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士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士,柳永,全真教,全真,道教,金代,金莲。
道士词论文文献综述
沈月[1](2015)在《论王喆道士词对柳永词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现于金代的全真道士词,是词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词作数量颇为可观,尤其是王喆,他开创了“全真道士词派”,把道教文化与古代诗词紧密结合。其词主要是“道遗世之乐,论修仙之事”,富含宗教色彩,宣扬苦节危行,鄙弃酒色情欲。柳永,北宋词坛卓有建树的词作大家,以其毕生精力写词,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内含丰富的歌妓形象,追求个性自由,纵情声乐酒色。二人看似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极端,但他们实际上有密切的联系,有王喆词《解佩令·爱看柳词遂成》、《双雁儿·自述》为证。本文就是从内容、思想、形式等叁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柳词与王词的关系,并探讨王喆道士词是如何受到柳词影响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王喆道士词对柳词内容的接受。首先重点探讨了柳永及其词中的道教意味,分为柳永自身受道教影响、柳词中的道教意味两个部分。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论点、论据。在柳永自身受道教影响中,本文主要介绍了柳永对道教思想的自觉运用,并指出两个明证。在柳词的道教意蕴中,本文重点分析了柳词中的“渔父”意象、“陶渊明”意象、道教典故、以及含有道教韵味的词牌,并将其与王喆词进行比较,从而探讨王喆道士词对柳永词道教意蕴的接受。其次讨论了王喆“以词传道”的原因,除了介绍各家学者得出的两宋词风濡染、王喆本身的儒生背景、词与道教文化的联系等结论外,本文还指出了词的制作简单性,使得王喆创作出数量相当可观的词作,为其选择“以词传道”提供了依据。而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如此多的词,主要是因为受到柳词中所蕴含的市民情调、生活气息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王喆道士词对柳词思想的接受,分别从叛逆狂放的个性、旷达洒脱的心态、对女性平等的态度等叁个方面来论证。首先是叛逆狂放的个性,王喆与柳永有相同的际遇,这使得他们都具有怀才不遇的愤慨、以及叛逆狂放的个性。其次是旷达洒脱的心态,柳永一些抒写隐逸情怀的词作,流露出旷达洒脱的心态,与道教的自然境界相契合,王喆对其继承并进一步发展。最后是对女性平等的态度,柳永善写歌妓,并一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她们,而王喆同样拥有对女子平等的观念,并将其发扬光大,推广到善待万物、以及叁教平等的层面。第叁章主要介绍了王喆道士词对柳词形式的接受,主要从词调、音乐性、用典等叁个大方面来具体进行探讨。首先是从词调词牌角度分析,分为王喆用柳词调、更改旧调、自创新调叁个方面。王喆有意借用柳词孤调,并学习柳永,积极更改旧调,大量自创新调。其次是从音乐性角度分析,柳永为歌妓作词,王喆为传道需要,他们的词都具有可歌性。并且二人都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熟悉曲调的实际唱法,都能为协音律,而有意修改文辞。第叁是从用典角度分析,从用典数量、用典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柳词与王喆道士词用典的相似性。二人的词作中用典数量有限,这主要与他们的创作背景、目的有关。在用典特点方面,二人都是明典多暗典少,熟典多生典少,而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使得他们的典故重复频率较高,同时也使他们的词通俗易懂、广为传唱。本文即从这叁个章节详细地探讨了王喆道士词对柳永词的接受,全面、细致地探究了柳词与王词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二者词作在词曲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得到柳词为元曲之滥觞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5-04-28)
