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论文和设计-王立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包括扭线装置本体和控制箱,所述扭线装置本体内部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两侧均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内侧设有扭线外环,所述扭线外环内部套接设有扭线内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气缸、电动伸缩杆和第二拉杆,有利于将电机电枢放在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之间后,启动装置,使得第二气缸拉动第二拉杆向下将限位环进行固定,从而对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固定,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拉杆使得电枢的铜线插入到限位孔内,方便电动伸缩杆带动扭线外环和扭线内环对电枢进行扭线,使得使用更加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包括扭线装置本体(1)和控制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装置本体(1)内部设有第一气缸(3),所述第一气缸(3)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4),所述第一拉杆(4)两侧均设有电动伸缩杆(5),所述电动伸缩杆(5)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6),所述调节结构(6)内侧设有扭线外环(7),所述扭线外环(7)内部套接设有扭线内环(8),所述扭线外环(7)和扭线内环(8)内部均设有限位孔(9),所述扭线外环(7)底部设有第一滑轨(10),所述第一滑轨(10)外部卡接设有第一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11)顶部固定设有下固定块(12),所述下固定块(12)顶部设有上固定块(13),所述上固定块(13)顶部设有限位环(14),所述下固定块(12)一侧设有第二拉杆(15),所述第一滑块(1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6),所述第二拉杆(15)顶部固定设有固定球(17),所述下固定块(12)另一侧设有第二滑轨(18),所述第二滑轨(18)外部卡接设有第二滑块(19),所述第二滑块(19)顶部设有挤压结构(20),所述第二滑块(19)底部设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底部设有第三拉杆(22),所述第二滑块(19)贯穿支撑板(21)与第三拉杆(22)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拉杆(22)远离第二滑块(19)一端设有第三气缸(23)。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包括扭线装置本体(1)和控制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装置本体(1)内部设有第一气缸(3),所述第一气缸(3)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4),所述第一拉杆(4)两侧均设有电动伸缩杆(5),所述电动伸缩杆(5)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6),所述调节结构(6)内侧设有扭线外环(7),所述扭线外环(7)内部套接设有扭线内环(8),所述扭线外环(7)和扭线内环(8)内部均设有限位孔(9),所述扭线外环(7)底部设有第一滑轨(10),所述第一滑轨(10)外部卡接设有第一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11)顶部固定设有下固定块(12),所述下固定块(12)顶部设有上固定块(13),所述上固定块(13)顶部设有限位环(14),所述下固定块(12)一侧设有第二拉杆(15),所述第一滑块(1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6),所述第二拉杆(15)顶部固定设有固定球(17),所述下固定块(12)另一侧设有第二滑轨(18),所述第二滑轨(18)外部卡接设有第二滑块(19),所述第二滑块(19)顶部设有挤压结构(20),所述第二滑块(19)底部设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底部设有第三拉杆(22),所述第二滑块(19)贯穿支撑板(21)与第三拉杆(22)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拉杆(22)远离第二滑块(19)一端设有第三气缸(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6)包括固定块(61)、调节块(62)、调节杆(63)、卡块(64)和固定螺母(65),所述电动伸缩杆(5)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1),所述固定块(61)一侧设有调节块(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62)内部固定设有调节杆(63),所述调节杆(63)顶部卡接设有卡块(64),所述卡块(64)一端与固定块(61)固定连接,所述卡块(64)远离固定块(61)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1)与第一拉杆(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杆(15)贯穿第一滑块(11)于第二气缸(1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结构(20)包括连接块(201)、挤压块(202)、卡槽(203)、缓冲层(204)、缓冲板(205)、弹簧(206)和伸缩套管(207),所述第二滑块(19)顶部设有连接块(201),所述连接块(201)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2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202)内部设有卡槽(203),所述卡槽(203)内部设有缓冲层(204),所述缓冲层(204)一侧设有缓冲板(205),所述缓冲板(205)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弹簧(206),所述弹簧(206)内侧设有伸缩套管(207)。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枢绕组由一定数目的电枢线圈按一定的规律连接组成,是电机的电路部分,也是感生电动势,产生电磁转矩进行机电能量转换的部分。线圈用绝缘的圆形或矩形截面的导线绕成,分上、下两层嵌放在电枢的铁芯槽内,其中放在槽内且靠近槽口的有效边叫上层边,靠近槽底的有效边叫下层边,同一槽中上下层间用绝缘纸隔开。绕组线圈称为绕组元件,分单匝和多匝。一个元件由两条元件边和端接线组成,元件边放在槽内,能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叫“有效边”,端接线放在槽外,不切割磁力线,仅作为连接线用。每个元件的一个元件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另一个元件边则放在另一槽的下层。采用矩形截面导线即扁铜线制作电枢绕组时,当扁铜线嵌入电枢槽内后,还需要对上层边和下层边的端头进行扭转,使其插入换向器的对应换向片中。现有技术中对扁铜线端头进行扭转是通过人工方式一根一根扭转,不仅费时费力,效率地下,劳动强度高,且扭转时极易对扁铜线外层绝缘层造成损伤,影响产品的质量。

因此,发明一种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气缸、第一拉杆、电动伸缩杆、第二气缸和第二拉杆,有利于将电机电枢放在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之间后,启动装置,使得第二气缸拉动第二拉杆向下将限位环进行固定,从而对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进行固定,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拉杆使得电枢的铜线插入到限位孔内,方便电动伸缩杆带动扭线外环和扭线内环对电枢进行扭线,使得使用更加的方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对扁铜线端头进行扭转是通过人工方式一根一根扭转,不仅费时费力,效率地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包括扭线装置本体和控制箱,所述扭线装置本体内部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两侧均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内侧设有扭线外环,所述扭线外环内部套接设有扭线内环,所述扭线外环和扭线内环内部均设有限位孔,所述扭线外环底部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外部卡接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顶部固定设有下固定块,所述下固定块顶部设有上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顶部设有限位环,所述下固定块一侧设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滑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拉杆顶部固定设有固定球,所述下固定块另一侧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外部卡接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部设有挤压结构,所述第二滑块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第三拉杆,所述第二滑块贯穿支撑板与第三拉杆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拉杆远离第二滑块一端设有第三气缸。

