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艺术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艺术,制度,玛莎,美学,拔刀相向,乔治,概念。
艺术制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龚娟[1](2015)在《审美现代性、大众审美文化与园林艺术制度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玛莎·施瓦茨是一个园林设计师,也是一个艺术家,这样的双重身份让她不仅具有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具有艺术家对潮流的敏锐感知,玛莎·施瓦茨的园林别具一格,园林中独特的表现手法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也是园林艺术观的折射。研究玛莎·施瓦茨的园林艺术观不仅是为了理清玛莎·施瓦茨园林艺术观形成的动因及玛莎·施瓦茨的基本观点,也是对当代国内园林设计师学习西方园林的一种启示。论文采用案例分析和文献资料整理的方法,以审美现代性、大众审美文化、艺术制度的生成为基础,分析玛莎·施瓦茨园林艺术观形成的原因以及玛莎·施瓦茨个人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得出以下结论:(1)在思想层面上,玛莎·施瓦茨园林艺术观的形成受到审美现代性的影响。审美现代性反抗理性至上,强调感性,而玛莎·施瓦茨的园林超越了传统的理性园林,通过园林表达人的情感。审美现代性将审美从传统审美思想中解脱出来,玛莎·施瓦茨的园林在这种审美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表征新的形式和特征,从视觉上直接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审美现代性作为一种觉醒的时代意识,生态危机意识增强,玛莎·施瓦茨的园林也注重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以人的主体自由为最终追求,在发挥最大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同时还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在文化层面上,玛莎·施瓦茨的园林艺术观的形成受大众审美文化的影响。大众审美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相比于精英文化具有绝对的超越性,导致了审美文化的转型,转向了通俗化,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文化。玛莎·施瓦茨的园林面向大众,以大众艺术和大众文化为设计思想,从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通俗的艺术之美,并且反映现代社会的需要和价值,满足园林的使用者们基本的审美需求。(3)园林艺术制度的生成是玛莎·施瓦茨园林艺术观的基本观点,园林设计师的园林艺术观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玛莎·施瓦茨认为园林艺术是自我喜好的表达,个人的美学偏好必然会在园林设计中反映出来。园林创作过程不是简单的素材拼凑,而是对场地文化解读而创建的一种文化的人工制品,园林艺术是“人”的艺术,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满足公众的需求。审美现代性和大众审美文化是玛莎·施瓦茨园林艺术观的形成的动因,园林艺术制度的生成是玛莎·施瓦茨园林艺术观的基本观点,她认为园林艺术是“人”的艺术,不仅反映公众的需求也是设计师自我喜好的表达,园林创作过程是对场地文化解读而创建的一种文化的人工制品。(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邹元江[2](2015)在《对“艺术界”理论与“艺术制度论”的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和迪基的"艺术制度论"针对的是非传统的西方先锋派艺术的合法性问题。但这种对某个时段的艺术现象的合理性解释是有其限度的。我们所要质疑的是,是谁构成了"艺术界"?艺术品的价值是由谁赋予的?艺术品是作为独立自足的世界还是现成的世界?艺术品是"展览馆"公众艺术,还是"雅集"私密艺术?(本文来源于《新东方》期刊2015年01期)
向丽[3](2014)在《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制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制度"决定着在特定时期什么才被看作为是"艺术",它也因此渗透于制约着艺术活动生产者和接受者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社会分类框架之中。因此,艺术制度论的提出恰恰是为一种新的"观看方式"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在当代人类学与美学/艺术学领域中,艺术制度论将成为思考艺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支点。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制度问题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关于非西方艺术的艺术制度问题研究,主要探讨西方"他者"眼中的非西方艺术以及非西方艺术的"西方"建构事实及其影响;(2)探讨作为复数的艺术是如何被建构和再生产的。艺术人类学并不回避艺术中的意识形态问题,问题只在于如何去理解艺术中的意识形态维度,而艺术制度问题研究将是为一种解答。(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4年02期)
赵树军[4](2013)在《沃尔海姆与迪基的艺术制度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查德·沃尔海姆(1923-2003)是一位英国哲学家,致力于艺术和精神分析相互关系的研究,他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特别是与视觉绘画艺术相关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除了提出自己的艺术定义理论外,他还对迪基的艺术制度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比如,他提出了"好的理由"等概念。迪基对沃尔海姆的观点也作出了相应回应,进行了澄清和批驳。(本文来源于《外国美学》期刊2013年00期)
