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成人教育事业

蓬勃发展的成人教育事业

一、欣欣向荣的成人教育事业(论文文献综述)

陶孟祝[1](2021)在《基于“获得感”的老年学习价值研究 ——以对上海市老年学习者的调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源自对老年教育、老年学习欣欣向荣景象的专业思考,主要择取了“获得感”这一既是人们日益耳熟能详的时代语词,又是老年群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作为研究视角,并以上海市的老年学习者为调研对象,旨在最大限度地展现老年学习价值的真实面貌,进一步激发老年群体的学习热情,促使老年教育实践不断得以完善。在正式展开老年学习价值研究活动之前,通过对“价值”的主要内涵、主要特质等进行细致的考量与深入的解读,明晰了有关整篇文章的分析思路图样。在此基础上,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通过自行编制的《老年学习价值访谈提纲》与《老年学习价值问卷调查表》,对60名老年学习者与5名老年教育教学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对3113名老年学习者展开了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本研究构建了事关“老年学习价值”之呈现、解析的分析框架,并且回应与解答了本篇论文最主要的两大研究问题——“老年学习价值是何含义”与“老年学习价值有何表现”。具体而言:其一,依循对“价值”概念的透析,明确了在日常语境下,老年学习的“作用、意义、效用、功能、功效、用途”等完全有可能是老年学习“价值”的常见指称与指代。其二,通过深入分析相关数据、文本,发现老年学习价值包括“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两种类型。其中,“物质价值”主要关涉生理价值与经济价值,可分别通过“健康感”与“安全感”加以彰显;“精神价值”主要关涉认知价值、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认知价值可以通过“适应感”“效能感”“睿智感”加以阐述,道德价值可以通过“责任感”“情怀感”加以阐释,审美价值则可通过“优雅感”加以阐明。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老年学习价值会在“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基础上表现出向外辐射、扩散、溢出的态势,对于这一价值表现,文中称之为“溢出价值”,并且主要围绕老年学习具有的助益老年学习者与潜在老年学习者深化对老年学习行为的认知,以及助力老年教育教学人员与老年教育管理人员改进老年教学活动的价值表现进行描述与分析。除此,本研究还基于对老年学习价值表现的解析与呈现,一则确认了老年学习价值真实存在,再则又尝试从理论层面对其具有的或触及其本质与内涵,或关乎其形成与表现的八个方面特性、特点进行了凝练与揭示。整项研究,以“获得感”的视角切入,由而找到了一条新的能够发现老年学习价值、解析老年学习价值的有效路径;围绕“价值”的主要内涵、主要特质等进行细致的考量与深入的解读,进而促进了老年学习价值解析与呈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有理有据、顺理成章;回应与解答“老年学习价值是何含义”与“老年学习价值有何表现”的研究问题,由此揭开了老年学习价值的神秘面纱;提炼、诠释老年学习价值的主要特点,从而彰显了其所固有的、特定的、乃至经久的基本特性。最后,期待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以在研究力度、研究视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继续加强与拓展、丰富与深化,从而促使老年学习价值得到更加有力的彰显、获得更大力度的阐扬。

于莎,张天添[2](2021)在《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经历了四个历史变迁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框架分析,从结构观看,政治体制改革为农村成人教育政策演进提供政治背景,经济体制转型为农村成人教育政策演进奠定市场基础,文化观念变化为农村成人教育政策演进提供思想根源;从历史观看,政策演进过程中深受政府、涉农办学机构及农民个体理性抉择的影响,呈现出显着的路径依赖特征,而制度微调、制度置换、制度转化和制度断裂等四种制度变迁类型在其中均有体现。由此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变迁属于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政策变迁呈现出"报酬递增"和路径依赖现象;渐进性变迁与突变式变迁并存。

肖庆锋[3](2020)在《入学动机视角下南方人才职业培训学校成人教育招生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李红霞[4](2020)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话题,老年人口的增多,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使我们必须把人口老龄化以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作为重要议题来研究。在这样的形势下,老年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积极老龄化”的提出顺应了这一趋势,在这一视域下深入探究老年教育,可以为老年教育找到不一样的切入点,使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本文以“积极老龄化”为切入点,对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进行研究,先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围绕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发展策略这几部分内容展开论述。本文一共包括五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讲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概述。介绍本文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的意义。文章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以及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的老年教育。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能够使课题研究思路更加明晰,研究内容更科学。终身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参与理论和生命教育理论。理论的引入是为下文的内容做理论上的支撑。第三部分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对老年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阐述,说明了研究老年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必然要做的事,同时也对老年人实现生活幸福和生命价值有重要的作用。为下文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第四部分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阐述现状对我国老年教育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为提出问题做内容上的铺垫,接下来从观念、管理体制、经费、相关法律、课程内容和教育形式七个方面来分述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策略。这一部分是根据上文阐述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以国家、政府和教育机构为主体,围绕“健康、参与、保障”三大支柱,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老年人在“健康、参与、保障”三方面都达到最佳的状态,生活更加幸福,生命更有意义。

