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包括:混凝土板、吊环、限位框架;所述混凝土板包括有钢筋架构与混凝土,且钢筋架构与混凝土通过浇筑方式相连接;所述吊环设置在混凝土板的上侧,且吊环与混凝土板通过浇筑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框架设置在混凝土板的侧部;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限位框架的侧部,且固定支架与限位框架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固定梁设置在混凝土板的上侧,且固定梁与混凝土板通过第一固定铰支座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铰支座设置在固定梁的端部,且第二固定铰支座与固定梁通过铰轴相连接;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具有吊装移动方便,固定性能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问题和不足。
主设计要求
1.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包括:混凝土板(1)、吊环(2)、限位框架(3)、固定支架(4)、固定梁(5)、第一固定铰支座(6)、第二固定铰支座(7)、限位支架(8)、板车(9)、钢筋架构(101)、混凝土(10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包括有钢筋架构(101)与混凝土(102),且钢筋架构(101)与混凝土(102)通过浇筑方式相连接;所述吊环(2)设置在混凝土板(1)的上侧,且吊环(2)与混凝土板(1)通过浇筑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框架(3)设置在混凝土板(1)的侧部;所述固定支架(4)设置在限位框架(3)的侧部,且固定支架(4)与限位框架(3)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固定梁(5)设置在混凝土板(1)的上侧,且固定梁(5)与混凝土板(1)通过第一固定铰支座(6)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铰支座(7)设置在固定梁(5)的端部,且第二固定铰支座(7)与固定梁(5)通过铰轴相连接;所述限位支架(8)为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一侧,且限位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至地面;所述板车(9)设置在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下侧。
设计方案
1.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包括:混凝土板(1)、吊环(2)、限位框架(3)、固定支架(4)、固定梁(5)、第一固定铰支座(6)、第二固定铰支座(7)、限位支架(8)、板车(9)、钢筋架构(101)、混凝土(10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包括有钢筋架构(101)与混凝土(102),且钢筋架构(101)与混凝土(102)通过浇筑方式相连接;所述吊环(2)设置在混凝土板(1)的上侧,且吊环(2)与混凝土板(1)通过浇筑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框架(3)设置在混凝土板(1)的侧部;所述固定支架(4)设置在限位框架(3)的侧部,且固定支架(4)与限位框架(3)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固定梁(5)设置在混凝土板(1)的上侧,且固定梁(5)与混凝土板(1)通过第一固定铰支座(6)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铰支座(7)设置在固定梁(5)的端部,且第二固定铰支座(7)与固定梁(5)通过铰轴相连接;所述限位支架(8)为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一侧,且限位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至地面;所述板车(9)设置在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2)在混凝土板(1)的上侧共设置有八处,且八处吊环(2)在凝土板(1)上侧左部及右部各有四处呈对称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3)为C型钢,且限位框架(3)的侧部焊接有若干处矩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4)与限位支架(8)均呈L形板状结构,且固定支架(4)与限位支架(8)的中部均设置有三角形状的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铰支座(6)在混凝土板(1)的上侧共设置有两处,且该两处第一固定铰支座(6)均连接有固定梁(5)及第二固定铰支座(7)。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
背景技术
装配式大板结构用预制混凝土墙板和楼板拼装成的房屋结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建筑结构体系;混凝土墙面板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商品化生产,现场施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自重较轻,结构强度与变形能力均比混合结构好;但是混凝土板的吊装及就位不够方便,尤其是大面积的混凝土板,安装固定不够方便。