时培富[2](2013)在《金代全真道士词用典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内外结合的层面探论金代全真道士词的用典,以期呈现其用典的文学、哲学和宗教意义。金代道士词用典一直关注较少,只有少数论述偶然提及。从文学层面来看,道士词用典扩大了词作的内涵,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从宗教层面来看,金代道士词人以词传道,将娱宾遣兴的词体当成布道的工具,道士词人将难以言说的“道”,运用典故予以形象化,在以词传道中便于道众的接受。探论全真道士词用典,不能仅仅从文学的层面进行解读;对其含蕴而言,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深奥的哲学和宗教内涵。全真道士词的用典中,其隐喻的功用无疑是中国传统“象哲学”的结晶,也是道教玄想的产物。金代全真道士词的用典体现了文学与道教精神一体的新的拓展,道士词人们通过他们的生命体验,为这些典故赋予了新的功用和内涵。本文共分叁章。第一章以唐圭璋先生《全金元词》为文献依据,以文人词用典为参照,对金代道士词的用典类型予以界定划分,并具体分析其用典的文学特征和运用形态。认为道士词中重叙述的用典方式,正从一个侧面逗出了“词曲递变”中由“重抒情”到“重叙事”功能转换的早期消息。第二章探讨道士词用典的内在特征、功用和缘由。在与文人用典对比下,分别从“多明用少暗用”、“多正用少反用”、“多单用少组合”和“多熟典少生典”四方面论述道士词用典的内在特征;从“以心传心,得意忘言”、“修心明性,以言喻道”、“重构谱系,惩恶扬善”叁方面论述道士词用典的功用和缘由。第叁章探讨道士词人用典的隐喻功能。认为道士词人通过其生命体验,为文人典故赋予了新的功能和内涵,并通过典故的组合,营造出宗教文学独特的审美意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5-01)
于东新[3](2012)在《论金词之别宗:全真道士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真道士词代表了金词之别宗,呈现出独特风貌:第一,创作方式互渗。其词具诗教之旨,创作上使用"诗人句法",写出许多杂体词。第二,文体功能互渗。"以词喻道",使得词在功能的选择上由"聊佐清欢"融进了"丹灶仙霞",具体就是以词述心境、以词明道义、以词劝世人。第叁,审美风格雅俗互渗。在以杂体入词、注重雅化的同时,又借鉴市井乡村的俗谣俚曲,吸收民间口语俗语,使词风雅俗互渗并存。全真道士词的俗化,也成为元曲登上文学史舞台的别样前奏。(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12年02期)
孔杰斌[4](2008)在《论柳永词对全真道士词传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语言、形式及风格等方面探讨柳词对全真道士词传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杨柏岭[5](2006)在《由柳永词看王喆等道士词的传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喆等道士为何爱读柳词呢?柳永逸性摅灵的个性、词中仙格调感染了王喆等人的道教情怀,而柳词用语通俗、善于铺陈等也是道士以词宣教时易于接受的艺术手法。同时王喆等又从修行超越的道教精神悬隔柳永酒色财气而汲取其洒脱成分,变柳词抒情陈述为说理陈述方式,在劝说口吻、词调字面联想及用语取象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李闻[6](2004)在《从道士词向文人词的转变——丘处机词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金代全真教有词传世的道士词人共 1 3位 ,丘处机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位。全真道士词创自王吉吉 ,王吉吉词作俚俗浅白、民间俗曲化的词风影响了其后的许多全真词人 ,但到了丘处机 ,不仅对全真教义有了较大发展 ,他的词也体现出鲜明的文人化倾向 :在词的内容、审美风格、作词目的等方面都表现出向文人词的复归。作为齐鲁词人 ,他的词风还具有北国词人特有的境界阔大、旷朗之风 ,表现出与金代文人词相同的审美风尚。(本文来源于《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李闻[7](2003)在《金代全真教道士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现于金元两朝的道士词,是词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中金代道士词包含了道士词的产生、兴盛及出现文人化倾向几个重要阶段,全真教的重要代表人物如“七真”也主要生活在金代,并且有大量词作传世,尤其王喆开启了全真诗词之风。