郭海洋[5](2020)在《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文中指出地方教育史一直是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研究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的发展历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还原近代石家庄地区教育的历史面貌,探索近代以来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当代石家庄的教育事业提供历史借鉴。本研究共分为八章内容,第一章内容为开阜前石家庄教育概况,主要概述石家庄古代教育史的发展过程和总结石家庄古代教育的特点。第二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概述,介绍了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石家庄近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第三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初等教育。第四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普通中等教育,主要阐述了中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第五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第六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第七章内容为日伪奴化教育和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斗争。第八章内容为石家庄新教育的特点与启示分析。石家庄传统教育自先秦时期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与跌宕起伏,为近代石家庄新教育的萌发奠定了重要基础。“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近代教育渐成体系。20世纪初,新学制的相继出台,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石家庄地区新式小学堂的创办,让民众逐渐开始意识到创办新式教育的必要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后,石家庄地区的书院相继改为高等小学堂,比如,栾城龙冈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获鹿县和正定县都成立劝学所,倡办新学。近代石家庄中学堂的发展比较缓慢,清末时期主要有两所,即赵州官立中学堂和正定府官立中学堂。随着新教育的兴起和新式小学堂的大规模出现,创办近代师范教育的历史需求凸显而出,它是近代石家庄新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时期,石家庄地区的师范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为本地区培养了充足的师资力量。“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石家庄随即沦陷,这一时期石家庄存在着日伪殖民区和中共根据地两种政权形式,在日伪统治地区,为配合其军事和经济侵略,日伪当局采取多种奴化教育手段,在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企图建立殖民主义教育制度以维持其殖民统治。随着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始恢复创建学校教育。石家庄地区在晋察冀根据地领导下,各区县的根据地开始恢复办学,并创办了一批新学校,学校数量较之前有所增加。此外,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了一批抗日游击学校以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这些学校没有固定的学制和班制,但是这一系列教育举措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对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清末及民国初期石家庄未出现高等教育,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抗大二分校在石家庄办学,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石家庄开始创办正规化的高等教育,其中着名的华北大学为解放全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学教育从此走向正规化。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创立为中国革命培养了近万名优秀领导、各类骨干人才,成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力量。通过研究石家庄地区的教育发展,可以发现石家庄教育的发展历经了两次高峰时期,其中石家庄教育事业在古代时期发展较好时期是在元朝,一度成为了河北地区乃至北方的一个教育中心,书院教育较为突出,出现了着名的封龙书院;近代以来,20世纪初石家庄教育达到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期,新式教育兴起,随着石家庄近代化的历程,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回顾石家庄教育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石家庄地区教育兴与衰主要是受到了地缘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最大。纵观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整体发展趋势而言,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同时,近代石家庄教育的发展有一定滞后性和其自身特点,这也是由当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种原因共同决定的,就此,在最后一章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柳丽娜[6](2020)在《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1912-1937)》文中认为1912至1937年是我国晚清以来教育现代化努力的一个重要时期。研究这一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可以丰富乡村教育现代化理论成果,能够为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本论文以安徽省的乡村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文献法为主,辅之以个案研究法和比较归纳法,考察1912至1937年间安徽省乡村教育的发展状态,以揭示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在其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制约。在整理、分析民国时期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文件、法令汇编,相关报刊、着作等一般性史料的基础上,重点整理、挖掘了民国时期安徽省乡村教育办理的地方史料,主要包括《安徽教育行政周刊》《安徽教育周刊》《安徽教育行政旬刊》,怀宁县、天长县、阜阳县等八个县的教育志,桐城县和休宁县的县志等。以艾森斯塔德关于教育领域现代化的理论为基础,聚焦1912至1937年间安徽省乡村小学校,从乡村教育组织机构、乡村小学校系统、乡村教育者三个维度,以专门化、组织化和系统化为指征,贯穿以国家意志、精英理想、乡村诉求三条线索,分析乡村教育在这三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的现代转型进程与样态。研究发现:第一,从乡村教育组织机构的现代转型来看,安徽省建立了省、县两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在县与最基层的乡村之间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主要通过在乡区设立学区教育委员和保甲制度下以联保主任充任学董来代为行使部分教育行政权力。通过对安徽省怀宁县、天长县、颍上县等样本县乡村小学校发展的总体情况看,乡村小学校的数量都是逐年增加的,就学的学生数也呈上升的趋势。但乡村小学校的建设很多停留在形式上,尤其是初级小学校,虽然有充足的生源,却没有足够的学生,虽然遍布乡村,却时常难以为继。这其中,乡村私塾的影响不可忽视,小学校与私塾,分别作为现代教育和旧式教育机构的代表共存于乡村地区。这折射出的不仅是现代教育在乡村推进的不易,更说明了乡村教育组织机构的现代转型绝不止步于设立专门的组织与机构,更需要组织与机构的系统化有效运行。第二,从乡村教育小学校系统的现代转型来看,安徽省乡村小学校无论是从小学校的建设、课程标准的执行、教学法的运用还是学校内部的管理上都呈现出较多的不成熟性,乡村小学校的办理参差不齐、成效总体不彰。除了一小部分乡村小学校的办理彰显出现代化的活力,更多的乡村小学校呈现出的是较为萧条的景象。此外,位于教育经费体系最底端的乡村小学教育经费,在这一时期,虽有独立之名,但常无独立之实,维持乡村小学校正常运转的教育经费的专门化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常常是金额不足、来源不稳。第三,从乡村教育者角色的现代转型来看,安徽省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小学校长和教员的任职资格标准根据省情进行了修订,整体上略低于国家标准。这一时期,安徽省虽然在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合格化、小学校长专任化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但总体上看,乡村小学校长无论从资质还是实质上,特别是实质的胜任力上都没有成为现代化学校系统的合格的专业成员,并由此产生了诸多弊病,校长们的违规行为也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对小学教员而言,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政府对小学教员在任职资格和专业知能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匹配的。虽然安徽省试图使小学教员达到任职资格标准,通过培训、研究等方式促进小学教员的专业化程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安徽省各县小学教员,尤其是乡村小学教员的专业化程度总体上依然不高且参差不齐,有些乡村地区的小学教员甚至连形式上的专门化也没有达到,其专业化水平更是令人担忧。这一现象在占乡村小学校多数的初级小学校中尤为明显。1912至1937年的安徽省乡村教育发展的状况表明:民国政府力图对乡村教育的行政组织机构,乡村小学校的设立,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则规约、内部管理、办学经费、乡村小学校长和教员的选任、培训及考核等进行现代化的规划,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政治的以及经济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乡村社会自身的制约,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步履维艰。尽管这一时期乡村教育正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初步完成了制度层面的现代转型,但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的现代转型还远没有完成。

