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鲁智深的自由生命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恒[1](2020)在《启蒙视阈下的话剧“林冲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话剧在其诞生之初便将林冲戏纳入了创作范围,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革命艺人刘艺舟、陆镜若等新剧创作者纷纷将编演林冲剧作为宣扬抗争意识的启蒙工具。抗战时期,吴永刚创作的《林冲夜奔》批评奴性思维、提倡反抗精神,吴祖光创作的《夜奔》在反思冷漠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呼唤人间温情。而所有以林冲为题材的话剧,都重注从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中寻求启蒙理论支撑,特别是后两部话剧作品分别对"道义"和"侠义"进行了阐释,以此来激发民族抗争意识、探求人际关系,重塑现代民族侠义英雄。
张娇[2](2020)在《明清小说“草木”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草木一直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历史长河中,草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同时也不断的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产生出一套与草木有关的文化体系。对于古代先民来说,草木既是农耕民族的食物来源,也是药物来源,更是众多祭祀品的来源。“钻木取火”让人类感受到了火的力量,带领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神农尝百草”让人有药可用,有谷可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见,绪论主要介绍草木概念、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正文主要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是对明清小说中的草木叙事渊源追溯和类型分析。面对草木叙事的悠久历史,必须先对明前小说的草木叙事有个大致梳理,才能对明清小说中草木叙事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而面对数量庞大的明清小说,笔者还必须对其中涉及的草木叙事进行分类,才能从宏观上对明清小说中的草木叙事有整体把握和认知。明清第二章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明清小说草木叙事的特色进行探究。首先,明清小说中的草木叙事从情节串联结构的作用上分为主角型和主题物型。其次,讨论明清小说中的草木叙事帮助完成情节中时间、空间的转化的作用。然后,论述明清小说中的草木叙事对情节中场景营造的重要作用。最后,叙述草木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意义。第三章是论述草木叙事的美学特征。主要从草木意象到草木叙事的美学转化、小说中叙事的“起兴”手法、草木人格化隐喻主题——以《草木春秋演义》为例以及花草形象的不同美学演绎——以《红楼梦》与《镜花缘》的比较为中心这四个角度进行解析。第四章则是分析明清小说草木叙事的文化内涵。首先从民俗入手,从日常生活、节日习俗、占卜祭祀三方面对民俗生活中草木活动进行探究,体现草木文化在明清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其次探究明清小说中的草木叙事中的文学母题,其中以“谪世”母题、“伐木”母题最具代表性,体现出明清小说草木叙事源远流长的原型文化和远古情感。最后探究草木叙事中的文化反思,从整体上探究草木叙事的内涵。附录部分则是对明清小说中所涉及到的草木叙事进行简单梳理。
马正正[3](2020)在《《红楼梦》中的戏曲研究》文中指出《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杰出代表,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戏曲描写。本文以百二十回本为研究对象,以庚辰本为底本,同时参照诸多脂本和程本,结合明清戏曲史深入探究作品中的戏曲描写。本文首先确定《红楼梦》中引用的34个剧目,结合戏曲史料分析其所属剧种、内容、现存版本及其在明清时期的演出情况,并根据《红楼梦》文本推断作品所演出目。且这些戏曲还与小说内容密切相容,主要表现为点明作品主题、预示故事结局、展露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此外,《红楼梦》也借鉴了戏曲叙事艺术。从文本形式上看《红楼梦》主要化用了戏曲“戏中戏”模式、“楔子”体制及“副末开场”体制;从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上看《红楼梦》主要借鉴了舞台动作的展示、舞台时空的处理、人物场次的安排及科诨与冷热场的调剂等方法,显示出曹雪芹高超的叙事艺术。《红楼梦》中贾府演戏还如实地反映了康乾年间贵族演戏风俗。主要有四点,其一,康乾年间曲坛上以昆曲戏剧和弋阳腔戏剧最负盛名,且贵族演戏尤尚昆曲。这些戏曲多以折子戏的形式演出。其二,贾府演戏场合多为年节、生日、宴请宾客等,闲暇日常较少演戏,且遵守律法禁演丧戏、夜戏。其三,贾府演戏内容必有关风化,强调忠君孝亲、守节为善、无关淫辞,且看戏时必须男女分席,点戏时必须尊敬亲长。其四,为方便娱乐,贾府等仕宦大族多采买苏伶,自建家庭戏班。
