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论文_李娜,张一鹤,韩晓增,尤孟阳,郝翔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覆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秸秆,土壤,地膜,出苗率,万国邮政联盟,盐碱地,红松。

不同覆盖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张一鹤,韩晓增,尤孟阳,郝翔翔[1](2019)在《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黑土团聚体内土壤有机碳(SOC)的"分馏"特征,揭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团聚体的固碳机制,该文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综合研究站内不同植被覆盖(草地、农田和裸地)长期定位实验的土样为研究对象,利用团聚体湿筛分组、有机碳物理和化学分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土团聚体及其内部的碳密度和腐殖质组分的碳分配特征。研究发现,黑土经过不同植被覆盖31年后,长期草地覆盖使土壤表层SOC、全氮(TN)含量显着增加,农田和无植被覆盖的裸地SOC含量减少,且在裸地显着降低。3种处理中, 2–0.25 mm (含2 mm,下同)粒级团聚体均为优粒级。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顺序为草地>农田>裸地。草地覆盖使土壤大团聚体的比例和有机碳库增加,微团聚体和粉黏粒所占比例和碳库均减少,说明草地覆盖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土壤固碳能力显着增强。而农田和裸地因外源碳投入少,有机碳含量均是微团聚体>大团聚体>粉黏粒, SOC主要分布在微团聚体中。不同植被覆盖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内密度组分和腐殖质各组分碳的富集"分馏"作用很明显,与农田和裸地相比,长期草地植被覆盖处理>2 mm和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轻组碳含量富集的较多, 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富里酸、胡敏酸和胡敏素的碳富集均最高,而农田和裸地促进了微团聚体内腐殖质碳的富集。草地覆盖显着增加了大团聚体内活性有机碳组分,来源于植物的碳首先进入到大粒径的团聚体中,使土壤团聚结构显着改善,农田和无植被覆盖的裸地土壤中轻组碳含量显着降低,团聚体内有机碳以重组碳和胡敏素为主,稳定化程度更高。(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南镇武,刘柱,王旭清,徐杰,孟维伟[2](2019)在《不同覆盖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和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前茬小麦秸秆设置半覆盖(播种行覆盖,T1)、全覆盖(T2)及无覆盖(对照,T0)平播花生3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及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使盐碱地花生出苗率、主要农艺性状、单株干物质、单株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生差异,T1和T2较T0可使出苗率提高20%以上;花针、荚果及饱果期内,T1和T2较T0可使花生叶面积指数分别显着提高20%和30%以上;T1和T2使盐碱地花生土壤温度随生育期呈下降趋势,土壤体积含水量和电导率则呈"W"型下降趋势,且T2在花生饱果期返盐幅度较T0和T1的降低30%以上。由此可见,盐碱地花生播种后覆盖前茬小麦秸秆有利于提高花生出苗率,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进而增加作物覆盖度,达到控碱抑盐的目的;且全覆盖优于播种行覆盖。(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周君玺,翟晓芳,孙浩然,唐靓,沈玉芳[3](2019)在《控释氮肥配施对不同覆盖旱作农田CO_2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黄土高原旱作不同覆盖下控释氮肥配施对春玉米农田二氧化碳(CO_2)排放的影响,2016—2018年在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地膜覆盖(FM)与秸秆覆盖(SM)条件下不施氮肥(N0)、100%普通尿素(N1)、树脂尿素和普通尿素比例1∶2(N2)叁种施氮处理农田CO_2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变化幅度在3.62~248.45 mg CO_2-C·m~(-2)·h~(-1),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农田CO_2排放通量与0 cm和10cm土壤温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均显着增加农田CO_2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与施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氮肥配施显着减少生长季和全年CO_2累积排放量达7.3%~10.12%。施氮处理CO_2排放通量与NO_3~--N和NH_4~+-N呈显着正相关。在相同施氮条件下,秸秆覆盖处理CO_2累积排放量均高于地膜覆盖处理。上述结果说明,控释氮肥配施处理有利于减少旱作不同覆盖春玉米农田CO_2排放。(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郑娟[4](2019)在《不同覆盖措施对陡坡控制侵蚀与建立植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工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污染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地扰动而导致未受保护的土壤面积增加的结果。以5个建筑工地为例,比较单一秸秆或秸秆+聚丙稀酰胺(PAM)在陡坡地上施用,评估不同类型的有机覆盖物在防治土壤侵蚀和植草方面的效果,在降雨后收集并计算径流、浑浊度、侵蚀泥沙和养分浓度等数据,同时评估陡坡上草的生长情况和覆盖度。(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安霞,李苹芳,骆霞虹,陈常理,李文略[5](2019)在《麻地膜覆盖对不同瓜类栽培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比较了瓠瓜、黄瓜、西瓜和南瓜四种瓜类作物麻地膜覆盖和塑料地膜覆盖栽培效果。参试瓠瓜品种为短棒型瓠瓜浙蒲9号,黄瓜品种为水果类型黄瓜美奥6号,西瓜所用品种为黑晶小果型西瓜,南瓜所用品种为雅丽2号,旨在了解麻地膜覆盖对瓠瓜、黄瓜、西瓜和南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麻地膜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而瓠瓜播种时间较晚,已过低温期,因此,对保温性要求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麻地膜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孙卓[6](2019)在《特朗普留群万国邮联博弈内幕》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不退群了。本以为美国将在万国邮政联盟(UPU,下称“万国邮联”)的第叁次特别大会中宣布退群的人们对这个消息都颇感意外。在上月底召开的此次会议上,153个成员国一致投票支持在成员国意见基础上形成的融合方案V(与会代表简称“胜利方案”)。担任美国(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10-11)