陈志铅[7](2020)在《英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中研究说明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社会,作为一种技艺传承的方式和从业准入资格,学徒制一般是在行会等团体的组织监督下,由师傅与学徒家长签订《学徒协议》,由师傅向学徒传授技能,经考核合格的学徒获得具体行业的从业资格。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学徒制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已不再是一种从业资格的获得,但仍旧是技能培训的重要方式。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曾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工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是英国在世界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不二法门,学徒制为劳动力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英国的学徒制起源于中世纪,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历经行会学徒制的辉煌,遭受工业革命打击后的没落,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进入20世纪,英国学徒制凭借顽强的生命力,重回世人眼前。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已经形成了结构完整,层次明晰的体系。囊括了准学徒制、青年学徒制、高级学徒制、高等学徒制、学位学徒制和成人学徒制等各种类型的学徒制。论文主要探讨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过程。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步干预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本阶段英国政府通过颁布《1964年产业培训法》设立产业培训委员会,开始对学徒制的发展进行初步干预;放任自流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撒切尔夫人的上台,英国政府开始将解决青年人就业问题作为技能培训的重要目的,学徒制受到冷落,进入“自生自灭”状态;政府主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10年代初),政府意识到以就业为目的的技能培训不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劳动力队伍,决心通过主导学徒制的发展来提升劳工素质;雇主主导阶段(21世纪10年代初至今),政府主导学徒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带来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学徒制的发展,政府认为有必要将主导权交给雇主。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的更新换代,运行机制的完善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加强,英国现代学徒制为广大青年拓宽了工作本位学习的路径,成为他们学习知识与提升技能的纽带,有效地将国家发展战略、劳动力技能训练与雇主需求结合在一起,较好地满足国家、雇主和学徒的发展需要。尽管中英两国制度不同,文化各异,但英国在学徒制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国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借鉴与关注。

李国斌,李胜[8](2019)在《与时偕行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成人教育发展巡礼》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成人教育发展情况,勾勒70年来成人教育所走过的风雨历程;采撷了成人教育70年来的春华秋实,概括了70年来成人教育在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成人教育在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发展、提高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李秀娟[9](2019)在《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 ——以南昌市老年大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形势日渐严峻,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日益增长,国家九部委颁发的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并为此作出更为详实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基于此背景,在政府的支持下,老年大学作为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建立起来,如何提高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促进老年学员有效学习成为很多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要热点。课堂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舞台,互动是教师给学员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已有研究中关注老年大学课堂互动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以符号互动论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质性研究方法论,选取南昌市老年大学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入访谈,对南昌市老年大学课堂的师生互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从师生互动的过程来看,互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定向阶段、控制阶段、评价阶段。根据老年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主要分析了“讲授接纳式”和“示范习练式”这两类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2)通过深入的课堂观察发现,师生互动过程表现为四大特性:第一,老年大学的课堂互动是一种兴趣班式的教学,游戏精神贯穿整个课堂;第二,课堂互动是一种你来我往的即时过程,明显具有双向性;第三,互动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性交流更为重要;第四,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姿态互动,非言语符号特性显着。(3)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互动主体、互动环境、互动媒介的共同参与,这3个方面同时也是影响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师生互动的主体,教师的职业素养,学员的学习能力等;其次是互动环境,如校园环境,班级氛围等;最后是互动媒介,如符号媒介、技术媒介等。这三方面的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师生互动,使得师生互动效果出现差异。(4)师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首先是主体层,师生互动不平等、虚假化等;其次是媒介层,互动中出现言语冲突,内容单调等;最后是环境层,师生互动频率低,不和谐等。基于以上研究发现,为更好推动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员学习,研究提出以下策略:首先是完善校园环境,打造复合学习空间,建设稳定优良师资队伍,制定教学评价机制,广开师生交流渠道;其次是教师主体层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丰富教师人文素养,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最后是学员主体层面,释放“主人翁”精神,实现生命价值。

