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它位于车站顶板上、且位于顶板与两侧冠梁之间,高度与冠梁顶标高一致;由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构成,设于所述车站顶板上的出渣坑上设有所述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由第一部分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结构上端的第二部分结构组成;所述第二部分结构由横向部分、纵向部分组成,所述纵向部分设于二个平行设置的横向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结构设于所述横向部分与纵向部分的交接处;所述第二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结构上端。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便道占用、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特点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车站顶板上、且位于顶板与两侧冠梁之间,高度与冠梁顶标高一致;由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构成,设于所述车站顶板上的出渣坑上设有所述第一结构(1);所述第一结构(1)由第一部分结构(1.1)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上端的第二部分结构(1.2)组成;所述第二部分结构(1.2)由横向部分(1.21)、纵向部分(1.22)组成,所述纵向部分(1.22)设于二个平行设置的横向部分(1.21)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设于所述横向部分(1.21)与纵向部分(1.22)的交接处;所述第二结构(2)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结构(1.2)上端。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车站顶板上、且位于顶板与两侧冠梁之间,高度与冠梁顶标高一致;由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构成,设于所述车站顶板上的出渣坑上设有所述第一结构(1);
所述第一结构(1)由第一部分结构(1.1)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上端的第二部分结构(1.2)组成;
所述第二部分结构(1.2)由横向部分(1.21)、纵向部分(1.22)组成,所述纵向部分(1.22)设于二个平行设置的横向部分(1.21)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设于所述横向部分(1.21)与纵向部分(1.22)的交接处;所述第二结构(2)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结构(1.2)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结构(1)为40工字钢,所第二结构(2)为厚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部分(1.21)为1号工字钢,所述纵向部分(1.22)为2号工字钢,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为3号工字钢,所述横向部分(1.21)与所述纵向部分(1.22)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与所述第二部分结构(1.2)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部分(1.22)有多个;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有多个。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盾构施工中,出渣用门吊把渣土倒置在车站顶板的出渣坑中,由于场地的限制,需再用长臂挖机从出渣坑外侧出渣,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因此,现亟需开发一种减少便道占用、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减少便道占用、成本低和效率高,出渣时,普通挖机在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上可以自动行走出渣,解决了出渣时场地的限制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车站顶板上、且位于顶板与两侧冠梁之间,高度与冠梁顶标高一致;由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构成,设于所述车站顶板上的出渣坑上设有所述第一结构;
所述第一结构由第一部分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结构上端的第二部分结构组成;
所述第二部分结构由横向部分、纵向部分组成,所述纵向部分设于二个平行设置的横向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结构设于所述横向部分与纵向部分的交接处;所述第二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结构上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结构为40工字钢,所第二结构为厚钢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部分为1号工字钢,所述纵向部分为2号工字钢,所述第一部分结构为3号工字钢,所述横向部分与所述纵向部分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结构与所述第二部分结构焊接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部分有多个;所述第一部分结构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位于车站顶板的出渣坑上方空间,在不减小出渣空间的基础上设置出渣工作平台,可采用普通挖机出渣,减少便道占用、成本低和效率高;克服了现有技术盾构施工中,在出渣用门吊把渣土倒置在车站顶板的出渣坑后,需要用长臂挖机从出渣坑外侧出渣,成本较高,耗时耗力的缺点;
(2)本实用新型放置在顶板与两侧冠梁中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体系,结构稳固;出渣时,挖机在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上可以自动行走出渣,解决了出渣时场地的限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位于车站顶板上的出渣坑的出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结构,1.1-第一部分结构,1.2-第二部分结构,1.21-横向部分,1.22-纵向部分,2-第二结构,3-出渣用门吊,4-车站顶板,5-冠梁,6-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位于车站顶板4上、且位于车站顶板4与两侧冠梁5之间,高度与冠梁5顶标高一致,长度以两侧冠梁内间距控制,宽度以挖机长度控制,高度为车站顶板4到冠梁5顶高差(如图4所示);由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构成,设于所述车站顶板上的出渣坑上设有所述第一结构1;
所述第一结构1由第一部分结构1.1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上端的第二部分结构1.2组成;
所述第二部分结构1.2由横向部分1.21、纵向部分1.22组成,所述纵向部分1.22设于二个平行设置的横向部分1.21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设于所述横向部分1.21与纵向部分1.22的交接处(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第二结构2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结构1.2上端,构成一个供普通挖机出渣的工作平台,适用于出渣坑位于车站顶板上的工况。
第一结构1为40工字钢,所第二结构2为厚钢板,连接稳固,便于挖机自动行走出渣。
所述横向部分1.21为1号工字钢,所述纵向部分1.22为2号工字钢,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为3号工字钢,所述横向部分1.21与所述纵向部分1.22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与所述第二部分结构1.2焊接连接,结构稳固。
所述纵向部分1.22有多个;所述第一部分结构1.1有多个,第一部分结构1.1位于纵向部分1.22两侧(如图1、图2所示),结构稳固、合理。
实施例
现以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某地铁站顶板的盾构出渣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车站顶板的盾构出渣也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一种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6采用40的工字钢(400mm×400mm宽边工字钢),横向由2根1号工字钢构成,长度19.434米;纵向由5根2号工字钢构成,宽度中对中2.6米;竖向10根3号工字钢焊接在1、2号工字钢交接处,高度1.289米;横向和纵向上铺设2cm厚钢板;放置在顶板与两侧冠梁中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体系(如图4所示)。
出渣用门吊3把渣土倒置在车站顶板4的出渣坑中,出渣时,普通挖机在用作盾构出渣的上承式工作平台6上可以自动行走出渣,与常规长臂挖机出渣比较,具有减少便道占用、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出渣时场地的限制,合理利用立面空间。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6055.5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780902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E21D9/12
专利分类号:E21D9/12
范畴分类:申请人: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芳草二路华中电子商务产业园中交二公局一公司
发明人:代义昌;郝小晔;丁子晋;尚飞
第一发明人:代义昌
当前权利人: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敏锋
代理机构:42001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工字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