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蒸发冷凝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冷凝器,凝汽器,合成氨,传质,相对湿度,周期性,气流。
蒸发冷凝器论文文献综述
郑天一[1](2019)在《压缩机蒸发冷凝器泄漏原因与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缩机出口蒸发冷凝器是广泛用于压缩机行业的一种换热性能极高的换热器。它采用水冷和风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冷凝压缩机出口的高温高压气态氨,将其转化为液态氨,液氨在丙烯腈回收系统、制备20℃伴热水系统中使用。压缩机出口冷却器是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工况直接影响着压缩机的正常操作和装置的平稳运行,然而蒸发冷凝器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水质的影响,对蒸发冷凝器的管束有着极大的危害,一旦泄漏就会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8期)
宋肖盼,刘小利,梁斐,程子防[2](2019)在《表面式蒸发冷凝器冷凝液逐级提浓综合利用效果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利用表面式蒸发冷凝器冷凝液逐级提浓的方法,对使用情况及效果进行了总结。运行表明:表面式蒸发冷凝器冷凝液逐级提浓利用有利于化工生产,能够降低成本,达到废水再循环利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氮肥与合成气》期刊2019年03期)
赵志祥[3](2017)在《倾斜椭圆管式水膜蒸发冷凝器优化的叁维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蒸发冷却技术利用其传质传热的能力,能够在温差较小的条件下提高换热冷却能力。传统的水冷与空冷均受限于空气的干球温度,夏季高温时节换热效率较低,因此,蒸发冷却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冷、冶金等领域。传统的水膜式蒸发式凝汽器大体都是水平的布管方式,而水平管式蒸发凝汽器工作时,无法快速将凝结水排出管外,易出现背压升高、裂管爆管等安全隐患,同时对设备传热冷却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倾斜的布管方式的蒸发凝汽器的细化研究是有必要的。倾斜管外水膜厚度过大时,汽化阻力加大,对传热不利;若管外水膜厚度过小,则会出现大片干区或“干斑”,严重影响设备寿命。蒸发凝汽器箱体内空气流速分布,不仅影响着箱体内热量与饱和蒸汽的排开速率,也影响着水膜的流动与分布。可见,管外水膜厚度以及空气流通速度及分布是影响倾斜管式蒸发凝气器的两个关键因素。由于影响倾斜管外水膜厚度分布以及箱体内各个换热管间的空气流速的因素过多,且受实验测量条件限制,实验研究所获数据的准确度无法保证,且耗时耗资。因此,采用计算机数值仿真试验的方法,模拟倾斜椭圆管式水膜蒸发冷凝器的操作过程,分析蒸发冷凝器操作条件、结构型式等对其倾斜管外水膜厚度以及箱体内空气流场和压力场分布的影响,对倾斜椭圆管式水膜蒸发冷凝器优化结构设计、提高传热效率、沿长使用寿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蒸发凝汽器的换热管设定为长半轴为28.5mm,短半轴为19mm的椭圆管。利用ug(unigraphics)软件进行了物理建模;通过集成于ansysworkbench的icemcfd(theintegratedcomputerengineeringandmanufacturingcodefor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软件对物理模型进行划分网格,并通过网格无关性验证确定了合适的网格规格;使用fluent15.0有限元软件进行了边界条件以及各离散方程的定义,管外水膜流动特性方面的研究采用两相流的vof(volumeoffluid)模型;箱体内空气流场特性的仿真分析采用rngk-ε湍流模型。计算结果分别采用tecplot、cfd-post和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图形绘制。仿真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分析的正确性。本文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的喷淋流量、布液器位置、椭圆管倾斜角度、迎面风速等参数对管外水膜流动特性的影响;计算了管层数对蒸发凝汽器箱体内的空气流场与压力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流量为1.8cm3/s(v=0.8m/s)、布液器位置c1=6.0mm、迎面风速v=2.4m/s、椭圆管倾斜角度θ=15°时管外水膜流动最稳定、厚度分布均匀,提高了传热冷却的能力;倾斜的布管方式使得掠过换热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发生偏移现象,且基本集中在靠近出口的换热管附近,当管层数增至18层后,空气稳定的流出箱体内;随着管层数的增加,压力递减的速率明显减缓,同时近出口处的负压值逐渐增大,负压以及低压空间区域逐渐增多,且基本出现在了贴近椭圆管的位置,且比较集中在椭圆管周向角大约为30°~150°之间的区域内。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搭建传质传热实验台以及生产实际与应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与参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刘旭[4](2016)在《内翅板式蒸发冷凝器的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蒸发式冷凝器以节能节水、结构紧凑等优点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为强化内翅板式蒸发冷凝器的换热性能针对内翅板式蒸发冷凝器的换热单元内部结构和换热单元板片结构进行模拟优化研究,并通过试验研究喷淋密度对蒸发式冷凝器板外气液两相降膜流动特性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翅板蒸发式冷凝器,对其传热特性进行研究及优化。