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萜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类化合物,李斯特,在线,管柱,压光,谷氨酸,鼻咽癌。
萜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洁,胡晶,戴娜,徐冰雁,罗晶婧[1](2019)在《益气解毒方主要叁萜类化合物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效应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比较益气解毒方4种主要叁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熊果酸、茯苓酸、黄芪甲苷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效应。方法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技术(real-time unlabeled cell function analysis technique,RTCA)动态监测不同浓度的4种益气解毒方叁萜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的影响,高通量细胞成像多功能检测系统Cytation5(C5)监测不同化合物对鼻咽癌CNE2细胞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化合物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RTCA结果显示齐墩果酸、熊果酸、茯苓酸、黄芪甲苷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单体发挥最佳药效的时间不同。茯苓酸和黄芪甲苷起效较快,茯苓酸在处理后24 h达到最佳药效,IC50值为7.51μmol/L,黄芪甲苷持续作用36 h,抑制效果达到最佳,熊果酸在刺激28 h后IC50值最低,为0.70μmol/L,齐墩果酸后期作用效果较好,且所需浓度低。C5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种叁萜类化合物在作用36 h后,CNE2细胞数量及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齐墩果酸、熊果酸、茯苓酸、黄芪甲苷能明显抑制CNE2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Survivin、XIAP、PCNA的表达。结论益气解毒方主要叁萜类化合物均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降低增殖相关蛋白Survivin、XIAP、PCNA的表达水平,但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浓度均有差异。(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余书奇,包晓青,梁明在,金晨钟,田蔚[2](2019)在《超临界流体萃取与模拟移动床色谱纯化灵芝叁萜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灵芝子实体进行萃取,并通过模拟移动床(simulated moving bed,SMB)对粗萃物中的灵芝叁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过程并监测灵芝酸A、灵芝酸F与灵芝醇B叁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条件,并搭配不同流动相设计了不同的SMB管柱组态,成功地移除了粗萃物中的高极性杂质与低极性杂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总叁萜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乙醇作为夹带剂可有效提高灵芝叁萜类化合物的萃取率,萃取时间2 h可将目标组分萃取完全,且粗萃物中含有灵芝酸A 4.50%,灵芝酸F 3.39%,灵芝醇B 0.29%。此外,SMB管柱设计组态为1-1-3/3,可有效地移除高极性杂质,3种指标成分灵芝酸A、灵芝酸F和灵芝醇B质量分数分别提高至19.34%、15.51%和0.74%。而SMB管柱设计组态为2/3/3时,可移除低极性杂质,灵芝酸A、灵芝酸F和灵芝醇B质量分数分别提高至5.70%、4.17%和0.85%。这显示,高极性杂质是超临界流体粗萃物中的主要杂质。因此,未来灵芝叁萜类化合物量产应以移除高极性杂质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郭庭玥,房昕,王惠惠,富景奇,皮静波[3](2019)在《叁萜类化合物CDDO-Im对纳米氧化锌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nano ZnO)应用广泛且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其吸入可造成急性肺损伤,但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抗氧化反应体系重要转录因子Nrf2激动剂叁萜类化合物CDDO-imidazolide(CDDO-Im)对纳米氧化锌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CDDO-Im处理组、纳米氧化锌处理组,CDDOIm干预且纳米氧化锌处理组。小鼠通过支气管灌注20μg纳米氧化锌的方式造急性肺损伤模型,并在造模前24h和后24h腹腔注射CDDO-Im(2mg/kg),造模后72h进行观察。收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计数总炎性细胞以及各分类炎性细胞数量,BCA工作液法测定BALF上清总蛋白浓度,HE染色法评估肺组织病理损伤、RT-qPCR检测炎性因子IL-8、TGF-β以及Nrf2下游基因Nqo1、Gpx2、Gstm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rf2蛋白变化。结果:CDDO-Im有减轻nanoZnO所致的小鼠体重降低和肺组织脏器系数增加的趋势。急性nanoZnO暴露诱导肺组织Nrf2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与nano ZnO单独处理组肺组织相比,CDDO-Im干预组Nrf2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p <0.05),且Nrf2下游基因Nqo1、Gpx2水平升高(p <0.05),Gstm1有升高趋势。CDDO-Im显着降低由nanoZnO造成的BALF中总炎性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的增加以及BALF上清总蛋白浓度的升高(p<0.05)。同时BALF细胞涂片DiffQuick染色后可见CDDOIm干预减少了由nanoZnO所致的总炎性细胞数增加及泡沫状巨噬细胞的聚集。肺部病理可见CDDOIm干预明显改善由nano ZnO所致的肺泡腔炎性细胞聚集和肺间质增厚;同时,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和血管周围样淋巴细胞现象也有所改善。肺组织mRNA检测显示,CDDO-Im干预明显降低由nanoZnO所致的炎性因子IL-8升高(p<0.05),TGF-β有降低趋势。结论:CDDO-Im可降低nZnO暴露所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5)
