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多孔膜论文_段宪法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多孔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孔,纳米,选择性,磁控溅射,通量,偶氮,形貌。

纳米多孔膜论文文献综述

段宪法[1](2019)在《高性能聚合物微纳米多孔膜的制备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多孔薄膜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光电学、生物医疗、高效催化、分离过滤等众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呼吸图法由于操作简易、设备低廉、模板安全和孔径可控等优点,成为多孔膜制备的热点技术。然而,关于如何高效、便捷地制备热塑性聚合物尤其是热固性聚合物微纳米多孔膜的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本文以呼吸图法为基础,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对多孔膜的孔径尺寸、分布以及形貌进行调控,制备出多种高级微结构热塑性多孔膜以及高性能热固性聚合物多孔膜。具体内容如下:1.聚苯乙烯(PS)蜂窝状多孔膜的制备及控制。采用静态呼吸图法,通过控制PS/四氢呋喃(THF)溶液质量浓度以及环境湿度,制备出多种形貌不同的PS多孔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孔膜的形貌进行观察,测量孔径大小和孔隙率,计算平均直径及统计直径分布,并通过Voronoi多边形分析图计算多孔膜的构象熵。分别研究了制膜液浓度和环境湿度(相对湿度)实验条件对孔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膜孔径大小随制膜液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环境湿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控制工艺参数能够控制孔径分布范围为1~5μm,孔隙率在40%~60%,在浓度为15 mg/mL、90%RH条件下制备的多孔膜具有更低的构象熵,即具有更高的有序度。2.聚左旋乳酸(PLLA)有序多孔膜的制备及控制。采用静态呼吸图法,通过控制PLLA/二氯甲烷(CH_2Cl_2)溶液质量浓度以及环境湿度,制备出多种形貌不同的多孔膜。采用SEM对多孔膜的形貌进行观察,测量孔径大小和孔隙率,计算平均直径及统计直径分布。分别研究了制膜液浓度、环境湿度实验条件对孔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膜孔径大小随制膜液浓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环境湿度的升高而增大。孔隙率随溶液浓度和环境湿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通过控制工艺参数能够控制孔径分布范围为0.7~5μm,孔隙率在20%~60%。3.PLLA纳米纤维多孔薄膜的制备及控制。采用动态呼吸图法,通过控制PLLA/四氢呋喃(THF)溶液质量浓度和环境湿度,制备了多种PLLA微纳米纤维薄膜。采用SEM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测量微纳米纤维的直径,计算平均直径及统计直径分布、薄膜的孔隙率和薄膜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研究制膜液浓度和环境湿度对微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LLA微纳米纤维薄膜具有光滑连续的叁维网络状结构,其直径范围可控制在200~1000 nm之间、孔隙率>90%、表面积与体积比在6~8μm~(-1)之间。纤维直径随着制膜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大,随环境湿度的增高先减小后增大。PLLA叁维微纳米纤维结构形成的主要机理是溶剂的快速挥发引起孔壁温度急剧降低导致热致相分离而产生微纳米纤维结构。在环境温度为25℃,THF为溶剂,溶液用量为50μL,气体流速为300 mL/min的动态气氛条件下,得到PLLA微纳米纤维膜的适宜条件为溶液浓度25 mg/mL,环境湿度50%RH,其平均直径为476 nm,薄膜孔隙率以及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分别为96.7%和8.4μm~(-1)。4.热固性聚合物有序多孔膜的制备及控制。采用动态呼吸图法,控制苯并恶嗪(BOZ)/双马来酰亚胺(BMI)/THF的溶液浓度和环境湿度,制备出多种形貌不同的BMI/BOZ多孔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凝胶时间及粘度测试研究BMI/BOZ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采用SEM对多孔膜进行观察,测量孔径大小和孔隙率,计算平均直径及统计直径分布。研究了制膜液浓度和环境湿度实验条件对孔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BMI/BOZ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随BMI含量增大而缩短,特征固化峰值温度随BM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多孔膜孔径随制膜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环境湿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控制工艺参数能够控制孔径分布范围为0.5~2.5μm,孔隙率在10%~25%。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测试表明,多孔膜在有机溶剂中浸泡24小时或者在300℃的高温环境中处理2小时仍然保持多孔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4-20)