郭圣龙[4](2019)在《中国古典美学疏野范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疏野”被正式作为审美性质的语汇,最早出现于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作为诗学理论,它得到了相关学者的重视和肯定,但在美学研究中它是否可以作为范畴,却一直饱受争议。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引证和美学考察,确认“疏野”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合理性、合法性。在此基础上,也对“疏野”范畴的内涵、特征、意义、美学实践等方面做系统的挖掘和阐述。“疏野”之美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具备悠久的历史渊源,它由先秦道家哲学孕育而生,经魏晋玄学化为美学精神,在艺术的理论积淀和实践拓展中,最终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独特范畴。“疏野”体现了中国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艺术观,蕴含着鲜明的中国艺术精神,指引中国的艺术实践创造出自然、质朴、跌宕、超脱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疏野”本指旷野,后来引申出意义相近、但感情色彩相反的两个内涵:一指粗略草率;一指洒脱不拘。在儒家的文化背景中,礼乐秩序是至高的规范,因此夫子强调“文质彬彬”的君子之美;而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则与孔子旨趣不同,强调自然天真的质朴之美、自由之美,由此,“粗略草率”和“洒脱不拘”渐趋成为抵制现实思想与制度束缚,疏离规范,追求生命自由、个性释放的文化标识。魏晋南北朝之际,世道多变,玄学大兴,士人们生命意识和个性觉醒空前高涨,用灵魂和身体造就了一道流传千古的文化景观。他们的癫狂和放浪践行了老子和庄子的哲学美学,把“疏野”贯穿到了生活的艺术中,由此,中国文化史上多了一段饱含艺术自觉和审美号召力的篇章。而文论家和艺术家们,从现实中领悟到了“真率”、“质朴”的高妙之处,以理论的阐发、文学的表达、书画的运墨滋养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出世。“疏野”作为《二十四诗品》中的一品,代表了中国诗学的一种风格倾向,同时也凝结着中国独特的审美文化。在中国的艺术实践中,“疏野”的风格和审美形态是广泛存在的。以陶渊明的田园诗作为起点,唐、宋、元、明、清以不同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的“疏野”之气,将性灵的率真与自然的质朴化而为一,开创了中国文学中别具特色的一脉。在道家哲学的影响下,书画、音乐、建筑、人物品藻等艺术实践中,“疏野”之美成为创作者和作品的双重美学风格,自然、质朴、跌宕、超脱的品格合而为一,成为艺术家们抒发性灵、表达个性的独特方式与创作指向。疏野范畴包含了生态、人生和艺术等领域的美学理念和美学追求。它集中凝结了率真自然、粗朴简陋、疏离规范、豁达超脱的审美趣味、审美理念、审美思维和审美方法。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资源,疏野范畴的深入挖掘不仅有利用中国美学学科的话语建构,推动世界文化的网状化建设,对当下与审美相关的文化产业建设也意义非凡。
吴立源[5](2018)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在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和宋代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对于鲁智深只言片语的描述。随后鲁智深的创作者们受到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使鲁智深的形象逐渐丰富。元代水浒戏的创作使鲁智深的形象进一步成熟,直到《水浒传》的出现使鲁智深的形象彻底定型,成为了那个大家熟悉的集侠义莽撞、机智率真、善良正直于一身的鲁智深。另外,《水浒传》中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从鲁智深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于自由的追求,还有对于“狂禅”思想的宣扬,以及鲁智深对于自我的认识。在形象塑造艺术方面,《水浒传》的作者运用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以及复杂的人物性格和个性化武功技法的描写将鲁智深的形象刻画的真实,生动。