董一筱,张钊,陈乃宏[4](2019)在《叁萜类化合物的神经药理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萜类化合物包括多种来自动植物的天然产物,这些产物因为具有多种多样的药理学活性而备受关注。在民间传统药用植物中,叁萜类物质无处不在。"叁萜"这一术语一般代表天然合成的萜类物质,但广义的"叁萜化合物"也包括了它们的次级代谢产物。迄今为止,估计已经区分出80种结构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叁萜类化合物。很多这类化合物既可以直接产生药理活性,又能进行结构修饰增强药效和作用选择性后使用。本文对四环叁萜及五环叁萜化合物广泛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这些生物活性包括免疫调节、抗癌、抗炎、抗焦虑、压力减轻、改善记忆、止痛、神经保护以及其他中枢作用。现已证明有数个结构类型的叁萜能够特异性地拮抗转录因子,因此它有望成为治疗炎症、癌症及免疫疾病的候选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余翠翠,魏建和[5](2019)在《环境因子对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在应对不同环境胁迫时会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萜类化合物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的一类化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很多具有显着的药理活性,如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脂、保肝等。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环境温度、紫外线辐射、光照、干旱、臭氧及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等环境因素对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究植物萜类化合物受环境因子影响产生应激反应的一般性规律。(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黑育荣,陈胜发,彭修娟,杨新杰[6](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桦菌芝叁萜类化合物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桦菌芝叁萜类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桦菌芝叁萜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11 min、提取温度70℃、微波功率800 W。在此条件下,桦菌芝叁萜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达4.88%。(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王维,叶世芸,殷少文,郑立肯[7](2019)在《黔产青钱柳中总叁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及其产地加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黔产青钱柳在不同炮制温度及不同生长年限下总叁萜含量的变化,以确定青钱柳产地加工的最佳温度和生长年限对其品质影响的差异。[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样品用30倍量的70%乙醇,超声提取40 min,显色后,在546.5 nm的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测定其总叁萜的含量。[结果]齐墩果酸浓度在0.004 1~0.024 6 m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5%,RSD为2.24%(n=6),该方法可靠。不同干燥温度和生长年限对黔产青钱柳中总叁萜含量的影响具有显着差异,干燥温度在80℃时,总叁萜的含量高于其他炮制温度下的,并且高温和低温条件下,青钱柳的色泽加深,影响到成品的外观性状。[结论]青钱柳的最佳干燥温度为80℃,由于不同生长年限中总叁萜含量的差异无规律可寻,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陈璇,花磊,王艳,侯可勇,蒋吉春[8](2019)在《在线二维集束毛细管柱-高气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单萜类化合物的快速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萜类化合物是大气中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一个主要组分,具有同分异构体种类多、寿命短、浓度低、时空变化快等特点。将集束毛细管柱(MCC)和高气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HPPI-TOF MS)相结合,搭建MCC-HPPI-TOF MS联用装置,并开发一种二维GC-MS快速在线检测方法,用于单萜同分异构体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无任何样品预富集的前提下,该方法可在180 s内实现α-蒎烯、β-蒎烯、α-萜烯、γ-萜烯、3-蒈烯及柠檬烯等6种单萜同分异构体的在线检测,检出限(LODs)低至μg/m~3量级。该方法已经用于松树和柏树枝叶释放出的单萜化合物的快速在线分析,展示了其在环境监测、过程分析等领域复杂混合物样品在线检测的能力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9年08期)