杨倩[2](2019)在《超薄二氧化硅纳米多孔膜的分子选择性及其电渗流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硅纳米多孔膜(Silica Nanoporous Membrane,简称SNM)是一种孔道结构高度垂直有序、孔径及厚度均在纳米尺度且孔径均一的人工纳米多孔膜。其中,垂直的孔道有利于分子在孔道内的传质,因而这类纳米多孔膜在分子过滤、药物控释、催化、纳流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SNM具有纳米级别的孔径,因此有望实现分子级别的筛分。通过不对称修饰可以进一步提升该纳米多孔膜在传质过程中的选择性。除浓差扩散外,引入外加电压可以丰富SNM的传质行为,这对模仿生物离子通道的传质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SNM的跨膜传质行为,研究尺寸、电荷和不对称修饰对分子跨膜行为的影响,以及在外加电场下SNM的电渗流行为。第一章介绍了纳米孔道的分子传输理论,包括双电层、电势分布、Debye-Huickel近似、Nernst-Planck方程、Smoluchowski方程以及第二类电渗流。然后概述了在浓差驱动下的非异构纳米多孔膜的分子选择性以及异构纳米多孔膜的跨膜传输行为。最后对具有垂直有序孔道的纳米多孔膜的电渗流行为进行了简要总结,并介绍了电渗流在分离与检测、微反应器、药物传输、电渗流整流、自电渗泵以及微流控领域中的应用。第二章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辅助转移法制备了自支撑的SNM。将SNM固定在U型池中间,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线检测的方法进行分子分离实验,并对SNM的渗透性和选择性进行定量研究。因为SNM孔径超小(约2~3 nm)且孔道表面带负电荷,所以SNM在分子分离时表现出优异的尺寸和电荷选择性。基于SNM均一的孔径,其对于小分子甲基紫精和大分子细胞色素c的分离比高达273。通过改变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以及溶液的pH,可以分别调控SNM纳米孔道内双电层的厚度及其表面所带的电荷种类和电荷密度,从而调节SNM的电荷筛分能力。由于SNM超高的孔隙率(16.7%)以及垂直有序的孔道,SNM具有相当好的渗透性,分子通量高于商品化的透析膜以及其他已报道的纳米多孔膜。另外,在外加电场作用下,SNM的通量以及分离选择性都得到了明显地提升。第叁章通过对SNM进行不对称修饰,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分子单向阀。采用热沉积的方法,将疏水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仅修饰在SNM的一侧,使SNM该侧的纳米孔口变得疏水。这种不对称的纳米结构(PDMS-SNM)能够使PDMS层对分子的疏水作用力和SNM层对分子的静电作用力产生协同作用,最终使分子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单向传输。比如,只有带正电荷的分子能够从PDMS-SNM的PDMS侧跨膜传输到另一侧,而其反向的跨膜行为将被抑制。前者是因为带正电荷的分子与SNM层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使其克服了来自PDMS层的疏水排斥力,最终静电吸引力“拉”着带正电荷的分子通过PDMS-SNM。而在后一种情况中,静电吸引力不再是可以克服PDMS层疏水排斥力以促进分子跨膜传输的驱动力。另外,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如高离子强度或适当的pH(如pH=3),PDMS-SNM分子单向阀将关闭并阻止分子从任意方向上的跨膜行为。第四章探究了基于超薄二氧化硅纳米多孔膜(u-SNM)的有效电渗泵(EOP)的性能。该EOP可以在较低操作电压(0.2 V)下驱动流体流动。由于u-SNM超薄(~75 nm),当外加电压为1.0 V时,其在0.4 M KC1溶液中的有效跨膜电场强度高达8.27 × 105Vm-1。u-SNM的最大归一化电渗流速度为172.90 mL min-1 cm-2 V-1,大于大多数基于纳米多孔膜的电渗泵。u-SNM如此高的归一化电渗流速度归功于其超小的厚度和超高的孔隙率(1 6.7%,孔密度为4 ×1012 cm-2)。由于u-SNM较小的动力学半径(ka<10),其电渗流速度分别与外加电压和电解质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另外,因为zeta电势与电解质溶液浓度呈负相关,而动力学半径与电解质溶液浓度呈正相关,所以当电解质浓度为0.4 M时,u-SNM的电渗流速度具有最大值。第五章对以上叁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SNM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17)

葛蕴秋,景玉丹,易贝,杨旭慧,严旭辉[3](2019)在《偶氮光聚物/无机纳米多孔膜的数字全息存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制作负载光聚物(PDR1)的无机纳米多孔膜(TiO_2)的方法,利用马赫曾德尔光路进行数字全息实验,并将全息图存储于负载光聚物的纳米多孔膜中.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薄膜存储的全息图信息,与CCD直接接收信息相对比,并研究薄膜记录及再现机理,分析影响衍射效率的因素.(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3期)

