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剩余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剩余,管道,缺陷,油气,高温,纤维。
剩余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司刚强,薛正林,孙伟栋,刘保余,何世亮[1](2019)在《内外腐蚀对凹陷管道剩余强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输油气管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球形压头对管道腐蚀区域展开位移加载,以实现管道局部区域的塑性变形,使管道出现腐蚀缺陷、凹陷缺陷、外腐蚀缺陷共存的组合缺陷,并围绕此展开研究分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管道内外腐蚀深度、长度以及凹陷深度分别对组合缺陷作用下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凹陷深度对管道剩余强度影响最大,且内腐蚀缺陷对剩余强度的影响比外腐蚀缺陷大,对工程实际情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23期)
张足斌,王婷婷,焦震[2](2019)在《含体积型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管道输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管道的剩余强度分析愈发重要。为研究缺陷参数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规律,将ABAQUS有限元分析方法与响应曲面法相结合,根据剩余强度有限元分析结果回归出一个精度较高的二次模型,建立了剩余强度与各缺陷参数的关系方程。得出结论:长轴夹角、缺陷深度、缺陷长度叁个因素影响效果明显,而缺陷宽度的影响效果较为细微;同时,缺陷长度和缺陷深度、缺陷长度和长轴夹角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效果较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程里朋,平学成,王春光,郭倩[3](2019)在《纤维金属层板铆接剩余强度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单搭铆接接头中纤维金属层板耦合损伤行为,运用金属硬化Johnson-Cook失效准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叁维Hashin损伤准则、脱层B-K失效理论以及刚度退化失效准则建立了纤维金属层板铆接渐进失效模型,并结合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考察了单搭铆接二次弯曲效应、层板铝合金体积分数、预紧力、层板孔边距对纤维金属层板铆接强度和失效模式的影响,为提高纤维金属层板铆接剩余强度提供可靠建议。分析结果表明:二次弯曲效应加速损伤发生,从而降低层板铆接强度,其中偏心加载可以削弱二次弯曲效应,更好地提高铆接强度;层板铝合金体积分数的增大能够提高层板铆接强度,但当体积分数大于50%时层板铆接比刚度和比强度反而下降;预紧力的增加能够提高层板铆接强度和增强层板损伤抗力;随着孔边距的递增,铆接剩余强度有所提高,破坏模式由灾难性拉断失效模式逐渐转化为理想的挤压失效模式,但当孔边距达到一定数值时,铆接强度不再明显提高,而失效模式也维持为挤压破坏。(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9期)
俎政,原天宇,汤双双,代祥俊[4](2019)在《蜂窝夹芯板多次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剩余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蜂窝夹芯板因其较好的吸能效果得到广泛应用。蜂窝夹芯板在服役期间常会受到多次冲击,受损蜂窝夹芯板的剩余强度为其能否继续服役提供有效的参考。为研究蜂窝夹芯板多次低速冲击及冲击后蜂窝夹芯板的剩余强度,对蜂窝夹芯板同一位置进行不同能量、不同频次冲击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相同冲击总能量下,单次高能量冲击比多次低能量冲击所产生的损伤大。采用ABAQUS软件对冲击实验进行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的接触力最大值与实验的接触力最大值较为接近。对含损伤的蜂窝夹芯板进行了压缩剩余强度实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同时对蜂窝板两侧凹坑附近的应变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单次高能量冲击的剩余强度比多次低能量冲击的剩余强度低,在压缩过程中,凹坑处应变变化较明显,远离凹坑处的应变变化较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8期)
臧雪瑞,顾晓婷,王秋妍[5](2019)在《含腐蚀缺陷X100输气管道的剩余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腐蚀缺陷高强钢管道进行剩余强度研究,有利于作出正确决策从而维护管道的安全运行。以X100腐蚀钢管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X100腐蚀管道的数值模型,以此预测其剩余强度;利用文献真实爆破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并考虑了腐蚀缺陷的几何尺寸参数对剩余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管道的安全运行和维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9期)