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固定块、调节块、调节杆、卡块和固定螺母,所述电动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设有调节块。

优选的,所述调节块内部固定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顶部卡接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卡块远离固定块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杆贯穿第一滑块于第二气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结构包括连接块、挤压块、卡槽、缓冲层、缓冲板、弹簧和伸缩套管,所述第二滑块顶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

优选的,所述挤压块内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一侧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弹簧,所述弹簧内侧设有伸缩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气缸、第一拉杆、电动伸缩杆、第二气缸和第二拉杆,有利于将电机电枢放在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之间后,启动装置,使得第二气缸拉动第二拉杆向下将限位环进行固定,从而对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固定,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拉杆使得电枢的铜线插入到限位孔内,方便电动伸缩杆带动扭线外环和扭线内环对电枢进行扭线,使得使用更加的方便;

(2)通过设置调节结构的调节杆、卡块和固定螺母,有利于根据需要进行扭线的电枢的铜线的粗细调节卡块在调节杆上的位置,用固定螺母进行固定,使得电动伸缩杆的用力更加的合适,避免向上的阻力较大对电动伸缩杆造成损坏;

(3)通过设置挤压结构的挤压块、缓冲层和弹簧,有利于将电机电枢放置在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之间后,第三气缸拉动第三拉杆使得挤压块对电枢进行挤压固定,弹簧和缓冲层在挤压的瞬间进行缓冲,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电枢的损坏,起到很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扭线装置本体、2控制箱、3第一气缸、4第一拉杆、5电动伸缩杆、6调节结构、7扭线外环、8扭线内环、9限位孔、10第一滑轨、11第一滑块、12下固定块、13上固定块、14限位环、15第二拉杆、16第二气缸、17固定球、18第二滑轨、19第二滑块、20挤压结构、21支撑板、22第三拉杆、23第三气缸、61固定块、62调节块、63调节杆、64卡块、65固定螺母、 201连接块、202挤压块、203卡槽、204缓冲层、205缓冲板、206弹簧、207 伸缩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包括扭线装置本体1和控制箱2,所述扭线装置本体1内部设有第一气缸3,所述第一气缸3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4,所述第一拉杆4两侧均设有电动伸缩杆5,所述电动伸缩杆5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6,所述调节结构6内侧设有扭线外环7,所述扭线外环7内部套接设有扭线内环8,所述扭线外环7和扭线内环8内部均设有限位孔9,所述扭线外环7底部设有第一滑轨10,所述第一滑轨10外部卡接设有第一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11顶部固定设有下固定块 12,所述下固定块12顶部设有上固定块13,所述上固定块13顶部设有限位环14,所述下固定块12一侧设有第二拉杆15,所述第一滑块1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6,所述第二拉杆15顶部固定设有固定球17,所述下固定块 12另一侧设有第二滑轨18,所述第二滑轨18外部卡接设有第二滑块19,所述第二滑块19顶部设有挤压结构20,所述第二滑块19底部设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底部设有第三拉杆22,所述第二滑块19贯穿支撑板21与第三拉杆22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拉杆22远离第二滑块19一端设有第三气缸23。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结构6包括固定块61、调节块62、调节杆63、卡块64和固定螺母65,所述电动伸缩杆5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1,所述固定块61一侧设有调节块62;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块62内部固定设有调节杆63,所述调节杆63顶部卡接设有卡块64,所述卡块64一端与固定块61固定连接,所述卡块64远离固定块61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65;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块11与第一拉杆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杆15贯穿第一滑块11于第二气缸16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挤压结构20包括连接块201、挤压块202、卡槽203、缓冲层204、缓冲板205、弹簧206和伸缩套管207,所述第二滑块19顶部设有连接块201,所述连接块201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202;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挤压块202内部设有卡槽203,所述卡槽203内部设有缓冲层204,所述缓冲层204一侧设有缓冲板205,所述缓冲板205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弹簧206,所述弹簧206内侧设有伸缩套管207。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在使用装置时,将上固定块13打开后将电机电枢放置在下固定块12内,控制控制箱2内的开关,使得第二气缸16拉动第二拉杆15向下,使得固定球17对限位环14进行固定,第一气缸3带动第一拉杆 4使得电枢的铜线插入到限位孔9内,方便电动伸缩杆5向上带动扭线外环7 和扭线内环8对电枢进行扭线,使得使用更加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照说明书附图2-3,在使用装置时,根据需要进行扭线的电枢的铜线的粗细调节调节结构6的卡块64在调节杆63上的位置,用固定螺母65进行固定,使得电动伸缩杆5的用力更加的合适,避免向上的阻力较大对电动伸缩杆5造成损坏;

参照说明书附图4,在使用装置时,当电机电枢的铜线插入到限位孔9内后,第三气缸23拉动第三拉杆22使得挤压结构20的挤压块202对电枢进行挤压固定,弹簧206和缓冲层205在挤压的瞬间进行缓冲,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电枢的损坏,起到很好的保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2701.8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134245U

授权时间:20190719

主分类号:H02K 15/00

专利分类号:H02K15/00

范畴分类:37A;

申请人:江苏常力电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常力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工业园区

发明人:王立新;张勇;张震翔

第一发明人:王立新

当前权利人:江苏常力电器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电机电枢用扭线装置论文和设计-王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