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说文,文本,文学,沿波讨源,文学作品,时代性,风雅。
说文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敏[1](2019)在《趣说文学名着的方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方言和文学作品的关系进行论述。主要从白话小说和戏曲方面进行论证方言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着重以《红楼梦》和《金瓶梅》为例进行说明。同时简单论证文学作品对方言的作用,二者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所以要辩证地看待方言和文学作品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30期)
杨帆[2](2019)在《论戴震的《说文》学与篆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说文》切于治经"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于乡,叁十八年(1773)以举人奉召为四库馆纂修官,四十年(1775)会试不第,特召与乙未贡士一体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生于雍正元年(1723)十二月二十四日,卒于乾(本文来源于《书法赏评》期刊2019年04期)
杜佳明[3](2019)在《张说文学思想专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唐至盛唐过渡时期有一位重要的文坛领袖——张说,他既是诗歌创作的领路人,又是出色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他以卓越的见识勘破文学的发展趋势,力行自己的文学主张,对盛唐文学有深刻影响。本文即从张说的文学思想中选择叁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以便更清晰地探讨其文学思想的内涵。第一章论述张说的风雅观。第一节分析张说风雅观的基本内涵。他的风雅观吸收贞观时期审美与功利并重的风雅观念,关注雅颂之音,但又能摆脱理论与实际创作之间的矛盾,提出逸势标起、天然壮丽、奇情新拔的审美理想。第二节探讨其风雅观的成因,文与儒的统一、大一统的盛世背景和他从戎、从蜀的仕宦经历是张说风雅观得以超越前人的重要因素,但是政治家的依附性也使其创作包含大量的颂美之音,批判讽喻之作消失殆尽,这是被后人批判之所在。第二章阐述张说的文质思想。第一节分析张说文质思想的基本内涵,整体上呈现出文质并重的特色。具体来看,诗歌中呈现出多样化的文质特征,文章则达到了文质兼备的创作高度。第二节探析其诗歌多样化文质思想的成因,主要源于文坛崇尚文采的整体风气、张说贬谪期的心理变化以及他自身的文学素养。第叁章论述张说文学观中的通变思想。第一节分析其文学鉴赏论中的通变思想,他对楚骚文学、徐庾作品的独特看法以及对当代文风的不同评价构成其文学鉴赏论中通变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分析其通变的文学史观,张说对孔子之后的文学整体呈褒扬态度,并未厚古薄今,顾此失彼,因而有其独特的进步意义。张说的文学思想涉及到一些文学的基本问题,既体现出政治家眼中的文学功能,如教化功能,又能突破政治家固有的藩篱,没有忽视文学的特性和独立性,突出强调了文学自身的规律,从而构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马重奇[4](2019)在《《说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李春晓博士的《〈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研究》是春晓博士学习和研究马叙伦论着的结晶,数易其稿,历时近十五年,如今即将交付出版,索序于我,我非常愿意也十分乐意向读者介绍和推荐。1995年,春晓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首届国家文科基地班,我是她的学术指导老师,朴实善良、勤奋刻苦的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所完成的学年论文《清代江苏南曲韵部研究》以及本科毕业论文《明末泉州南音用韵初探》已经初步显现出她的语言学功底,后来(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王德高[5](2018)在《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例说文学类文本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读一篇文章要思考叁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首先要重视"写什么"的概括,这是进一步思考"怎么写"与"为什么这样写"的基础。"写什么"的概括可以逐段概括,然后进行归类合并,进而明确写作思路、写作手法、表达技巧——怎么写,在此基础上还原作者的写作思维过程。最后结合文本内容、作者情感进行读者的个性化评价、鉴赏,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21期)
李飞[6](2018)在《也说文学名作欣赏与传播中的时代性与群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名作的欣赏与传播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但时代性与群体性,是其中制约与决定文学名作欣赏与传播的两个主要因素。先说时代性。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之所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固然有其文学形式上的继承与发展上的原因,也有科学技术对文字传播的推动。如只有经过了《诗经》之后诗之四言、五言、七言及汉赋骈文之语词对仗工稳的积累,才会有唐之格律诗的成熟;只有经过魏晋志怪小说及唐传奇的叙事积累,只有经(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4期)
