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空间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重要动力,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程度、发展活力的重要尺度。涂层是人们对异质性对象进行的一种人工叠合,涂层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通过涂层,可以提高对象的耐用性、降低生产生活的成本、炫化与提升形象,但涂层也有走向异化的可能。空间生产的涂层化是涂层技术、涂层策略在空间生产领域中的过度、泛化、异化性运用,是一种显性或隐性的恶涂层。空间生产涂层化的生成,同时代精神的世俗化、城市社会的聚集效应、现代技术的倍增式增长密切相关。现代空间生产需要涂层策略,但空间生产的涂层化却具有多重危害:营建不可持续的问题空间、确认并再生产人性中的矛盾、加深社会关系的固有矛盾、幻化和扭曲人们的精神与意义世界。减少、防范空间生产的涂层化,需要对空间生产、涂层技术、空间涂层的目的和过程进行伦理约束,不断提高空间生产多元主体的伦理素养与伦理行为能力。
关键词:空间生产;涂层技术;涂层化;伦理约束;伦理行动
我国当代的城市化、空间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开始出现一些深层次问题,涂层化就是其中之一。涂层是对异质性对象的一种人工叠合,其目的在于获得特定的功能或效果。(1)关于“涂层”的道德论、文明论、行为学等成因,见陈忠:《涂层正义论——关于正义真实性的行为研究》,《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2期;陈忠:《涂层式城市化:问题与应对——形式主义空间生产的行为哲学反思》,《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涂层首先是一个工艺学概念,一种客观、中性的技术。涂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为当代社会提供了诸多新型、高效、更耐用、更美观的工具、物品、建筑、空间等。运用涂层技术,可以提升与炫化形象、提高对象的耐用性、降低生产生活的成本。但观察生活,我们发现,人们对涂层技术的运用有走向异化、形式化的趋势。比如,不加固房屋的结构,而只用涂料刷新其外观;在破败的村落外面建一堵新墙,达到街面整齐的效果;把塑料制品用金属涂层,按金属的价格出售,等等,不一而足。诸多现象说明,涂层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哲学反思与伦理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城市化、空间生产与治理中的涂层化问题进行伦理反思。
一 空间生产的涂层化:表现与成因
现代社会,空间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重要动力,也是人们判断一个区域发展程度、发展活力的重要感性尺度。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其发展与变迁往往以空间的形式体现。或者体现为空间的新建,或者体现为空间的更新,或者体现为空间的重新配置。空间是社会变迁的内容也是尺度。判断一个区域、地方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就是看其空间生产的成果如何,看其对空间的整理处于什么阶段,看其是否营建起相对成熟完备的空间,看其空间治理的水平如何,看其空间生产、空间更新是否有持续的活力。如果一个地方的空间整理相对落后、空间生产相对停滞、空间治理相对无序,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个区域的发展程度较低,或者发展动力、发展活力、持续发展的能力出现了问题。
其实,空间生产在人类文明变迁的任何阶段,对任何社会主体、发展共同体都非常重要。当代市场经济与竞争社会语境下,人们更是日益自觉、普遍地认识到空间生产的作用。以空间生产为策略拉动社会整体发展,已经成为诸多主体的重要行为选择。但问题在于,任何重要的东西,任何美好的东西都可能被错用、利用、盗用。随着空间生产重要性的增加,随着涂层技术的不断完善,空间生产及涂层技术开始被不合理地使用,甚至走向异化。
空间生产的涂层化,是不合理空间生产行动与不合理涂层行为的统一。当人们在空间生产中过度地、不合理地使用涂层技术、涂层策略时,就走向了空间生产的涂层化。从空间生产与社会整体变迁的关系看,空间生产的涂层化,也就是不注重空间生产与社会整体变迁的合理互动、相互依存,为了快速获得一种繁荣的发展形象,片面推动空间生产,甚至将空间生产作为遮掩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社会冲突,营造发展成绩、发展政绩的手段。从空间外在形式与空间结构功能的系统构成看,空间生产的涂层化,也就是不注重空间体内在结构和主要功能的营建、改善,而只注重空间体外观的营建、改善、更新,甚至把空间外观的更新、美化作为掩饰建筑等空间体问题的手段。从空间生产与社会关系、社会治理的关系看,空间生产的涂层化,也就是不注重空间生产与社会治理的合理互动,只追求营建更大、更新的空间,不注重对已有空间及空间中社会关系的治理,忽视了空间生产的社会关系基础,没有意识到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合理化,所有器物层面的空间生产可能都只是一种涂层。从空间生产与人性构成及人的生活生存意义的关系看,所谓空间生产的涂层化,也就是只注重物性空间体的营建与更新,而忽视空间与人性构成和变迁的相互作用。在营建空间时,既不注重对已有人性特点与需求的把握,也不注重直面、改变现实人性存在的问题。从实体空间与意象空间的关系看,所谓空间生产的涂层化,也就是注重通过虚拟仿真、数据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营建空间形象、空间意象,而不是真实感性地营建、改进人们的生活生产所必需的实体空间。
