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散生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计划,算法,制造业,科研,作业,军工,物料。
离散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1](2019)在《军工电子企业复杂离散型生产整合绩效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离散型生产绩效管理是军工电子企业管理控制难题。文章借鉴整合绩效管理理念,通过构建由绩效管理的战略、系统、组织、衡量、过程、沟通、激励、行为、文化等要素组成的完整IPM系统,介绍了军工电子企业实施复杂离散型生产整合绩效管理的路径,为企业实施整合绩效管理提供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杜培培[2](2019)在《从差序、离散到融入——“村改居”社区的空间生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结合"村改居"拆迁安置社区(HS)的特征、将其空间生产分为叁个阶段,分别是拆迁前的差序型绝对空间、安置后的离散型抽象空间和安置后的过渡型差异空间。在每个阶段,政府、市场与居民对空间生产都有不同的影响。按照空间叁元辩证法,对不同时期的空间展开"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空间实践"的多层面分析,描述出不同类型空间的生产机制和逻辑,对促进空间融入进行反思。(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6期)
邢大伟[3](2019)在《订单式离散制造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多数中小型离散制造企业的车间生产管理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物料管理不到位、生产优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当前订单式制造模式在中小企业中越来越普遍,进一步增加了车间生产管理的复杂性。为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车间生产的有效管理、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和效益,本文针对订单式离散制造以及中小企业车间生产管理的特点和需求,研究了以优化物料管理和生产能力为目标的车间物料与能力集成优化算法,并在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下,设计开发了车间生产管理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订单式离散制造企业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的功能模型,将系统分解为作业任务管理、作业调度管理、物料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模块,给出了各模块关键操作过程的用例模型。针对车间生产能力时常无法满足需求、物料紧缺导致交货拖期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车间物料与能力集成优化算法。基于MRP原理探讨了算法的原则和目标,在生产能力的分析与调整、物料的计算与预警中建立了调整规则。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选择SSH框架作为系统的总体架构,基于各个模块功能模型对系统做了设计。采用时序图和类设计的方式,设计了系统的作业任务管理、作业调度管理、物料管理以及设备管理模块。在数据库中设计了用户表、设备单表、物料库存表、消耗的物料库存表、生产订单表和紧急事件表,并定义了各个表的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字段含义以及约束。本文选用JavaEE技术和SSH框架完成了系统开发,实现了系统主要模块的功能。在系统中录入生产订单后,系统会根据车间物料与能力集成优化算法对车间物料和能力进行优化,按照订单需求给出能力调整计划和物料预警及其购买意见。本文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测试,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3)
王成[4](2019)在《离散制造企业多目标主生产计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散制造企业具有产品结构复杂、工艺路线灵活、生产能力有限、产品需求数量不均衡、绩效管理目标冲突等特点,受此影响,其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往往较为困难。主生产计划是企业资源计划体系的核心,它将计划体系中的战略计划转换为战术执行操作,是下游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的主要输入来源,决定着企业所有产品零部件以及物料的生产与供应。在整个计划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企业计划管理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到微观、从粗到细的转变过程。由于主生产计划在生产计划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必须保证主生产计划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否则公司可能对客户的需求不能及时响应或浪费资源。本文以离散制造企业主生产计划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关于主生产计划理论体系、方法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研究了离散制造企业主生产计划管理的模型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介绍了离散制造企业及其主生产计划的内涵,分析了主生产计划创建过程中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及目标参数的项目构成要点。以此为基础,在深入研究现有企业资源计划体系中存在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相互割裂、缺少优化机制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目标集成生产计划模型,构建了集成生产计划的概念模型、过程模型和制造清单模型,阐述了集成生产计划的层次结构、运行逻辑、制造系统中的物流及工艺关系,说明了集成生产计划的优势。(2)针对主生产计划制定中生产能力均衡利用问题,建立了基于均衡生产的单产品、多阶段、多目标主生产计划模型,模型除考虑净需求和生产能力约束外,还考虑均衡生产、按时交货、库存占用以及加班生产四个绩效管理目标。基于模型多目标非线性整数规划的数学特征,设计了基于自动调节策略的遗传算法(AT-GA)进行计算求解。该算法设计了一种整数变量染色体的编码方法,以适应模型的约束条件;采用理想点法对模型四个非线性目标进行多目标处理,以获得适应值函数;使用模糊逻辑控制技术(FLC)来自动调节交叉、变异算子的参数变化,以平衡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从而增加遗传算法的计算能力。通过对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两个算法实验,分别验证AT-GA处理多目标的能力和算法搜索能力,最后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3)针对主生产计划制定受物料、生产能力限制缺少优化机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在资源与物料双重约束下的多产品、多阶段、多目标主生产计划模型,模型以按时交货、降低库存、减少加班生产、保持安全库存为目标。