郝雪[7](2018)在《汉文化视域下的高丽稗说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稗说文学是朝鲜高丽时期(918年—1392年)产生的一种杂文文体形式。朝鲜的高丽时期对应的中国的朝代是五代十国到明初。稗说文学受到了中国当时相同文学性质的“稗官野史”“笔记小说”的影响,因此在研究高丽时期的四部稗说文学作品之时,要考虑在汉文化的视域下去研究与探索。高丽时期的稗说作品我们一般认为是四部,分别是李仁老的《破闲集》,李奎报的《白云小说》,崔滋的《补闲集》和李齐贤的《栎翁稗说》。高丽时期的稗说作品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划分为诗文评论、见闻纪行以及神仙方物与笑谈这几个方面。高丽王朝继承了之前新罗时期的文化,佛教思想、儒家思想、道教思想、历史意识、批判意识、女性意识等多种文化意识穿插在高丽时期。而这种文化大融合现象在高丽时期的这四部稗说作品中也就充分的展现了出来。从这些文化思想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与创作。高丽时期的稗说文学在语言方面有引经据典,士人气息颇重和语言精炼含蓄,词简而意深这两个突出特点。在文体特色上则有亦韵亦散、散中有韵,记言与记事相结合等特点。通过对其文学艺术特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高丽时期稗说文学的特色。中韩交流自古就一直存在,在高丽时期同样也是交流甚广,这在其稗说文学中可以清楚的了解,主要从其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对中国文化的反馈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稗说文学在《栎翁稗说》之后就沉寂了一段很长的时期。一直到15世纪末才又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而这其中必然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赵成杰[8](2018)在《许梿生平学术与清中叶“说文学”之展开》一文中研究指出许梿(1787—1862)作为清中叶说文学的代表人物,在说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许梿为中心的说文学交游圈连接着阮元、孙星衍、王念孙、严可均、王筠、江沅、苗夔、姚文田、严曾铨等一大批乾嘉学者。将许梿放入乾嘉说文学的学术视野里,一方面可以考察许梿在说文学上的特点与贡献;另一方面通过与之交往的学者也可看到说文学在江浙一带的发展情况。(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赵成杰[9](2017)在《地域、家学及师承:清中叶“说文学”的展开与繁荣》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中叶繁盛的"说文学"背后是以地域、家学及师承为纽带系联起来的,这一时期从事《说文》学者不下二百人。就地域而言,不限浙江、江苏、安徽等省,亦有山东、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地;家族涉及嘉定钱大昕家族、海宁许梿家族、归安姚文田家族、遵义郑珍家族等;师承关系以书院讲学为主,戴震学生段玉裁及钱大昕学生朱骏声,同列于"说文四大家"。一方面,学者间的地缘关系加深了"说文学"与金石学等其他领域的互相融合;另一方面,家学与师承的熏陶促进了"说文学"理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张志明[10](2017)在《树立解读意识,培养备考意识——也说文学文本阅读的学法指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篇文章,不管是小说阅读还是散文阅读,最重要的还是能读懂它。而每篇文章都是由各段落有机组成的,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边读边把握各段的大概意思,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果能搞清楚这些问题,那么整篇文章大概写的是什么,我想也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了。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文学文本阅读等。文学文本阅读在当今高考中以其涵盖范围广、题型丰富、考查方式多样而特别受青睐。如何指导学生对文学文本的学习,(本文来源于《江西教育》期刊2017年23期)
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说文》切于治经"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于乡,叁十八年(1773)以举人奉召为四库馆纂修官,四十年(1775)会试不第,特召与乙未贡士一体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生于雍正元年(1723)十二月二十四日,卒于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说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敏.趣说文学名着的方言[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
[2].杨帆.论戴震的《说文》学与篆书创作[J].书法赏评.2019
[3].杜佳明.张说文学思想专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
[4].马重奇.《说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李春晓博士的《〈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研究》[J].汉字文化.2019
[5].王德高.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例说文学类文本解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6].李飞.也说文学名作欣赏与传播中的时代性与群体性[J].名作欣赏.2018
[7].郝雪.汉文化视域下的高丽稗说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8
[8].赵成杰.许梿生平学术与清中叶“说文学”之展开[J].社会科学论坛.2018
[9].赵成杰.地域、家学及师承:清中叶“说文学”的展开与繁荣[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0].张志明.树立解读意识,培养备考意识——也说文学文本阅读的学法指导[J].江西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