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先秦逻辑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逻辑,先秦,墨家,墨子,之理,名家,思想。
先秦逻辑史论文文献综述
李贤中[1](2018)在《论先秦逻辑史中带有思想内涵的推理律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的先秦逻辑史研究,常以"所依之理"为考察对象,且往往会以西方的逻辑为参照,并以西方逻辑及中国古代文献中相类似的概念(名)、判断(辞)、推理(说)、论证(辩)为架构,但由于中西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使得中国古代逻辑史的内容始终无法朝纯粹形式化方向发展。"所依之理"与"所据之理"都影响着推理的进行,两者也有密切的互动联系。所依、所据之理不仅是在同一思想单位中的推理,也左右着思想单位间的推理进行,更是将"小思想单位"结合成"大思想单位"的重要因素。"思想单位"从拟构到完构,是一段线索、变因不断充实的过程,也是主客互动的有机旋律。以这种方法处理先秦逻辑史架构,或可打破各家既有框架,融入各家思想资源,从而展现先秦时期的整体性"思想单位",其"思想单位"内的推理方式,以及其中各"思想单位"间的推理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宋赛花,肖意贞[2](2006)在《先秦逻辑史上“类”概念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逻辑史上的“类”概念主要是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去把握类的规定性;从对类概念的实际运用开始,逐渐发展到对“类”概念本身的考察。我国国人的特点是重实际,注重实践,而在理论方面,以具体知识为满足。对于分类的事情,除非在实践中迫切需要,否则不会细加探究。加上国人“长于伦理而忽视逻辑,”所以中国逻辑史上“类”概念运用至久才被墨子抽象出来作为考察对象,而且“类”的含义也有多种,除了逻辑学上的意义,还有认识论和伦理学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宋赛花[3](2004)在《先秦逻辑史上“类”概念发展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阐述了先秦逻辑史上名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关于“类”概念的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分析了中国先秦逻辑史上“类”概念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S1期)
田立刚[4](1993)在《论先秦逻辑史上“故”范畴的产生和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故”是中国古代先秦逻辑思想赖以产生的基本范畴之一。《墨辩·大取》提出:“辞以故生, 以理长,以类行。”不仅阐明了“故”与“理”、“类”在立辞中所具有的同等重要的逻辑法则的意义,而且特别强调“故”在叁范畴中的首要的、特殊的地位。显而易见,没有依故的“辞生”,便不会有依理和类的“辞长”、“辞行”。“故”在先秦逻辑中有着抽象程度不同的双重含义:首先,它是标志客观事物或事物情况产(本文来源于《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期刊1993-06-30)
李卒[5](1990)在《先秦逻辑史中有关“名”的谬误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逻辑学家对有关“名”的谬误的探析,是一个从较粗略分析到较细致概括再到完善探究的过程。他们的探析成果构成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0年04期)
朱志凯[6](1985)在《论孔子逻辑思想在先秦逻辑史上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逻辑史着作中,对先秦逻辑思想的开拓者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中说:“孔子的正名主义,实是中国名学的始祖。”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是从邓析开始撰写的,他虽没有断言邓析是中国逻辑史的鼻祖,但由其书的结构——“第一编先秦逻辑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邓析与形名”可见,他把邓析作为中国逻辑思想的开创者。温公颐《先秦逻辑史》则明确写道:“《汉书·艺文志》(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5年04期)
先秦逻辑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先秦逻辑史上的“类”概念主要是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去把握类的规定性;从对类概念的实际运用开始,逐渐发展到对“类”概念本身的考察。我国国人的特点是重实际,注重实践,而在理论方面,以具体知识为满足。对于分类的事情,除非在实践中迫切需要,否则不会细加探究。加上国人“长于伦理而忽视逻辑,”所以中国逻辑史上“类”概念运用至久才被墨子抽象出来作为考察对象,而且“类”的含义也有多种,除了逻辑学上的意义,还有认识论和伦理学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秦逻辑史论文参考文献
[1].李贤中.论先秦逻辑史中带有思想内涵的推理律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宋赛花,肖意贞.先秦逻辑史上“类”概念的发展[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宋赛花.先秦逻辑史上“类”概念发展浅探[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
[4].田立刚.论先秦逻辑史上“故”范畴的产生和确立[C].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1993
[5].李卒.先秦逻辑史中有关“名”的谬误的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
[6].朱志凯.论孔子逻辑思想在先秦逻辑史上的地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