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位置论文_张鹏飞,齐岩松,包呼日查,王永祥,魏宝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损伤位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位置,小波,肩关节,有限元,曲率,桥梁工程。

损伤位置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飞,齐岩松,包呼日查,王永祥,魏宝刚[1](2019)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不同缝合位置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损伤的外侧半月板后根部进行不同位置的修复固定,比较不同缝合方式时膝胫股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果,探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最佳缝合术式。方法使用8例人体尸体膝关节,胫腓骨固定装置维持膝关节在0°位,在1 k N压缩载荷下,采用Tek-scan压力感测片收集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完整、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断裂、将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分别缝合至中心点、中心点偏后5 mm、中心点偏前5 mm、中心点偏外5 mm位置下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结果在外侧间室,与完整状态相比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断裂后会导致平均接触压力和峰值压力明显增加(P<0. 01),接触面积减少(P<0. 05)。4种缝合固定方法均可减少平均压力和峰值接触压力,接触面积较根部断裂时均有增加。在半月板后根部中心点偏外5 mm缝合时,生物力学结果更接近完整膝关节(P<0. 05)。比较缝合位点在根部中心点和中心点偏后5 mm时,平均接触压力影响差别微小,峰值接触压力、接触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在内侧间室,生物力学指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发生撕裂后会导致膝关节外侧间室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相比正常膝关节发生显着改变;半月板缝合位置在原根部中心点偏外5 mm时,其生物力学功能更接近完整膝关节。(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黄欣宇[2](2019)在《金属材料疲劳损伤位置的电阻法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材料在当前的工业制造中使用频繁,在使用过程中又经常会产生损伤甚至失效,其中以疲劳损伤最为多见。本文提出一种对金属材料疲劳损伤位置进行识别的电阻检测方法,通过对各种金属材料进行试验性的检测,采用多种实验对疲劳试样进行损伤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指出金属材料疲劳损伤位置的电阻法检测研究存在实际意义,为降低金属材料的损伤度、延长使用周期提供技术支持,并为该行业后续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轻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04期)

王学航,杨秋伟,赵靖芸,张莹,陆晨[3](2019)在《基于中性轴位置变化的再生混凝土梁损伤识别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梁结构在弯曲受损时中性轴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制作矩形横截面再生混凝土梁试验模型,并进行了静力纯弯曲加载试验,用来验证基于中性轴位置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根据对试验结果的数据分析,通过中性轴的位置变化能够判断出结构是否发生损伤。(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3期)

姚姝,张辉东,周晓洁,滕军[4](2019)在《空间单层网壳结构损伤杆件位置识别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空间钢结构震后常发生杆件损伤的位置识别问题,设计一个单层网壳结构试验模型,切断单个杆件模拟实际结构的杆件损伤,对该损伤杆件进行位置识别研究.首先,根据空间钢结构自由度多,模态密集等特点,基于小波包能量分析法处理频率密集信号的优势,应用单层钢网壳结构损伤前后两个监测阶段的加速度响应数据,建立抗噪性能和灵敏性较好的损伤杆件位置识别指标向量.再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17组不同位置杆件损伤的数值分析模型,分别获得17组有限元模型损伤前后的加速度响应数据,通过小波包分析处理后将其损伤指标向量作为损伤识别样本库,再将具有单个杆件损伤试验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损伤识别指标向量与损伤样本库中各杆件损伤位置的指标向量进行聚类分析,识别出实际结构杆件有可能的损伤位置.该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出实际结构中损伤杆件可能损伤的区域位置,试验结果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后续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和试验支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安平和,邬晓光[5](2019)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梁桥多位置损伤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更准确的梁桥多位置损伤识别,从理论角度分析得出某位置的损伤会对周边位置的位移和曲率产生一定影响。曲率模态差的突变是损伤的典型特征,以曲率模态差变化率作为量化突变的参数,并将其归一化处理后输入支持向量机中进行桥梁多位置损伤识别。以某多跨连续刚构桥为例,将多处典型截面发生10%,30%和50%刚度折减情况下的前2阶竖向振动的曲率模态差变化率以及各位置的损伤状态作为特征向量去训练支持向量机。之后将预测集中包含20%和40%刚度折减的曲率模态差变化率输入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中去识别各位置的损伤情况,其识别准确率达到99.68%。(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之海,伍星,柳小勤[6](2019)在《基于位置补偿系数距离估计的滚动轴承特征损伤敏感性评估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距离估计方法对干扰其识别精度的因素考虑不足而影响其评估性能的问题,以及多指标间存在的不相关或冗余干扰滚动轴承损伤程度信息的有效获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补偿系数距离估计的特征评估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距离估计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中值方法以提高算法鲁棒性,提出采用"位置系数"以筛选出能较好抑制不同状态间重合度的特征,并从特征样本对待识别状态的聚合性、可分性以及位置分布关系等多个方面的表现综合考察各特征的敏感性。随后,利用自制滚动轴承疲劳试验台不同损伤阶段的声发射数据开展了算法的有效性验证,通过与其他距离评估方法的对比可知,该方法能更好的指出滚动轴承的损伤敏感特征,筛选出的敏感特征集具有更高且更稳定的损伤识别精度。(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1期)

