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城市化论文-成一川

虚假城市化论文-成一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虚假城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假城市化,失地农民,二元体制,政策设计

虚假城市化论文文献综述

成一川[1](2013)在《虚假城市化的内生机制与破解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因政府政策、历史条件等原因而产生了一些虚假城市化现象。其中,地方政府的数字政绩观是虚假城市化产生的现实原因,二、叁产业落后是虚假城市化产生的重要原因,城乡分离的二元体制结构是虚假城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现实中的这些虚假城市化现象,研究和讨论该现象产生的内生机制,将有助于地方政府端正城市化态度,采取正确的城市化道路。(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管理》期刊2013年06期)

李学[2](2007)在《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激励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实施城市化战略的进程中,地方政府以推进城市化为名,利用现有市制制度与相关政策的缺陷,有选择地进行掠夺性征地,将获取土地增殖的收益作为基本目标,逃避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致使名义上实现城市化的农民,未能获取城市化的应有收益,难以获得城市居民对等的公共服务,造成城市化水平虚假提高,由于政府与民众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利益扩张冲动,概称之为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李学[3](2006)在《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激励机制探析:一个基于序贯博弈的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实施城市化战略的进程中,地方政府以推进城市化为名,利用现有市制制度与相关政策的缺陷,有选择地进行掠夺性征地,将获取土地增值的收益作为基本目标,逃避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致使名义上实现城市化的农民,未能获取城市化的应有收益,难以获得城市居民对等的公共服务,造成城市化水平虚假提高。由于其间政府与民众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利益扩张冲动,概称之为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它突出表现为在城市的建成区内,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建制区域。这种社会现象背后潜存着稳定的制度结构与激励机制。本文以博弈分析为视角,具体阐释了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生成机制。(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研究》期刊2006年00期)

[4](2006)在《行政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学在2006年第2期的《东南学术》上撰文指出,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将城市管辖面积的扩张、城市级别的提高与城市数量的增加,作为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策略,背离了城市化政策的初衷,涌现出许多虚假的城市化现象,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这主要是一种政府的组(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李学[5](2006)在《虚假城市化现象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成为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为解决城市化滞后带来的矛盾,我国政府近些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模式下,推进城市化的措施未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各级政府在盲目追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表象之下,出现了大量虚假的城市化现象。国家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异化为城市管辖范围的扩张、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级别的提升,以及城市政府变相的侵吞农民的土地权益的工具;如听任这种状态发展下去,必将激化积弊甚深的城乡矛盾,中断已经发轫的城市化道路。因此,分析虚假城市化现象产生的特殊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进行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真实提高的制度环境与机制设计,必将大大提高城市化问题研究的质量,为公共行政的实践提供相对符合实际情况的理论支持。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委托一代理利益理论、博弈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剖析虚假城市化现象产生的机制,分析我国城市化问题的内生限制与制度约束,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政府城市化政策的对策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路向,全文共分为六章展开论述,结语部分则对整项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通过阐述论文的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提出研究的重点研究的问题,即虚假城市化现象的产生机制。在对农村城市化文献评估的基础上,引出论文的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对重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简要说明了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虚假城市化现象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与分类,并具体的分析了虚假城市化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论文详细说明了虚假城市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因素,并在对虚假城市化现象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类型学划分,将其分为行政扩张型与利益扩张型两种类型,并通过对虚假城市化现象的负面作用的分析,增强研究的现实性与说服力。第叁章为机制分析,分别运用委托一代理理论与博弈论的序贯博弈分析,详细分析了行政扩张型与利益扩张型两种虚假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化问题的内生限制与制度约束,剖析现行城市化政策的内在缺陷。通过阐述政府城市化赶超战略的僭望,进而说明人地矛盾极端突出的国情与二元的制度设计,对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约束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描述政府现行城市化政策的困境,分析农民城市化的制度约束,有力地证明在未形成有效的城市化机制之前,片面地强调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追求城市化的赶超效应,只能使虚假城市化现象泛滥成灾。第五章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佛山市在城市化自发阶段与赶超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用事实进一步表明我国城市化问题的特殊性,证明政府在未对阻碍城市化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前提下,推进城市化政策的不合理性与片面追求城市化水平的盲目性。第六章的内容属于对策建议,根据产生虚假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内生限制与制度约束,阐述了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有效降低农民市民化的成本,正确发挥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附以合理行政手段的城市化利益机制。结语部分对整项研究进行了分析性的总结,并指明了该研究的局限性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06-06-30)

李学[6](2006)在《行政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机制分析——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官员利用现有市制制度与相关政策的缺陷,采取各种策略规避国家制定的管制标准,盲目追求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级别的提升与城市管理范围的扩大,虚假提高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并获取其间的非法收益,国家城市化政策异化为行政权力扩张的工具;分析其产生的内在机制,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城市化政策。(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06年02期)

虚假城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国家实施城市化战略的进程中,地方政府以推进城市化为名,利用现有市制制度与相关政策的缺陷,有选择地进行掠夺性征地,将获取土地增殖的收益作为基本目标,逃避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致使名义上实现城市化的农民,未能获取城市化的应有收益,难以获得城市居民对等的公共服务,造成城市化水平虚假提高,由于政府与民众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利益扩张冲动,概称之为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假城市化论文参考文献

[1].成一川.虚假城市化的内生机制与破解对策[J].上海城市管理.2013

[2].李学.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激励机制探析[J].社会科学.2007

[3].李学.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激励机制探析:一个基于序贯博弈的分析框架[J].公共管理研究.2006

[4]..行政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机制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李学.虚假城市化现象治理研究[D].中山大学.2006

[6].李学.行政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机制分析——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J].东南学术.2006

标签:;  ;  ;  ;  

虚假城市化论文-成一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