李万星,李丹,靳鲲鹏,李小霞,曹晋军[7](2019)在《晋东南旱作区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土壤微生物与秸秆覆盖的关系,试验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 V3+V4区与真菌ITS1区序列,分析5种不同覆盖方式在玉米4个关键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细菌的结构及多样性影响不显着,各处理随时间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对真菌影响显着。其中,无序覆盖(WX)、整秆覆盖(ZG)、地膜覆盖(DM)3种秸秆覆盖方式随生育时期的进程土壤真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粉碎旋耕(FS)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烧秆(SG)表现为下降平缓再下降的趋势。与不覆盖的耕作方式相比,玉米秸秆覆盖会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与结构,改善土壤质量,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持续提供营养物质。(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瑞国[8](2019)在《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育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育苗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红松的种植技术要点,针对不同覆盖物对红松苗木的影响进行详细探究,对红松的种植培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9年18期)

吴佳绩,范国亮[9](2019)在《5G网络在不同场景覆盖的方法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5G网络可以使用在不同的场景中,所以其有着不同的覆盖方式。本文先对5G网络应用场景进行总结,然后在居民小区、地铁隧道以及商圈等相关场景基础上,详细分析5G网络在不同场景覆盖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陈晓冰,朱彦光,李帅,韦灵,陈廷速[10](2019)在《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广西地区甘蔗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种植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耕作管理方式,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和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典型甘蔗种植区内,设置粉垄耕作+无秸秆覆盖处理(T0)、免耕+无秸秆覆盖处理(NT0)、粉垄耕作+秸秆覆盖处理(TS)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TS)等4个处理,原位监测其5、20和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内的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及原因。[结果]秸秆覆盖处理(TS和NTS)相比于无覆盖处理(T0和NT0)显着降低了土壤温度(P<0.05,下同)且土温日变幅变幅较小,保持了土壤温度的稳定。粉垄耕作相比于免耕更有利于土壤热能的传导,升温迅速,在气温降低后具有增温效应。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T0处理在试验期土壤含水量比试验开始前提高31.3%,差异显着。整个研究期内5~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同一耕作处理下,TS比T0、NTS比NT0分别高出15.4%和5.7%;同一覆盖处理下,TS比NTS、T0比NT0分别高出11.3%和2.0%,差异均显着。同时,经粉垄耕作后下层土壤水分可供给上层。[结论]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有效调节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粉垄耕作+秸秆覆盖的耕作管理方式可作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不同覆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前茬小麦秸秆设置半覆盖(播种行覆盖,T1)、全覆盖(T2)及无覆盖(对照,T0)平播花生3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及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使盐碱地花生出苗率、主要农艺性状、单株干物质、单株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生差异,T1和T2较T0可使出苗率提高20%以上;花针、荚果及饱果期内,T1和T2较T0可使花生叶面积指数分别显着提高20%和30%以上;T1和T2使盐碱地花生土壤温度随生育期呈下降趋势,土壤体积含水量和电导率则呈"W"型下降趋势,且T2在花生饱果期返盐幅度较T0和T1的降低30%以上。由此可见,盐碱地花生播种后覆盖前茬小麦秸秆有利于提高花生出苗率,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进而增加作物覆盖度,达到控碱抑盐的目的;且全覆盖优于播种行覆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覆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娜,张一鹤,韩晓增,尤孟阳,郝翔翔.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9

[2].南镇武,刘柱,王旭清,徐杰,孟维伟.不同覆盖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和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周君玺,翟晓芳,孙浩然,唐靓,沈玉芳.控释氮肥配施对不同覆盖旱作农田CO_2排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4].郑娟.不同覆盖措施对陡坡控制侵蚀与建立植被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9

[5].安霞,李苹芳,骆霞虹,陈常理,李文略.麻地膜覆盖对不同瓜类栽培效果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19

[6].孙卓.特朗普留群万国邮联博弈内幕[N].第一财经日报.2019

[7].李万星,李丹,靳鲲鹏,李小霞,曹晋军.晋东南旱作区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J].北方农业学报.2019

[8].孙瑞国.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育苗的影响[J].新农业.2019

[9].吴佳绩,范国亮.5G网络在不同场景覆盖的方法讨论[J].通讯世界.2019

[10].陈晓冰,朱彦光,李帅,韦灵,陈廷速.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广西地区甘蔗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长度肽段分布方法与SLS方法比较中的异构网络[27]反映了3MeSH算法在不同sR值下的网络...年不同覆盖处理下植物根际...年盐碱化土壤样品中不同覆盖

标签:;  ;  ;  ;  ;  ;  ;  

不同覆盖论文_李娜,张一鹤,韩晓增,尤孟阳,郝翔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