铁徽,汤燕君[6](2017)在《煮酒论英雄——浅析鲁智深狂禅思想的现实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引言"大学语文"作为通识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全人"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所谓"全人",指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素养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道德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人生审美能力,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口头表达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然而这一"全人"教育思想观念,却在时下遇到了不少难题:面对跌倒的老人,我们是扶还是不扶?在友情与利益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在金钱与诱惑
张枢[7](2016)在《新时期以来鲁智深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以来国内在鲁智深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主要表现为:人物形象基本性格及绰号研究获得丰收,人物整体形象定位研究熠熠生光,人物形象与全书主题、结构关系研究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来源及对后世影响研究颇有成绩,当代文论与当代社会视角下的人物形象研究初现端倪,人物形象翻译研究得到关注。目前对鲁智深形象的研究也存在鲜明的问题或缺失,呈现为研究方法单一、理论视野狭窄、高层次论文较少等特征。
张艳[8](2016)在《“狂禅”的辨疑——论鲁智深的超宗教形象定位》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作者试图传递佛教内容和佛家价值观的体现。然而细读《水浒传》,我们会发现鲁智深的形象里有着超越佛教思想的人性光辉。从这一人物的身份定位、生命历程及其归宿来看,传递出的是一种超越宗教范畴的思考,代表着作者对生命意义和人生道路的更高层次上的思考和努力。
姜自荣[9](2014)在《历史视角下的水浒酒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独具特色。中国很早就开始用粮食酿造酒。酒所具有的麻醉的功能能使人进入一个独特的感官世界,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酒文化。《水浒传》堪称是一部浸泡在酒中的文学史书。全书无处不在写酒:其人物,个个饮酒;其场面,处处有酒;其故事情节,章章述酒。《水浒传》取材宋事,产生于元末明初,宋代酒业空前繁荣和饮酒之风盛行在其中得以比较全面的阐述,同时,水浒酒文化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水浒传》中按照饮酒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来划分,只要分为三个饮酒的不同群体:王公贵族、梁山英雄们、僧侣佛徒。他们的饮酒都各具特色,不论是在饮酒的场面还是饮酒的方式上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酒文化的物质形态主要体现的饮酒的酒质、酒器、酒肴以及酒店的类别上。酒质从浓薄上讲,主要有黄封御酒和村醪老酒。从荤素上讲,有荤酒和素酒之分。酒器酒按材质一般分为天然材料、青铜酒器、玉制酒器、玻璃酒器、陶制酒器、塑料酒器等。从用途上主要分为:盛酒器、温酒器、饮酒器。酒肴,俗称“下酒菜”,在宋代,人们主要把时新的果品作为菜肴中的上选。酒店是人们饮酒的主要场所,酒店的位置一般是位于交通比较便利的道路口,也有的在偏僻的乡村。酒店主要分为三种:高级酒店、普通酒店、特殊酒店。宋代的酒店主要是依靠酒望子,个别高级酒店用招牌匾额作宣传。《水浒传》中酒店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情报收集站。酒文化精神层面在《水浒传》中主要体现在饮酒与人物的心理调节,饮酒与孝道,饮酒与复仇,酒文化的社会性和礼仪性四个方面。