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纠纷,机制,制度,法院,司法权,过程,方式。

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兴旺,尉红梅[1](2018)在《论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在建设工程纠纷解决中的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诉讼程序较为完备、仲裁制度适用范围扩大且解决争议方式多样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程序处于逐渐发展的阶段,调解程序等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中。但是,这些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纠纷数量的增加、形式的多样化,对解决争议的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调解力量亟需培植,尤其是行政调解力量亟需培植。建立、健全诉讼和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已经成为了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重要的改革任务。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以下简称ADR制度),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解决纠纷的新方法。文章将从ADR制度入手,在阐述ADR制度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国际建设工程纠纷中的适用后,重点阐述ADR制度在国内建设工程纠纷中的适用,并着重论证国内建设工程纠纷领域中行业调解的发展与完善。(本文来源于《工程造价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程琳[2](2014)在《我国调解制度替代纠纷解决功能之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调解制度是我国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这一制度经历了传统时期、繁荣时期、批判及创新发展等阶段,而在每一阶段中,调解所发挥的实效并不一样,这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观念密切联系。现代意义上的调解虽然已经历了新一轮的创新发展时期,但现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对调解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从权利的维护及调解实效性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调解的纠纷解决功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叶世岳[3](2010)在《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医事仲裁制度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阶段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医疗纠纷,让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因此,探索和寻求医疗纠纷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机制已成为重塑和维系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建立医事仲裁制度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医事仲裁制度的一些设想,并指出法律保障、保险保障是该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下旬)》期刊2010年09期)

韩毅[4](2009)在《从调解制度的完善到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深入,诉讼激增、司法资源压力过重、司法成本过高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司法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我国的调解制度也显示出疲态,难以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本文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出发,提出法院附设ADR的定义,即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一种形式,又称为“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司法ADR”等,是附设在法院内部的一种诉讼外但又与诉讼程序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联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处于通过当事人之间私下对话解决和通过诉讼程序以判决的形式利用公权力解决中间地位的解决方法。通过对发源地美国及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其他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各自所采取的法院附设ADR的模式及流程分析,剖析法院附设ADR机构具有以下功能优势:第一,快速、高效、全面地解决纠纷,这是法院附设ADR的首要功能。第二,分流法院案件,优化司法资源。大量的案件免于诉讼程序的繁琐和冗长而通过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合理而优的利用。我国的国情、文化传统、司法体制等与西方有着重要区别,国外的法院附设ADR制度是否能为我国所借鉴?接下来,从必要性和正当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我国现行调解制度发展过程的回顾及制度设计的介绍,分析我国现行调解制度的特征,剖析我国现行调解制度的四大弊端:规范设置缺少可操作性、法院调解的定位存在偏差、调解程序职权主义倾向明显、调解的基本原则规定要求过高,调解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法院附设ADR调解契合“以和为贵”的民族心理与厌诉的民族传统、调解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及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有利于优化司法资源、拓展司法功能、调解是缔造和谐秩序的客观要求,是法院附设ADR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可见,法院附设ADR在我国完全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能契合本土法治资源,既具必要性,也具正当性,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与土壤。通过对在我国的江苏、山东、上海等局部地区已经出现的法院附设ADR制度的介绍,剖析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制度构架下找不到相应支点、将调解的功能过分渲染、各地的探索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和分散性。鉴于此,笔者提出了构建我国法院附设ADR制度的建议:第一、完善立法,制定《调解法》;第二、确立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的理念;第叁、实行案件分流制度;第四、设置中立评估体系;第五、通过完善诉调对接机制,赋予ADR机构有限度的司法裁判权等。(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10-09)

孙雅婷[5](2009)在《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浅析——以中国法院调解制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纷繁复杂的社会纠纷也日益突显,司法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建立多元化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更符合社会和法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法院调解兼具司法与替代性解纷机制两种特征,从ADR的角度来看,法院调解与其他非诉解纷机制一样具有相同的制度补充机能。从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概述入手,针对中国法院调解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构想。(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09年13期)

贺蓉[6](2008)在《美国环境纠纷解决替代机制制度诱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的环境纠纷解决替代机制是纠纷解决替代机制在环境领域上的延伸,最突出的特征在于自愿性程序。以新制度论的视角来考察环境纠纷解决替代机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是在"正式制度"不足以应对解决环境纠纷任务时,由民间团体推动产生的。多元化的民间团体不但催生了EADR制度的需求,在制度的创新、推展、执行与监督上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国的经验提示我们要建立高效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必须要首先考虑其制度诱因。(本文来源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程波[7](2003)在《现代西方社会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ADR)存在的制度原理分析及我国对其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渊源于西欧法律传统、以"竞技性"诉讼观为核心的、具有"对抗、判定"结构性要素的民事诉讼审判制度是西欧近代型法制的重要特征。对抗被视为诉讼的基调或当作诉讼结构性要素,已为英、美、德、日等一部分国家的民事诉讼制度所公认。这一诉讼结构作为西方现代社会一套基本上为法律家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意识形态,今天仍然发挥着维系西方现代社会法治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一诉讼结构日益(本文来源于《外国法制史研究》期刊2003年00期)

张睛川[8](2004)在《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基础正当性及其制度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行的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其主要类型有调解和仲裁。构建我国的ADR,应从系统化、全局性的视角出发,尤其是要对ADR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处理好ADR与诉讼的协调问题,从而达到构建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目的与效用。我国应制定ADR基本法,制定统一的仲裁和调解法,构建以司法ADR为主的ADR司法体系。(本文来源于《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程波[9](2003)在《现代西方社会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ADR)存在的制度原理分析及我国对其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渊源于西欧法律传统、以"竞技性"诉讼观为核心的、具有"对抗、判定"结构性要素的民事诉讼审判制度是西欧近代型法制的重要特征。对抗被视为诉讼的基调或当作诉讼结构性要素,已为英、美、德、日等一部分国家的民事诉讼制度所公认。这一诉讼结构作为西方现代社会一套基本上为法律家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意识形态,今天仍然发挥着维系西方现代社会法治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一诉讼结构日益(本文来源于《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期刊2003-10-12)

[10](2003)在《并非所有纠纷都要进法院》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本报记者 梁捷特邀嘉宾:章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司法室副主任 陈俊生: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副司长 杨永清: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厅法官、法学博士  话题要点:电影《秋菊打官司》上映后掀起了打官司的热潮,很多人以为,这说明公民法律意识的(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03/01/03)

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调解制度是我国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这一制度经历了传统时期、繁荣时期、批判及创新发展等阶段,而在每一阶段中,调解所发挥的实效并不一样,这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观念密切联系。现代意义上的调解虽然已经历了新一轮的创新发展时期,但现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对调解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从权利的维护及调解实效性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调解的纠纷解决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兴旺,尉红梅.论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在建设工程纠纷解决中的适用[J].工程造价管理.2018

[2].程琳.我国调解制度替代纠纷解决功能之演变[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

[3].叶世岳.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医事仲裁制度的构建[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

[4].韩毅.从调解制度的完善到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9

[5].孙雅婷.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浅析——以中国法院调解制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

[6].贺蓉.美国环境纠纷解决替代机制制度诱因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7].程波.现代西方社会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ADR)存在的制度原理分析及我国对其借鉴意义[J].外国法制史研究.2003

[8].张睛川.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基础正当性及其制度构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

[9].程波.现代西方社会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ADR)存在的制度原理分析及我国对其借鉴意义[C].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2003

[10]..并非所有纠纷都要进法院[N].光明日报.2003

标签:;  ;  ;  ;  ;  ;  ;  

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