针对模型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对偶理论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DTA-PSO),采用分层整数编码定义粒子结构,使用对偶式更新机制来代替传统更新机制,即将归一化粒子速率定义粒子中元素的更新概率。引入正反元素的概念,将粒子中的各个元素划分为正反元素,基于更新概率成对更新正反元素,该机制有效保障更新后粒子的可行性,并且较大程度规避了无效搜索,从而提升算法的搜索能力。引入了自适应参数机制,该机制能根据迭代次数的变化,自动调节算法参数,从而有效的平衡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与Lingo对比实验发现,当问题复杂度过高时,Lingo已无法得到有效解,而DTA-PSO求解时间不会随着问题规模的扩大而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与传统粒子群算法(PSO)的对比,在适应值指标和收敛代数指标上都要好于传统PSO,验证了该算法在求解非线性整数规划方面上的优势,最后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4)针对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多目标主生产计划优化问题,将企业各项产品在各个计划期的毛需求考虑为不确定变量,考虑其主观和客观不确定特征,使用叁角模糊随机数对其进行度量,同时考虑库存水平、产品未满足需求、产品低于安全库存水平以及资源超负荷产能四个目标,建立了带有模糊随机变量的多目标主生产计划模型。针对模型带有模糊随机变量、多目标函数以及整数决策变量等特征,设计了一种集成模糊随机仿真的自适应多结构粒子群算法(FRS-AMPSO)进行计算,该算法采用0-1变量的二进制编码,以适应模型决策变量的离散特征;将模糊随机仿真技术集成于粒子性能评估的过程,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模型中带有不确定变量的问题;采用多结构的粒子更新机制,扩展了粒子间社会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了算法后期局部搜索能力;引入自适应的变异算子和惯性权重的改进方案,以提高算法前期全局的探测能力。通过对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两个不同规模的主生产计划问题的情景模拟,分别验证了FRS-AMPSO处理实际需求不确定多目标主生产计划问题的性能,最后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朱先萌[5](2019)在《离散型冲压生产调度与重调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的全球化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大批量连续生产模式逐渐被多品种、小批量离散生产模式所替代。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汽车冲压车间也多采用这种高度柔性的离散生产方式,这使生产过程控制变得更加复杂。设计高效的生产调度优化方法以更好的指导生产,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期满足率的重要手段。论文以某汽车企业的冲压生产为背景,利用相关的优化理论和求解算法,研究离散型冲压生产调度与重调度问题。针对离散型冲压车间的批量生产特点,提出等量分批生产方案,将批量工件划分成多个较小的子批,将每个子批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调度。以最大完工时间、换模次数和加工成本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等量分批生产方式的离散型冲压生产调度模型。设计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批量工件各工序间的移动方式对生产周期和换模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平行顺序移动的迭件生产方式,对工件进行分批传输。依据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迭件生产方式的冲压生产调度模型,并设计了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与整批生产和等量分批生产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冲压车间批量调度方面的优势。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插单扰动,在冲压生产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将机床变更次数最少也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冲压生产重调度模型。设计遗传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以保证调度方案的最优状态和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后通过冲压生产实例验证了重调度模型和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以典型汽车企业的冲压生产为例,设计开发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离散型冲压车间调度系统,实现了冲压车间自动化、智能化排产。系统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计划排程、任务列表和设备维护维修等功能模块。调度系统在该企业的成功实施和运行,验证了本文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8)
刁吉阳,朱平国,刘喆,祁玮[6](2019)在《立体式科研生产计划管理在典型离散型军工企业的应用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科研生产任务增多、管理要求精细化、外部环境复杂的形势,具体表现为:综合计划策划与科研生产任务颗粒度匹配性不足;临时计划频现,造成资源规划冲突突显;保障体系计划重视程度不足,致使基层生产计划执行滞后;计划管理体系概念不强,造成计划编制不够规范,影响企业(本文来源于《航天工业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周丽娟,路婷婷[7](2019)在《离散型车间设备生产作业计划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深入研究了离散型数控车间数控设备生产作业计划的排产规律,实现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信息化设备生产作业计划系统。在总结离散型数控车间生产作业特点的基础上,借鉴现阶段传统企业设备排产方法,将设备作业计划系统与公司各相关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集成,详细设计了设备生产作业计划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并得到很好的实现和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13期)