赵言[10](2019)在《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现状研究 ——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社会公德教育是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提升其社会责任感。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教育载体、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环境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高校社会公德教育。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典型个案,结合我国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普遍经验,分析其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教育载体、教育内容与方法及教育环境等要素的建设成果及发展困境,并尝试明确优化高校公德教育的针对性策略。当前我国高校社会公德教育不断发展,就“第一课堂”而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主要承载课程,选修课程逐步丰富;“第二课堂”依托社团活动续接实践课程,提高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主动参与度;“第三课堂”则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挖掘网络资源作为社会公德学习内容。与此同时,我国公德教育亦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就教育主体而言,高校德育专职教师学科背景差异较大、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另外以身示范意识较弱;就教育对象而言,大学生自身意识不足、知行不一问题严重;就教育载体而言,“基础”教材编写不断优化,但专项教材不足也是现实,社团活动是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却也存在兴趣重于公益的情况;就教育环境而言,学校尚缺乏良好的氛围引导等。高校社会公德教育需要学校引起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公德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公德教育,健全评价、监督、奖惩机制;亦需要教师提高以身示范的榜样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要综合利用教育载体和方式方法。提升大学生公德意识与公共精神更需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二、欣欣向荣的成人教育事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欣欣向荣的成人教育事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获得感”的老年学习价值研究 ——以对上海市老年学习者的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获得感的研究述评
        二、学习价值的研究述评
        三、老年学习价值的研究述评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获得感
        二、老年学习
        三、价值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价值理论
        二、需要理论
        三、成人学习理论
        四、“老龄化”相关理念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目的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路径与过程
        一、研究路径
        二、研究过程
第三章 老年学习价值问卷调查情况
    第一节 “物质价值”的调查情况
        一、“健康感”调查结果呈现
        二、“安全感”调查结果呈现
    第二节 “精神价值”的调查情况
        一、“适应感”调查结果呈现
        二、“效能感”调查结果呈现
        三、“睿智感”调查结果呈现
        四、“责任感”调查结果呈现
        五、“情怀感”调查结果呈现
        六、“优雅感”调查结果呈现
第四章 老年学习的“物质价值”
    第一节 “健康感”的呈现与老年学习生理价值
        一、延缓衰老速度
        二、缓解疾病症状
        三、增强防治意识
    第二节 “安全感”的呈现与老年学习经济价值
        一、助益安心理财
        二、保障财产安全
第五章 老年学习的“精神价值”(上)
    第一节 “适应感”的呈现与老年学习认知价值
        一、适应时代发展
        二、适应角色变化
    第二节 “效能感”的呈现与老年学习认知价值
        一、认可自身能力
        二、提升自信水平
    第三节 “睿智感”的呈现与老年学习认知价值
        一、保持平和心态
        二、从容应对挑战
第六章 老年学习的“精神价值”(下)
    第一节 “责任感”的呈现与老年学习道德价值
        一、和睦家庭、服务集体
        二、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第二节 “情怀感”的呈现与老年学习道德价值
        一、认同社区、心系国家
        二、情系非遗、爱党敬党
    第三节 “优雅感”的呈现与老年学习审美价值
        一、改善自我形象、追求品质生活
        二、体悟艺术真谛、发现生活之美
第七章 老年学习的“溢出价值”
    第一节 促进老年学习者自身对学习行为认知与理解的改变
        一、改变学习动机水平
        二、改变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三、改变对学习途径的认识
        四、改变对学习场所的认识
    第二节 促进潜在老年学习者对学习行为认知与理解的改变
        一、改变对老年学习能力的认识
        二、改变对老年大学的认识
        三、改变对老年学习内容的认识
    第三节 促使老年教育教学人员对实施老年教学活动的改进
        一、优化教学态度
        二、丰富专业知识
        三、完善教学方式
    第四节 促使老年教育管理人员对实施老年教学活动的改善
        一、调整课程配置
        二、拓展学习渠道
        三、整合学习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老年学习价值访谈提纲
    老年学习价值问卷调查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演进分析框架
二、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
    (一)以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为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49—1977年)
    (二)注重文化与实用技术学习的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1978—1999年)
    (三)开展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0—2011年)
    (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助推城乡互动与融合(2012年至今)
三、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演进的深层动因
    (一)政治体制改革为农村成人教育政策演进提供政治背景
    (二)经济体制转型为农村成人教育政策演进奠定市场基础
    (三)文化观念变化为农村成人教育政策演进提供思想根源
四、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
    (一)路径依赖
        1.政府的理性抉择
        2.涉农办学机构的理性抉择
        3.农民个体的理性抉择
    (二)制度变迁
        1.制度微调
        2.制度置换
        3.制度转换
        4.制度断裂
五、结论与启示

(4)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积极老龄化
        2.1.2 老年教育
