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度稳定综合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强度,定律,稳定,应力,应变,切线。
强度稳定综合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罗培林[1](2014)在《《强度稳定综合理论》是理论更新换代的专着》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度稳定综合理论》[1]是科学出版社在2014年出版的一本新着,在新华书店销售。本书用含有几个常数参变量的一个单变量数学函数来表达各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据此,就将物理学中的胡克(Hooke)定律的有效作用范围,拓展到材料比例极限以上的应力应变曲线的非线性区域,成为弹性模量定律、割线模量定律、切线模量定律、双模量定律等,使表达柱、梁、板、薄壳…等各种结构的强度、稳定、断裂、疲劳寿命诸性能的线性和非线性理论,都能用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这个数学算式来显示,从而合组成一种新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此综合理论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它使许多力学理论有创新,并在系统化、简约化、实用化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起到理论更新换代的作用。它解决了在当前实际存在的一系列困难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8-21)
冯亮[2](2012)在《基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结构的强度理论和稳定理论是彼此分割,毫无联系的。80年代初期罗培林提出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CTSS)将结构的强度理论和稳定理论有力的综合到一起,并且运用该理论解决了耐压球壳极限强度预测的世界着名难题。目前,该理论正在完善之中,且应用的领域仍局限在耐压球壳方面。有监于此,本文以CTSS为研究对象,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1)通过钢材HT32和Q235的具体应用,说明采用PL模型描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切影应变关系和切线模量因子曲线的适用性,由PL模型导出的比例极限算式,可以快速准确的求出材料比例极限的数值,为材料比例极限的确定提供了有效方法。(2)提出简易PL模型,并且推导出简易PL模型与Jobnson—Ostenfeld的塑性修正公式以及规范公式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3)通过对梁柱复杂弯曲综合因子n的具体解算表明,综合因子n的取值可以将结构的强度破坏和稳定破坏有力的综合到一起,综合因子n的解析式不仅证明了罗培林提出的结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正确性,也为CTSS的可行性指明了道路。(4)通过结构力学中辅助函数算法印证了结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正确性。(5)通过对矩形板结构综合因子n解析式的类比分析,将CTSS拓展到船体结构极限强度计算上,并且与有限元法、经验公式和试验等方法作对比分析。(6)改进了加筋板极限强度破坏模式的选取方法,探讨了该选取方法在板架结构极限强度计算领域应用的可行性。(7)对弹性基础梁结构的综合因子N进行了修正解算,完善了CTSS在耐压壳结构极限强度计算中的理论公式,并且与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本文系统论述了CTSS的计算原理,弥补了CTSS在综合因子n解析式上的不足,并将其拓扩展到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的计算上,为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与有限元法、经验公式和试验等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CTSS在船体结构极限强度计算上的推广是成功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2-04-01)
冯亮,佟福山[3](2012)在《基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深海潜器耐压圆柱壳极限强度的解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弹性基础梁复杂弯曲综合因子N的研究,得以应用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解析法对弹性基础梁复杂弯曲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由于圆柱壳轴对称失效变形的微分方程可化为复杂弯曲的弹性基础梁的微分方程,于是圆柱壳和加肋圆柱壳壳板失稳的临界应力公式也可以由此方法得出.最后通过与高强钢的加肋圆柱壳的实验结果和已有工作比较,证明了强度稳定综合理论方法在圆柱壳结构壳板稳定性计算上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冯亮,佟福山[4](2011)在《基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加筋板极限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强度稳定综合理论(CTSS)研究加筋板的极限强度问题.通过典型的工程实例计算,与有限元法、规范和Paik的经验公式比较的结果来看,CTSS方法与这些方法的结果差别在10%以内,并且有简单、适用性广泛且考虑全面的优点,可以指导工程设计.在此基础上,推导出CTSS的计算方法与工程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在表达式上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熊志鑫[5](2010)在《基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金属疲劳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材料力学性能的相似性、疲劳寿命、弹塑性断裂力学和整理实验数据中的应用。论文各章的主要研究工作:(1)通过引入四个短语对综合理论的内容和计算方法进行全面表述,勾勒出整个综合理论的体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钛合金耐压球壳的极限强度问题,提出基于切线模量因子Φt为参数的简便算法,以解决钛合金材料的物理非线性问题和较大厚度半径比带来的中厚度球壳问题以及初始缺陷的问题。