研究不同隔板长度和增加肋片对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换热单元板内制冷剂流动湍流强度随隔板长度增加而增强,出口温度随隔板长度增长而降低;出口温度随肋片间距增大而降低;出口温度随肋片高度升高而降低;优化的板内结构为隔板长度410mm、肋片高度20mm、肋片间距70mm时,出口温度相比原模型降低了6.1%,湍流强度增强19.5%;在蒸发温度为268.15K时,单位制冷量比原模型增加了20.5%,制冷系数增大了21.83%,换热性能得到显着增强。二、对比分析了几种新型的板片结构。研究板片构型、喷淋水喷淋密度、空气入口速度等因素对气液两相流流体流动及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圆波纹板有较慢的水膜稳定时间和较大的换热面积,换热性能较好;不同板片结构的蒸发式冷凝器具有不同的最佳喷淋水喷淋密度,最佳喷淋密度区间范围为0.48~0.93kg/(m﹒s);空气入口速度一定时,半圆波纹板的壁面温度随喷淋密度增大而增大,气液界面温度随喷淋密度增大而减小;当空气入口速度小于2.5m/s时,空气入口速度的适当增大能有效减薄半圆波纹板板外水膜厚度,强化换热。叁、建立了内翅板式板蒸发冷凝器换热板片水膜流动特性实验平台,试验测试不同喷淋密度下各换热板片水膜流动形态及喷淋密度对换热板片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膜厚度随喷淋密度减小而减薄;喷淋密度较大时,受板型及气液剪切力影响,水膜流动向中心区域聚集,且部分区域会出现水膜飞溅现象;半圆波纹板在喷淋密度分别为0.524kg/m·s、0.738kg/m·s、0.905kg/m·s时,换热性能均优于其他换热板片,且在此喷淋密度范围时,板片换热面积是影响其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期刊2016-05-01)
郑慧凡,朱彩霞,田国记,李志强[5](2015)在《蒸发冷凝器在太阳能复合制冷系统中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EES软件,利用分布参数法建立蒸发冷凝器仿真计算模型,并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选取R236fa为工质,计算分析不同管长、管径、微肋等结构参数变化对蒸发冷凝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蒸发冷凝器的结构参数对其换热性能影响较大,在文中的研究工况下,长度为7~9m,内管外径为9~11mm,外管内径为30~36mm时,蒸发冷凝器换热效果最优。另外,微肋管的齿高、螺旋角、齿顶角变化也会影响蒸发冷凝器的换热性能,换热量随着肋高和螺旋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齿顶角的增大而减小,本研究可为下一步蒸发冷凝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5年12期)
陈良才,曾远航,姜永永,陈蒙,吴敌[6](2015)在《降膜蒸发冷凝器建模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详细分析降膜蒸发冷凝器传热传质规律,本文将冷凝器等效为所有单管组成的网络,每根单管离散为多个微元,建立了带增膜板的蒸发冷凝器稳态传热传质微元数学模型,并引入了一个新的无量纲准则数Xr,以反映水膜厚度对空气和水膜间传热传质的影响。通过VS 2010软件编程,采用双点弦截法迭代计算,模拟并分析了顺排和叉排结构管束的蒸发冷凝器管外水膜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管内热流体温度的变化规律。仿真软件能反映并能预测多种结构降膜蒸发冷凝器的性能,为冷凝器的优化提供仿真依据。(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5年07期)
简弃非,戴晨影,任勤,张勇[7](2015)在《空气相对湿度对板式蒸发冷凝器传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空气湿度对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蒸发式冷凝器板外水膜传热性能实验平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调节空气湿度参数,测试了空气湿度对喷淋水温度、板片表面水膜及填料表面上、下温度等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进入板片间的空气相对湿度从85%增至90%,水膜温度呈增加趋势,不同位置水膜温度有明显差别,喷淋水的换热量增加,湿空气的换热量减少,板片的平均热流密度和传热系数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变小。(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5年03期)
唐富强[8](2014)在《蒸发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合成氨冷冻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合成氨冷冻系统被不断的改造,其性能逐渐完善,渐渐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标。其中蒸发式冷凝器在合成氨冷冻系统改造工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合成氨冷冻系统高效节能的主要因素。文章在介绍蒸发式冷凝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合成氨冷冻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4年23期)