酒文化的积淀在《水浒传》中主要是表现在人们往往通过酒精的麻醉作用来暂时忘掉自己烦恼,得到一种暂时的精神解脱也反映出人们追求一种自由快乐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沈晓文[10](2013)在《从艺术语言学角度谈鲁智深形象塑造及其艺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鲁智深是小说《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之一,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小说作者对鲁智深形象塑造十分成功,是小说中较少几位得到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一致肯定和喜爱的人物。鲁智深性格分明,形象立体饱满,集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慷慨仗义、粗中有细、直爽豪迈、粗鲁性急等多种性格特征与一身,这样成功的形象塑造要归功于小说作者炉火纯青的语言造诣,作者从语言、外貌、行为等多个角度出发,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又敬又爱的胖大和尚。塑造鲁智深这一形象的艺术语言及其经久不衰的艺术性很有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五章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是绪论,主要简单介绍了《水浒传》的版本问题、人物形象塑造对小说艺术性所起的重要作用、对鲁智深形象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对与《水浒传》人物研究相关的文章、鲁智深形象研究相关的文章及与《水浒传》艺术手法研究相关的文章进行了详尽地考察,力求将鲁智深人物形象研究的现状作一个全面而详实的说明。之后再分四章进行具体论述:第二章分析了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重要性,并从章节安排、情节安排、专家评价等角度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第三章从外貌、话语、动作三方面的艺术语言描写出发分析了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第四章从对比艺术手法这一角度出发,对鲁智深与武松、李逵、林冲、杨志、宋江等几位英雄进行比较分析,并将鲁智深自身的不同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第五章从形象艺术性角度对鲁智深的英雄性、凡人性和神佛性进行阐述研究。
二、论鲁智深的自由生命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鲁智深的自由生命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启蒙视阈下的话剧“林冲戏”(论文提纲范文)
一、救亡图存大旗的高扬 |
二、抗争意识下的奴性思维批判 |
三、“非人世界”中人性的张扬 |
四、武侠文化的传承与阐释 |
(2)明清小说“草木”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草木叙事的渊源追溯与情节类型 |
第一节 小说中草木叙事的渊源追溯 |
第二节 明清小说草木叙事类型 |
第二章 草木叙事的叙事特色 |
第一节 情节结构的串联 |
第二节 叙事时空的转化 |
第三节 场景氛围的营造 |
第四节 人物形象的塑造 |
第三章 草木叙事的美学特征 |
第一节 草木意象到草木叙事的美学转换 |
第二节 草木叙事中的“起兴”手法 |
第三节 草木人格化的隐喻主题——以《草木春秋演义》为例 |
第四节 花草形象的不同美学演绎——以《红楼梦》与《镜花缘》的比较为中心 |
第四章 草木叙事的文化内涵 |
第一节 草木叙事中的民俗事象 |
第二节 谪世与伐木:草木叙事的文学母题 |
第三节 文化反思:物性、人性、神性的纠结 |
结语 |
征引文献 |
参考文献 |
附录:明清小说草木叙事一览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红楼梦》中的戏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一)《红楼梦》中的戏曲剧目考证 |
(二)《红楼梦》中的戏曲与文本的关系 |
(三)《红楼梦》借鉴的戏曲艺术 |
(四)《红楼梦》体现的清代戏曲风俗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红楼梦》中戏曲剧目考 |
第一节 《红楼梦》中引用的《西厢记》版本考 |
一、宝黛所读《西厢记》版本 |
二、舞台所演《西厢记》版本 |
第二节 《红楼梦》中引用的“临川三梦” |
一、《牡丹亭》的演出场景 |
二、《邯郸记》的演出场景 |
三、《南柯记》的演出场景 |