周恩昌,殷浩,唐萍,张玉岩,李邦国[7](2018)在《锚钉数量及位置对肩关节Bankart损伤修复强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锚钉数量及位置对肩关节Bankart损伤修复强度影响。方法:利用逆向建模技术,将包含正常成人志愿者肩关节的叁维CT数据,导入Mimics 10.0、Geomagic 2012软件中对相关组织进行重建,然后在Hypermesh 13.0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在Abaqus 6.14中调整MPC约束的位置及数量,建立A模型(正常对照模型)、B模型(Bankart损伤对照模型)、C模型(1枚锚钉)、D模型(2枚锚钉)、E模型(3枚锚钉)、F模型(4枚锚钉),6种工况的肩关节有限元模型。添加肱骨外旋及前移载荷,模拟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恐惧试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伴随着肱骨头的外旋下盂肱韧带复合体出现皱褶,并且在其前后束止点周围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2)Bankart损伤导致下盂肱韧带前束应力增大52.33%、后束增大45.67%,游离部分关节盂唇出现不均匀剪应力降低。(3)锚钉修复的各模型中,锚钉部位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并能够减小前后束韧带的应力,其中C、D模型与B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模型与B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修复Bankart损伤时,应用1枚或2枚锚钉能够减小下盂肱韧带前后束的应力,但如外旋角度较大时,在锚钉位置产生的应力集中明显增大,增加修复失败的风险。而应用3枚或4枚锚钉,能够通过锚钉之间的"负荷共享"效应增强对下盂肱韧带约束,并且减少锚钉自身的应力,从而确保肩关节的前方稳定,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提供力学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8年12期)

刘海兵,孙明,段方石[8](2018)在《基于小波分析的梁桥损伤位置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小波分析的梁桥损伤位置识别原理,通过对两组工况的振型进行小波变换,考虑损伤程度、多处损伤、分析尺度的影响,探讨该方法在损伤位置识别时的一些规律。(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35期)