潘跃德,周亚红,江雷[4](2017)在《离子传输智能调控纳米多孔膜构筑高性能锂硫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生智能纳米多孔膜具有优异的性质,诸如离子选择性、特异性识别、加速传导某种分子或者离子等等。受此启发,我们将具有带有大量负电荷的磺化聚芳醚酮(SPEEK),集成到锂硫电池的硫正极上,在电解液和电极中构筑一道"隔膜",如图1所示。这样该多孔膜可以将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快速传导到硫负极;同时有效地防止硫负极多硫离子"穿梭"到电解液,阻止电极能量物质的损失。磺化聚醚醚酮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孔径是2 nm左右,孔壁上载着大量的负电荷。根据表面电荷决定纳米孔道的离子传输性质,推算出该离子通道具有很好的阳离子选择性,因为负电荷产生的Debye长度跟孔道的孔径相匹配。因此该孔道可以加速锂离子快速到达硫正极,同时阻隔多硫离子的"穿梭效应",降低能量物质的损失;实现了电池可以长时间多循环的快速充放电。我们的新型电池设计思想可以应用到其他的电池模型,同时对实现高性能的电池设计提供了模板。(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期刊2017-10-10)

[5](2016)在《纳米多孔膜材料新合成方法研发获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研究团队研发出纳米多孔膜材料的新合成方法,据此制作出的高性能膜材料可实现高通量、高选择性的化学品分离,未来在石油化工行业、水处理与净化、反渗透海水淡化等领域有望实现更高效节能的应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团队2日在《自然·材料学》杂志网络版发表报告说,他们将近年来新研发的有(本文来源于《塑料制造》期刊2016年06期)

雷金梅[6](2016)在《Pd纳米多孔膜及Pd-Ag复合膜的制备与室温氢敏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气(H_2)是一种清洁能源,广泛应用于医疗、石化、电子、航空航天以及船舶等领域。但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室温下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极限为4.65%,因此,研究一种对氢气快速响应、安全可靠的传感器具有重要的意义。钯(Pd)是一种较好的储氢材料,也是常用的室温氢敏材料。针对传统Pd膜传感器室温下对氢气响应速度慢、易产生氢脆等问题,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结合退火工艺在硅片上制备了 Pd纳米多孔膜及Pd-Ag复合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Pd纳米多孔膜的物相与形貌的影响,分析了 Pd纳米多孔膜的室温氢气敏感特性和响应机理。同时,也对Pd-Ag复合膜的室温氢敏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磁控溅射方法结合真空退火工艺,通过控制退火温度获得不同形貌的Pd纳米多孔膜。结果表明,经过200~400℃退火后样品的物相没有变化;随退火温度的升高,Pd衍射峰的半峰宽逐渐减小,样品逐渐由Pd纳米连续膜转化为多孔膜;当温度升高至400℃时,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获得分散的、粒径较大的Pd纳米颗粒。2、采用金属掩膜版制备间距为5 mm的Pt电极,构成简易的Pd纳米多孔膜氢气传感器。相比于未退火的Pd连续膜,Pd纳米多孔膜呈多孔结构,吸附能力更强,能加快吸放氢的速度而提高响应和回复速率,表现出更优异的室温氢敏响应,响应时间可达到12s,最大灵敏度因子相对较高达到2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3、在制备Pd多孔膜的基础上,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 Pd-Ag复合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室温氢敏性能。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的Ag能有效改提高Pd连续膜响应速度并改善氢脆现象,获得的Pd-Ag复合膜传感器对浓度为0.8%的氢气响应时间缩短为9s,并且重复性较好,对于Pd基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6-05-19)

周年云,俞宏坤[7](2015)在《生物凝胶电镀法制备铜纳米多孔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凝胶电镀法制备铜纳米多孔膜。电镀电压为5 V,阳极为铜片,实验探究了电镀液成分、电镀时间、阴极衬底及沉积电压对电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形貌和晶型进行表征,得出制备铜膜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电镀的铜膜颗粒尺寸在100 nm左右,晶粒平均尺寸为25 nm,存在较强的(111)织构,而且XRD结果表明,附着的壳聚糖凝胶对铜膜有保护作用,防止其被氧化。同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过程中的电镀电流进行实时测量,电流变化曲线表明电镀进行到一定时间后,电流趋于一个很小的稳定值,壳聚糖凝胶阻止了镀液中铜离子的进一步沉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5年09期)