王战辉,马向荣,李瑞瑞[6](2019)在《高钢级油气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X70、X80、X100高钢级油气管道为研究对象,利用ASME B31G标准、RSTRENG标准、DNV RP-F101标准、PCORRC标准、LPC-1标准、SHELL92标准六种剩余强度评价方法对其迚行剩余强度预测,并与爆破压力比较,分析不同评价方法在高钢级油气管道中的保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对于X70和X80高钢级油气管道,随着缺陷深度的增大,剩余强度呈减小的趋势;对于X100高钢级油气管道,随着缺陷长度的增加,剩余强度呈减小的趋势;DNV RP-F101标准预测结果变化幅度小,集中性好,准确性优,最适合含腐蚀缺陷的X70、X80、X100高钢级油气管道的剩余强度评价。所得结论对于高钢级油气管道的腐蚀与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蒲文莲[7](2019)在《ASME B31G剩余强度评价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剩余强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管道安全评价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SME31G评价准则是目前国际上用得比较多的评价法则。ASME31G评价准则经过了一系列的修正,包括Rstreng评价准则也是在ASME31G评价准则的基础上修正而来的。通过对ASME31G—1984评价准则、ASME31G—1991评价准则、Rstreng0.85评价准则、ASME31G—2009评价准则、ASME31G—2012评价准则的对比分析找出评价方法的改进之处,同时分析各参数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王战辉,马向荣,高勇,李瑞瑞[8](2019)在《油气管道剩余强度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油气管道腐蚀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油气管道腐蚀安全的评价方法,分别采用5种油气管道剩余强度的评价方法对剩余强度的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分析不同评价方法对于不同钢级管道的适用情况,中、高、低强度钢级油气管道剩余强度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B31G方法更适用于对低强度钢级油气管道的评价,而对于中高强度钢级油气管道,用DNV RP-F101方法和PCORRC方法进行剩余强度的评价会有更明显的优势。所得结论对于油气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能源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贺一轩,韩洁,刘晓仙,杜红秀[9](2019)在《C60HPC高温后剩余强度及红外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素混凝土和体积掺量1%钢纤维C60高性能混凝土模拟高温试验,对高温后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及红外热像进行检测,研究了混凝土红外温升与受火温度及剩余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60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率、劈拉强度损失率和红外平均温升均随受火温度升高增加;掺钢纤维HPC红外平均温升大于素混凝土,300℃之前掺钢纤维混凝土红外温升增加较快,300℃之后增长趋势减缓;掺入钢纤维有助于增加高温后剩余抗压及劈拉强度。(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8期)
贺一轩,杜红秀[10](2019)在《混掺纤维RPC高温后剩余抗压强度及超声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高温损伤,本实验控制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 2%、0. 1%,测试分析了钢纤维不同体积掺量分别为0、1%、1. 5%、2%时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剩余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超声波速及其与受火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受火温度的升高,RPC试件剩余抗压强度、超声波速不断降低;掺入钢纤维可提高混掺纤维RPC试件高温后的剩余抗压强度和超声波速数值;混掺纤维RPC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超声波速数值随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剩余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油气管道输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管道的剩余强度分析愈发重要。为研究缺陷参数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规律,将ABAQUS有限元分析方法与响应曲面法相结合,根据剩余强度有限元分析结果回归出一个精度较高的二次模型,建立了剩余强度与各缺陷参数的关系方程。得出结论:长轴夹角、缺陷深度、缺陷长度叁个因素影响效果明显,而缺陷宽度的影响效果较为细微;同时,缺陷长度和缺陷深度、缺陷长度和长轴夹角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效果较为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剩余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司刚强,薛正林,孙伟栋,刘保余,何世亮.内外腐蚀对凹陷管道剩余强度影响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9
[2].张足斌,王婷婷,焦震.含体积型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9
[3].程里朋,平学成,王春光,郭倩.纤维金属层板铆接剩余强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9
[4].俎政,原天宇,汤双双,代祥俊.蜂窝夹芯板多次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剩余强度[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臧雪瑞,顾晓婷,王秋妍.含腐蚀缺陷X100输气管道的剩余强度研究[J].材料保护.2019
[6].王战辉,马向荣,李瑞瑞.高钢级油气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研究[J].当代化工.2019
[7].蒲文莲.ASMEB31G剩余强度评价方法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9
[8].王战辉,马向荣,高勇,李瑞瑞.油气管道剩余强度分析方法对比研究[J].能源化工.2019
[9].贺一轩,韩洁,刘晓仙,杜红秀.C60HPC高温后剩余强度及红外检测[J].混凝土.2019
[10].贺一轩,杜红秀.混掺纤维RPC高温后剩余抗压强度及超声检测[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