        2.1.3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的老年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终身教育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社会参与理论
        2.2.4 生命教育理论
    2.3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的意义
        2.3.1 拓展文化知识技能,助于老年人参与经济建设
        2.3.2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3.3 赋予其受教育权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章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必要性
        3.1.1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3.1.2 培养老年人积极品质的重要途径
        3.1.3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3.2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可行性
        3.2.1 国家重视度不断提高,为老年教育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3.2.2 老年教育框架体系逐渐完善,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平台保障
        3.2.3 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为老年教育提供了受教育资源保障
第四章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我国老年教育的现状
        4.1.1 我国老年教育的管理机制
        4.1.2 我国老年教育的政策法规
        4.1.3 我国老年教育的内容
        4.1.4 我国老年教育的形式
    4.2 我国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4.2.1 观念落后,对积极老龄化认识不足
        4.2.2 权责分散,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4.2.3 经费缺乏,制约积极老龄化发展进程
        4.2.4 相关法律缺失,弱化老年人受教育权利
        4.2.5 知识技能课程不足,限制老年人参与再就业
        4.2.6 忽视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制约老年人积极发展的潜能
        4.2.7 教育形式单一,难以调动老年人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第五章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策略
    5.1 国家层面:倡导积极老龄化,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
        5.1.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积极老龄化的认识
        5.1.2 完善老年教育的管理机制,实现老年教育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5.1.3 健全老年教育的法律体系,为积极老龄化提供法律支持
    5.2 政府层面:创建参与条件,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管理与指导
        5.2.1 建立老年人力资源数据库,实现老年教育的宏观规划与指导
        5.2.2 增设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帮助有再就业需求的老人实现愿望
        5.2.3 加大老年教育经费投入,保障老年教育的顺利进行
    5.3 教育机构层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鼓励老年人再社会化
        5.3.1 拓宽教学内容,提高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5.3.2 丰富参与形式,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受教育需求
        5.3.3 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老年人积极发展的潜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史料整理
        一、研究现状
        二、近代石家庄教育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三、教育方志的功用与价值
    第四节 研究理论及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概念界定
        一、近代化
        二、中国教育近代化
        三、近代中国教育史
        四、石家庄
        五、近代石家庄教育
    第六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设计
    第七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开阜前石家庄教育概况
    第一节 石家庄古代教育史概述
        一、商周至隋唐时期的石家庄教育
        二、宋元明清时期的石家庄教育
    第二节 石家庄的书院教育
        一、石家庄书院的历史嬗变
        二、封龙书院及其历史影响
    第三节 石家庄古代教育的历史功绩
        一、石家庄地区一度成为北方教育的中心
        二、义学的发展积累了办学经验
        三、传统书院为近代学堂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社学和义学对推动教育普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传统教育使社会形成了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第二章 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概述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文化背景
        三、教育环境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教育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新式教育的兴起
        三、建立近代学校体系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二、学校的管理和课程适应社会发展
        三、职业教育的曲折发展
第三章 近代石家庄初等教育
    第一节 清末民初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清末小学教育的萌芽
        二、民国小学校的兴起
        三、铁路通车与职工子弟小学的建立
        四、主要小学介绍
    第二节 教育管理
        一、学制与课程设置
        二、德育教育
        三、教研机构及其活动
        四、教师联合会及其活动
    第三节 义务教育实验教育区的设立及其成效
        一、推行义务教育实验教育区背景
        二、石家庄义务教育实验区的设立
        三、义务教育实验区的成效
    第四节 教会小学、女子小学与少数民族小学
        一、天主教教区的设立
        二、天主教与教会小学
        三、伊斯兰教与回民小学
        四、女子小学
    第五节 近代石家庄新式初等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新式小学的广泛建立扩大了受教育人群的范围
        二、为中等教育发展输送了优秀人才
        三、培养了大量近代化社会公民,推动了社会发展
        四、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变革
第四章 近代石家庄普通中等教育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新式中学堂的建立
        一、“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学教育的启动
        二、赵州官立中学堂
        三、正定府官立中学堂
    第二节 民国“新学制”与普通中等教育的发展
        一、新学制的颁行与中学“三三分段制”的确立
        二、河北省省立第十五中学校
        三、私立石门初级中等学校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二、招生与管理
        三、行政管理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的特点
        一、学生课业负担重,课程难度较大
        二、省立中学师资雄厚
        三、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设施齐备