空间生产涂层化的兴起与流行有诸多原因,主要表现在精神、社会、技术三个层面:
地势低矮、平坦的土地(或田地)做好排水沟建设,尽量南北向成行栽植,密度适当降低,以改善桑园小气候,减少桑树病虫害发生。
1. 时代精神的世俗化对空间生产涂层化的推动。现世追求、效用追求与效率追求的交汇,是现代性的重要精神走向。现世追求,也就是人们从更为追求长期与代际传承意义上的对象、成就、生产、生活,转向追求短期、自身生命周期内的成就与享受。效用追求,也就是人们更为注重对象、社会关系对自身需要的有用性,而不注重从对象、整体关系的角度思考社会与自身的行为。效率追求,也就是人们注重用较少的成本与代价快速获得成效,追求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果与成就。现代社会,这三种追求深刻地叠加在一起,构成现代社会的世俗化时代精神。在这种时代精神的主导下,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从更为注重长时期可用的空间,转向追求一定期限内可用的空间,从注重空间的综合意义转向追求空间对基本生活、生产功能的满足,从几代人营建、创造可传承的空间转向迅速生产大量的即时可用的空间。时代精神的世俗化为空间生产的涂层化,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是其生成的重要文化原因。
2. 城市社会的综合效用对空间生产涂层化的推动。在制度经济学家诺斯看来,“反复多次的交易约束了机会主义”(2)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6页。。重复性的交往容易促成彼此的信任,不容易产生欺诈,而单次的不可重复交往容易催生欺诈心理与欺诈行为。人们对对象的了解是需要时间的,在一个高速流动的异质性社会,人们很难有时间与机会深刻地了解对象,往往只能从对象外在呈现出的形象快速推定对象的性质。这就为有些主体通过营建外观、营建形象获得人们的信任提供了可能。我们正在进入城市社会,城市社会具有以下特点:异质文明要素、异质人口、异质生产生活等的增多,多样异质要素在一定空间中的聚集,社会生态链拉长,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交往短期化。这些特点都加大了人们辨别实在与外观、内容与形式之间矛盾的难度。人们日益没有时间通过长期交往对对象进行深度辨识,也日益难以通过重复交往形成紧密的伙伴关系、信任关系,难以对短期交往中受到的危害进行追责。可以说,城市社会带有问题地快速推进,城市规范、城市伦理的有待完善,为空间生产的涂层化提供了机会与可能,是空间生产涂层化得以流行的重要社会实在论原因。
为了适应新制度的要求,应逐步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制度,并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为真实反映资产价值,新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会计科目。期初建账时,需明确“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基础数据,这就需要高校对现有资产进行认真清查核实,建立起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制度,建立起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数据库。
从人性的角度看,空间生产的涂层化,反映并再生产人性的问题与矛盾。列斐伏尔曾经对由绝对空间、抽象空间所主宰的空间生产进行过揭示。绝对空间主要对应于宗教权力、政治权力被少数人掌握的传统社会,抽象空间主要对应于社会权力、知识权力、规划权力等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握的现代社会。“绝对空间发源于——起源,如果我们需要使用这个术语——农牧空间的碎片,一系列由农民、牧民或半游牧民命名和开发的地方。”(4)“绝对空间的神秘、神圣(或被诅咒)特征被归因于自然力量,尽管实际上是隐于自然力量背后的、正在起作用的政治力量把这个地方从整体自然中分离出来,尽管绝对空间的新意义完全由这种政治行为所确定。”(5)“抽象空间传达的往往更多的是禁令,而不是希望与鼓励(除非它变成一种消费品)。禁令——所谓的社会秩序的否定性根基——主宰着抽象空间。”