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防御素论文_王丹玉,彭子欣,王洪彬,王安如

导读:本文包含了猪防御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抗生素,载体,密码子,蛋白,质粒,基因工程。

猪防御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玉,彭子欣,王洪彬,王安如[1](2015)在《猪防御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御素是一类富合半胱氨酸的阳离子活性多肽,是动物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御素在动物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是宿主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防御素具有的抗菌谱广、抗菌机制特殊、不易产生耐药性、残留低、对动物自身正常细胞没有伤害等特点,使防御素成为替代抗生素的最佳候选之一,未来将在畜禽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猪防御素基因的特点及其在动物组织中的表达谱、防御素在猪体内的表达调控特性、基因工程菌以及防御素在饲料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李钢,邹辉琴,温静,康健[2](2015)在《6种抗生素与猪防御素协同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不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并且其出现的频率已超过抗生素新药的开发速度,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途径来替代现有的传统生产方式。抗菌肽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而且稳定性好,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报道证实抗菌肽和抗生素之间存在协同抑菌效果[1-3]。本试验利用改良的肉汤稀释法对6种抗生素与猪防御素进行协同作用研究,以期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02期)

邹辉琴,温静,康健,李钢[3](2014)在《猪防御素与六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抑菌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肽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分布在黏膜、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器官等部位,并且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抗菌肽是目前最有潜力的新抗菌药物。现在对于抗菌肽协同研究的报告不多,文中利用改良的肉汤稀释法对猪防御素和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做了相关研究,然后再通过相同浓度的猪防御素与不同浓度的六种抗生素进行联合抑菌试验,并观察抗生素MIC值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猪防御素与其中五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都能使抗生素的MIC值降低,这证明猪防御素具备与抗生素协同抑菌的潜力,也为抗菌肽在配方饲料中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础。(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4年14期)

徐海涛,马立保,何启盖,廖冰麟,任芬芬[4](2011)在《猪防御素基因pBD-2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和融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哺乳动物防御素是动物机体在抵御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反应中产生的一类重要的抗菌肽物质,具有十分广泛的抗菌谱,在先天免疫上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已报道的pBD-2基因cDNA序列,合成了3条基因片段(1、2、3)。片段1、2和片段2、3各有15个碱基互补配对,PCR扩增延伸得到pBD-2基因,将pBD-2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KG,成功地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出pBD-2融合蛋白。pBD-2基因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菌活性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1年05期)

任海清[5](2009)在《猪防御素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御素(defensins)是生物体在抵御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的抗菌肽类物质。它具有十分广泛的抗菌谱,可以抵抗细菌、真菌、被膜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尤其是哺乳动物防御素除了对细菌、真菌、被膜病毒有毒杀作用外,还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及一些恶性细胞有杀伤作用。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机制,不会诱发细菌的耐药性,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抗菌药物。猪β防御素-1(porcineβ-defensin 1,PBD-1)是广泛分布于猪消化道、呼吸道、肝、肾等多种组织细胞内的一类活性多肽,在猪防御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证明PBD-1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病原菌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它可被用作食品保鲜剂和饲料添加剂,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可以相信猪防御素将在动物养殖、疾病预防和提高畜产品品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通过生物工程手段来大量生产防御素。由于生物体内天然防御素的含量很低,且提取步骤繁琐,而化学合成法成本高,因此用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产防御素无疑是最佳选择。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克隆猪舌上皮防御素的基础上,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设计并人工合成防御素成熟肽,并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实现二者在体外的分泌表达,以期获得更高活性的防御素产品,为猪防御素的工程化生产和畜牧养殖业奠定基础。本实验以健康猪新鲜猪舌上皮粘膜为实验材料,以GenBank中报道的猪防御素PBD-1的cDNA序列及表达载体pPIC9多克隆位点为基础设计引物,其中上游引物含有EcoRⅠ酶切位点,下游引物含有NotⅠ酶切位点。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PBD-1基因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GM-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利用PCR技术从含有PBD-1基因的重组质粒中扩增PBD-1基因编码区,大小为151 bp,然后插入到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的EcoRⅠ和NotⅠ位点,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PBD-1;又根据毕赤酵母偏好密码子设计并人工合成PBD-1M基因,全长159 bp。基因N端引入α-信号肽kex2和Ste13裂解位点,以保证表达产物具有天然N端,两端引入Xho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将合成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PIC9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PBD-1M。用BglⅡ将pPIC9-PBD-1和pPIC9-PBD-1M线性化后,采用电穿孔法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以重组酵母菌液为模板,经PCR检测约70%的转化子已正确整合入毕赤酵母染色体中。阳性克隆经摇瓶发酵和甲醇诱导,发酵上清液经浓缩处理后进行Tricine-SDS-PAGE分析,利用琼脂孔穴扩散法检测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防御素PBD-1在毕赤酵母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改造后基因抑菌效果更明显,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密码子偏好性对其表达水平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9-04-07)

彭章华,苗向阳,郑鸿培,潘清琴[6](2005)在《猪防御素PBD-1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猪防御素基因PBD-1分成5段人工合成,然后再通过PCR方法将这5小段延伸成完整的PBD-1基因序列,并使其两端在合成后分别带上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将该基因定向插入带有相同酶切位点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表达质粒。重组质粒经双酶切电泳分析、序列鉴定,表明PBD-1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BD-1基因表达产物的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理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05年11期)