并将计算结果与经验算式值、有限元数值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对大量船舶结构和飞机结构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质曲线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建立材料无量纲应力应变曲线、相对应力和相对疲劳寿命的平衡状态参数曲线。通过材料性能曲线的参数Φt表达,发现多数材料间存在的相似性规律。材料的这种相似性规律可以使用PL(c,m)模型表达并应用于估算疲劳的局部应变值。(3)应用衍生比例定律和S-N曲线,可以建立疲劳寿命的参数Φt表达式。根据平衡状态参数Φt与断裂韧度KIC存在的对应关系,分别得出关于应变疲劳寿命和应力疲劳寿命的折算裂纹长度的计算原理和方法。(4)研究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建模方法,比较分析该方法与灰色理论建模方法的联系和不同之处,将综合理论的建模方法拓展用于不同合金材料疲劳寿命的分析与预测,并应用于屈服应力的疲劳寿命估算,讨论拉伸曲线特征点对应疲劳寿命的灰关联分析。(5)将综合理论解决非线性问题的方法引入到断裂力学领域。通过综合理论和断裂力学理论中的参量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基于综合理论的弹塑性断裂的表达和计算方法,并与COD方法、J积分等经典方法进行比较,建立各种COD设计曲线和设计公式的Φt~ε统一表达式以及Kcr~Φt(φ)的安全评定曲线。(6)从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出发,运用PL(c,m)模型对压杆、受压板、加筋板、圆柱壳等承压结构的相关实验数据、规范表达和计算公式进行基于参数Φt法的格式化整理与说明。在相似性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综合理论对非对称循环疲劳寿命的试验数据进行描述和研究。还可以将该理论及方法应用于处理弹塑性断裂力学试验数据,并得出和若干经验公式表达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0-12-01)
熊志鑫,佟福山[6](2010)在《应变疲劳寿命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变疲劳分析是解决结构失效问题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运用强度稳定综合理论及方法将应变疲劳寿命转化为切线模量因子的表达,通过分析转化过程中的无量纲曲线,发现一些材料间的固有规律.以切线模量因子为"桥梁",将循环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应力作为裂纹扩展时的临界应力,对应该应力的应变值当作疲劳试验的控制应变幅值,则对应的裂纹长度就是应变疲劳寿命的折算裂纹长度;通过切线模量因子建立的衍生比例定律和应力疲劳寿命的建模方法可以得到寿命应变关系的预测模型.这一模型与灰色系统理论的GM模型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该模型的误差小于5%.(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罗培林[7](2010)在《《强度稳定综合理论》讲授预案(2) 材料“比例定律”的内涵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取消比例极限对胡克定律σ=Eε的限制,就得到弹性模量定律σ_L=Eε_L。将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微分方程称为切线模量定律E_t=dσ/dε=σ/ε_L。使切线模量定律中的ε_L与弹性模量定律中的ε_L相等,就得到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比例定律"E_t=σ/σ_L。比例定律能将用线性应力σ_L表示的各种线性理论转变为相应的用实际应力σ表示的非线性理论,这种非线性理论有同一的格式化算式,从而在固体力学中建立起一种新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体系,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本文来源于《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8)
罗培林[8](2010)在《《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机理与算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固体力学的发展史中,《强度理论》和《稳定理论》是分别独立研究结构的"强度问题"和"稳定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两个彼此独立的基本理论。在评价各种结构的承压能力时,必须分别应用这两种理论来说明结构的强度性能和稳定性能。当结构承受压力的作用时,若用《强度理论》计算出的极限压力与用《稳定理论》计算出的临界压力相同,这两种理论就显现出了等值性,在这种等值性的基础上,就能突破《强度理论》和《稳定理论》的旧有界限,将二者结合成《强度稳定综合理论》。这种综合理论能解决许多不能单独用《强度理论》或《稳定理论》求解的疑难问题。在高校的有关专业课程中怎样讲授这种新理论是一个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拟订出几个预案,来说明这种综合理论的机理和算式,供教学使用参考。(本文来源于《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8)
冯亮[9](2009)在《强度稳定综合理论在加筋板结构承载能力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应力应变关系——衍生比例定律到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基础——梁柱复杂弯曲的平衡状态,将强度稳定综合理论在原有的基础上从新总结论述。文中指出可根据综合因子n值的不同,将梁柱强度理论与稳定理论结合到一起,形成了强度稳定综合理论,并且给出具体结构综合因子n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解决强度稳定综合理论在加筋板结构承载能力应用的问题,本文将强度稳定综合理论在梁柱复杂弯曲中的应用公式拓展到了板复杂弯曲的应用。由于梁柱的复杂弯曲与板的复杂弯曲在基础理论上有相似之处(通过直法线假设,列出平衡方程求解),因此这种推断拓展应用是可行的。此外作者在原来的综合因子n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用来控制边界条件与受力方向的形式因子k,使得强度稳定综合理论不仅在应用广度上扩展到任意边界条件,而且应用深度上从对梁柱复杂弯曲的应用扩展到板的复杂弯曲也可以应用此理论。最后本文应用强度稳定综合理论对加筋板结构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加筋板结构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认为强度稳定综合理论可以给出工程结构在塑性阶段的计算公式,这使得对工程结构的临界承载能力的计算更加简便。(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9-02-01)