李冰洋,青格乐图,宋士强,范永生,王保国[8](2014)在《纳米多孔膜内多价离子的选择性扩散与传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钒液流电池(all-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简称钒电池(VRB))是一种电能高效转换和大规模储存的蓄电储能装备,适合于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过程蓄电储能.利用不同价态的钒离子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将正极电解液、负极电解液分别储存在两个不同的储槽中,当它们流过电堆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完成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换~([1-5]).质子传导膜的作用为:隔(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7-01)

卢文静[9](2014)在《阳极氧化法制备不锈钢纳米多孔膜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锈钢表面纳米多孔阳极氧化膜作为纳米功能材料主要应用于生物医疗、电子设备、家居装饰等领域。国内外对铝和钛基体表面纳米多孔阳极氧化膜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是铝基体较软,导致其应用受限;钛价格相对昂贵;不锈钢既能保证力学性能又经济实惠,所以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阳极氧化法的制备工艺和纳米多孔膜的成形机理大都是以铝或钛为基础提出的,而专门针对不锈钢表面纳米多孔阳极氧化膜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也不够系统。本文采用阳极氧化法在叁种不同种类不锈钢表面制备了不同结构的纳米多孔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对纳米多孔膜进行分析,讨论了阳极氧化参数(氧化电压、氧化时间、氧化温度、电解液种类及浓度)对纳米多孔膜形貌结构的影响,进而对纳米多孔膜的成形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含10vol%高氯酸的乙二醇电解液中阳极氧化,所得纳米多孔膜的平均孔径随着氧化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当电压高过40V时,孔径继续增大,但纳米多孔膜的规则有序性遭到破坏。开始阶段,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纳米多孔膜越来越规则有序,平均孔径也随之增大,600s后继续延长氧化时间纳米多孔膜的形貌几乎不再改变。高温不利于形成规则有序的纳米多孔膜,本实验中的最佳氧化温度为4℃。在PH值为1的高氯酸强酸电解液中,制备出的是膜厚较薄的小凹坑结构纳米多孔膜,且小范围的改变电解液浓度对纳米多孔膜形貌作用甚小,膜的主要成分是Cr2O3,含Cr越多的不锈钢越容易在高电压下发生过钝溶解。在PH值为5-6的弱酸氟化铵电解液中,制备出的是膜层较厚的纳米管结构多孔膜,氧化膜对此电解液浓度较敏感,此膜易脆且易溶于蒸馏水,膜的主要成分是铁和氟的化合物。纳米多孔膜的生长由氧化生成和酸性溶解两部分组成,所以在PH值较高的弱酸电解液中更容易形成较厚的纳米多孔膜。(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4-06-01)

化信[10](2013)在《剑桥大学发明新型纳米多孔膜材料或将提高膜分离心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新的纳米多孔膜材料,可以显着提高膜的选择性,其渗透性比传统的商业化分离膜高100~1000倍。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能将这种膜制备成商业化组件,将有望为膜分离心机技术带来一场革命。气体膜分离技术可根据各种气体分子的不同渗透性,实现低能耗的选择性分离,广泛应用于空气分离、氢气回收和净化、(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3年11期)

