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部、与顶部相对的底部、两相对侧部及位于所述顶部、所述底部与两所述侧部之间的插接孔,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遮盖所述顶部上表面的顶壁,所述顶壁前部设有向上、向后延伸的接地弹片,所述顶部上表面设有凹陷,所述顶壁遮盖所述凹陷,所述接地弹片与所述凹陷上下对齐,插座连接器装配于电子设备过程中,凹陷能够为顶壁的弹性变形提供空间,避免接地弹片受挤压后促使顶壁抵压顶部变形,避免因组装原因导致插接孔形状发生变形,保证绝缘本体结构的完整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插座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导电端子(20)及金属壳体(60),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顶部(11)、与所述顶部(11)相对的底部(12)、两相对侧部(13)及位于所述顶部(11)、所述底部(12)与两所述侧部(13)之间的插接孔(15),所述导电端子(2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位于所述插接孔(15)的接触部(22),所述金属壳体(60)包括遮盖所述顶部(11)上表面的顶壁(61),所述顶壁(61)前部设有向上、向后延伸的接地弹片(61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11)上表面设有凹陷(115),所述顶壁(61)遮盖所述凹陷(115),所述接地弹片(615)与所述凹陷(115)至少部分地上下对齐。
设计方案
1.一种插座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导电端子(20)及金属壳体(60),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顶部(11)、与所述顶部(11)相对的底部(12)、两相对侧部(13)及位于所述顶部(11)、所述底部(12)与两所述侧部(13)之间的插接孔(15),所述导电端子(2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位于所述插接孔(15)的接触部(22),所述金属壳体(60)包括遮盖所述顶部(11)上表面的顶壁(61),所述顶壁(61)前部设有向上、向后延伸的接地弹片(61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11)上表面设有凹陷(115),所述顶壁(61)遮盖所述凹陷(115),所述接地弹片(615)与所述凹陷(115)至少部分地上下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弹片(615)是从所述顶壁(61)前缘向后弯折延伸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115)的厚度为0.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60)包括左右间隔排列的数个所述接地弹片(615),所述凹陷(115)向前贯穿所述顶部(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11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数个所述接地弹片(615)排列形成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入成型于一绝缘块(25)的金属中隔片(30),所述中隔片(30)包括位于所述插接孔(15)后端的接触臂(32)及位于所述插接孔(15)左右两侧的锁扣臂(33),所述锁扣臂(33)具有位于所述插接孔(15)的锁扣部(35),所述绝缘块(25)向前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导电端子(20)设有排列于所述绝缘块(25)上的焊接部(2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60)包括上半壳体(601)及下半壳体(602),所述上半壳体(601)包括从所述顶壁(61)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两上侧壁(631),所述下半壳体(602)包括与所述顶壁(61)相对的底壁(62)及从所述底壁(62)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两下侧壁(632),所述上侧壁(631)设有水平的上固定片(661),所述下侧壁(632)设有水平的下固定片(662),所述中隔片(30)左右两端设有中间固定片(310),所述中间固定片(310)被夹持在所述上固定片(661)与所述下固定片(662)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列在所述绝缘本体(10)左右两侧的两磁铁(70),所述磁铁(70)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与所述金属壳体(60)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接地片(50)及向后延伸出所述金属壳体(60)的线缆(40),所述线缆(40)包括上下两排导线,所述导线包括导体(41)、绝缘层(42)、屏蔽层(43)及位于所述导线最外侧的绝缘外皮(44),所述导体(41)与所述导电端子(20)焊接,所述绝缘层(42)位于所述导体(41)与所述屏蔽层(43)之间,各所述导线的所述屏蔽层(43)与同一所述接地片(50)焊接在一起,使得各所述导线的所述屏蔽层(43)短路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61)内侧设有抵接所述接地片(50)的数个弹指(611),所述弹指(611)位于所述接地弹片(615)后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壳体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用于电子设备之间传输信号的重要零件,其中电连接器的接地连接是一项重要特征,大多数电连接器利用金属壳体接地来导出杂讯,减少电磁干扰,改善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品质。