        四、学生思想进步,投身革命事业
第五章 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
        一、清末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
        二、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
        三、石家庄师范教育的发展
        四、师范教育的典范-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
        五、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的积极影响
    第二节 近代石家庄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兴起的原因
        二、石家庄地区职业教育的类型
        三、近代石家庄职业教育的评价
第六章 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
    第一节 抗大二分校
        一、抗大二分校在石家庄建立
        二、教育宗旨
        三、抗大二分校的教学与管理
        四、抗大二分校的历史作用
    第二节 马列学院、中央外事学校与华北军政大学
        一、马列学院
        二、中央外事学校
        三、华北军政大学
    第三节 华北大学
        一、华北大学的成立
        二、教学与管理
        三、华北大学工学院
        四、华北大学农学院
        五、着名教育家在华北大学的教育实践
        六、华北大学的历史功绩
        七、华北大学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创办的现实启示
    第四节 华北高教会与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一、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二、文法学院的课程改革
        三、对院系进行初步调整
    第五节 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综合评价
        一、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
        二、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启示
第七章 日伪奴化教育和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斗争
    第一节 石家庄的沦陷与教育浩劫
        一、石门伪政权的建立
        二、日伪对教育的破坏
    第二节 日伪奴化教育的实施
        一、推行学校奴化教育
        二、奴化社会教育
        三、统制报刊强化奴化宣传
        四、利用宗教进行反共宣传
    第三节 日伪在石家庄推行奴化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泯灭了民族意识和斗争精神
        二、盲目推崇日本,轻蔑自己的祖国
        三、维护封建礼教,做封建主义的殉葬品
        四、培养了一批顺从殖民统治的御用知识分子
    第四节 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一、晋察冀边区政府出台一系列教育实施办法
        二、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教育
        三、社会教育与冬学运动
        四、抗日文化教育的宣传及其作用
第八章 近代石家庄教育的历史反思及启示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新式教育的变迁特点
        一、新式教育不断正规化
        二、企业办学是近代石家庄教育的重要支撑
        三、私立学校发展迅速
    第二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滞后原因分析
        一、经济滞后制约教育发展
        二、政府的管理不善
        三、教育观念落后与人口素质低下
        四、教育经费不足
    第三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对当今教育发展启示
        一、经济发展与地方教育经费充足促进教育发展
        二、政治变迁影响地方教育发展
        三、文化因素影响地方教育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一) 研究的问题
        (二) 研究的意义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
        (二)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研究
        (三) 晚清至民国时期安徽省教育现代化研究
        (四) 对已有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基本概念界定
        (一) 乡村教育
        (二) 乡村小学校
        (三) 现代教育
        (四) 教育现代转型
    六、样本县基本情况
第一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的背景
    一、民国时期的国家教育制度
        (一) 明确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
        (二) 颁行现代学制和制定教育法令法规
    二、民国时期影响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 普及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二) 义务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三) 国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四) 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三、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运动
    四、民国时期的安徽省社会和初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 安徽省社会发展概况
        (二) 安徽省初等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组织机构的现代转型
    一、教育行政组织的专门化、系统化
        (一) 国家教育行政组织的专门化、系统化
        (二) 安徽省教育行政组织的专门化、系统化
        (三) 安徽省县级及以下地方教育行政组织的运行
        (四) 安徽省教育行政组织的特征
    二、乡村小学校的专门化、组织化
        (一) 国家关于小学校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的设立
        (三)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与乡村私塾并存
第三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小学校系统的现代转型
    一、乡村小学课程的现代化
        (一) 国家对小学课程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对国家小学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乡村小学教学法与教则的现代化
        (一) 小学教学法的现代演进
        (二) 小学教则的现代演进
    三、乡村小学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四、乡村小学教育经费的专门化
        (一) 国家层面教育经费独立的相关政策
        (二) 安徽省教育经费的专门化
        (三)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的经费保障情况
第四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者角色的现代转型
    一、乡村小学校长角色的专门化
        (一) 国家对小学校长角色专门化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长角色的专门化
    二、乡村小学教员角色的专门化
        (一) 国家关于小学教员角色专门化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乡村小学教员角色的专门化
第五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与历史镜鉴
    一、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
        (一)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决定了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难度