第三节 《红楼梦》中引用其他昆曲剧目 |
第四节 《红楼梦》中引用的弋阳腔剧目 |
第五节 《红楼梦》中引用的其他剧目 |
一、杂剧类 |
二、续书中的剧目 |
第二章 《红楼梦》中戏曲的作用 |
第一节 表现作品主旨 |
一、爱情悲剧 |
二、青春悲剧 |
三、人生悲剧 |
第二节 预示故事结局 |
一、腐朽倾轧的利益争夺 |
二、“树倒猢狲散”的衰亡预言 |
第三节 展现人物性格 |
一、褒贬态度中的性格 |
二、点戏行为中的性格 |
三、优伶演戏的抗争 |
第四节 推动情节发展 |
第三章 《红楼梦》中的戏曲叙事结构 |
第一节 采用传奇剧本的文学形式 |
一、叙事结构中的“戏中戏”模式 |
二、“楔子”体制的运用 |
三、“副末开场”体制的运用 |
第二节 采用传奇舞台的表演形式 |
一、舞台动作的展示 |
二、舞台时空的处理 |
三、人物场次的安排 |
四、科诨与冷热场的调剂 |
第四章 《红楼梦》中的戏曲演出风俗 |
第一节 戏曲声腔与演戏形式 |
一、贾府与康乾时期的戏曲声腔 |
二、贾府与康乾时期的演戏形式 |
第二节 演戏场合与时间规范 |
一、演戏场合规范 |
二、演戏时间规范 |
第三节 演戏内容与礼节规范 |
一、演戏内容规范 |
二、观戏礼节规范 |
第四节 家庭戏班与优伶生活 |
一、家庭戏班的建立 |
二、优伶的来源与生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中国古典美学疏野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前提和基础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2 “疏野”释义 |
2.1 “疏”字考辨 |
2.2 “野”字考辨 |
2.3 “疏野”之考辨与释义 |
3 “疏野”作为古典美学范畴的孕育与产生 |
3.1 疏野之美的哲学之基 |
3.2 疏野之美的实践积淀 |
3.3 “疏野”作为审美理论的产生 |
4 “疏野”范畴的应用 |
4.1 诗文中的疏野之美 |
4.2 画论中的疏野之美 |
4.3 人物品藻及其他审美艺术中的疏野之美 |
5 “疏野”美学范畴内涵与特征 |
5.1 疏野的美学范畴内涵 |
5.2 疏野的美学范畴特征 |
结语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鲁智深形象的流变 |
(一)鲁智深形象在宋代的形成与发展 |
1.宋代文学中的鲁智深形象——只言片语,初露端倪 |
2.宋代历史人物的影响——同类相聚,逐步丰富 |
3.《夷坚志》的影响——情节相似,渐具雏形 |
(二)鲁智深形象在元代的发展 |
1.元代水浒戏中的鲁智深形象——除暴安良,仗义行侠 |
2.元代其它戏曲人物形象对鲁智深形象的影响——鲁莽豪放,不守戒规 |
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 |
(一)侠义莽撞,抱打不平 |
(二)机智率真,粗中有细 |
(三)善良正直,古道热肠 |
三、《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的思想性 |
(一)对于自由的追求 |
1.突破清规,屡犯戒律 |
2.了无欲念,不慕名利 |
3.看淡生死,无牵无挂 |
(二)“狂禅”思想的宣扬 |
1.出世的身份 |
2.入世的情怀 |
(三)对于自我的认识 |
1.迷失自我 |
2.寻找自我 |
3.发现自我 |
四、《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的塑造艺术 |
(一)粗犷不羁的外貌 |
(二)细腻的人物心理 |
(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
(四)复杂的人物性格 |
1.多情而又无欲 |
2.粗鲁而又温情 |
3.莽撞而又细腻 |
(五)个性化的武功技法 |
1.奇特的拳法 |
2.精妙的腿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新时期以来鲁智深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物形象基本性格及绰号研究获得丰收 |
二、人物整体形象定位研究熠熠生光 |
三、人物形象与全书主题、结构关系研究引人深思 |
四、人物形象来源及对后世影响研究颇有成绩 |
五、当代文论与当代社会视角下的人物形象研究初现端倪 |
(8)“狂禅”的辨疑——论鲁智深的超宗教形象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狂禅”的辩疑 |
二、鲁智深的形象体现对个体、人生的思考 |
1. 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
2. 人生道路的历练和人的成长史。 |
3. 心灵世界的皈依。 |
(9)历史视角下的水浒酒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酒文化”界说 |
1、“酒” |
2、“文化” |
3、“酒文化” |
