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论文_张震海,方晓燕,许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败血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败血症,新生儿,链球菌,艾滋病,胎膜,血液,沙门氏菌。

败血症论文文献综述

张震海,方晓燕,许丽萍[1](2019)在《新生儿B组链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B组链球菌(GBS)败血症患儿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7例GBS败血症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发病时间等将研究对象分为早发型组(23例)和晚发型组(1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检查情况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性别、胎龄、是否第一胎、出生体重及结局好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均经阴道分娩,与早发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组中,出生后3d内发病19例(82.6%),出生后24h内发病4例(17.4%),其中10例首发症状为呼吸道症状。晚发型组平均发病时间约为14.5d,其中8例首发症状为发热。37例患儿均未出现耐药情况,大部分GBS感染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均存在异常情况,也有部分患儿为正常情况,最后治疗好转出院28例(治愈率为75.7%)。结论 GBS感染无特异性改变,出现颅内感染时致残、致死率较高,应综合各方面检查及临床表现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3期)

陈凯,徐忠,张薇[2](2019)在《PCT联合IL-6和CRP检测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联合检测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健康孕妇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PCT、IL-6和CRP水平,比较2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及产妇PCT、IL-6、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的PCT、IL-6和CRP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存在关联,PCT、IL-6和CRP水平偏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败血症的参考指标,提升相关疾病预测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邱玖香,石亚玲,陈星,陈万山[3](2019)在《26例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病例的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实验室指标改变、临床特点及抗病毒治疗情况,从而为临床尽早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26例确诊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的菌型分布及相关药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4~+淋巴细胞、CD4~+/CD8~+比例、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等实验室感染性指标及其流行病史、症状和并发症以及抗病毒治疗等临床特点,来了解广东省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的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实验室指标改变规律和其临床特点。结果 26个病例中,检出8种沙门血清型,培养结果以肠炎沙门菌16例(61.5%)、鼠伤寒沙门菌3例(11.5%)多见,对第叁、四代头孢和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高。WBC计数24例(92.3%)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有20例(76.9%),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减低的有13例(50.0%)。CD4~+淋巴细胞计数有25例(96.2%)都低于100个/μL,CD4~+/CD8~+比例都有倒置,下降明显,病例都无早期诊断并长期规律的抗病毒治疗。26例都无明显不洁饮食史,23例(88.5%)有发热症状,22例(84.6%)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所有病例临床诊断都有艾滋病(C3),属艾滋病期,并发症以电解质紊乱18例(69.2%)和合并肺部感染17例(65.4%)多见。结论 CRP、PCT等实验室感染性指标变化对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有提示作用,尽早血培养及骨髓培养对其确诊必不可少。(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春花,万致婷[4](2019)在《免疫球蛋白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抗菌药物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两组均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统计两组血小板(PLT)、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gA、IgG等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评估其IL-6、hs-CRP水平;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PLT、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IgA、IgG及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IL-6、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对照组为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早产儿败血症,有助于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提高免疫功能并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李正玲[5](2019)在《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败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败血症患者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所抽取的96例败血症患者,2019年1月-2019年5月为研究时间,并且通过随机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为48例。研究期间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工作,最后对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效果以及常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6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45.83%),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败血症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模式,最终发现,研究组的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能够为患者的病情康复起到极为显着的效果,应该大力推广与使用。(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丁秋凤[6](2019)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及败血症患者的护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及败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30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及败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有效率为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及败血症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治疗能够控制发病的速度,延缓患者的病情,对延长患者的生命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3期)

