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色彩的交融和碰撞——洛阳唐三彩的艺术探究

感受色彩的交融和碰撞——洛阳唐三彩的艺术探究

陈俊文上海大学200444

唐三彩,全称是“唐代三彩釉陶器”,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上乘之作,它的生产从古到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古代,它是唐朝厚葬之风的产物,是达官显贵们才配之拥有的随葬品;在现代,它曾作为“国礼”赠于世界各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它享誉国内外,被称之为“东方艺术瑰宝”。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古都洛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跟唐三彩有着极深的渊源,因此唐三彩又称为“洛阳唐三彩”。笔者将从其历史发展、制作工艺和艺术赏析三个层面对洛阳唐三彩进行探究,展示唐三彩的艺术魅力,发掘其身上的艺术价值。

一、盛唐古都,三彩之乡——唐三彩的传承与发展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都高度集中于洛阳。唐三彩就是在盛唐时期成熟的陶瓷工艺中孕育而出的。

唐代贞观之治之后,厚葬之风开始盛行,而唐三彩正是作为陪葬品的代表被权贵们所青睐,迅速的兴起和发展。

随着唐朝逐渐没落,唐三彩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1928年修筑陇海铁路到洛阳邙山时才偶然在一堆唐代墓葬中发现了大量唐三彩的碎片,唐三彩这才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现如今,唐三彩因其多变的艺术造型,斑驳多姿的色彩深受大家的的喜爱。现如今,在数百年唐三彩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匠人们的潜心研究和不断改进。“洛阳唐三彩”也作为精美的艺术品畅销海内外,广受好评。

二、登峰造极,工艺精湛——唐三彩的制作工艺特色

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涵盖多个艺术领域,集雕塑、绘画、陶艺于一体。制作过程经选料、翻模、素烧、上釉、正烧、开相等,非常复杂。

唐三彩的所用的坯体选用本地的高岭土精细加工而成。将高岭土经过舂捣、淘洗、沉淀、陈腐等一系列工序之后制作成胎泥,再经模具、手工捏制,使其成型。接着将坯胎放入1000°C左右的窑内烧制成素胎。

施釉,是烧制唐三彩陶器非常关键的地方。将高温烧制好的素坯冷却,之后在其表面涂上事先调配好的釉汁。釉汁中含有大量的铅,铅釉中添加了不同种类的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这些金属氧化剂遇高温之后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正烧,唐三彩是用二次成烧法,即在制作过程中前后要烧制两次。把上好釉的素胎再次放入800°C左右的窑中低温烧制,此时釉汁熔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融于铅釉中,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

正烧之后的唐三彩,但细节处还需要进一步刻画。如三彩马、三彩骆驼等需要在眼部绘制眼珠;三彩俑需用白粉和朱红来表现面部、唇部及脸颊,眉眼处及服装的细节则用黑彩描绘。

三、华美瑰丽,斑驳多彩——唐三彩的艺术特色

(一)、千姿百态的造型

洛阳唐三彩的造型千变万化,生活用具,模型建筑,人物及动物均有涉及。生活用具种类繁多,三彩杯、三彩飞雁莲花纹三足盘、三彩珍珠纹罐、三彩三足炉等纹样华丽,做工精美;建筑模型样式各不相同,交错别致的院落,小巧玲珑,亭台楼阁山水一应俱全;三彩马、三彩镇墓兽等动物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三才文官俑、三彩骑马俑和仕女俑等也是千姿百态,神态各异。

(二)、华美瑰丽的色彩

唐三彩的“三彩”并非指三种颜色。古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三彩”为多彩之意。唐三彩的釉彩颜色有白、绿、黄、蓝、赭、黑等等,大多以白、绿、黄三种颜色为主。这些釉彩在高温烧制之下,形成了天然的色彩纹理,高温下釉汁的熔融也使得颜色和颜色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变化,颜色更加的绚丽。

(三)、独树一帜的风格

唐三彩的施釉工艺独树一帜。在一件器物上,利用釉汁配料的成分和比重的不同,相互间错的使用,使器物表面的釉彩颜色发生变化,此为唐代首创。

它虽为冥器,但造型种类繁多,是唐朝时期人们的生活的真实写照,被称为“唐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在盛唐时期达到顶峰,后随着唐朝的衰败而走向没落。尽管之后出现了“宋三彩”、“辽三彩”等,但无论从造型、颜色和精美程度哪一方面来讲,它相较于其他三彩都更胜一筹,是三彩釉陶器的典型代表。

四、结尾

盛唐气象,华彩风流。光彩夺目的洛阳唐三彩反映了当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唐朝,也给我们展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精美的艺术品,曾经尘封千年、被人遗忘的洛阳唐三彩如今走向世界。同时,洛阳唐三彩也在继续改进制作工艺,在尽可能保留传统的制作工艺特色的同时,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的社会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为把洛阳唐三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懈努力。

陈俊文(1992.6),女,汉族,湖南衡阳人,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感受色彩的交融和碰撞——洛阳唐三彩的艺术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