罗刚,魏泓[7](2003)在《猪防御素基因PBD-I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和融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用RT-PCR方法获得PBD I基因,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inPointTMXa-3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IPTG诱导后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PBD I基因在目标位置17kDa处获得了表达。PBD I基因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菌活性、抗菌机理及应用研究形成基础。(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3年02期)

罗刚,魏泓[8](2003)在《猪防御素PD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构建猪防御素PD基因表达载体。方法 -化学合成经过适当改造的带有双酶切位点的PD基因 ,将该基因定向插入带有相同酶切位点的融合表达质粒PinPoinTMXa 3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表达质粒。结果 -构建的表达载体经双酶切电泳分析及插入基因片断序列分析 ,表明PD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PD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为进一步获得PD基因的表达产物 ,研究其抗菌活性、抗菌机理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03年01期)

罗刚[9](2002)在《猪防御素基因(PBD-Ⅰ、PBD-Ⅱ)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和融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Defensins是近年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体内的一类阳离子多肽,它具有广谱、高效杀菌活性,因其独特的抗菌机理,病原微生物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因此,开展对防御素的研究开发,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研究拟根据已报道的猪防御素β-defensin-1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二对带双酶切位点的引物(引物Ⅰ扩增的基因PBD-Ⅰ仅编码猪抗菌肽成熟肽,引物Ⅱ扩增的基因PBD-Ⅱ除编码成熟肽外,还编码6个碱基的信号肽),从猪血白细胞中提取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猪β-defensin-1基因,将该基因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inPoint~(TM)Xa-3,使其在大肠杆菌JM109中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以期得到目的抗菌短肽,并检验信号肽序列对抗菌肽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根据已报道的猪防御素β-defensin-1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二对带双酶切位点的引物,用RNA提取试剂Tripure从猪血白细胞中抽提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β-defensin-1基因,基因与载体PinPoint~(TM)Xa-3经酶切,连结,构建成重组质粒ppd-1、ppd-2,转化于大肠杆菌JM109中,经抽提质粒,酶切初步鉴定后,挑取阳性克隆,完成序列分析。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培养后,进行SDS-PAGE电泳,观察融合蛋白表达。 结果:二对引物经RT-PCR扩增,产物于1.5%琼脂糖凝胶上电泳,扩增片断PBD-Ⅰ、PBD-Ⅱ均约130bp,与预期值相符。将PBD-Ⅰ、PBD-Ⅱ基因与表达载体PinPoint ~(TM)Xa-3连结后获得的重组质粒ppd-1、ppd-2转化于大肠杆菌JM109中。经抽提质粒、酶切分析及PCR扩增,分别筛选到4个阳性克隆,将其中二个阳性克隆由测序分析,证实1个含PBD-I基因片断,1个含PBD-11基因片断,且阅读框正确,可用于融合蛋白表达。阳性克隆经 IPTG诱导后,进行 SDS-PAGE电泳,观察含 PBD-I阳性重组子在目标位置约 17kDa处有一蛋白带,大小与理论值相符,延长诱导表达时间并不能明显增加表达量,而含PBDJ基因的阳性重组于却末见表达的目的蛋白带。 结论:经过酶切、连结,构建成重组质粒ppd上、ppd上,再经转化、抽提质粒及酶切分析,最后经DNA测序证实,RTICR扩增的PBD-I、PBD-11基因与 piflpd T”XSI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含 pBD刁基因阳性菌株经IPTG诱导后,表达一条与理论值相符的蛋白带,表明PBD-I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而含PBDJ基因的阳性重组子未见表达的目的蛋白带,说明PBDJ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不成功。PBD-I基因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菌活性、抗菌机理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2-05-01)

猪防御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不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并且其出现的频率已超过抗生素新药的开发速度,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途径来替代现有的传统生产方式。抗菌肽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而且稳定性好,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报道证实抗菌肽和抗生素之间存在协同抑菌效果[1-3]。本试验利用改良的肉汤稀释法对6种抗生素与猪防御素进行协同作用研究,以期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猪防御素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丹玉,彭子欣,王洪彬,王安如.猪防御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15

[2].李钢,邹辉琴,温静,康健.6种抗生素与猪防御素协同作用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3].邹辉琴,温静,康健,李钢.猪防御素与六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抑菌情况研究[J].饲料工业.2014

[4].徐海涛,马立保,何启盖,廖冰麟,任芬芬.猪防御素基因pBD-2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和融合表达[J].中国畜牧兽医.2011

[5].任海清.猪防御素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D].东北农业大学.2009

[6].彭章华,苗向阳,郑鸿培,潘清琴.猪防御素PBD-1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J].中国畜牧兽医.2005

[7].罗刚,魏泓.猪防御素基因PBD-I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和融合表达[J].遗传.2003

[8].罗刚,魏泓.猪防御素PD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J].四川动物.2003

[9].罗刚.猪防御素基因(PBD-Ⅰ、PBD-Ⅱ)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和融合表达[D].第叁军医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5猪防御素pBD-2蛋白的抑菌活...β-防御素cDNA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组...会议现场caBD-1 cDNA的核苷酸序列及64个氨基酸...3 pBD-2 成熟肽对 C500的核苷酸序列及64个氨基酸组...

标签:;  ;  ;  ;  ;  ;  ;  

猪防御素论文_王丹玉,彭子欣,王洪彬,王安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