詹伟民[9](2014)在《基于周期性凹凸结构板片的蒸发冷凝器传热及流阻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问题是一个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整个社会能耗中,建筑能耗约占30%,因此采用新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在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40%以上,采用蒸发冷凝器冷水机组比普通的冷水机组节能约为15%以上,所以对蒸发冷凝器冷水机组的研究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研究的板片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凹凸结构,能使板间制冷剂通道和板外湿空气通道形成周期性扩缩变化,增强流体的湍流度,破坏流体边界层的形成,从而强化冷凝器的传热性能。通过对周期性凹凸板片结构的蒸发式冷凝冷水机组进行性能测试,测量了试验机组整机的输入电功率、冷凝器的空气流量与温度、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与温度等运行参数,通过计算得到机组的制冷量为971.34KW,板片的平均传热系数为175.16W/(m2.K),机组的能效比为4.67。建立了板间湿空气的叁维模型,以实验测试数据为边界条件,利用现有的软件平台对板间湿空气速度场、压力场及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得到板间湿空气流动的速度分布云图、温度分布云图以及含湿量分布云图等,利用传热学以及流体力学等知识对板间湿空气的分布云图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将板间流体的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值进行对比,发现流体出口的平均温度误差为3.36%,湿空气出口的平均含湿量误差为8.77%,板片的平均传热系数误差为1.5%,流体压降损失误差为13.7%。对位于周期性凹凸板片单元间的湿空气的物性参数,板片凹凸结构参数、板片间距以及板间人字形PVC填料结构参数对板间湿空气传质传热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来流湿空气的流速越大、含湿量越低,其平均传热系数越大;板片凹凸高度越大,平均传热系数越大;平均传热系数与人字形填料的叁角形高度成正比,与人字与板片的间距成反比;随着人字形填料夹角θ的增大,平均传热系数先增大再减小,平均传热系数最大为242.75W/(m2.K),此时的θ角度为25°。(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4-22)
巩汝强,张道福[10](2014)在《不锈钢蒸发冷凝器焊接问题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述2012年12月,我公司承接了两台FN=1600m2蒸发冷凝器的制作任务,该设备是CO2气提法年产80万t尿素装置中的关键蒸发设备之一,总重36t,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 FN=1600m2蒸发冷凝器结构该设备管板外径为2 2 6 0 m m,管板厚度1 0 0 m m,管板上钻?2 5.4 m m管孔3 5 4 4个,换(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热加工)》期刊2014年04期)
蒸发冷凝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一种利用表面式蒸发冷凝器冷凝液逐级提浓的方法,对使用情况及效果进行了总结。运行表明:表面式蒸发冷凝器冷凝液逐级提浓利用有利于化工生产,能够降低成本,达到废水再循环利用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蒸发冷凝器论文参考文献
[1].郑天一.压缩机蒸发冷凝器泄漏原因与预防措施[J].化工管理.2019
[2].宋肖盼,刘小利,梁斐,程子防.表面式蒸发冷凝器冷凝液逐级提浓综合利用效果总结[J].氮肥与合成气.2019
[3].赵志祥.倾斜椭圆管式水膜蒸发冷凝器优化的叁维数值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4].刘旭.内翅板式蒸发冷凝器的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6
[5].郑慧凡,朱彩霞,田国记,李志强.蒸发冷凝器在太阳能复合制冷系统中的仿真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5
[6].陈良才,曾远航,姜永永,陈蒙,吴敌.降膜蒸发冷凝器建模及仿真[J].制冷与空调.2015
[7].简弃非,戴晨影,任勤,张勇.空气相对湿度对板式蒸发冷凝器传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电力建设.2015
[8].唐富强.蒸发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合成氨冷冻系统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
[9].詹伟民.基于周期性凹凸结构板片的蒸发冷凝器传热及流阻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巩汝强,张道福.不锈钢蒸发冷凝器焊接问题分析及对策[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