罗培林[10](2008)在《Hooke′s Law(胡克定律)的革新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创建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微分方程称为"切线模量定律"."胡克定律(Hooke′s Law)"是材料比例极限σp以下的"切线模量定律"."胡克定律"向比例极限σp以上延伸,成为"弹性模量定律".将"切线模量定律"中的实际应力σ与"弹性模量定律"中的线性应力σL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比例定律",简称为"PL定律"(Proportional Law),此定律是"胡克定律(Hookes′Law)"的革新.用一个称为PL(c,m)的函数来显示"PL定律"中的实际应力σ与线性应力σL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理论计算和实验得出的应力都被包含在PL(c,m)函数之中,因而它们都被"PL定律"格式化为一个新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组成部分."强度稳定综合理论"是固体力学中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它能帮助理解并解决许多在强度理论、稳定理论、断裂理论领域内,以及实验研究工作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强度稳定综合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上结构的强度理论和稳定理论是彼此分割,毫无联系的。80年代初期罗培林提出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CTSS)将结构的强度理论和稳定理论有力的综合到一起,并且运用该理论解决了耐压球壳极限强度预测的世界着名难题。目前,该理论正在完善之中,且应用的领域仍局限在耐压球壳方面。有监于此,本文以CTSS为研究对象,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1)通过钢材HT32和Q235的具体应用,说明采用PL模型描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切影应变关系和切线模量因子曲线的适用性,由PL模型导出的比例极限算式,可以快速准确的求出材料比例极限的数值,为材料比例极限的确定提供了有效方法。(2)提出简易PL模型,并且推导出简易PL模型与Jobnson—Ostenfeld的塑性修正公式以及规范公式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3)通过对梁柱复杂弯曲综合因子n的具体解算表明,综合因子n的取值可以将结构的强度破坏和稳定破坏有力的综合到一起,综合因子n的解析式不仅证明了罗培林提出的结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正确性,也为CTSS的可行性指明了道路。(4)通过结构力学中辅助函数算法印证了结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正确性。(5)通过对矩形板结构综合因子n解析式的类比分析,将CTSS拓展到船体结构极限强度计算上,并且与有限元法、经验公式和试验等方法作对比分析。(6)改进了加筋板极限强度破坏模式的选取方法,探讨了该选取方法在板架结构极限强度计算领域应用的可行性。(7)对弹性基础梁结构的综合因子N进行了修正解算,完善了CTSS在耐压壳结构极限强度计算中的理论公式,并且与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本文系统论述了CTSS的计算原理,弥补了CTSS在综合因子n解析式上的不足,并将其拓扩展到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的计算上,为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与有限元法、经验公式和试验等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CTSS在船体结构极限强度计算上的推广是成功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度稳定综合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罗培林.《强度稳定综合理论》是理论更新换代的专着[C].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4
[2].冯亮.基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3].冯亮,佟福山.基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深海潜器耐压圆柱壳极限强度的解算[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
[4].冯亮,佟福山.基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加筋板极限强度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
[5].熊志鑫.基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金属疲劳寿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6].熊志鑫,佟福山.应变疲劳寿命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法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
[7].罗培林.《强度稳定综合理论》讲授预案(2)材料“比例定律”的内涵与应用[C].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
[8].罗培林.《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机理与算式[C].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
[9].冯亮.强度稳定综合理论在加筋板结构承载能力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10].罗培林.Hooke′sLaw(胡克定律)的革新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创建和发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