杜闯[8](2019)在《基于RFID的离散型制造业生产车间物料配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间的竞争变得愈发的激烈,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制造业可分为离散型制造业和连续型制造业两大类,其中离散型制造业是指以零配件组装或加工为主的离散式生产活动,由零件或材料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过程,生产出最终的产品。本文以某汽车配件公司生产过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汽车配件生产过程是典型的离散制造过程,汽车配件的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物料种类是十分繁杂的,如何确保物料准确、及时的配送到生产线上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对该离散型生产车间的生产过程进行介绍并总结了其生产过程的特点;其次分析了生产车间原有的物料配送模式,指出了在该物料配送模式下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运用RFID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新型的物料配送策略,在考虑了配送车辆最大载重质量和物料配送时间窗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了以最小配送成本为目标函数的物料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在Matlab上进行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最后结合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发了一套物料配送系统,保证物料配送的稳定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对离散型制造业提升物料配送的效率降低物料配送成本实现更加有效地配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利军[9](2019)在《离散型制造业ATO模式生产计划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离散制造业ATO(Assemble-To-Order,按订单装配)模式的生产计划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建立了适应顾客需求变化、以最优控制为目标的生产计划控制策略模型,并给出了BOM(Bill of Material)替代件可售时的生产计划控制策略模型。在所建立的模型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状况,分析、设计出适用于离散型制造企业ATO模式下生产计划的管控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历程、ATO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ATO系统研究的范围、方法、现有文献未涉及的研究方向和问题点。其次,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运营情况,分析了ATO系统生产控制现状与特点,阐述了ATO系统控制策略、ATO系统控制策略的数学算法,并分析了算法优缺点。然后,根据ATO系统特点,提出了多组件多产品的ATO系统生产控制策略的模型,提出了组件可替代可售时的策略模型,分别通过比较最优控制策略和启发式策略的优劣给出生产计划控制策略的建议,通过实例对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由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特点,阐述了某ATO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分析了该企业计划管控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该系统的体系架构和功能结构。设计开发了适用于该ATO企业的生产计划管控系统,实际运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对工厂生产管理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陈雅梦[10](2019)在《面向智能制造对离散型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优化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响应国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号召,满足个性化市场需求,智能制造的技术和系统正在离散型制造企业中被逐渐推行并列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在实践中被应用于离散制造业复杂的生产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制造能力。本文从生产调度、物流及仓储、车间作业、设备管控等方面,对智能制造用于离散型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优化的重要发展和应用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本文来源于《海峡科技与产业》期刊2019年04期)
离散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结合"村改居"拆迁安置社区(HS)的特征、将其空间生产分为叁个阶段,分别是拆迁前的差序型绝对空间、安置后的离散型抽象空间和安置后的过渡型差异空间。在每个阶段,政府、市场与居民对空间生产都有不同的影响。按照空间叁元辩证法,对不同时期的空间展开"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空间实践"的多层面分析,描述出不同类型空间的生产机制和逻辑,对促进空间融入进行反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散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婷.军工电子企业复杂离散型生产整合绩效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
[2].杜培培.从差序、离散到融入——“村改居”社区的空间生产研究[J].城市规划.2019
[3].邢大伟.订单式离散制造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4].王成.离散制造企业多目标主生产计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5].朱先萌.离散型冲压生产调度与重调度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刁吉阳,朱平国,刘喆,祁玮.立体式科研生产计划管理在典型离散型军工企业的应用实践[J].航天工业管理.2019
[7].周丽娟,路婷婷.离散型车间设备生产作业计划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8].杜闯.基于RFID的离散型制造业生产车间物料配送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9].刘利军.离散型制造业ATO模式生产计划控制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10].陈雅梦.面向智能制造对离散型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优化的研究综述[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