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定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定域性,非定域性,物理学史,EPR佯谬
非定域性论文文献综述
葛腾霄[1](2019)在《从不言自明的定域性到令人费解的非定域性——黑洞照片究竟意味着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洞照片的公布再一次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同时也迫使人们进一步思考物质世界到底是不是定域性的问题.本文从定域性概念出发,回顾了定域性的起源、发展、辉煌,量子力学对定域性的冲击以及形形色色的非定域性现象,在呈现漫长的定域性与非定域性之争的基础上,说明了黑洞照片问世对现有理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19年11期)
王小敏[2](2019)在《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与贝尔非定域性层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相干性和量子关联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量子态的新奇性质。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量子关联度量方案,例如贝尔非定域性、量子纠缠、量子导引和量子失谐,它们对于各种量子信息处理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双量子比特态,这些量子关联之间的层级关系也已经被确定,特别是贝尔非定域性由于其在量子力学中的基础性地位而一直被广泛关注。另外,量子相干性被认为比各种形式的量子关联更为基本,特别是最近人们基于量子相干的资源理论框架提出了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概念并揭示了它与量子纠缠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它与贝尔非定域性之间的层级关系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我们以双量子比特态为对象,利用l_1范数相干性和相对熵相干性两种度量方式研究了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与贝尔非定域性的层级关系。对于具有对角关联矩阵的双量子比特态,我们从几何上严格地证明了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是比贝尔非定域性更强的量子关联。对于一般的双量子比特态,数值模拟表明这种层级关系仍然成立,即能够实现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态构成了具有贝尔非定域性的态的子集。我们还研究了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与量子隐形传态保真度的关系,发现具有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态都可以作为量子隐形传态的信道,即它们总是会给出好于所有经典情形的保真度。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量子关联度量方案,它可以用来定量研究两体系统中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大小,也便于与其它量子关联度量进行对比。其次,我们研究了海森堡XXZ模型中自旋轨道耦合引起的DM相互作用对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系统温度的升高总是抑制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大小,而增加量子比特之间z方向的自旋耦合强度则有利于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提高。此外,DM相互作用强度对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影响取决于系统的温度大小,在高温区域DM相互作用越强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值越大,并且能够实现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态的范围更广,而低温时的情形则正好相反。我们针对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也例证了双量子比特系统中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与贝尔非定域性层级关系的普适性。(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1)
刘霞[3](2018)在《量子计算机优势首次获确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10月22日电 (刘霞)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来自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携手,首次证明了量子计算机相对传统计算机的优势,其原因在于:量子算法利用了量子物理学的非定域性。最新研究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新基础。传统计算机(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10-23)
赵加强,曹连振,杨阳,逯怀新[4](2018)在《叁光子广义GHZ态中叁体纠缠和非定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组具有普适性的新型Bell不等式能够清晰地描述叁比特广义GHZ态(Generatized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GHZ)非定域性和叁体纠缠的关系.利用高能量的飞秒激光参量转换制备了叁光子GGHZ纠缠态,采用量子态层析方法计算得到态的保真度为84%.基于制备的高保真度叁光子GGHZ态测量了新型Bell算符和Bell不等式,得到了和理论一致的结果,并实验验证了Das提出的理论.实验结果表明新Bell不等式对定域实在论的违背随GGHZ态纠缠度增加而单调增加,GGHZ态的非定域性与叁体纠缠程度直接相关.(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加强,曹连振,杨阳,逯怀新[5](2018)在《双光子纠缠体系中的非定域性和稳健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线性晶体的Ⅱ型参量下转换和极化后选择方法,制备了高品质的极化双光子纠缠态。在双光子纠缠系统中实验测量了Clauser-Horne-Shimony-Holt(CHSH)和Cavalcanti-Bell(C-B)不等式对定域实在论的违背,得到CHSH、C-B不等式的值分别为2.64±0.021、2.75±0.019.利用线性光学器件模拟了量子信道中的比特翻转噪声,实验研究了CHSH型不等式在比特翻转噪声环境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在比特翻转噪声环境中C-B比CHSH不等式对噪声具有更强的稳健性,为进一步研究纠缠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支持.(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保国[6](2018)在《科学家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量子非定域性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杨保国)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同事彭承志、印娟、张强、陈宇翱等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大贝尔实验”国际合作方式,利用超过10万人的自由意志产生的随机数进行了量子非定域性检验。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杂志。1964年,物理学家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8-05-14)