请参阅图9揭露的一种插座连接器200,其包括绝缘本体201、收容于绝缘本体201的导电端子202及包裹绝缘本体201的金属壳体203,绝缘本体201包括顶部2011、底部2012、两侧部(未图示)及位于它们之间的插接孔2015,导电端子 202具有位于插接孔2015内的接触部2025,金属壳体203包括顶壁2031 与顶壁2031相对的底壁2032,顶壁2031前缘设有向后倾斜延伸的接地弹片2030,当插座连接器200装配于电子设备300外部端口301中时,接地弹片2030与该外部端口301内壁弹性接触,使金属壳体203与电子设备 300之间形成接地回路,便于金属壳体203上的杂讯导出插座连接器200 至电子设备300。但是,在插座连接器200装配过程中,由于绝缘本体201 的顶部2011比较薄,当接地弹片2030受到挤压后,顶壁2031也会向下弹性变形,顶部2011同步受到顶壁2031的挤压发生变形,如果顶部2011 受挤压变形严重的话,甚至会有断裂的风险。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插座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绝缘本体被金属壳体抵压变形的插座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部、与顶部相对的底部、两相对侧部及位于所述顶部、所述底部与两所述侧部之间的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所述插接孔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遮盖所述顶部上表面的顶壁,所述顶壁前部设有向上、向后延伸的接地弹片,所述顶部上表面设有凹陷,所述顶壁遮盖所述凹陷,所述接地弹片与所述凹陷上下对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地弹片是从所述顶壁前缘向后弯折延伸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陷的厚度为0.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左右间隔排列的数个所述接地弹片,所述凹陷向前贯穿所述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陷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数个所述接地弹片排列形成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插入成型于一绝缘块的金属中隔片,所述中隔片包括位于所述插接孔后端的接触臂及位于所述插接孔左右两侧的锁扣臂,所述锁扣臂具有位于所述插接孔的锁扣部,所述绝缘块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排列于所述绝缘块上的焊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上半壳体及下半壳体,所述上半壳体包括从所述顶壁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两上侧壁,所述下半壳体包括与所述顶壁相对的底壁及从所述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两下侧壁,所述上侧壁设有水平的上固定片,所述下侧壁设有水平的下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与所述下固定片上下对齐,所述中隔片左右两端设有中间固定片,所述中间固定片被夹持在所述上固定片与所述下固定片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排列在所述绝缘本体左右两侧的两磁铁,所述磁铁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金属壳体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接地片及向后延伸出所述金属壳体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上下两排导线,所述导线包括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及位于所述导线最外侧的绝缘外皮,所述导体与所述导电端子焊接在一起,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导体与所述屏蔽层之间,各所述导线的所述屏蔽层与同一所述接地片焊接,使得各所述导线的所述屏蔽层短路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壁内侧设有抵接所述接地片的数个弹指,所述弹指位于所述接地弹片后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顶部上表面设有凹陷,金属壳体的顶壁遮盖凹陷,接地弹片与凹陷上下对齐,插座连接器装配于电子设备过程中,凹陷能够为顶壁变形提供空间,避免接地弹片受挤压后,接地弹片促使顶壁抵压顶部变形,避免因组装原因导致插接孔形状发生变形,保证绝缘本体结构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定位块、导电端子、中隔片分开后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组装图。
图8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部分拆开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现有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插座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导电端子20、金属中隔片30、线缆40、金属接地片50、金属壳体60、一对磁铁70及导电泡棉80。