朋茜,周绪红,狄谨,秦凤江,王杰[9](2018)在《钢桥面板纵肋与横隔板连接位置疲劳损伤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肋与横隔板连接是控制钢桥面板耐久性的关键构造细节,其在轮载作用下应力传递复杂,构造设计不当极易引起疲劳裂纹。目前常规式纵肋与横隔板连接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疲劳裂纹形式有横隔板弧形开孔裂纹、焊缝端部横隔板裂纹、焊缝端部纵肋水平裂纹或竖向裂纹,针对常规式连接的不足,设计上进一步提出内肋式和无缝式2种构造类型。采用有限元方法,以纵肋与横隔板连接可能出现裂纹的4类细节为对象,基于应力影响面分析,讨论了车辆轮载移动对各细节局部受力的影响,研究了常规式、内肋式和无缝式3种构造类型的疲劳损伤特征。结果表明:轮载作用下4类细节的局部效应非常显着,纵向影响区域约在3道横隔板之间,横向影响区域约在2个纵肋范围;考虑轮迹横向概率分布,各细节应力幅横向折减系数在0.94~0.97范围内。常规式连接弧形开孔细节应力幅最大,主要受面内变形控制,纵肋壁板水平细节次之,表现出明显的面外弯曲特性。与常规式连接相比,内肋式连接纵肋壁板水平细节和竖向细节最大应力幅分别降低28%和29%,减缓了纵肋在焊缝端部的应力集中程度。无缝式连接可能的疲劳破坏形式减少为横隔板焊趾开裂和纵肋壁板焊趾开裂2类,分析发现这2类细节均主要处于受压状态。常规式连接疲劳寿命预估为41.2年,纵肋壁板出现水平裂纹导致疲劳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内肋式连接疲劳寿命由横隔板弧形开孔细节控制,较常规式连接提高58%;无缝式连接疲劳寿命预估为85.3年,较常规式和内肋式连接分别提高107%和31%,且两细节寿命相近,从全寿命设计角度考虑该构造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董永刚,宋剑锋,朱衡,史卫[10](2018)在《冷轧过程组合式支承辊过盈配合面微动损伤危险位置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预测冷轧过程组合式支承辊过盈配合面微动损伤危险位置,首先基于ABAQUS软件对辊套和辊芯装配过程以及板带冷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冷轧过程中组合式支承辊过盈配合面的应力分布,并提取过盈配合面对应节点位移数据基于MATLAB软件得到了微动滑移分布以及滑移轨迹,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过盈装配面微动滑移速度分布,最后考虑过盈配合面平均周向应力、平均径向应力以及微动滑移速度对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影响,得到了摩擦功沿轴向分布规律,并引入修正后的微动损伤评价参数Gc,基于修正后的Gc参数法预测了过盈装配面上微动损伤危险位置。(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损伤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材料在当前的工业制造中使用频繁,在使用过程中又经常会产生损伤甚至失效,其中以疲劳损伤最为多见。本文提出一种对金属材料疲劳损伤位置进行识别的电阻检测方法,通过对各种金属材料进行试验性的检测,采用多种实验对疲劳试样进行损伤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指出金属材料疲劳损伤位置的电阻法检测研究存在实际意义,为降低金属材料的损伤度、延长使用周期提供技术支持,并为该行业后续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损伤位置论文参考文献

[1].张鹏飞,齐岩松,包呼日查,王永祥,魏宝刚.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不同缝合位置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9

[2].黄欣宇.金属材料疲劳损伤位置的电阻法检测研究[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9

[3].王学航,杨秋伟,赵靖芸,张莹,陆晨.基于中性轴位置变化的再生混凝土梁损伤识别试验研究[J].机械强度.2019

[4].姚姝,张辉东,周晓洁,滕军.空间单层网壳结构损伤杆件位置识别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5].安平和,邬晓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梁桥多位置损伤识别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6].王之海,伍星,柳小勤.基于位置补偿系数距离估计的滚动轴承特征损伤敏感性评估算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7].周恩昌,殷浩,唐萍,张玉岩,李邦国.锚钉数量及位置对肩关节Bankart损伤修复强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骨伤.2018

[8].刘海兵,孙明,段方石.基于小波分析的梁桥损伤位置识别研究[J].山西建筑.2018

[9].朋茜,周绪红,狄谨,秦凤江,王杰.钢桥面板纵肋与横隔板连接位置疲劳损伤特征[J].中国公路学报.2018

[10].董永刚,宋剑锋,朱衡,史卫.冷轧过程组合式支承辊过盈配合面微动损伤危险位置预测[J].塑性工程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内环有一损伤点的模型扫描获得的内部损伤图第五步开裂计算云图损伤位置识别的模型重构原理蠕变损伤和试样的变形情况随时间的发...普通C25混凝土结果

标签:;  ;  ;  ;  ;  ;  ;  

损伤位置论文_张鹏飞,齐岩松,包呼日查,王永祥,魏宝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