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论文-王凯利,郑广宁,刘莉,许来青,郭文豪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论文-王凯利,郑广宁,刘莉,许来青,郭文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影像表现,鉴别诊断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利,郑广宁,刘莉,许来青,郭文豪[1](2016)在《牙源性钙化上皮瘤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EOT)是一种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特点的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可分为骨内型(中央型)、骨外型(外周型)两种,后者罕见。本文报道2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影像表现特点。(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付文荣,程正江[2](2014)在《牙源性钙化上皮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对3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牙源性钙化瘤中2例位于下颌骨内,1例位于上颌骨内。镜下肿瘤由纤维间质和多边形上皮细胞岛及团片构成。肿瘤细胞含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间界限非常清楚,有分化良好的细胞间桥;细胞核常呈多形性,巨型核常见,核分裂象罕见。在肿瘤细胞团片中央或其外周,可见嗜酸染色的、均一的透明物质,刚果红染色显示为淀粉样物,并常以同心圆的方式发生钙化。钙化是该肿瘤的特征。免疫组化:上皮细胞p63和HCK(+)。随访:1例术后6年复发,1例术后2年无复发,1例术后恢复中。结论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较少见,肿瘤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可向局部侵袭性生长,需要与骨内原发或转移的鳞状细胞癌、涎腺的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等相鉴别。手术切除不彻底可复发,建议临床长期随访。(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张国志,郑友丽,张国权[3](2013)在《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一文中研究指出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极为罕见,通过复习1966~2011年英文MEDLINE与1994~2011年中文CHKD中收录的文献,仅有37例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个案报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发现该瘤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就诊年龄3~71岁,平均35.8岁;男13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1.46;肿块直径0.5~4 cm,平均1.76 cm;好发部位主要是牙龈,累及下颌与上颌牙龈的比例为1∶1;组织学特征表现与骨内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基本相同;复发率为5.4%。因该瘤具有浅表骨侵蚀能力,应行完整的肿瘤切除结合骨面刮治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韩杰[4](2011)在《牙源性钙化上皮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又称Pindborg瘤,是一种发生在颌骨的较罕见的牙源性肿瘤,患者年龄分布较广,20~40岁均可发病,性别无差异[1]。本文报道1例颌骨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符攀峰,史德莹[5](2010)在《11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临床和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本院2000年4月至2009年4月11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对其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临床表现:11例患者均有无痛性肿块,肿块表现为渐进性增大。8例骨内型患者有颌骨的局部膨胀;3例骨外型的患者有牙瘤样症状。②病理特点:骨外型病变为实质性的肿块,切面呈现灰白色;骨内型表现为局部颌骨膨胀性肿大,肿物的切面多数为实质性,切面表现为灰白色或者灰黄色。在光镜下,肿瘤的变异较大,主要有4种表现:肿瘤有多边形上皮细胞排列,成为大片状或者巢状,细胞间桥明显,细胞与胞核的多形性表现明显;肿瘤的上皮细胞排列成筛孔状,孔内有淀粉样物质;肿瘤的上皮细胞在粘液变现的间质内散在分布;瘤细胞为多边形且嗜伊红,还有胞浆透明的瘤细胞,这两种细胞排列为条索状。以一种为主要表现形式,在本组病例中,2例为第一种形式为主,4例以第二种形式为主,1例以第叁种形式为主,4例以第四种形式为主。结论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有骨内型和骨外型两种,肿瘤的组织变异较大,可向局部侵袭性生长。在诊断中易被诊断为纤维性增生或者牙龈瘤等,在临床诊断中要防止误诊。(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0年06期)

李洪彬,骆树瑜[6](2009)在《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恶变的临床与组织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过去曾用"非典型成釉细胞瘤"、"恶性牙瘤"等名称,Pindborg于1958年首先将其作为一独立的肿瘤命名,因此也称为Pindborg瘤。该瘤可分为骨内型和骨外型两种,主要发生于颌骨内磨牙区,骨外型临床上较少见,偶见于颌骨外前牙区。过去该肿瘤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可复发而不发生恶变的牙源性肿瘤,发病率不足牙源性肿瘤的1%,而发生恶变的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则更为罕见。但我院收治的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期刊2009年16期)

