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北英(吉林省双辽市中医院中医科136400)
积聚,是指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一类病症。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柩》,积病于聚病的合称。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多属血分,多为脏病,聚湿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多属气分,多属腑病。一般说,聚病较轻,为时尚暂,故易治;积病较重,为时已久,积而成块,故难治。积聚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后各代医家都作了精辟的论述,现将其结合个人经验和体会整理归纳如下。
1积聚的病因病机
《灵柩·五变篇》记载:“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侯之?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提示积聚乃是由人体正气有所虚弱,寒邪侵入,导致气血凝滞肠胃之间,日久成积。
《难经·五十五难》说:“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伏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所以积聚的发生多由脏腑和、气机阻滞、淤血内停或痰湿凝滞,而成积聚,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以淤血凝滞为主。但气滞日久,亦可致血瘀而成有形之积,故积聚在病机上有区别,也有一定联系。
《金匮翼·积聚统论》篇说:“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说明情志失调是导致积聚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情志抑郁,肝气抑郁,肝气不舒,气机阻滞,脉络受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日积月累而成。
《景岳全书·痢疾·论积垢》说:“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鞭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为之积。”说明饮食所伤可成积聚。如暴饮暴食,饥饱失宜,酗酒无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之精微,湿浊凝集成痰,痰阻气机,血行不畅,脉络雍塞,痰浊于气血搏结,乃成本病。
《景岳全书·积聚》:“诸有形者,或以饮食之滞,或以脓血之留,凡汁沫凝聚,旋成癥块者,皆积之类,其病多在血分,血有形而静也。诸无形者,或胀或不胀,或痛或不痛,凡随触随发,时来时往者,皆聚之类,其病多在气分,气无形而动也。”病在气分属病轻。病在血分则病重。
《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记载:“痞癖见于胸膈间,是上焦之病;痃积滞见于腹胀痛内,是中焦之病;癥瘕见于脐下,是下焦之病。……故积聚痃癖痞,多生于男子。而女子偶患之;癥瘕多生于女子,而男子偶患之。”说明积聚之证于三焦关系密切,积聚多为男子病,癥瘕多为女子病。
2积的病证
2.1气滞血阻证
气滞血阻,脉络不和,积而成块。症见: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舌苔薄,脉弦。病属起初,血瘀尚轻,积犹未久,故软而不坚;脉弦为气滞之象。
2.2淤血内结证
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而成。症见:腹部积块明显,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女子或见月事不下,舌苔薄边或质紫或瘀点,脉细涩,均提示病在血分,属病重。
2.3正虚瘀结证
积块日久,血络瘀结,气血俱虚,中气大伤,营气大虚,津液枯竭而成。症见: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面色萎黄或黧黑,消瘦脱形,饮食大减,舌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或弦细。血瘀日久,气血耗伤,新血不生,正气虚衰,邪实气盛,病危重。
3聚的病证
3.1肝气郁滞证
肝失疏泄,气结成形作梗或气机逆乱而成。症见: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或不适,苔薄,脉弦。乃肝气不舒、气机不利之象,多由情志失调导致。
3.2食滞痰阻证
食滞肠道,脾运失司,湿痰内生,痰食互阻,气机不畅而发病。症见: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脉弦滑,多由饮食所伤而致。
4积聚的治疗
《内经》中说:“坚者攻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菀陈则除之”,即用攻、削、散、逐等法荡漾其积留日久的病邪,这是积聚总的治疗原则。《内经》还认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即积聚之证非毒药攻之不可,但大毒之品,不可过用,过用则伤正气。《医宗必读·积聚》曾提出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所以临床应根据病史长短,邪正盛衰,伴有症状,辩明虚实的主次进行治疗。如积证的气滞血阻,当以理气活血、通络消积为治疗原则,方用金铃子散合失笑散为主方,方中以金铃子疏肝理气,玄胡行气活血止痛,并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气血流通,通则不痛,积块可散;疼痛自止,淤血内结证,以血瘀为主症,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兼调理脾胃,为攻补兼施之法;正虚瘀结者,应给予补正祛瘀之法,若病久大虚者,当大补气血,培本为主,方用八珍汤合化积丸,若症见舌光无苔,脉象细数,乃阴伤甚者,可加生地、北沙参、石斛等以养其津液,虽正气大伤,但积块坚硬,气血瘀滞,故用化积丸以软坚破瘀活血而图缓功,不能急于求成。聚证的肝气郁滞型,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消聚为法,方用逍遥散,方中柴胡、白芍疏肝柔肝,当归养血柔肝,薄荷散郁,若气滞较甚者,可加香附、青皮、广木香等疏肝理气之品;如兼瘀象者,则加玄胡、莪术等。食滞痰阻型聚证的治法是导滞通便,理气化痰,方以六磨汤为主。
5积聚的预防
疾病预防的目的是消灭疾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持续。《黄帝内经》里很早就提到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病已成而后药之,誓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所以预防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增强人体自身的正气,正气充足,减少或避免外邪的侵入,阻止和消除内邪的产生式预防积聚发生的重要环节;其次是饮食方面,戒烟、忌酒、少食肥甘厚味,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调理饮食结构,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达到预防积聚的目的;对胁痛、胃脘痛、泄泻等病症久治不愈者,宜及时检查,以期早期出现积证早期治疗;及时有效的治疗黄疸,可预防积聚的发生。此外,起居有度,劳逸结合,精神愉快,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态度,这对积聚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6结语
积聚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情志抑郁,饮食内伤,邪毒稽留,它病较归类时积聚证的主要病因,但必以气亏损为先决条件,气滞、血瘀、食积、痰凝视积聚证的病机关键。聚证重在气滞;积证重在血瘀。聚证治疗以行气顺气为先;积证治疗以活血祛瘀为要。聚证治疗应辨别气因何而阻,因何而滞。肝气郁滞者,应疏肝理气;痰浊内阻者,宜化痰导浊;气因虚而滞者,应补气以利之。积证的治疗应详审初、中、末三期明辨正邪之盛衰,权衡攻补法之应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虽可作为积证,治疗的基本法则,但须牢记治实不忘其虚,扶正不忘其实,对克伐之品的应用,更应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聚证易已,积证难疗,是积聚证预后的一般规律。且积证时有变生鼓胀之虞,预后凶险,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