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余健,李增增,蒋婷,雷千,盛回香[9](2018)在《药物中间体β-卤代苯乙胺的简便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条高效、简单的药物中间体β-卤代苯乙胺的合成方法.二苄胺和溴乙酸乙酯作为起始原料,经历取代、加成、催化氢化、氯代和酰化5步反应,以中等产率制备得到目标产物2-乙酰氨基-3-氯-3-(4-甲氧基苯基)丙酸乙酯,对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的制备进行了条件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路线,同时还通过熔点、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此合成方法为含多官能化苯乙胺结构的药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一种便利途径.(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钟其权,李海霞,郭芳,秦缘缘,徐文文[10](2017)在《芹菜素与苯乙胺缩合席夫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提升芹菜素的开发利用,合成新药,设计芹菜素和苯乙胺缩合生成席夫碱。方法利用缩合反应,加热回流合成席夫碱,采用UV、IR表征产物结构。结果通过图谱表征芹菜素和苯乙胺缩合生成了席夫碱。结论合成了新型席夫碱化合物,为开发芹菜素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7年23期)

苯乙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R,S)-α-苯乙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它为基础衍生出来的物质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光学活性的R-(+)-苯乙胺或者S-(-)-苯乙胺由于空间结构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在有机合成以及不对称等研究的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在研究价值。本论文构建叁元固液平衡体系D-(-)-酒石酸-S-(-)-苯乙胺+D-(-)-酒石酸-R-(+)-苯乙胺+水在温度T=298.15K、308.15K、318.15K、328.15K,常压下溶解度相图。在每一个温度下对应的相图中,相图区域可以分为四部分,就是:D-(-)-酒石酸-S-(-)-苯乙胺和D-(-)-酒石酸-R-(+)-苯乙胺未饱和区域,D-(-)-酒石酸-S-(-)-苯乙胺结晶区域,D-(-)-酒石酸-R-(+)-苯乙胺结晶区域,以及这两种盐的共结晶区域,在每一个相图中都有一个共饱和点。这两种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都增大都增大,同时在结晶区域D-(-)-酒石酸-R-(+)-苯乙胺大于D-(-)-酒石酸-S-(-)-苯乙胺。本论文选择了热力学模型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对研究的叁元体系进行了回归,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编程,通过研究回归出来最优参数,同时考察了了实验值和计算值之间的误差,通过计算相对偏差、均方根偏差,可以看出在四个不同的温度下,Wilson模型的RMSD分别为1.07×10~(-3)和6.2×10~(-3)、7.64×10~(-4)和6.18×10~(-4)、5.65×10~(-4)和3.97×10~(-4)、4.98×10~(-4)和3.02×10~(-4);NRTL模型的RMSD为0.0085和0.0077、0.0069和0.0054、0.007和0.0056、0.0076和0.0044,在每一个温度下,Wilson模型的误差均小于NRTL模型。不难得出,Wilson模型回归实验结果比较理想,回归的结果与实验值比较吻合。本论文通过对绘制两个不同温度下相图的研究,利用相图对混合物D-(-)-酒石酸-S-(-)-苯乙胺和D-(-)-酒石酸-R-(+)-苯乙胺分离进行了计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路线,并用两种计算方法对两种路线分离过程中的首次循环和稳定循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第一种路线循环过程中,首次循环为L→A→B→C→D,而稳定循环为(D→E→F→B→C→D→E→F→B→C)n,图解法计算D-(-)-酒石酸-S-(-)-苯乙胺和D-(-)-酒石酸-R-(+)-苯乙胺首次循环和稳定循环收率分别为80.91%和70.05%、78.05%和70.06%,比值法计算D-(-)-酒石酸-R-(+)-苯乙胺和D-(-)-酒石酸-S-(-)-苯乙胺首次循环和稳定循环收率分别为80.91%和70.04%、78.58%和70.14%;第二种路线循环过程中,将固体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首次循环为L→A→B→C→D→E→F,而稳定循环为(F→G→H→I→J→K→M→F→G→H→I→J→K→M)n,循环过程中图解法计算D-(-)-酒石酸-R-(+)-苯乙胺和D-(-)-酒石酸-S-(-)-苯乙胺首次循环和稳定循环收率分别为80.88%和70.03%、78.52%和70.03%,比值法计算D-(-)-酒石酸-S-(-)-苯乙胺和D-(-)-酒石酸-R-(+)-苯乙胺首次循环和稳定循环收率分别为80.45%和70.05%、90.29%和70.05%。两种循环路线中,通过对计算过程中的分析可以得知比值法优于图解法,用比值法计算准确度高一点;同时从循环过程中的分析不难得出,第一种循环途径经过了两次结晶,但是混合盐的收率低于第二种循环途径;而第二种循环路径中为叁次结晶,收率高于第一种循环途径。鉴于在生产过程中优先考虑收率的话,可以选择第二种循环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乙胺论文参考文献

[1].丁丽,胡丽娜.磷霉素制药废水中α-苯乙胺的优势降解菌的选择[J].新疆环境保护.2019

[2].员帅帅.α-苯乙胺拆分平衡体系的研究以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9

[3].李洪磊.对氨基苯乙胺合成新工艺研究[J].山东化工.2019

[4].李丹,黄强.活性炭负载Co-Mo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水中的α-苯乙胺[C].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

[5].赵晓娟,周婵媛,张敏,陈海光,白卫东.电流-时间曲线法测定鱼露中的苯乙胺[J].食品科学.2019

[6].高继红,杨天林.苯乙胺-N,N-双甲基磷酸铕(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BSA/DNA的作用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8

[7].崔蓓,李闻捷,彭秀军,朱红伟.N-对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TPCK)对晶状体氧化应激混浊程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8

[8].张莉,秦睿,王玮.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研究[J].山东化工.2018

[9].余健,李增增,蒋婷,雷千,盛回香.药物中间体β-卤代苯乙胺的简便合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钟其权,李海霞,郭芳,秦缘缘,徐文文.芹菜素与苯乙胺缩合席夫碱研究[J].广东化工.2017

论文知识图

等报道的手性氨基醇配体等报道的手性氨基醇配体等报道的基于a一苯乙胺一苯乙胺衍生的手性氨基醇配...催化剂结构图二甲胺基-α-乙基二茂铁(Ugi’s...

标签:;  ;  ;  ;  ;  ;  ;  

苯乙胺论文_丁丽,胡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