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工资差异论文_易顺,孟凡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工资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别,工资,差异,分解,位数,工资收入,工资水平。

性别工资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易顺,孟凡强[1](2019)在《中国非正规就业工资性别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1997-2011年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分解方法对中国非正规就业工资性别差异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就单个因素而言,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人力资本回报率高于男性。在均值水平上,非正规就业性别工资差异明显存在;从工资分布来看,无论在哪个分位数位置,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性别差异都比正规就业更大;就整体趋势分布而言,工资收入水平越高,非正规就业工资性别差异越大,而这个趋势与正规就业正好相反,这表明,非正规就业性别工资差异存在明显的"天花板效应"。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分解结果表明不可解释因素导致的工资差异超过可观测到的工资差异,就个体特征而言,事实上女性拥有微弱的优势,而系数差异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超过了性别工资总差异,这表明市场性别歧视问题相当严重。(本文来源于《劳动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谷晶双[2](2019)在《中日性别工资差异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和2012年日本家庭调查数据(KHPS2012),对中日两国的性别工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日两国的劳动力市场中都存在着性别工资差异的现象,尤其是日本的性别工资差异更大;中日两国的性别工资差异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表现为逐渐扩大的趋势;结婚和生育是导致性别工资差异扩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中日两国性别工资差异进一步采用Oaxaca分解,结果表明:歧视是造成中日两国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却有所不同。行业因素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程度的影响最大;对日本劳动力市场来说,歧视主要是由于工作年限带给男性的工资回报率远远高于女性引起的。此外,各分位点上的性别工资差异分解结果表明:在中国,相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低收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异更大,并且受到的歧视更严重;而日本高收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异较大,且受到的歧视较严重。(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琪,吴传琦[3](2019)在《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工作时间投入影响的性别差异——基于CLDS(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时间投入是劳动供给的微观体现,是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性别角度出发,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通过WLS回归与分位数回归分析,探讨工资对劳动力工作时间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女性劳动力工资激励效应比男性劳动力高出28.5%;第二,男性劳动力工资激励效应随分位数增加表现为"分阶段型"的下降模式,女性劳动力表现为"扁平弧形"的先降后升态势;第叁,男女劳动力工作时间投入其他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影响的性别差异较大。工具变量的使用加强了实证分析的可靠性。基于实证结论,论文对工资激励效应性别差异、劳动力时间供给性别差异以及两者关系进行了延展式思考。(本文来源于《人口与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胡玉涛[4](2019)在《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回报率及性别工资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社会研究的热点话题。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改善女性就业者的就业状况,也能改善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分配差异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才能找出性别工资差异的真正原因,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与建议来减少和消除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歧视理论为基础,对性别工资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结合CHIP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量和质的角度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从人力资本存量角度来说,受教育年限越长,就会有更好的收入。而t检验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受教育年限并没有显着差异,但男性的月平均工资却显着高于女性。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质的角度来说,受教育年限越长,就会有高的教育回报,也就意味着会有更高的工资。Mincer工资方程的回归结果则显示,在添加协变量和不添加协变量两种情况下,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都是高于男性,并且高等教育能够显着提高女性的教育回报率,使女性就业者更能够从教育中受益,从而获得更高的工资水平。为了进一步探究工资差异的成因,对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对性别工资差异进行OB均值分解后发现,总工资差异中性别歧视工资差异占了很大比例,并且随着学历水平的提升,歧视程度逐渐下降。FFL无条件工资分解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就业者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性别工资差异逐渐减少,但是在高工资水平和低工资水平中,歧视性工资差异所占比重依然很大。与此同时,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能有效缓解性别工资差异,并且婚姻关系对歧视性工资差异的贡献度最大。(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武轩伊[5](2019)在《社会性别视角下生育对中国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却持续走低,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与男性的工资差距也不断拉大。生育是该社会问题重要的解释因素之一,该社会问题也会对生育造成抑制作用,导致更加严重的人口问题。女性因为母亲角色而在求职、工作评价、薪资、晋升机会等方面遭遇系统性的不利因素被称作母职代价。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2015年的数据,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通过OLS回归法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一方面从宏观层面分析生育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定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问题场景进行还原,解释”母职代价“对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最后,结合国外工作与家庭政策的经验与教训,立足我国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以降低劳动者的生育代价从而保障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健康发展。主要研究发现:生育对女性的工资收入有着显着的负面影响,对男性无显着影响;生育对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精英女性造成的母职代价最大;传统性别分工观念、不同性别的角色感知以及雇主的统计性歧视都是造成劳动力市场中存在母职代价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背景下,新生儿生育率不断下降,我们应当在充分释放女性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为了保障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健康,为女性生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降低女性的生育风险,增加生育意愿。因此我们应该从思想观念、舆论引导、政策保障等各方面为女性劳动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吴传琦,张琪[6](2019)在《工资对劳动力时间安排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工作—家庭”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通过回归方法分别探寻工资水平对于工作投入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在低收入群体当中,工资水平对于工作投入时间的弹性为正且女性比男性高出30.5%,而工资水平对于家务劳动时间的弹性为负且对男性的影响比女性高出82.5%;在高收入群体当中,工资水平对男女劳动力工作投入与家务劳动皆为负影响,工资对男性工作投入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比女性分别高出22.9%和16.8%,从而这部分劳动力会适当增加闲暇时间。总体来看,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对工作投入和家务劳动的影响相较于高收入群体更加明显,不同收入群体当中,工资水平对于工作投入和家务劳动的影响不同且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工具变量的使用增强了本文实证分析的稳健性。(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单爽[7](2019)在《性别对我国部门间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2013年中国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A卷和D卷,使用PSM方法研究了性别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人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关事业单位与私人部门的工资收入差异明显,而国有企业与私人部门之间不存在显着的工资收入差异;而性别确实对部门间工资收入差异产生了巨大影响,男性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水平显着低于私人部门,而女性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水平显着高于私人部门。(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9年05期)