(6)Henri Lefebvre: TheProductionofSpace, 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 Oxford, UK: Basil Blackwell Ltd, 1991, p.363; p.234; p.234; p.318.虽然,绝对空间与抽象空间这两类空间生产,一个更带有前现代色彩,一个更带有现代色彩,但绝对空间与抽象空间的深层本质都是社会权力及空间生产的权力被少数人占有,它们反映的都是一种相对极化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涂层化的空间生产是一种更为普遍化、日常化的矛盾空间。在信息、知识等仍存在一定的不对称,社会流动与社会竞争加速的语境下,几乎所有层面的社会主体都可能接受、运用涂层化的技术、行为与策略,虽然,不同的主体的具体目的方法方式会有所不同。涂层化的空间生产深刻反映了现代社会、现实人性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一方面,人们向往美好、坚实、意义、功能等特性相统一的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又以欺人与自歁的方法营建、放任表面美好、表面有意义的空间。空间生产的涂层化,在反映现实人性矛盾的同时,又为矛盾人性的再生产提供了条件。
二 空间生产的涂层化:问题与危害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空间生产的涂层化会加深社会关系的固有矛盾。空间生产与社会关系相互生产。合理的空间与合理的社会相互生产,同时,有问题的空间同有问题的社会关系也会相互生产。一方面,涂层化空间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固有的社会关系仍存在矛盾与问题。正是因为现实社会关系中存在权力与权利等的不平等,使掌握权力的主体可以以自身为核心、为了自身的特定目的,生产出涂层化的空间。另一方面,涂层化的空间一旦生成,又以特定的方式确认并再生产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涂层化的空间往往被赋予美观、正义等意象与意义,但这种所谓的美观、正义并没有真实的社会对应物,而只是一种外观性的正义与美观。也就是说,涂层化的空间,其真实功能往往是为了掩饰社会关系中已经存在并会通过空间形态体现的问题与矛盾,而不是改善、推进社会关系。同时,涂层化的空间生产,在遮盖社会矛盾的同时,也会再生产社会问题。虽然,人们会逐渐意识到涂层化空间生产的特点甚至本质,但作为孤立的个体、松散的个体,人们往往并不具有抵抗这种涂层化空间生产的可行能力。当然,当某种契机出现时,人们也可能会集体无意识地选择默视甚至参与突然出现的重大社会冲突,以期待被涂层化空间所掩盖、固化的社会问题能够获得断裂式、革命式的解决。
3. 现代技术的倍增式发展对空间生产涂层化的推动。人口聚集与人的需要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技术发展又反过来催生新的需要与新的聚集。技术、需求、聚集的相互推动、相互激发,是当代社会加速发展呈现时空延展、时空压缩等特点的重要原因。技术是一个中性现象,技术会激活并服务于人们的合理需要,也会激活并服务于人们的不合理、异化需求。当人们追求长期效应时,会催生长期性的技术及产品;当人们追求短期效应时,也会催生短期性的技术与产品。现代需要的即时性、短期性、现世性,催生了各类与此契合的技术与产品,包括各类涂层技术与涂层产品。而各类涂层技术、涂层产品为人们所带来的效用与利益,又会刺激人们不断开发、创造、运用新的涂层技术、涂层产品。也就是说,在没有外在规则约束与内在伦理约束的条件下,技术包括涂层技术有异化发展的可能。对技术与涂层的关系而言,一方面,涂层是一种技术,没有已有、新生的技术,特别是对这些技术的不合理开发、运用,涂层化不可能迅速蔓延;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涂层需要,又是技术包括涂层技术异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不断发展的现代技术,使人们可以日益便捷、高效、低成本地将各类异质性对象进行本来无法进行的人工叠合,即涂层,从而创新出各类新对象、新工具、新存在、新空间。当涂层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缺少总体反思与伦理制约,当人们用涂层技术进行不合理的空间生产时,用涂层掩饰空间问题、掩盖社会矛盾时,便走向了空间生产的涂层化。
从意义世界的角度看,空间生产的涂层化,会幻化、扭曲人们的精神与意义世界。涂层之所以普及甚至泛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人们日益需要以视觉为路径、以意象为形式的审美世界、意义世界。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审美与意义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当审美与意义需要走向无根基时,就会走向异化,催生异化的涂层。涂层的外观与效果是多样的,或者光鲜,或者坚实,或者仿古,等等,不一而足。现代技术条件下,只要人们需要什么效果,涂层就会去制造什么效果,就会用各种手段让人们通过视觉去生成这种效果意象。