纳米多孔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氧化硅纳米多孔膜(Silica Nanoporous Membrane,简称SNM)是一种孔道结构高度垂直有序、孔径及厚度均在纳米尺度且孔径均一的人工纳米多孔膜。其中,垂直的孔道有利于分子在孔道内的传质,因而这类纳米多孔膜在分子过滤、药物控释、催化、纳流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SNM具有纳米级别的孔径,因此有望实现分子级别的筛分。通过不对称修饰可以进一步提升该纳米多孔膜在传质过程中的选择性。除浓差扩散外,引入外加电压可以丰富SNM的传质行为,这对模仿生物离子通道的传质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SNM的跨膜传质行为,研究尺寸、电荷和不对称修饰对分子跨膜行为的影响,以及在外加电场下SNM的电渗流行为。第一章介绍了纳米孔道的分子传输理论,包括双电层、电势分布、Debye-Huickel近似、Nernst-Planck方程、Smoluchowski方程以及第二类电渗流。然后概述了在浓差驱动下的非异构纳米多孔膜的分子选择性以及异构纳米多孔膜的跨膜传输行为。最后对具有垂直有序孔道的纳米多孔膜的电渗流行为进行了简要总结,并介绍了电渗流在分离与检测、微反应器、药物传输、电渗流整流、自电渗泵以及微流控领域中的应用。第二章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辅助转移法制备了自支撑的SNM。将SNM固定在U型池中间,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线检测的方法进行分子分离实验,并对SNM的渗透性和选择性进行定量研究。因为SNM孔径超小(约2~3 nm)且孔道表面带负电荷,所以SNM在分子分离时表现出优异的尺寸和电荷选择性。基于SNM均一的孔径,其对于小分子甲基紫精和大分子细胞色素c的分离比高达273。通过改变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以及溶液的pH,可以分别调控SNM纳米孔道内双电层的厚度及其表面所带的电荷种类和电荷密度,从而调节SNM的电荷筛分能力。由于SNM超高的孔隙率(16.7%)以及垂直有序的孔道,SNM具有相当好的渗透性,分子通量高于商品化的透析膜以及其他已报道的纳米多孔膜。另外,在外加电场作用下,SNM的通量以及分离选择性都得到了明显地提升。第叁章通过对SNM进行不对称修饰,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分子单向阀。采用热沉积的方法,将疏水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仅修饰在SNM的一侧,使SNM该侧的纳米孔口变得疏水。这种不对称的纳米结构(PDMS-SNM)能够使PDMS层对分子的疏水作用力和SNM层对分子的静电作用力产生协同作用,最终使分子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单向传输。比如,只有带正电荷的分子能够从PDMS-SNM的PDMS侧跨膜传输到另一侧,而其反向的跨膜行为将被抑制。前者是因为带正电荷的分子与SNM层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使其克服了来自PDMS层的疏水排斥力,最终静电吸引力“拉”着带正电荷的分子通过PDMS-SNM。而在后一种情况中,静电吸引力不再是可以克服PDMS层疏水排斥力以促进分子跨膜传输的驱动力。另外,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如高离子强度或适当的pH(如pH=3),PDMS-SNM分子单向阀将关闭并阻止分子从任意方向上的跨膜行为。第四章探究了基于超薄二氧化硅纳米多孔膜(u-SNM)的有效电渗泵(EOP)的性能。该EOP可以在较低操作电压(0.2 V)下驱动流体流动。由于u-SNM超薄(~75 nm),当外加电压为1.0 V时,其在0.4 M KC1溶液中的有效跨膜电场强度高达8.27 × 105Vm-1。u-SNM的最大归一化电渗流速度为172.90 mL min-1 cm-2 V-1,大于大多数基于纳米多孔膜的电渗泵。u-SNM如此高的归一化电渗流速度归功于其超小的厚度和超高的孔隙率(1 6.7%,孔密度为4 ×1012 cm-2)。由于u-SNM较小的动力学半径(ka<10),其电渗流速度分别与外加电压和电解质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另外,因为zeta电势与电解质溶液浓度呈负相关,而动力学半径与电解质溶液浓度呈正相关,所以当电解质浓度为0.4 M时,u-SNM的电渗流速度具有最大值。第五章对以上叁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SNM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多孔膜论文参考文献

[1].段宪法.高性能聚合物微纳米多孔膜的制备与控制[D].中北大学.2019

[2].杨倩.超薄二氧化硅纳米多孔膜的分子选择性及其电渗流性质[D].浙江大学.2019

[3].葛蕴秋,景玉丹,易贝,杨旭慧,严旭辉.偶氮光聚物/无机纳米多孔膜的数字全息存储研究[J].物理实验.2019

[4].潘跃德,周亚红,江雷.离子传输智能调控纳米多孔膜构筑高性能锂硫电池[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2017

[5]..纳米多孔膜材料新合成方法研发获突破[J].塑料制造.2016

[6].雷金梅.Pd纳米多孔膜及Pd-Ag复合膜的制备与室温氢敏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6

[7].周年云,俞宏坤.生物凝胶电镀法制备铜纳米多孔膜[J].应用化学.2015

[8].李冰洋,青格乐图,宋士强,范永生,王保国.纳米多孔膜内多价离子的选择性扩散与传质规律研究[C].第四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14

[9].卢文静.阳极氧化法制备不锈钢纳米多孔膜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10].化信.剑桥大学发明新型纳米多孔膜材料或将提高膜分离心机技术[J].化工新型材料.2013

论文知识图

通过气泡模板法电化学聚合形成的聚吡...离子液体中常用的阴阳离子基于多孔AAO膜制备的典型纳米点阵列扫...气喷DKAP传感器对DMMP蒸气的电容响应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组装示意图

标签:;  ;  ;  ;  ;  ;  ;  

纳米多孔膜论文_段宪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