王丽,陈新明[7](2006)在《15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临床病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5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临床、X线、病理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该瘤特征性的淀粉样物质行超微结构、细胞角蛋白、Ⅳ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探讨其性质。方法:对1970至2003年本院15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S-P 法检测广谱CK、CK10&13、CK 16、CK 8&18和CK 19蛋白及Ⅳ型胶原在该瘤的表达及(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6-10-01)

郭小玲,孙善珍,魏奉才,于洪波[8](2006)在《钙化上皮瘤及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钙化上皮瘤及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13例钙化上皮瘤和4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钙化上皮瘤患者平均年龄11.2岁,小于10岁者占69.2%(10例);位于头颈部8例(61.5%),四肢4例(30.8%),躯干1例(7.7%)。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患者平均年龄38.75岁,均位于颌骨。两种肿瘤无明显性别差异,均有复发、恶变的报道。结论:钙化上皮瘤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在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上具有明显差别,是两种不同的肿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必须彻底。(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王丽,汪说之,陈新明,李原[9](2005)在《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中朗格汉斯细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告两例罕见的含朗格汉斯细胞的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中心型及周边型各一例。方法:两例肿瘤行常规HE染色及PAS、刚果红组织化学染色;CD1а、CD 68、HLA-DR、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1例新鲜肿瘤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肿瘤以小条索/巢状结构为主,可见较多透明细胞,嗜酸性均质状物质极少发生钙化。4种标记朗格汉斯细胞的抗体在瘤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透射电镜发现有些透明细胞的胞浆有朗格汉斯细胞特征性的B irbeck颗粒,细胞核分叶卷曲。结论: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例肿瘤为含朗格汉斯细胞的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05年06期)

张国权,张国志,翁汝涟,范海东[10](2005)在《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也称Pindborg瘤,可分为骨内型和骨外型2种,主要发生于颌骨内,偶见于颌骨外。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口底的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其临床症状与口底皮样囊肿相似,术后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嗜酸性环状钙化团块。因其具有局部侵袭性,为避免复发,提倡完整切除肿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对3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牙源性钙化瘤中2例位于下颌骨内,1例位于上颌骨内。镜下肿瘤由纤维间质和多边形上皮细胞岛及团片构成。肿瘤细胞含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间界限非常清楚,有分化良好的细胞间桥;细胞核常呈多形性,巨型核常见,核分裂象罕见。在肿瘤细胞团片中央或其外周,可见嗜酸染色的、均一的透明物质,刚果红染色显示为淀粉样物,并常以同心圆的方式发生钙化。钙化是该肿瘤的特征。免疫组化:上皮细胞p63和HCK(+)。随访:1例术后6年复发,1例术后2年无复发,1例术后恢复中。结论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较少见,肿瘤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可向局部侵袭性生长,需要与骨内原发或转移的鳞状细胞癌、涎腺的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等相鉴别。手术切除不彻底可复发,建议临床长期随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利,郑广宁,刘莉,许来青,郭文豪.牙源性钙化上皮瘤2例[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6

[2].付文荣,程正江.牙源性钙化上皮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

[3].张国志,郑友丽,张国权.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

[4].韩杰.牙源性钙化上皮瘤1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

[5].符攀峰,史德莹.11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临床和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6].李洪彬,骆树瑜.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恶变的临床与组织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

[7].王丽,陈新明.15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临床病理研究[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6

[8].郭小玲,孙善珍,魏奉才,于洪波.钙化上皮瘤及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

[9].王丽,汪说之,陈新明,李原.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中朗格汉斯细胞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5

[10].张国权,张国志,翁汝涟,范海东.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1例报告[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

标签:;  ;  ;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论文-王凯利,郑广宁,刘莉,许来青,郭文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