赵慧玎[5](2013)在《从公共场所的美术走向公共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关于中韩两国公共艺术制度的比较研究。两国对于公共艺术的理解,早期都是从公共场所的美术开始,后来逐渐走向公共艺术作为艺术作品不仅应当具备“艺术性”,而且也要实现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性”,这种概念。1980年代有关公共艺术的制度,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建筑物之美术装饰品法的出现,使中韩两国的公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将以两国的这两项制度为对象进行研究。论文大致分为叁章,第一章政府、制度与公共艺术,主要讨论政府与制度在公共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对中韩两国最有代表性的相关制度,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建筑物之美术装饰品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制度的生成背景、制度的沿革等方面。美国、法国、英国等欧美国家比中韩两国更早开始重视公共艺术,因此对两国公共艺术制度形成及理论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这一章介绍公共艺(?)在西方的发展沿革、发展现状以及能给中韩两国带来启示的成功案例,并跟两国的情况结合起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并指导实施。第二章中韩两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历史,将两国的公共艺术发展过程分为叁个阶段;第一,1950年代以来,由国家主导的公共艺术发展面貌;第二,1980年代初,随着相关制度的出现,由制度来主导的公共艺术的发展;第叁,2000年以来国际化与全球化潮流下的公共艺术发展。第叁章中韩公共艺术改善方案及未来展望,以前两章的研究为基础,指出并分析两国公共艺术制度内外的问题。并且,为了两国公共艺术未来更好地发展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3-04-15)
王南溟[6](2012)在《批评理论的新领域——从《艺术制度与法律:中国与国际交往的结果》一书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管理的紧急关头》是我在2011年7月参加"从柏林到中国:中德文化艺术管理论坛"上的演讲,当然这是一个结合最近几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与国家管理之间所发生的变化及其仍然存在着的各种老问题的举例,比如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的成立、行为艺术被禁止的潮白河事件、从拍卖行的假拍到文交会的混乱、范曾诉郭庆祥案的胜诉,这些问题分析涉及到国家艺术政策和艺术行政如何当代化,艺术表达如(本文来源于《画刊》期刊2012年10期)
张渝[7](2011)在《从范郭之争看艺术制度的欠缺》一文中研究指出药家鑫与郭庆祥本是不搭边的两个人,但是,他们两个都在最近输了官司,结果一个赔命,一个赔钱。赔命的药家鑫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关于药案的讨论,无论法理意义上的,还是围观意义上的,都忽略了社会保险救济制度的欠缺这一本质问题。如果我们的保险制度真的能为投保(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1-07-09)
单颖文[8](2011)在《艺术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制度是将艺术置于一种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语境中,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对艺术和艺术活动进行重新定义的一项制度。双年展是一种艺术制度。上海双年展是在我国发端较早且现存最久的双年展,通过对上海双年展这项艺术制度的分析,亦可管窥艺术制度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及面临困境。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比较研究、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艺术制度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对上海双年展沿革进行了回顾,旨在从理论上丰富我国艺术制度理论的同时,也在实践上为艺术制度在中国的更好发展作出贡献。在对上海双年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探讨艺术制度中的两大领域:一是艺术传播,二是艺术赞助。经研究发现,上海双年展立足上海这座城市,在艺术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国内的社会、政治语境下,也存在着当代艺术与资金短缺、主流意识形态等多方角力,在制度建设和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可提升空间,对此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反思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4-25)
邓文华[9](2010)在《艺术制度论的再度阐释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后所涌现的先锋派艺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也带来了美学的转向,分析美学对艺术作出了制度性的定义。艺术的制度论一方面迎合先锋派艺术,缺乏批判性;另一方面自身也存在理论困境,难以充分说明艺术的本质。对艺术制度论不可盲目接受,而要作出批判性回应。(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徐陶[10](2009)在《论乔治·迪基的艺术制度理论——兼论艺术定义与艺术实践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分析美学关于艺术定义的专题研究中,乔治·迪基是最着名的一位美学家,他把艺术定义为"一种创造出来展现给艺术界公众的人工制品",他的艺术制度理论使人们关注艺术所处的外在条件和制度。迪基后期借助于语言哲学的最新发展对他的艺术制度理论进行了辩护和发展,使之更加实证化。迪基艺术制度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他的艺术定义太过于空洞,而艺术定义根本上是以艺术实践为基础的。(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艺术制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和迪基的"艺术制度论"针对的是非传统的西方先锋派艺术的合法性问题。但这种对某个时段的艺术现象的合理性解释是有其限度的。我们所要质疑的是,是谁构成了"艺术界"?艺术品的价值是由谁赋予的?艺术品是作为独立自足的世界还是现成的世界?艺术品是"展览馆"公众艺术,还是"雅集"私密艺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艺术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龚娟.审美现代性、大众审美文化与园林艺术制度的生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2].邹元江.对“艺术界”理论与“艺术制度论”的质疑[J].新东方.2015
[3].向丽.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制度问题研究[J].民族艺术.2014
[4].赵树军.沃尔海姆与迪基的艺术制度论[J].外国美学.2013
[5].赵慧玎.从公共场所的美术走向公共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3
[6].王南溟.批评理论的新领域——从《艺术制度与法律:中国与国际交往的结果》一书开始[J].画刊.2012
[7].张渝.从范郭之争看艺术制度的欠缺[N].美术报.2011
[8].单颖文.艺术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与思考[D].复旦大学.2011
[9].邓文华.艺术制度论的再度阐释与反思[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徐陶.论乔治·迪基的艺术制度理论——兼论艺术定义与艺术实践的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