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电针清洁装置。电针在使用后清洁方式多样,大多方式操作比较繁琐,难以实现集中清洗,缺少专用的清洁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外筒竖直设置在底座上,内柱设置在外筒内,内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外筒的内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棉层,第一棉层和内柱之间间隙设置,载针框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棉层和内柱之间的间隙内,载针框包括上环片、下环片和数个支撑条,上环片和下环片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数个支撑条均布在上环片和下环片之间,上环片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上插孔,下环片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下筒,每个上插孔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下筒,手持部设置在上环片上。本实用新型用于清洁针灸针。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针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针框、底座、外筒、内柱和手持部,外筒竖直设置在底座上,内柱设置在外筒内,内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外筒的内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棉层,第一棉层和内柱之间间隙设置,载针框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棉层和内柱之间的间隙内,载针框包括上环片、下环片和数个支撑条,上环片和下环片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数个支撑条均布在上环片和下环片之间,上环片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上插孔,下环片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下筒,每个上插孔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下筒,手持部设置在上环片上。
设计方案
1.一种电针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针框、底座、外筒、内柱和手持部,外筒竖直设置在底座上,内柱设置在外筒内,内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外筒的内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棉层,第一棉层和内柱之间间隙设置,载针框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棉层和内柱之间的间隙内,载针框包括上环片、下环片和数个支撑条,上环片和下环片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数个支撑条均布在上环片和下环片之间,上环片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上插孔,下环片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下筒,每个上插孔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下筒,手持部设置在上环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针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条对应设置有两个挡条,两个挡条交叉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支撑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针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筒为网片制成的筒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针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条为片状条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针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筒的内径小于其对应的上插孔的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针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持部为弧形条,弧形条水平设置在上环片的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针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筒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均靠近外筒的底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针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柱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二棉层,第一棉层和第二棉层之间间隙设置,载针框插接在第一棉层和第二棉层之间的间隙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针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电针疗法是在人体的腧穴刺入电针,人体内是有微弱的电流的,电针将电和针两种刺激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刺激,电针疗法就是通过这一原理来进行治病的。在我国50年代的时候,电针疗法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那时候在中医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运用。电针是运用电针治疗仪器,夹在针灸针上,通过特定频率,起到相应的作用,电针可以增强针感,增强针灸的治疗效果,由于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材料的快速发展,中医领域也引进了这些高科技的成果。发展到现在,电针已经有很多的种类,不仅是进行单一的治疗,还能进行诊断。利用电针治疗仪器夹持针灸针的方式依然普遍使用,电针在使用过后需要清洁,目前清洁方式多样,有的方式简单,只是用清水或酒精直接擦拭,清洁效果不理想且一次性清洁电针的数量少,方式操作比较繁琐,耗时费力,难以实现集中清洗,还有的方式是利用大型消毒仪器进行清洁,清洁成本高,缺少专门清洁电针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针清洁装置。
一种电针清洁装置,包括载针框、底座、外筒、内柱和手持部,外筒竖直设置在底座上,内柱设置在外筒内,内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外筒的内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棉层,第一棉层和内柱之间间隙设置,载针框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棉层和内柱之间的间隙内,载针框包括上环片、下环片和数个支撑条,上环片和下环片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数个支撑条均布在上环片和下环片之间,上环片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上插孔,下环片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下筒,每个上插孔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下筒,手持部设置在上环片上。
作为优选方案: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条对应设置有两个挡条,两个挡条交叉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支撑条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下筒为网片制成的筒体。
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条为片状条体。