所以本文将研究范围锁定在金代的13家道士词人,从道士词的产生背景、内容综述、艺术形式及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对道士词作了粗浅的研究。 一、道士词产生的背景: (一)全真教在金代兴起的原因:全真教在中国北方这块土地上兴起,绝非偶然,是道教自身的发展要求以及大的时代风会共同影响的结果。从道教自身的发展来看,传统道教发展到北宋时期,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将其发展推向了改革的边缘;从大的时代背景而言,宋金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是全真教产生的直接契机。 (二)全真教有别于传统道教的特点:首先是叁教圆融思想。全真兼采儒、释、道叁家思想,应社会思潮所需创建了一套崭新的教理;其次全真教还倡导识心见性的内丹学说。他们直承钟离权、吕洞宾一系的内丹理论而来,兼采禅宗理论,将道、心、性贯通;全真教还建立了以孝慈为本的宗教伦理道德体系。 (叁)全真教徒的成分构成。王喆在创教之初即将全真教的传播人群定位在社会的中下阶层,分析全真词也可看出,其中有大量词作是面向社会中下层百姓的赠答劝化之词,包括一部分与女信徒的赠答之作;同时,全真又十分注重结交、吸纳文学之士,在全真教中形成了一个有着较高文化修养的阶层,他们成了全真教宣传教旨、弘化教义、以诗词倡道的主力。 (四)全真教的传播方式。全真教大规模发展教徒采用的是社(会)的形式,这是由其教众的特点所决定的。通过社(会)这种组织形式,由师父亲自宣讲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可在短期内发展大批教徒。与此同时全真的上层教徒还大量用词来传教,词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为社会各阶层熟知、喜爱的艺术形式;而无论是从道旨的传播、接受看,还是从道旨与词体特征的吻合度来看,词都不失为一种极佳的传教工具。但需要明确的是,全真教徒并不仅仅以词传教,他们传教的方式还有诗、疏、榜文、问答等多种文字形式。 从另一方面而言,道士词作虽自唐代就有,但那些道士词往往记载的是修炼的歌诀,用语晦涩,读者为已入道的教徒,而非普通大众;作词是为记载修炼之法,而非为劝化世人。所以,严格地说,以词传教、教化世人,当始自全真。 二、金代全真道士词内容综述 唐圭璋先生所编《全金元词》对金元道士词作了较完备的收录,其中金代全真道士词13家2700余首,内容大致可分为赠答劝化之作、纯粹咏道之作、借咏物以明道之作及叹世之作四个基本类型。这几类词虽都是弘化教义之作,但隐含着较丰富的内涵: (一)强烈的生命忧患意识:全真道士词流露出较强的生命忧患意识,他们以大量词作表现现世尽苦、人生如梦的主题,否定人生价值,鄙弃俗世所追求的功名利禄、酒色财气甚至人的肉体,他们希望通过苦行僧式的修炼成仙了道,强烈的生命忧患意识之后隐藏的是愤世、离世的苦修者形象。 (二)对于超脱生死、自由无碍的神仙境界的向往:全真道在以词揭示人生的空幻虚无的同时,还积极鼓吹隐修悟道时精神的高雅脱俗和恬静纯洁,大肆渲染仙界的逍遥之乐。 (叁)澄心去欲、明心见性的修仙之法:全真教认为修炼的关键就是“清静”二字。因此他们认为要修行须先摒除一切尘俗之累,澄心去欲,然后控制住“心猿意马”,内炼心性;同时还须以身体为鼎炉炼自己的精、气、神,以了达性命。全真家还注重德行的修养,认为这也是修仙的一个重要方面。 叁、金代全真道士词的艺术形式及影响 全真词受柳永及民间词风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俗化倾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代全真道士词人常以民间俗语甚至谣谚入曲,大量采用民谣、民间歌曲的语言结构形式,使全真道士词呈现出与文人词迥然不同的埋俗、类曲的词风。其次,全真词中大量运用比喻、双关、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以警醒顽俗、劝世阐道,收到了形象生动、言但旨浅的艺术效果,咏物类词尤为突出。全真教徒还大量创建、改制词牌,无论是新创调还是旧调换新名都或带有鲜明的民歌色彩,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词中还较多地保留了和声之法,可以推知,金代道士词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仍然可歌。 四、金代全真教道士词典型作家略论 金代全真教道士词人有词传世的有13位,其中王品不仅是全真教祖,还是全真以词倡道的始作俑者,全真道士词作的内容、风格多仿效之。王品词常杂埋语,形式多样,表现出较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马饪是其中词作最多的一位,他以词证道的观念和词风都与王品接近;与马饪的谨承师风不同,邱处机不仅在全真教义上有了大的发展,他的词也体现出鲜明的文人化倾向。 五、全真教道士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全真教道士词类曲的特征较为突出,这种特征表明全真道士词在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这一点也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全真道士在文?(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3-04-28)