绝缘本体10包括顶部11、与顶部11相对的底部12、左右相对的两侧部13、连接在顶部11、底部12与两侧部13后端的后端壁14及形成在它们之间的插接孔15,顶部11与底部12分别设有左右间隔排列并贯穿顶部11与底部12的端子槽110、120,端子槽110、120还向后贯穿绝缘本体10,顶部11与底部12外侧面分别设有凹槽111、121,凹槽111、121 内放置有绝缘片16,用于阻止导电端子20与金属壳体60接触而发生短路现象。两侧部13还设有收容槽130,收容槽130前端与插接孔15连通。后端壁14设有前后贯穿的开槽140及与端子槽110、120一一前后贯通的两排固定槽142。顶部11上表面还设有水平凹陷115,俯视观察,凹陷115呈矩形,厚度为0.1mm,凹陷115向前贯穿顶部11,后端与凹槽111贯通,凹陷11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端子槽110排列的宽度。
导电端子20设置为上下两排,导电端子20包括固定部21、从固定部 21向前延伸的弧形接触部22及固定部21向后延伸的焊接部23。接触部 22部分地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端子槽110、120内,部分地位于插接孔 15,固定部22向前插入固定于固定槽142。绝缘块25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10后端,绝缘块25上下表面设有定位槽251,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 23一一固定于定位槽251,接触部22向前延伸出绝缘块25,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20可以插入成型于绝缘块25,绝缘块25也可以与两排导电端子20相对应的两件式结构。
中隔片30插入成型或者组装于绝缘块25,中隔片30包括主体片31及从主体片31向前延伸的一对弹性臂32、一对锁扣臂33,主体片31左右两端设向外侧延伸的中间固定片310,弹性臂32向前穿过绝缘本体10开槽140 进入插接孔15,用于与配对连接器(未图示)弹性接触,实现接地信号的连接。锁扣臂33收容于绝缘本体10收容槽130,前端弯折有位于插接孔15的锁扣部35,用于锁扣在配对连接器上,防止插座连接器100与配对连接器松脱。
线缆40包括上下两排导线,并且向后延伸出金属壳体60,导线包括导体41、绝缘层42、屏蔽层43及包裹在外侧的绝缘外皮44,绝缘层42位于导体41与屏蔽层43之间,屏蔽层43设置为编织、铝箔或铜箔。导体41与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3焊接。
接地片50设置为四片,每排导线位于两接地片50之间,各屏蔽层43的上下表面分别于接地片50焊接在一起,实现每排导线的屏蔽层43短路在一起,同时还降低线缆40信号外泄及外界信号的干扰。
金属壳体60由上半壳体601、下半壳体602组成,上半壳体601包括顶壁61及从顶壁61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上侧壁631,下半壳体602包括与顶壁61相对的底壁62及从底壁62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两下侧壁632。顶壁61与底壁62内侧分别设有一排弹指611、621,与接地片50弹性接触,实现金属壳体60与接地片50之间的接地回路。
上半壳体601还设有从顶壁61前缘向上、向后弯折延伸的若干接地弹片 615,接地弹片615左右间隔的排成一排,并且与绝缘本体10的凹陷115至少部分地上下对齐,凹陷11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接地弹片615排列形成的宽度。接地弹片615用于与电子设备300外部端口301的内壁弹性接触,使金属壳体60与电子设备300之间形成接地回路。顶壁61遮盖在绝缘本体10凹陷115上方,接地弹片615位于凹陷115上方。
上侧壁631与下侧壁632分别包括前侧壁641、642与后侧壁651、652,在左右方向上,前侧壁641、642位于后侧壁651、652的内侧位置,并且前后错开。上侧壁631的前侧壁641下缘紧贴在下侧壁632的前侧壁642,上侧壁631的后侧壁651设有侧向水平延伸的上固定片661,下侧壁632的后侧壁652设有侧向水平延伸的下固定片662,上固定片661与下固定片662 上下对齐,中隔片30的中间固定片310夹持在上固定片661与下固定片662 之间,三者具有上下对齐的锁紧孔68,用于通过螺钉锁紧在电子设备300上。
两磁铁70一一固定绝缘本体10的左右两侧,磁铁70被绝缘本体10与金属壳体60夹持固定,磁铁70还向后抵靠上固定片661、下固定片662及中间固定片310。磁铁70能够提供吸附力,将配对连接器吸附在插座连接器100上,进一步防止配对连接器松脱。
导电泡棉80设置为两片,分别贴附在金属壳体60顶壁61与底壁62内侧面,使得线缆40每一排导线被夹持在导电泡棉80与中隔片30之间,增加了导线的固定强度外,还提高了线缆40与外界的信号屏蔽效果。
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0顶部11设置凹陷115,金属壳体60顶壁61遮盖于凹陷115上方,顶壁61上的接地弹片615位于凹陷115上方,在插座连接器100装配于电子设备300过程中,凹陷115能够为顶壁61变形提供空间,避免接地弹片615受挤压后促使顶壁61抵压顶部11变形,避免因组装原因导致插接孔15形状发生变形,保证绝缘本体10结构的完整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71274.1
申请日:2019-05-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47784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H01R13/502
专利分类号:H01R13/502;H01R13/516;H01R13/648;H01R13/02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立讯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立讯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24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锦溪镇锦东路288号
发明人:郑海亮;秦胜勋;吴雄伟;黄浩;林国钦
第一发明人:郑海亮
当前权利人:立讯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宏伟
代理机构:32342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