        (二) 国家意志、知识精英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张力制约了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程度
        (三) 乡村小学校的边缘地位延缓了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进度
    二、历史镜鉴:面向未来的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一) 时间维度的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二) 空间维度的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本人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英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二、概念界定
        (一)学徒制
        (二)工作本位学习
        (三)职业教育
    三、研究现状
        (一)关于学徒制的历史研究
        (二)关于学徒制的理论研究
        (三)关于学徒制运行机制的研究
        (四)关于学徒制成本与收益的研究
        (五)关于学徒制具体项目的研究
        (六)史料情况说明
    四、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英国学徒制的历史溯源(20 世纪60 年代以前)
    第一节 行会学徒制的发展
        一、行会的发展
        二、行会的组织架构及其功能
        三、行会学徒制的发展及其作用
    第二节 教区学徒制的运作
        一、《济贫法》与教区学徒制
        二、教区学徒制的开展
        三、教区学徒制的成本与收益
    第三节 传统学徒制的衰落
        一、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二、国家干预:相关法律的颁布与废除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步干预:英国现代学徒制的萌芽(20 世纪60~70 年代)
    第一节 政府对学徒制初步干预的动因
        一、人力资本:学徒制改革的催化剂
        二、工党执政:学徒制改革的推动者
        三、与工会斗争:学徒制改革的导火索
    第二节 政府对学徒制初步干预的措施
        一、成立各类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二、《1964 年产业培训法》的实施
        三、培训附加费的征收与发放
    第三节 初步干预阶段英国学徒制的开展
        一、学徒的选拔
        二、学徒制的类型
        三、学徒制的课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由放任: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受挫(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
    第一节 学徒制蛰伏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一、政治环境的改变
        二、经济政策的波动
        三、培训成本的高涨
        四、高等教育的冲击
        五、参与各方的疑虑
    第二节 自由放任阶段学徒制蛰伏的表现
        一、学徒制发展规模的萎缩
        二、学徒制发展空间被挤占
        三、学徒制进一步发展受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主导: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勃兴(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10年代初)
    第一节 政府主导学徒制发展的动因
        一、经济发展因素: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
        二、人力资源因素:改变技能培训现状的需要
    第二节 政府主导时期现代学徒制体系的构建
        一、“现代学徒制计划”的颁布
        二、青年学徒制的开展
        三、学徒制的组织保障
        四、学徒制的法制保障
        五、学徒制的经费保障
        六、学徒制的质量保障
    第三节 政府主导学徒制发展的成效与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雇主主导:英国现代学徒制的转向(21世纪10年代初至今)
    第一节 《理查德学徒制报告》的出台与学徒制的转向
        一、《理查德学徒制报告》出台的背景
        二、《理查德学徒制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政府对《理查德学徒制报告》的回应
    第二节 雇主主导时期学徒制的发展
        一、新型学徒制的推出
        二、学徒制的组织保障
        三、学徒制的经费保障
        四、学徒制的质量保障
    第三节 雇主主导期学徒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二、应对的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析、展望与启示
    第一节 英国学徒制的特色分析
        一、历久弥新:绵延将近千年
        二、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
        三、重视法治:依法开展工作
        四、注重分权:调动各方力量
    第二节 英国学徒制的发展趋势
        一、雇主成为开展学徒制项目的主导方
        二、高校成为学徒提升学历的重要平台
        三、加速社会流动促公平成为学徒制的使命
    第三节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一、保障参与者的权益
        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三、稳定经费保障机制
        四、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结语
附录
    附录1:1396 年苏格兰诺思汉普顿学徒契约
    附录2:1965 年英国学徒制种类一览表
    附录3:学徒毕业证书
    附录4:企业与培训机构关于开展学徒训练的协议(模板)
    附录5:青年学徒制案例
    附录6:学位学徒制案例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着作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
        (四)报告、报纸等
        (五)政策法规及其他
        (六)网络资源
    二、英文文献
        (一)着作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
        (四)报告
        (五)政策法规及其他
        (六)网络资源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一、期刊论文
    二、课题研究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一、教育经历
    二、工作经历

(9)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 ——以南昌市老年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引领
        1.1.2 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的现实驱使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老年大学课堂相关研究
        1.3.2 师生互动相关研究
        1.3.3 关于老年大学课堂的师生互动研究
    1.4 研究述评
第2章 基本理论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老年大学
        2.1.2 课堂师生互动
    2.2 理论基础
        2.2.1 符号互动理论的思想溯源
        2.2.2 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 研究设计框架
    3.2 研究方法
        3.2.1 个案研究
        3.2.2 观察法
        3.2.3 访谈法
    3.3 研究对象的选定
        3.3.1 个案的来源
        3.3.2 访谈对象的选择
    3.4 文本收集与分析过程
        3.4.1 文本的收集过程
        3.4.2 文本的分析过程
第4章 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分析
    4.1 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分析
        4.1.1 “讲授接纳式”师生互动过程
        4.1.2 “示范习练式”师生互动过程