随着网络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人们甚至可以不营建实体对象,而仅仅营造一种数字化、虚拟可视的仿真对象,使人们通过视觉在意识与精神层面生成某种特定的效果。这就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可能成为一种脱离实体对象、实体空间,但又能够对人的行为与精神产生真实影响的一种纯幻化、高仿真、高炫化的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人们的精神世界、意象世界以这种涂层式的方式无限制地不断自我生长时,人们又总需要向感性回归,需要感性的生产与生活,需要感性的对象、感性的空间。炫化的虚拟化空间是一种没有实体对象的纯涂层性空间。这种异化、涂层化的空间会培育出一种高度片面化、非感性的主体意义世界,并伤害人们进入感性生活、进行感性交往的能力,使人们成为一种有深刻精神危机的异化主体。
空间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涂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在空间生产中运用涂层技术、涂层策略是提升空间生产效率与形象的重要方式。空间生产的涂层化则是在推进空间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异化性地运用涂层技术、涂层策略。一方面,需要肯定空间生产的重要性,肯定涂层技术与涂层策略的有用性;另一方面,需要防范空间生产涂层化的风险,对空间生产的涂层化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伦理约束。
本文对不同视域下的旅游景区艺术形象设计进行分析,主要以信息化视域和美学视域两个层面作为设计要点,对旅游景区的艺术形象进行媒介和界面的设计,以完善景区艺术形象的设计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旅游景区艺术形象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找到p属性值是o的所有记录的有效时间,与图2的情况相同,情况1:存在收敛性属性不一致性,将插入的数据的有效时间修改为[t2+1,t3+1];2:p 属性一致性;3:[start,end]内都存在 p 属性的不一致性,不执行插入操作。
涂层化是对涂层的不合理运用,是一种走向异化的有问题涂层,是涂层从附属性、边缘性的行为、技术与策略转换成为了主导性、中心性的行为、技术、策略。作为名词,涂层是一种产品与对象;作为动词,涂层是人们对异质性对象进行叠合的行为。由涂层行为所生成的对象物,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基质材料,一个是涂层材料。涂层材料所起到的保护或美化等作用,是服务于基质材料、基质空间的。如果基质材料、基质空间有问题,再好的涂层材料、涂层技术,也将失去价值、作用与意义。问题在于,在这样一个高速变化、高度竞争的复杂性社会,人们往往会为了快速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侧重于对涂层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以至于忽视了对基质材料、基质空间的完善与改进。正是这样一种对涂层材料、涂层技术的无根基片面重视,导致了涂层的异化,导致了生产与生活中的诸多涂层化问题。涂层化作为一种有问题的涂层、异化的涂层,已经存在于诸多领域,并造成了诸多问题与危害。对于空间生产而言,涂层化的问题与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回顾90例2015年2月-2018年1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2-79岁,平均(55.02±2.41)岁。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3-79岁,平均(55.41±2.02)岁。
三 空间生产的涂层化:治理与规范
从物性的角度看,空间生产的涂层化,营建出一种不可持续的问题空间。任何一种涂层体,都是涂层与基质的统一,从生成的角度看,也就是涂层行为与基质行为的统一。对空间生产而言,涂层空间是涂层材料与实在空间的统一,是对空间进行涂层的行为与营建空间实体这种行为的统一。涂层行为能够实现这种统一的前提,是涂层材料与空间实体相得益彰、相互补充,涂层材料可以成为补充实体空间功能、提升实体空间形象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当人们不注重基质的营建与改善,而片面注重涂层时,涂层材料与实在空间就成为一种矛盾空间,即光鲜、炫化的涂层与不坚实的基质、实在之间存在深刻矛盾的空间。从外观看,这个空间比如建筑是光鲜的、完善的、精美的、坚实的,但其内在质量却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严重的问题,是一幢危楼。而人们由涂层行为营建的精美外观对这个建筑形成的意象与认识,却是这个建筑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完美的。这种涂层化的完美空间或许会带来短期的剧场效果,或许可以满足人们一时的需要,甚至为某些主体带来政绩与商业利润。但是,这种涂层化的空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种不可能持续的问题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涂层将脱落,问题将暴露出来;或者涂层还未及脱落,建筑就已经倒掉了。空间生产的涂层化必然营建出各类问题空间。列斐伏尔对人们过度重视建筑外立面所进行的揭示,也正是对空间生产涂层化的一种揭示。“在西方,外立面对空间的主宰当然没有停止。”(3)只注重建筑物外立、正面的精美、壮观、坚实,而忽视建筑整体的坚实、完善,其本质正是一种掩盖问题、放任问题的涂层化的空间生产。