吴长锋[7](2018)在《我国科学家检验量子非定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陈宇翱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世界上多个研究小组合作,通过“大贝尔实验”国际合作的方式,利用超过十万人的自由意志产生的随机数进行了量子非定域性检验,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早在上世纪初量子力学刚刚(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5-14)
孙振[8](2018)在《中科大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合肥5月13日电 (孙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日宣布,该校潘建伟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基于人类自由意志和超高损耗下的贝尔不等式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球合作,利用超过10万人的自由意志产生的随机数进行了量子非定域性检验,相关成果5月10日发(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8-05-14)
冀文亚[9](2018)在《我科学家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合肥5月12日电 见习冀文亚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基于人类自由意志和超高损耗下的贝尔不等式检验。相关成果分别于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和《自然》杂志上。早在20世纪初,量子力学刚刚建立不久,(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8-05-13)
徐丽琴,徐来自,牛金艳,李永峰[10](2016)在《量子论“非定域性”难题的试探性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量子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理论,但是它的理论含义却非常怪异.量子论的怪异性表现在它固有的"非定域性".修正爱因斯坦"系综解释"后,可导出推论:量子论的经典极限是经典统计力学,而不是经典力学.因此,量子论并不是主流观点所认为的波动力学,而是波动统计力学.如果说经典统计力学存在隐参数理论(即牛顿力学),那么,波动统计力学同样也存在隐参数理论(即波姆力学).在此理论框架下,为了试探性解决"非定域性"难题,可以预测新现象:粒子和围绕着自己的波函数构成不可分割的客观整体--"微观实体",纠缠粒子通过波函数也构成不可分割的客观整体——"复合微观实体".这种新现象可以用实验加以检验,而且它是其它解释所不能预测的.(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20期)
非定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量子相干性和量子关联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量子态的新奇性质。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量子关联度量方案,例如贝尔非定域性、量子纠缠、量子导引和量子失谐,它们对于各种量子信息处理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双量子比特态,这些量子关联之间的层级关系也已经被确定,特别是贝尔非定域性由于其在量子力学中的基础性地位而一直被广泛关注。另外,量子相干性被认为比各种形式的量子关联更为基本,特别是最近人们基于量子相干的资源理论框架提出了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概念并揭示了它与量子纠缠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它与贝尔非定域性之间的层级关系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我们以双量子比特态为对象,利用l_1范数相干性和相对熵相干性两种度量方式研究了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与贝尔非定域性的层级关系。对于具有对角关联矩阵的双量子比特态,我们从几何上严格地证明了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是比贝尔非定域性更强的量子关联。对于一般的双量子比特态,数值模拟表明这种层级关系仍然成立,即能够实现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态构成了具有贝尔非定域性的态的子集。我们还研究了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与量子隐形传态保真度的关系,发现具有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态都可以作为量子隐形传态的信道,即它们总是会给出好于所有经典情形的保真度。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量子关联度量方案,它可以用来定量研究两体系统中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大小,也便于与其它量子关联度量进行对比。其次,我们研究了海森堡XXZ模型中自旋轨道耦合引起的DM相互作用对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系统温度的升高总是抑制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大小,而增加量子比特之间z方向的自旋耦合强度则有利于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提高。此外,DM相互作用强度对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影响取决于系统的温度大小,在高温区域DM相互作用越强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值越大,并且能够实现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的态的范围更广,而低温时的情形则正好相反。我们针对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也例证了双量子比特系统中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与贝尔非定域性层级关系的普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定域性论文参考文献
[1].葛腾霄.从不言自明的定域性到令人费解的非定域性——黑洞照片究竟意味着什么[J].物理教师.2019
[2].王小敏.量子相干非局域优势与贝尔非定域性层级关系研究[D].西安邮电大学.2019
[3].刘霞.量子计算机优势首次获确证[N].科技日报.2018
[4].赵加强,曹连振,杨阳,逯怀新.叁光子广义GHZ态中叁体纠缠和非定域性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18
[5].赵加强,曹连振,杨阳,逯怀新.双光子纠缠体系中的非定域性和稳健性[J].量子电子学报.2018
[6].杨保国.科学家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量子非定域性检验[N].中国科学报.2018
[7].吴长锋.我国科学家检验量子非定域性[N].科技日报.2018
[8].孙振.中科大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N].人民日报.2018
[9].冀文亚.我科学家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N].光明日报.2018
[10].徐丽琴,徐来自,牛金艳,李永峰.量子论“非定域性”难题的试探性解决[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