徐硕,卢文玉[9](2019)在《谷氨酸棒状杆菌异源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萜类化合物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但生产过程复杂,产量低,利用微生物异源合成萜类化合物已成为热点。谷氨酸棒状杆菌内含合成萜类色素的途径,具有异源合成萜类化合物的天然优势和研究前景。首次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综述,从萜类合成途径、关键酶和全局调控机制叁个方面进行了途经介绍。概述了谷氨酸棒状杆菌中单萜、倍半萜、四萜类化合物的异源合成,并对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高效合成萜类化合物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为谷氨酸棒状杆菌高效合成萜类化合物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兆亭,陈文学,韩迎洁,孙志昶[10](2019)在《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机理及在冷鲜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不同浓度的萜类化合物添加至单增李斯特菌培养基中,对照组中不添加萜类化合物,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最小抑菌浓度(MIC)、菌落数、形态和电导率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探究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MIC为0.05%。添加0.1%萜类化合物可显着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P<0.05),使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菌内容物大量流失,菌体相互黏连、衰亡。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应用于冷鲜肉保鲜可有效减缓菌落总数的增长,相较于对照组在冷藏后12 h时菌落数已超出国家标准(6.0 lg CFU/g),加入0.1%萜类化合物能够使冷鲜肉菌落数在24 h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探讨了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并将其用于冷鲜肉的保鲜,这有利于对胡椒油的开发利用,也为日后将其应用于肉制品保鲜领域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萜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灵芝子实体进行萃取,并通过模拟移动床(simulated moving bed,SMB)对粗萃物中的灵芝叁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过程并监测灵芝酸A、灵芝酸F与灵芝醇B叁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条件,并搭配不同流动相设计了不同的SMB管柱组态,成功地移除了粗萃物中的高极性杂质与低极性杂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总叁萜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乙醇作为夹带剂可有效提高灵芝叁萜类化合物的萃取率,萃取时间2 h可将目标组分萃取完全,且粗萃物中含有灵芝酸A 4.50%,灵芝酸F 3.39%,灵芝醇B 0.29%。此外,SMB管柱设计组态为1-1-3/3,可有效地移除高极性杂质,3种指标成分灵芝酸A、灵芝酸F和灵芝醇B质量分数分别提高至19.34%、15.51%和0.74%。而SMB管柱设计组态为2/3/3时,可移除低极性杂质,灵芝酸A、灵芝酸F和灵芝醇B质量分数分别提高至5.70%、4.17%和0.85%。这显示,高极性杂质是超临界流体粗萃物中的主要杂质。因此,未来灵芝叁萜类化合物量产应以移除高极性杂质为主要研究对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萜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洁,胡晶,戴娜,徐冰雁,罗晶婧.益气解毒方主要叁萜类化合物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效应的比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余书奇,包晓青,梁明在,金晨钟,田蔚.超临界流体萃取与模拟移动床色谱纯化灵芝叁萜类化合物[J].食品科学.2019
[3].郭庭玥,房昕,王惠惠,富景奇,皮静波.叁萜类化合物CDDO-Im对纳米氧化锌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C].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4].董一筱,张钊,陈乃宏.叁萜类化合物的神经药理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5].余翠翠,魏建和.环境因子对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19
[6].黑育荣,陈胜发,彭修娟,杨新杰.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桦菌芝叁萜类化合物工艺[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
[7].王维,叶世芸,殷少文,郑立肯.黔产青钱柳中总叁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及其产地加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8].陈璇,花磊,王艳,侯可勇,蒋吉春.在线二维集束毛细管柱-高气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单萜类化合物的快速测量[J].色谱.2019
[9].徐硕,卢文玉.谷氨酸棒状杆菌异源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10].李兆亭,陈文学,韩迎洁,孙志昶.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机理及在冷鲜肉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