(二)水浒酒文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意义 |
一、水浒酒文化的基本概述 |
(一)宋代酒业的空前繁荣和饮酒之风盛行 |
1、原因 |
2、表现 |
(二)多种多样的水浒酒文化功能 |
1、酒的自然功效 |
2、酒的社会文化功能 |
二、《水浒传》中不同社会阶层的饮酒面貌 |
(一)王公贵族的饮酒面貌 |
1、王公贵族饮酒的概况 |
2、王公贵族饮酒的主要特点 |
(二)梁山英雄们的饮酒面貌 |
1、梁山英雄们饮酒的概况 |
2、梁山英雄们饮酒的主要特点 |
(三)僧道佛徒的饮酒面貌 |
1、《水浒传》中的僧侣形象 |
2、僧道佛徒饮酒的概况及其主要特点 |
三、《水浒传》酒文化物质形态的具体体现 |
(一)酒质 |
(二)酒器 |
(三)酒肴 |
(四)酒店 |
四、《水浒传》酒文化精神层面的探析 |
(一)饮酒与心理调节 |
(二)饮酒与孝道 |
(三)饮酒与复仇 |
(四)酒文化的社会性和礼仪性 |
1、饮酒与人的社会性 |
2、饮酒与人的礼仪性 |
五、《水浒传》酒文化的文化积淀 |
(一)表现 |
(二)影响 |
六、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10)从艺术语言学角度谈鲁智深形象塑造及其艺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水浒传》版本问题 |
第二节 人物形象塑造对小说艺术性所起的重要作用 |
第三节 对《水浒传》人物鲁智深研究的现状 |
第四节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方法 |
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 |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重要性 |
第一节 鲁智深生平概况介绍 |
第二节 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
一、 从小说章节安排来看 |
二、 从人物结局来看 |
第三节 历代学者对鲁智深的评价 |
第三章 从艺术语言角度谈鲁智深形象的塑造 |
第一节 对描写鲁智深外貌的艺术语言分析 |
一、 提辖鲁达 |
二、 醉酒后的鲁智深 |
三、 大闹桃花村的花和尚 |
第二节 对描写鲁智深话语的艺术语言分析 |
一、 对恶人的粗言秽语 |
二、 对长老的顺从 |
三、 对朋友的体己话 |
四、 语言中的智慧 |
五、 呆话、傻话 |
第三节 对描写鲁智深动作的艺术语言分析 |
一、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艺术语言分析 |
二、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艺术语言分析 |
第四章 从语言角度谈鲁智深与小说其他人物形象比较 |
第一节 从语言角度谈鲁智深的机智与武松的谨慎 |
第二节 从语言角度谈鲁智深的鲁莽与李逵的野蛮 |
第三节 从语言角度谈鲁智深的无畏与林冲的隐忍 |
第四节 从语言角度谈鲁智深的洒脱与杨志的执着 |
第五节 从语言角度谈鲁智深的大义与宋江的小义 |
第六节 从语言角度谈鲁智深的粗与细 |
第五章 鲁智深形象的艺术性 |
第一节 鲁智深有给民众带来希望与温暖的英雄性 |
第二节 鲁智深让人又爱又气的凡人性 |
第三节 鲁智深具有狂禅意味的神佛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四、论鲁智深的自由生命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启蒙视阈下的话剧“林冲戏”[J]. 刘恒. 学术交流, 2020(08)
- [2]明清小说“草木”叙事研究[D]. 张娇.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红楼梦》中的戏曲研究[D]. 马正正. 西藏民族大学, 2020(08)
- [4]中国古典美学疏野范畴研究[D]. 郭圣龙.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5]《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研究[D]. 吴立源. 渤海大学, 2018(12)
- [6]煮酒论英雄——浅析鲁智深狂禅思想的现实意义[J]. 铁徽,汤燕君.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12)
- [7]新时期以来鲁智深研究综述[J]. 张枢. 菏泽学院学报, 2016(04)
- [8]“狂禅”的辨疑——论鲁智深的超宗教形象定位[J]. 张艳. 明清小说研究, 2016(03)
- [9]历史视角下的水浒酒文化研究[D]. 姜自荣.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10]从艺术语言学角度谈鲁智深形象塑造及其艺术性研究[D]. 沈晓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