钱锡红,叶广锋[8](2019)在《企业年金替代率的性别差异:基于性别工资增长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年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企业年金替代率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构建企业年金替代率模型,区分男性和女性的工资增长率参数,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女性企业年金替代率并不绝对低于男性,在参保年龄较早时,女性企业年金替代率高于男性,但随着参保年龄的增加,女性在替代率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弱,男性的优势逐渐显现。第二,单方面推迟女性的退休年龄,不利于企业年金替代率的公平发展;应通过同时推迟女性的退休年龄和提高女性的在职工资来缩小男女替代率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经营版)》期刊2019年05期)

龚华[9](2019)在《城镇职工工资收入的性别差异——基于半参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居民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持续提高,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迹象,这其中就包括男女性别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了城镇职工性别工资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及形成原因,发现性别工资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中低收入人群,而高收入人群的性别工资差距则相对较小,性别歧视因素在形成收入差距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期刊2019年04期)

童霞[10](2018)在《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与职业分割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男、女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利用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与生活状况调查农村住户数据,对农民工职业和其性别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对农民工而言,城市劳动力市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职业分割,职业内性别歧视性因素仍是导致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性别工资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和2012年日本家庭调查数据(KHPS2012),对中日两国的性别工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日两国的劳动力市场中都存在着性别工资差异的现象,尤其是日本的性别工资差异更大;中日两国的性别工资差异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表现为逐渐扩大的趋势;结婚和生育是导致性别工资差异扩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中日两国性别工资差异进一步采用Oaxaca分解,结果表明:歧视是造成中日两国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却有所不同。行业因素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程度的影响最大;对日本劳动力市场来说,歧视主要是由于工作年限带给男性的工资回报率远远高于女性引起的。此外,各分位点上的性别工资差异分解结果表明:在中国,相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低收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异更大,并且受到的歧视更严重;而日本高收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异较大,且受到的歧视较严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工资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易顺,孟凡强.中国非正规就业工资性别差异研究[J].劳动经济评论.2019

[2].谷晶双.中日性别工资差异比较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9

[3].张琪,吴传琦.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工作时间投入影响的性别差异——基于CLDS(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9

[4].胡玉涛.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回报率及性别工资差异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9

[5].武轩伊.社会性别视角下生育对中国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9

[6].吴传琦,张琪.工资对劳动力时间安排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工作—家庭”视角[J].调研世界.2019

[7].单爽.性别对我国部门间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2019

[8].钱锡红,叶广锋.企业年金替代率的性别差异:基于性别工资增长率的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

[9].龚华.城镇职工工资收入的性别差异——基于半参数方法[J].市场周刊.2019

[10].童霞.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与职业分割的经验分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分位数上的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城镇职工性别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年性别工资差异FFL分解差异...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回归...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性别工资差异

标签:;  ;  ;  ;  ;  ;  ;  

性别工资差异论文_易顺,孟凡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