蔡静平[8](2002)在《瑶台归去恣逍遥——论金元全真道士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金元全真道士词兴盛的主要原因,认为全真道士的歌词创作一方面克服了传统道教词的虚妄怪诞,使词体呈现出一种超越自我,超脱人生,精神自由无碍的羽化之境;另一方面又突破了文人词的精致典雅,促进了词体的俗化,标志着词体在荒诞与空灵、典雅与俚俗的碰撞中日渐发生着的新变。(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02年01期)
黄幼珍[9](1988)在《柳词与全真道士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柳永,一志情种也。不论其人或其词,仁宗等所谓“务本向道”的皇帝深斥之,苏东坡李清照等高雅之士亦力排之,宋人词话、野史轶闻多所札记。但是,在宋金二代却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①“元代传奇家所当奉为鼻祖”②令人吃惊的是全真教道士也喜欢诵柳词。“柳词”在宋金元(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1988年04期)
道士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内外结合的层面探论金代全真道士词的用典,以期呈现其用典的文学、哲学和宗教意义。金代道士词用典一直关注较少,只有少数论述偶然提及。从文学层面来看,道士词用典扩大了词作的内涵,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从宗教层面来看,金代道士词人以词传道,将娱宾遣兴的词体当成布道的工具,道士词人将难以言说的“道”,运用典故予以形象化,在以词传道中便于道众的接受。探论全真道士词用典,不能仅仅从文学的层面进行解读;对其含蕴而言,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深奥的哲学和宗教内涵。全真道士词的用典中,其隐喻的功用无疑是中国传统“象哲学”的结晶,也是道教玄想的产物。金代全真道士词的用典体现了文学与道教精神一体的新的拓展,道士词人们通过他们的生命体验,为这些典故赋予了新的功用和内涵。本文共分叁章。第一章以唐圭璋先生《全金元词》为文献依据,以文人词用典为参照,对金代道士词的用典类型予以界定划分,并具体分析其用典的文学特征和运用形态。认为道士词中重叙述的用典方式,正从一个侧面逗出了“词曲递变”中由“重抒情”到“重叙事”功能转换的早期消息。第二章探讨道士词用典的内在特征、功用和缘由。在与文人用典对比下,分别从“多明用少暗用”、“多正用少反用”、“多单用少组合”和“多熟典少生典”四方面论述道士词用典的内在特征;从“以心传心,得意忘言”、“修心明性,以言喻道”、“重构谱系,惩恶扬善”叁方面论述道士词用典的功用和缘由。第叁章探讨道士词人用典的隐喻功能。认为道士词人通过其生命体验,为文人典故赋予了新的功能和内涵,并通过典故的组合,营造出宗教文学独特的审美意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士词论文参考文献
[1].沈月.论王喆道士词对柳永词的接受[D].中南民族大学.2015
[2].时培富.金代全真道士词用典探论[D].吉林大学.2013
[3].于东新.论金词之别宗:全真道士词[J].求是学刊.2012
[4].孔杰斌.论柳永词对全真道士词传播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杨柏岭.由柳永词看王喆等道士词的传播行为[J].民族文学研究.2006
[6].李闻.从道士词向文人词的转变——丘处机词略论[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
[7].李闻.金代全真教道士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8].蔡静平.瑶台归去恣逍遥——论金元全真道士词[J].江淮论坛.2002
[9].黄幼珍.柳词与全真道士词[J].社会科学.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