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羿:全力打造人才蓄水池论文

刘仁羿:全力打造人才蓄水池论文

赣江新区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以良好的产业基础集聚八方英才,以人才的智力成果助推产业转型发展,呈现“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生动局面。

综合施策 确保人才“引得进”

为加速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新区建立起精准化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5年安排50亿元人才发展经费,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对新区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能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项目,最高可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助。相继出台“人才新政50条”,实施“赣江海智”“赣江创新”“赣江创业”“赣江杰青”等4个人才专项计划,形成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人才创新创业扶持体系。“评用分离”举措一改过去单纯强调引人才要先落户的要求,实现了从人才先落户后申报到允许先申报后落户的转变。赣江新区现已引进、培育和服务了1600多名各类人才,仅经开组团2018年就引进了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8支。

南昌凯迅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桥就是新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杰出代表。落户2年多来,张银桥带领研发团队完成多个重大研发项目,掌握了多种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南昌凯迅光电有限公司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砷化镓太阳电池外延片研发、生产企业,是国内第二大四元系LED芯片制造商,是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物理电源唯一供应商,现已为中国50%以上的卫星航天器提供太阳电池外延片。张银桥本人也成功入选第一批赣江新区“赣江创新”人才,2017年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18年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赣江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才链推动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围绕产业建平台,搭建平台聚人才。与中国科学院、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合作,与省内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5家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多个创新机构,聚集高层次人才,加速创新驱动过程。通过以市场化手段组建公司法人运营的形式,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共建工业过程智能化研究院,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共建赣江新区智能生物传感器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建赣江新区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研究院等,探索出一条赣江新区借助外力、凝聚合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充分运用市场供求机制吸引、配置人才。依托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周边分布的20余所高等院校就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培训、就业供给及创业辅导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着力构建“高、中、专、网、现”多层次的人才招聘平台体系,先后引入仕道金略、大瀚猎头等高端人才专业性猎头公司,为500多家企业招聘5000余人。同时,整合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绿色金融示范街、“双创”集市资源,打造集人才、资金、技术、平台等为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才融合 确保人才“用得好”

从全国看,不少省市都在向中医药产业发力。如何在各城市“你追我赶”的局面上占得先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省要求,赣江新区全力打造桑海中医药科创城,同时战略性地布局中医药人才高地。

通过人才的虹吸效应,近年来先后洽谈项目60多个,签约项目30多个,总投资达435亿元,其中100亿元项目3个、20亿元项目3个,上市公司6家、龙头药企4家、研发机构10所,这些项目以中医药生产企业为主,生物制药、化药及研发、销售等配套为辅,上年度新区56家规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约263亿元。目前,赣江新区基本做到了每个主导产业都有院士等国家级领军人才领衔源头创新、龙头企业支撑带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新区成立前的52家增至目前的196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从新区成立前的11家增至31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件,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世界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军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黄璐琦院士、周宏灏院士、詹启敏院士悉数通过项目与新区开展合作。“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药科学中心(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国科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道地药材认证标准检测中心”“直接质谱与精准诊断国际转化研究中心”“国科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杏林白马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先后入驻新区,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研发人才。如杏林白马生物医药研究院成功引进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高级研究员、美籍华人朱勤博士担任院长兼技术总监,带领科研团队运用北美制剂技术致力于研发缓释制剂、迟释制剂、口崩片、微片等有技术优势和技术壁垒的新剂型,完成了多个药物的开发、中试前处方及工艺研究。

秦铁崖深深吸气,胸脯鼓出老高。李太嶂隐隐感到有些异样,但不打算改弦易张,吸气之后,还是迅速低头撞出,不料这一记头槌落了空。

当电池以不同的倍率放电时,电池的可放出容量是不同的,放电电流越大,能够放出的容量越少;放电电流越小,相对放出的容量越多。因此放电倍率的变化给二次电池的SOC预测带来一定的困难。而频繁大倍率放电或充电,都将给二次电池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6]。

优化服务 确保人才“留得住”

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留住人才就是留住资源。为构建线上线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新区设立专门分管创新工作的创新发展局,将之前分散在各部门的人才、科技、双创、改革等创新职能和创新要素整合起来,通过职能的整合,以科技服务人才创新创业,以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新区和各组团均成立了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服务工作站,各职能部门建立了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在北京、上海、深圳3个驻外招商办中增设人才服务工作站,并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境外成立了8家招商招才中心,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有机结合。打造“一次不跑”的赣江新区人才服务信息化平台,上线新区人才服务APP,让人才“足不出户”享受服务,“心无旁骛”搞好科研。

根据地方高校“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越来越多的地方院校更加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包括重视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在此背景下,以前更多地被用于职业教育和操作型课程的模块式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少应用型大学的重视和使用,逐渐在一些操作性甚至理论性课程中得到实践和验证。

为强化问题导向提高人才精准服务水平,赣江新区秉承“俯首甘为人才牛”的服务理念,出台《新区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等4项服务制度,在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设置咨询投诉、创业服务、生活服务、证件代办4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窗口,采取集中受理人才需求、统一对接相应职能部门、跟踪落实办理结果的服务模式。同时,建立《赣江新区高层次人才需求事项督办制度》,倒逼人才服务提质增效。“中科院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从签约到选址、事业单位审批、事业单位登记注册仅仅1个多月就顺利完成,成功申请到6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用于项目高层次人才引进,跑出高层次人才项目快速落地的“赣江速度”。

针对人才高度关注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新区克服土地资源紧张等不利因素,通过多种途径预留城市空间,构建起“购置、租赁、补贴”三位一体的人才安居体系;在28平方公里的儒乐湖新城范围内高标准规划,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全龄段覆盖;投资12亿元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建赣江新区医院,与上海的国际远程医学中心、国际体检中心、国际月子中心、精准医疗中心等大型健康医疗机构合作;在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养老场所,在生活组团统一布局“1+5”微健康综合体:物业中心+医疗、托幼、托老、商业、文体场所。

(作者单位: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

(责任编辑:裘 强)

标签:;  ;  ;  ;  ;  ;  ;  ;  ;  ;  

刘仁羿:全力打造人才蓄水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