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包括电机、传动机构、支架、插板以及限位检测装置,电机固定于支架,插板沿竖向延伸并竖向滑动连接于支架,支架上配置有供插板穿过的导槽,插板穿接于导槽且插板底端伸出支架底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插板传动相连,传动机构用于将电机的旋转动力转换为插板的竖向滑动驱动力;限位检测装置安装于支架,且限位检测装置具有用于检测插板竖向滑动的上限位探头和下限位探头,上限位探头和下限位探头分别与插板的上止点和下止点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能实现起重机自动锚定,减少司机工作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传动机构、支架、插板以及限位检测装置,电机固定于支架,插板沿竖向延伸并竖向滑动连接于支架,支架上配置有供插板穿过的导槽,插板穿接于导槽且插板底端伸出支架底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插板传动相连,传动机构用于将电机的旋转动力转换为插板的竖向滑动驱动力;限位检测装置安装于支架,且限位检测装置具有用于检测插板竖向滑动的上限位探头和下限位探头,上限位探头和下限位探头分别与插板上止点和下止点相对应。
设计方案
1.一种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传动机构、支架、插板以及限位检测装置,电机固定于支架,插板沿竖向延伸并竖向滑动连接于支架,支架上配置有供插板穿过的导槽,插板穿接于导槽且插板底端伸出支架底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插板传动相连,传动机构用于将电机的旋转动力转换为插板的竖向滑动驱动力;限位检测装置安装于支架,且限位检测装置具有用于检测插板竖向滑动的上限位探头和下限位探头,上限位探头和下限位探头分别与插板上止点和下止点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包括蜗杆减速机和连杆,蜗杆减速机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杆减速机的输出端与连杆顶端铰接,连杆的底端与插板的顶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还包括横杆,连杆的底端与横杆铰接,插板顶端固定插接于横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插板为两个,分设于支架两侧,插板的顶端分别固定插接于横杆两端,连杆的底端与横杆中部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包括锚定基座和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安装于锚定基座顶部,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架,限位检测装置和插板安装于锚定基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用于检测插板上限位的上接近式感应开关以及用于检测插板下限位的下接近式感应开关,上接近式感应开关和下接近式感应开关分别固定于固定板上端和固定板下端,固定板固定于锚定基座。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还包括手摇轮,该手摇轮的转轴与蜗杆减速机的转轴对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不作业的起重机,需进行防台防风固定,常用锚定装置实现该固定。传统起重机的锚定装置,由锚定插板、手提拉环或摇臂长杆、锁定插销以及锚定感应限位组成。每次司机停机后对设备进行防台防风操作时,均需离开司机室走去小车架顶或大车下手动驱动锚定插板完成下锚,每次登机作业前也需手动驱动锚定插板完成解锚,这样增加了司机的工作量同时也无法满足设备的自动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能实现起重机自动锚定,减少司机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包括电机、传动机构、支架、插板以及限位检测装置,电机固定于支架,插板沿竖向延伸并竖向滑动连接于支架,支架上配置有供插板穿过的导槽,插板穿接于导槽且插板底端伸出支架底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插板传动相连,传动机构用于将电机的旋转动力转换为插板的竖向滑动驱动力;限位检测装置安装于支架,且限位检测装置具有用于检测插板竖向滑动的上限位探头以及下限位探头,上限位探头和下限位探头分别与插板上止点和下止点相对应。
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减速机和连杆,蜗杆减速机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杆减速机的输出端与连杆顶端铰接,连杆的底端与插板的顶端铰接。
优选地,传动机构还包括横杆,连杆的底端与横杆铰接,插板顶端固定插接于横杆。
优选地,插板为两个,分设于支架两侧,插板的顶端分别固定插接于横杆两端,连杆的底端与横杆中部铰接。
优选地,支架包括锚定基座和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安装于锚定基座顶部,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架,限位检测装置和插板安装于锚定基座。