    4.2 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分析
        4.2.1 “游戏精神”:兴趣班式的教学
        4.2.2 “双向性”:你来我往的即时过程
        4.2.3 “情感性”:知识背后的情感主线
        4.2.4 “非言语符号”:丰富多彩的姿态互动
    4.3 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分析
        4.3.1 貌合神离的形式互动
        4.3.2 “知情”交融的师生互动
    4.4 影响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分析
        4.4.1 互动的主体-影响师生互动的核心因素
        4.4.2 互动的环境-影响师生互动的客观因素
        4.4.3 互动的媒介-影响师生互动的辅助因素
    4.5 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问题
        4.5.1 课堂教学中的失落者-主体层
        4.5.2 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性-媒介层
        4.5.3 课堂教学中的固定性-环境层
第5章 老年大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对策
    5.1 “学校”-完善校园环境,打造复合学习空间
        5.1.1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构建学习共同体
        5.1.2 建设稳定优良师资队伍,发扬特色班主任团队文化
        5.1.3 制定教学评价机制,广开师生交流渠道
    5.2 “教师”-转变多重角色,更新教育理念
        5.2.1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5.2.2 丰富教师人文素养
        5.2.3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5.3 “学员”-释放“主人翁”精神,实现生命价值
        5.3.1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进行自我导向学习
        5.3.2 保持身心健康,实现积极老龄化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协助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10)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现状研究 ——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高校社会公德教育核心概念
        1.社会公德
        2.社会公德教育
        3.高校社会公德教育
    (二)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至公思想
        2.西方公共伦理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
二、高校社会公德教育发展成果分析——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公德教育发展历程
        1.提出了以共产主义为主导的道德导向
        2.形成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引导方向
        3.明确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道德评价标准
        4.完善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倡导的道德体系要求
    (二)“第一课堂”成果显着
        1.课程设计逐渐优化
        2.课堂教学不断创新
    (三)“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促进
        1.“第二课堂”课程设置丰富
        2.“第二课堂”课程开展有序
    (四)“第三课堂”逐步成型
        1.网络课程方兴未艾
        2.网络平台欣欣向荣
三、高校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一)大学生存在的主观问题分析
        1.“自以为是”导致对公德规范心存轻视
        2.“重智轻德”导致自我发展的定位偏差
        3.“知行不一”导致公德意识与行为脱节
    (二)高校教育工作者存在的问题分析
        1.以身示范的职业认同弱化
        2.教师专业化水平存在差异
        3.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模糊
    (三)教育载体和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1.主体课程教材有待优化
        2.多样课程选择有待提升
        3.社团活动存在局限性
        4.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衡
    (四)学校环境存在问题分析
        1.社会公德相关奖惩标准模糊
        2.公共利益的价值导向不明确
        3.学生评价机制与社会公德脱节
四、高校社会公德教育提升对策
    (一)创新高校社会公德教育方式
        1.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二)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工作者示范作用
        1.以人为本:坚持民主平等教育理念
        2.学高为师: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3.身正为范:增强教师道德榜样力量
    (三)有效利用高校社会公德教育载体
        1.课程载体:丰富课程和教材内容
        2.活动载体:加强公益社团活动指导
        3.网络载体: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力
    (四)优化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环境
        1.价值导向:加强公共道德的价值导向
        2.精神塑造:培育公共理性与公共精神
        3.优化管理:营造有序民主的公共生活
结论
附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社会公德教育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欣欣向荣的成人教育事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获得感”的老年学习价值研究 ——以对上海市老年学习者的调查为例[D]. 陶孟祝.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2]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J]. 于莎,张天添.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1(03)
  • [3]入学动机视角下南方人才职业培训学校成人教育招生营销策略研究[D]. 肖庆锋. 南华大学, 2020
  • [4]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研究[D]. 李红霞. 山西大学, 2020(01)
  • [5]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D]. 郭海洋. 河北大学, 2020(08)
  • [6]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1912-1937)[D]. 柳丽娜.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1)
  • [7]英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D]. 陈志铅.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8]与时偕行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成人教育发展巡礼[J]. 李国斌,李胜.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19(04)
  • [9]老年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 ——以南昌市老年大学为例[D]. 李秀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10]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现状研究 ——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D]. 赵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标签:;  ;  ;  ;  ;  

蓬勃发展的成人教育事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