1. 对空间生产进行生态反思与伦理确认。一方面,需要看到,社会是一个生态体,社会变迁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环节的整体性、生态性过程,空间生产只是社会整体变迁的一个部分,虽然是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推进社会有机体本身的进步,理顺社会关系,推动社会构成各领域、各行业的整体进步,是保障空间生产合理化的重要基础。没有社会有机体的整体进步,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合理化,离开了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进步,所谓的空间生产繁荣最终只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涂层式繁荣。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空间生产本身也是一个生态体,是基质营建、涂层施工等的统一,是实体空间营建、社会空间治理等的统一,具有政治、文化、社会等综合内涵。没有实体空间、空间基质本身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材料坚实,再完善的涂层技术,再精美的涂层材料,也无法形成完善、合理的空间体。
这样,在空间生产自身生态与社会整体生态的互动中,引入伦理思维就尤为重要。在本体论意义上,所谓伦理,也就是合理可持续的关系;在观念论、行为论意义上,所谓伦理,也就是人们对合理可持续关系的反思、确认与营建。在反思的意义上,空间生产的各环节、领域间是一种生态关系,空间生产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关系也是一种生态关系。也就是说,空间生产作为社会总生态中的一个领域,涉及诸多的环节、主体、技术,只有这些要素的关系合理、具有伦理底蕴,空间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同时,空间生产又只是社会总生产、总进程中的一个部分,只有同社会各领域形成具有伦理底蕴的合理关系,空间生产才可能不断进步。对空间生产的构成、地位与作用进行自觉的生态反思、伦理反思,确认空间生产本身的伦理性,确认空间生产与社会总进程的伦理性,对于克服空间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涂层化等问题,具有基础意义。
2. 对涂层技术进行生态反思与伦理规范。虽然,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涂层日益成为一种专业技术甚至专业领域,成为社会技术生态、社会总分工的一个重要构成,涂层技术对这个世界的进步,对世界的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但无论如何,涂层都不是一种可以单独存在的技术,而只是社会技术生态中的一个非基础性的构成与部分。涂层技术只是一种相对依附性的技术。虽然,任何一种新兴的涂层技术都可能为某些主体带来巨额利益,但这并不改变涂层技术在长时段发展进程的非核心地位。反思历史与现实,只依靠涂层技术,只发展涂层技术,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创新、可持续进步。涂层技术的创新、发展与运用受制于社会技术总生态的水平,受制于社会整体分工的发育程度,也应该受到社会总伦理的自觉规范。否则,就会催生无底线的恶涂层。
比如,随着网络与虚拟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多的抹黑式涂层,就是一种技术含量日益增多但伦理底线日益降低的恶涂层。恶涂层增长、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伦理约束,是运用新技术的人们还没有树立自觉的伦理敬畏意识,是社会还缺少对技术进行有效伦理约束的机制。强化技术伦理研究,在全社会建立对技术包括涂层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进行伦理反思、伦理约束的机制,对于防范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综合风险,减少涂层技术开发与运用中的综合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摩西五经》对文学形式的贡献主要有两点比较突出:第一,赞美诗的出现,虽然在仪式规则的记录里还没有唱赞美诗这一项,但是书中的赞美诗对后世的基督教的仪式——唱赞美诗是有影响的。第二,叙述的重复动作的频率方式对以后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还不知道这是否是继承前人的遗产——摩西在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时候,上帝降灾十次以迫使埃及长老同意放行。十次的频率已经达到极限了,后来比兰用诗歌歌颂以色列用了三次。在此后的民间故事叙述频率一般都为三次。可以说,这种方式为以后的民间故事建立了叙事模式。