优选地,限位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用于检测插板上限位的上接近式感应开关以及用于检测插板下限位的下接近式感应开关,上接近式感应开关和下接近式感应开关分别固定于固定板上端和固定板下端,固定板固定于锚定基座。
优选地,所述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还包括手摇轮,该手摇轮的转轴与蜗杆减速机的转轴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作为动力源,结合传动机构来自动驱动插板进行竖向的滑动动作,辅以支架作为支撑,使得插板能够实现支架底部伸出的自动锚定动作,更关键是,由于利用了限位检测装置,使得插板的上限位、下限位均得以监控,以使插板的锚定动作无需人工现场监控,安全可靠,能起到很好的防台防风效果,故障率低,锚定抬起和放下感应限位可靠,能减少司机的工作量,有利于实现设备的全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电机;2、蜗杆减速机;3、手摇轮;4、上接近式感应开关;5、下接近式感应开关;6、插板;7、连杆;8、锚定基座;9、支撑架;10、横杆;11、固定板;12、导槽;1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包括电机1、传动机构、支架13、插板6以及限位检测装置,电机1固定于支架13,插板6沿竖向延伸并竖向滑动连接于支架13,支架13上配置有供插板6穿过的导槽12,插板6穿接于导槽12且插板6底端伸出支架13底部,电机1通过传动机构与插板6传动相连,传动机构用于将电机1的旋转动力转换为插板6的竖向滑动驱动力;限位检测装置安装于支架13,且限位检测装置具有用于检测插板6竖向滑动的上限位探头以及下限位探头,上限位探头和下限位探头分别与插板6上止点和下止点相对应。
通过电机1作为动力源,结合传动机构来自动驱动插板6进行竖向的滑动动作,辅以支架13作为支撑,使得插板6能够实现支架13底部伸出的自动锚定动作,更关键是,由于利用了限位检测装置,使得插板6的上限位、下限位均得以监控,以使插板6的锚定动作无需人工现场监控,安全可靠,能起到很好的防台防风效果,故障率低,锚定抬起和放下感应限位可靠,能减少司机的工作量,有利于实现设备的全自动化。
其中,本例的限位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1、用于检测插板6上限位的上接近式感应开关4以及用于检测插板6下限位的下接近式感应开关5,上接近式感应开关4和下接近式感应开关5分别固定于固定板11上端和固定板11下端,固定板11固定于锚定基座8。本例的支架13包括锚定基座8和支撑架9,支撑架9固定安装于锚定基座8顶部,电机1固定安装于支撑架9,限位检测装置和插板6安装于锚定基座8,以对电机1、传动机构、限位检测装置对应提供稳定支撑。
示例性地,本例的传动机构包括蜗杆减速机2和连杆7,蜗杆减速机2输入端与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蜗杆减速机2的输出端与连杆7顶端铰接,连杆7的底端与插板6的顶端铰接。通过蜗杆减速机2对电机1的输出转速减速,并通过连杆7的铰接作用将动力转换为竖向驱动力。当电机1故障或失电时,本例仍配置有方便的人工操作装置,具体是,本起重机自动锚定装置还包括手摇轮3,该手摇轮3的转轴与蜗杆减速机2的转轴对接,通过转动手摇轮3来实现蜗杆减速机2的转动。为均摊驱动力,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还包括横杆10,连杆7的底端与横杆10铰接,插板6顶端固定插接于横杆10。对应地,为加强锚定能力,插板6为两个,分设于支架13两侧,插板6的顶端分别固定插接于横杆10两端,连杆7的底端与横杆10中部铰接。
作为替换地,可增大电动机功率和改变蜗杆减速机2的行程以及改变插板6的大小和形状,以适应实际锚定需求;驱动插板6的竖向滑动的传动机构替代采用钢丝绳牵引、链条传动、液压传动、齿条传动以及气动杆传动;连杆7与插板6可以替换为焊接固定、螺丝固定;限位检测装置可替代为机械摇臂限位。
使用时,结合外部控制系统和PLC程序,若起重机设备需要停机下锚,司机按锚定放下按钮,PLC程序中线圈得电,电机1正转,驱动蜗杆减速机2向下动作,插板6下降,当限位检测装置感应到锚定下限位后,线圈失电,电机1停止动作,即完成下锚定;反之,若起重机需要开机作业,司机按锚定抬起按钮,PLC程序中线圈得电,电机1反转,驱动蜗杆减速机2向上动作,插板6上升,限位检测装置感应到锚定抬起限位后停止动作,线圈失电,即完成解锚定。若电动机损坏或停电,还可以通过对手摇轮3顺逆时针转动,手动完成下锚和解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8361.7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242506U
授权时间:20190813
主分类号:B66C 9/18
专利分类号:B66C9/18;B66C13/16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南沙集装箱码头分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1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东路406号港口中心
发明人:齐永志;肖炳林;惠宏武;朱健荣;陈高林
第一发明人:齐永志
当前权利人: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南沙集装箱码头分公司
代理人:张少锐
代理机构:44236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