作为优选方案:下筒的内径小于其对应的上插孔的孔径。
作为优选方案:手持部为弧形条,弧形条水平设置在上环片的外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外筒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均靠近外筒的底部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内柱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二棉层,第一棉层和第二棉层之间间隙设置,载针框插接在第一棉层和第二棉层之间的间隙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携带,清洁电针数目可少可多,清洁数目无限定,清洁方式灵活且清洁效果彻底。
二、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方式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单独操作载针框进行流水式清洗,第二步是将载针框放置在外筒和内柱之间的间隙内进行去水干燥,使电针的清洁效果彻底。
三、每个上插孔与其对应的下筒的位置设置能够将弯曲电针进行掰直,起到矫正作用。
四、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且方便,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座2、外筒3和内柱4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载针框1和手持部5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载针框1和电针8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下筒1-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载针框;1-1-上环片;1-2-下环片;1-3-支撑条;1-4-上插孔;1-5-下筒;2-底座;3-外筒;4-内柱;5-手持部;6-第一棉层;7-第二棉层;8-电针;9-挡条;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包括载针框1、底座2、外筒3、内柱4和手持部5,外筒3竖直设置在底座2上,内柱4设置在外筒3内,内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2上,外筒3的内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棉层6,外筒3和内柱4之间同轴间隙设置,第一棉层6和内柱4之间间隙设置,载针框1插接在第一棉层6和内柱4之间的间隙内,载针框1包括上环片1-1、下环片1-2和数个支撑条1-3,上环片1-1和下环片1-2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数个支撑条1-3均布在上环片1-1和下环片1-2之间,上环片1-1和下环片1-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上环片1-1或下环片1-2的宽度与第一棉层6和内主4之间的间隙相配合,上环片1-1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多个上插孔1-4,下环片1-2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下筒1-5,每个上插孔1-4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下筒1-5,上环片1-1上设置有手持部5。
进一步的,上环片1-1和下环片1-2之间的高度小于电针8的长度,即载针框1的高度小于电针8的长度,二者之间的高度差为2至8mm,有利于电针8的冲洗,便于清洁后取出。
进一步的,内柱4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二棉层7,第一棉层6和第二棉层7之间间隙设置,载针框1插接在第一棉层6和第二棉层7之间的间隙内。第二棉层7起到辅助吸收水滴的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棉层6和第二棉层7均为医用棉制成的层体,第一棉层6和第二棉层7的厚度相同,厚度的取值范围为5至10mm。第一棉层6和第二棉层7需要定期更换。
进一步的,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条1-3之间设置有两个挡条9,两个挡条9交叉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支撑条1-3之间。当两个相邻的支撑条1-3分别为第一条体和第二条体时,两个挡条9中的一个所述挡条9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条体的上端,该挡条9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条体的下端,两个挡条9中的另一个所述挡条9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条体的下端,该挡条9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条体的上端。
当电针8在载针框1内进行冲洗过程中,两个挡条9的设置起到阻挡电针8脱离载针框1的作用,同时对电针8清洁过程影响小,其他能够实现阻挡电针8脱落且不影响清洁效果的结构也可替换。
进一步的,下筒1-5为网片制成的筒体。下筒1-5的筒壁为一张网片围合形成,下筒1-5的筒底为密封端,有效防止电针8在清洁过程中脱离下筒1-5。
进一步的,支撑条1-3为片状条体。不占用过多空间,减小对电针8清洁过程的影响。
进一步的,下筒1-5的内径小于其对应的上插孔1-4的孔径。当多个电针8位于同一下筒1-5中时,下筒1-5的内径小于其对应的上插孔1-4的孔径有利于电针8呈现下倒置的伞形布置,使多个电针8散开,便于冲洗。
进一步的,手持部5为弧形条,弧形条水平设置在上环片1-1的外壁上。弧形条水平固定连接在上环片1-1的外壁上,弧形条为半圆形条体。手持部5既能够当手柄,还能够当转动挂置部,用于清洁电针8和干燥电针8的两个环节中。还有利于电针8的定位,不易脱离载针框1。
进一步的,外筒3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第一通孔10,多个第一通孔10均靠近外筒3的底部设置。底座2上加工有多个第二通孔11,多个第二通孔11均与第一棉层6和第二棉层7之间的间隙相连通。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分别用于电针8上水滴的排出孔,起到辅助第一棉层6和第二棉层7去除载针框1上水滴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第一棉层6和第二棉层7干燥。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每个上插孔1-4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下筒1-5,每个上插孔1-4与其对应的下筒1-5的位置设置能够将弯曲电针8进行掰直,起到矫正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手持部5的设置个数为一个或两个,当手持部5的设置个数为两个时,两个手持部5对称设置在上环片1-1的外壁上。
操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分为清洗过程和干燥过程。
清洗过程:将待清洁的电针8插入载针框1中,每个电针8通过一个上插孔1-4插入该上插孔1-4对应的下筒1-5中,根据不同规格的电针8,每个上插孔1-4能插入至少三根电针8,将拇指和食指相配合捏住手持部5放置在流动水流下对载针框1进行冲洗。
干燥过程:冲洗完毕后,将载针框1放置在底座2的外筒3和内柱4之间,使下环片1-2套装在内柱4上,用手指拨动手持部5,手持部5移动带动载针框1围绕内柱4转动,多个电针8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留在载针框1上水滴甩出到第一棉层6上,从而起到快速干燥电针8的过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9565.8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3(黑龙江)
授权编号:CN209565295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B08B 3/02
专利分类号:B08B3/02;B08B13/00;F26B5/08
范畴分类:26P;
申请人:佳木斯大学
第一申请人:佳木斯大学
申请人地址:154007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学府路258号
发明人:冯垚
第一发明人:冯垚
当前权利人:佳木斯大学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间隙配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