3. 对空间涂层的目的、过程、程序等进行伦理反思与伦理规范。从目的看,空间涂层主要有这几种:功能性涂层,比如为了获得防水效果对空间进行的涂层;炫化性涂层,比如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对空间进行的涂层;掩饰性涂层,比如为了弥补、掩饰建筑上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涂层;意义性涂层,比如为了将建筑赋予某种象征意义而进行的涂层。当然,还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情感等视角将涂层分类为,政治与政绩性涂层、经济与商业性涂层、文化与审美性涂层、情感与感情性涂层等。其实,任何一种涂层都具有多种意蕴,都是多种意义的综合体,都可以对其进行多角度解读。涂层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协调、统筹涂层所内涵的各类主客观意义、主客观目的。
涂层的多种目的与意义构成一种伦理生态关系,只有涂层所具有的多种意义与目的能够相互协调,避免将涂层的意义与目的单一化,才可能营建出一种合理可持续的涂层意义。否则就可能成为一种异化的涂层。比如,当人们过于强调政治政绩意义,而忽视生活意义,只用政治性这单一维度推进涂层时,就可能形成一种异化的涂层。同样,当人们只考虑涂层的交换目的,而忽视涂层的实用功能时,也会生成异化的涂层。当然,如果人们只考虑涂层的实用功能,而不考虑涂层的审美功能,或者只考虑美学意义而忽视实用意义,也会生成异化的涂层。空间涂层的目的与意义的伦理生态,深深扎根于空间生产本身的总体性、非单一性,扎根于社会、人性、世界、文明本身的总体性、交互性。立足总体性、生态性的伦理思维,确认涂层目的与意义的伦理性、生态性,对于防范、减少空间涂层的异化具有重要作用。
4. 提升空间生产相关主体的伦理素养、伦理行为能力。空间生产是一个具有伦理底蕴、伦理后果的综合总体行为过程,涂层也已经成为当代空间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构成。空间生产与涂层技术的交汇,涂层材料、涂层技术、涂层策略、涂层行为在空间生产领域中的运用和推进,使空间生产、城市社会日益丰富多彩,也使空间生产、城市社会出现了诸多异化现象、新问题。提升人们的空间伦理、涂层伦理素养,使人们日益具有对涂层现象的反思能力,具有在被涂层包围的现实中透视涂层本质、生活本质、世界本质的伦理认识能力、伦理行为能力,将深刻推进当代空间生产的合理化、可持续。规范空间生产中的涂层现象,防止空间生产的涂层化,需要空间生产各相关主体的综合伦理行动。
空间生产的涂层化是多主体共同行动的结果,多主体集体无意识助推的结果。政治主体、经济主体、生活主体在其中都发挥了作用,不能将涂层化问题简单归谬于某一类主体,比如政治主体或经济主体。政治主体、经济主体当然是涂层化的主导主体,但生活主体自身的不完善,生活主体对涂层化的接受与使用也是涂层化问题泛滥的重要原因。推进政治主体、经济主体、社会主体等多元主体的互动,营建一个更为公开、流动的社会互动机制、社会互动生态,不断推进涂层技术、涂层策略的可公开性,增加涂层后果的可追溯性,提高社会所有主体的空间伦理意识,使空间伦理、涂层伦理内化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自觉行为,是推进空间生产的合理化、防范空间生产涂层化的基础。
DOI:10.16382/j.cnki.1000-5579.2019.05.016
【作者简介】陈忠,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20043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哲学视野中的城市社会”(项目编号:17FZX051); 2017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人文城市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01-07-00-07-E00005)。
(责任编辑 付长珍 王成峰)
标签:涂层论文; 空间论文; 伦理论文; 社会论文; 技术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哲学视野中的城市社会”(项目编号:17FZX051)2017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人文城市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01-07-00-07-E00005)论文;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