张皓迪,孙瑜[7](2019)在《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从重庆某水产养殖场患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的鲤鱼肝脏中分离到两株细菌(P-H1和P-B1),经菌体形态观察、回归感染试验、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析,确认两株致病菌均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对健康鲤鱼进行回归感染试验,结果与原病源鱼发病症状一致,且发现P-H1菌株的致病速度、致病强烈程度明显高于P-B1菌株。本研究可为鲤鱼细菌性败血症诊断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秀兰,钟晓云,吴艳[8](2019)在《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阳性的9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日龄≤3d)和晚发型(日龄>3d),对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36例(37.1%,36/97),其中早产儿20例(55.6%,20/36),低出生体重儿18例(出生体重<2500g,50.0%,18/36);革兰阴性菌感染69.4%(25/36),革兰阳性菌感染27.8%(10/36),真菌感染2.8%(1/36);前叁位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9.4%,25/36)、B组链球菌(16.7%,6/36)、牛链球菌Ⅱ型(8.3%,3/36)。晚发型败血症61例(62.9%,61/97),其中早产儿50例(82.0%,50/61),低出生体重儿49例(80.3%,49/61);革兰阴性菌感染68.9%(42/61),革兰阳性菌感染24.6%(15/61),真菌感染6.6%(4/61);前叁位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45.9%,28/61)、葡萄球菌(19.7%,12/61)、大肠埃希菌(13.1%,8/61)。早发型败血症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显着少于晚发型;其大肠埃希菌、B组链球菌感染显着多于晚发型;而其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显着少于晚发型(P <0.05)。共检出35株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7/33、21/28、6/6、1/6。结论晚发型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大肠埃希菌和B组链球菌是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是晚发型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感染多见于晚发型败血症,使控制医院感染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成了临床难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罗慕华,黄仁映,李闻芳[9](2019)在《感染与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新生儿感染与败血症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存在感染的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指标的联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新生儿入院0 h、24 h、48 h、7 d、10 d等时间点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各感染指标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0例存在感染因素的新生儿中,最终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为103例。WBC+PCT+CRP叁项指标联合诊断敏感度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其他任意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所有患儿WBC水平从0 h开始升高,在7~10 d时又降低;患儿PCT水平从0 h开始升高,至24 h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呈持续衰减状态;患儿CRP水平在0 h开始至48 h迅速升高,之后也呈现持续衰减状态。每项指标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WBC、PCT以及CRP水平均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3.221,P=0.018;OR=5.784,P=0.000;OR=4.691,P=0.000)。结论感染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时,应当联合WBC、PCT和CRP中的两项或叁项进行诊断才能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梁婷婷,王丹晶[10](2019)在《60例新生儿GBS感染所致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60例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所致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诊的60例感染GBS败血症的新生儿进行研究。患儿出现发热时抽取患儿3ml的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对抽取的静脉血进行培养,使用仪器进行药敏试验以及细菌鉴定。对药敏结果的判定依据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标准进行判定。进行腰椎穿刺抽取2ml的脑脊液作为送检培养的标本。结果顺产51例,剖宫产9例;无羊水早破且羊水清澈53例,羊水早破以及血性羊水6例,羊水污染1例。所有患儿发病时间均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其中11例患者发病时<1周,37例患儿>1周<4周,12例患儿>4周。所有患儿均有发热、面色苍白、少动、少吃、反应差的症状,其中有惊厥表现患儿3例,下肢局部皮肤红肿合并骨髓炎2例。有18例患儿发展为化脓性脑膜炎,主要有气促、抽搐、反应差、发绀、呻吟以及呼吸暂停的表现。41例(68. 33%)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数目升高,50例(83. 33%)患儿的降钙素原水平升高。GBS对氨苄西林、红霉素、氯洁霉素、呋喃妥因、四环素有一定的耐药性;对常用的头孢类抗生素以及青霉素敏感。结论降钙素原在作为判断GBS感染情况的指标方面的敏感性高于CRP以及白细胞。可使用孢类抗生素及青霉素对患儿进行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2期)

败血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联合检测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健康孕妇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PCT、IL-6和CRP水平,比较2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及产妇PCT、IL-6、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的PCT、IL-6和CRP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存在关联,PCT、IL-6和CRP水平偏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败血症的参考指标,提升相关疾病预测准确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败血症论文参考文献

[1].张震海,方晓燕,许丽萍.新生儿B组链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

[2].陈凯,徐忠,张薇.PCT联合IL-6和CRP检测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3].邱玖香,石亚玲,陈星,陈万山.26例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的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9

[4].刘春花,万致婷.免疫球蛋白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

[5].李正玲.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败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名医.2019

[6].丁秋凤.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及败血症患者的护理分析[J].智慧健康.2019

[7].张皓迪,孙瑜.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19

[8].李秀兰,钟晓云,吴艳.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9].罗慕华,黄仁映,李闻芳.感染与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性探讨[J].黑龙江医学.2019

[10].梁婷婷,王丹晶.60例新生儿GBS感染所致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

论文知识图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捕获弗氏志贺菌[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及表面成份...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野生株(WT)...纳米纤维薄膜(曲线a)和纯纳米Ti...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α拮抗类药物对TNF-α敏感细胞的...

标签:;  ;  ;  ;  ;  ;  ;  

败血症论文_张震海,方晓燕,许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