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常规支架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疾病,蛋白酶,金属,淀粉,常规。
常规支架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荣林,徐标,施广飞,宋杰,王涟[1](2010)在《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与常规支架术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的常规支架术相比较,分析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并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A组187例患者的214处病变施行了直接支架术。B组202例患者的276处病变施行了预扩张置入支架术。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相似,将两组的介入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A组187例患者中181例成功施行直接支架术,技术成功率96.8%;6例患者换为常规支架术而顺利置入支架,介入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无差异,A组手术操作时间较短、球囊导管用量较少(P<0.01)、X线暴光时间较短、造影剂用量较少、手术费用较低(P<0.05)。A、B两组分别有3例(1.6%)和17例(8.4%)术中发生血管撕裂夹层(P<0.05)。术后12~36个月随访显示,A组有10例患者(5.3%)心绞痛复发,9例患者经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证实有心肌缺血复发,这19例复发患者经CAG复查示14例(7.5%)为支架内再狭窄;B组有26例患者(12.9%)心绞痛复发,6例患者活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复发,复查CAG显示其中20例(9.9%)为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内A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直接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其术中血管并发征及术后心绞痛发生率较低。(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马小峰,潘港,蔺雪峰[2](2006)在《冠心病患者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血清MMP-9、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比较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冠状动脉A、B型病变患者行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各23例,比较两组间在支架植入前,植入后即刻,术后4小时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在支架植入前,常规支架组和直接支架组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差异无显着性。支架植入后即刻血清浓度开始升高,4 h升高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由于常规支架术反复的球囊预扩张,内膜损伤重,术后炎症反应剧烈,且血小板激活更明显。因此,对一些合适病变,应首先考虑直接支架术。(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杨猛,潘港,孟凡强,曾维理[3](2005)在《冠心病患者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的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比较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变化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的患者各28例,比较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置入后24 h,MMP-9两组间的差异,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支架组和直接支架组在支架置入前MMP-9略高于正常,但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支架置入后即刻开始升高,24 h升高明显,在24 h时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1)。常规支架组总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0%,直接支架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7.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高低与出院时的MMP-9高低相一致。【结论】常规支架术由于反复的球囊预扩张,内膜损伤重,术后炎症反应剧烈,其远期并发症明显多于直接支架术,对一些合适病变,可以首选直接支架术。(本文来源于《医学临床研究》期刊2005年10期)
陈少伯,王东琦,孙超峰,姚青海,崔长琮[4](2003)在《冠心病患者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血清淀粉样物质A的动态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支架术后血清淀粉样物质A(SAA)的动态变化 ,比较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SAA变化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的患者各 4 0例 ,在支架置入前 ,置入后即刻、2 4h、4 8h ,出院前的不同时间段采血测SAA ,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所有患者随访 6个月 ,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支架组和直接支架组在支架置入前SAA略高于正常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支架置入后即刻开始升高 ,2 4h升高明显 ,4 8h左右达峰值 ,以后缓慢下降 ,出院时仍维持较高水平 ,并且在 2 4、4 8h和出院时两组间差异显着 (P <0 .0 5 ,<0 .0 1,<0 .0 1)。常规支架组总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2 5 .0 % ,直接支架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7.5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P <0 .0 5 ) ,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高低与出院时的SAA高低相一致。结论 :常规支架术由于反复的球囊预扩张 ,内膜损伤重 ,术后炎症反应剧烈 ,其远期并发症明显多于直接支架术。对一些合适病变 ,可以首选直接支架术。(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常规支架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比较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冠状动脉A、B型病变患者行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各23例,比较两组间在支架植入前,植入后即刻,术后4小时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在支架植入前,常规支架组和直接支架组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差异无显着性。支架植入后即刻血清浓度开始升高,4 h升高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由于常规支架术反复的球囊预扩张,内膜损伤重,术后炎症反应剧烈,且血小板激活更明显。因此,对一些合适病变,应首先考虑直接支架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常规支架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荣林,徐标,施广飞,宋杰,王涟.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与常规支架术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
[2].马小峰,潘港,蔺雪峰.冠心病患者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血清MMP-9、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3].杨猛,潘港,孟凡强,曾维理.冠心病患者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的变化及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05
[4].陈少伯,王东琦,孙超峰,姚青海,崔长琮.冠心病患者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血清淀粉样物质A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