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混凝土板的吊装及就位不够方便,尤其是大面积的混凝土板,安装固定不够方便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包括:混凝土板、吊环、限位框架、固定支架、固定梁、第一固定铰支座、第二固定铰支座、限位支架、板车、钢筋架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板包括有钢筋架构与混凝土,且钢筋架构与混凝土通过浇筑方式相连接;所述吊环设置在混凝土板的上侧,且吊环与混凝土板通过浇筑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框架设置在混凝土板的侧部;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限位框架的侧部,且固定支架与限位框架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固定梁设置在混凝土板的上侧,且固定梁与混凝土板通过第一固定铰支座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铰支座设置在固定梁的端部,且第二固定铰支座与固定梁通过铰轴相连接;所述限位支架为第二固定铰支座的一侧,且限位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至地面;所述板车设置在第二固定铰支座的下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所述吊环在混凝土板的上侧共设置有八处,且八处吊环在凝土板上侧左部及右部各有四处呈对称式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所述限位框架为C型钢,且限位框架的侧部焊接有若干处矩形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所述固定支架与限位支架均呈L形板状结构,且固定支架与限位支架的中部均设置有三角形状的加强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所述第一固定铰支座在混凝土板的上侧共设置有两处,且该两处第一固定铰支座均连接有固定梁及第二固定铰支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通过设置多处固定铰支座连接固定梁进行混凝土板的固定,且在固定梁下端的铰支座下设置有板车,其方便混凝土板吊装时固定梁进行移动,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板与固定梁碰撞。
2、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通过在第二铰支座的后侧设置有限位支架,其能够有效提升固定梁的牢固性,防止位移意外。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吊装移动方便,固定性能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吊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A点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混凝土板1、吊环2、限位框架3、固定支架4、固定梁5、第一固定铰支座6、第二固定铰支座7、限位支架8、板车9、钢筋架构101、混凝土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包括:混凝土板1、吊环2、限位框架3、固定支架4、固定梁5、第一固定铰支座6、第二固定铰支座7、限位支架8、板车9、钢筋架构101、混凝土102;混凝土板1包括有钢筋架构101与混凝土102,且钢筋架构101与混凝土102通过浇筑方式相连接;吊环2设置在混凝土板1的上侧,且吊环2与混凝土板1通过浇筑方式相连接;限位框架3设置在混凝土板1的侧部;固定支架4设置在限位框架3的侧部,且固定支架4与限位框架3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固定梁5设置在混凝土板1的上侧,且固定梁5与混凝土板1通过第一固定铰支座6相连接;第二固定铰支座7设置在固定梁5的端部,且第二固定铰支座7与固定梁5通过铰轴相连接;限位支架8为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一侧,且限位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至地面;板车9设置在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下侧。
具体的,吊环2在混凝土板1的上侧共设置有八处,且八处吊环2在凝土板1上侧左部及右部各有四处呈对称式设置,用于混凝土板1的吊装。
具体的,限位框架3为C型钢,且限位框架3的侧部焊接有若干处矩形板,用于连接固定支架4。
具体的,固定支架4与限位支架8均呈L形板状结构,且固定支架4与限位支架8的中部均设置有三角形状的加强板,限位支架8做为定位装置,主要为了保证其混凝土板1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使混凝土板1在安装时处于一种相对垂直的方向,同时限位支架8在地面预先进行固定并进行定位,使之与混凝土板1上安装的第二固定铰支座7有一定的距离,其距离应可以放下一个液压千斤顶的距离(液压千斤顶型号此处未记载),测量混凝土板1垂直度,并通过限位支架8与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液压千斤顶进行微调,调节完成后,在地面打孔并通过螺栓将第二固定铰支座7进行固定,完成固定梁5的下端固定,之后在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后侧地面再次打孔,并通过螺栓将安装限位支架8进行固定即可。
具体的,第一固定铰支座6在混凝土板1的上侧共设置有两处,且该两处第一固定铰支座6均连接有固定梁5及第二固定铰支座7,用于混凝土板1的安装加固。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时,首先搭建钢筋架构101并在钢筋架构101的侧部设置限位框架3,通过固定支架4对限位框架3固定,钢筋架构101内设置有吊环2与第一固定铰支座6,在钢筋架构101内浇筑混凝土102,形成混凝土板1,待混凝土板1干燥后,通过起吊机械连接吊环2对该混凝土板1进行起吊,起吊过程中,需要在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下部放置板车9,用于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移动,使得第二固定铰支座7与混凝土板1形成一定角度,混凝土板1吊装到位安装后,将板车9取走,限位支架8在地面预先进行固定并进行定位,使之与混凝土板1上安装的第二固定铰支座7有一定的距离,其距离应可以放下一个液压千斤顶的距离(液压千斤顶型号此处未记载),测量混凝土板1垂直度,并通过限位支架8与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液压千斤顶进行微调,调节完成后,在地面打孔并通过螺栓将第二固定铰支座7进行固定,完成固定梁5的下端固定,之后在第二固定铰支座7的后侧地面再次打孔,并通过螺栓将安装限位支架8进行固定即可,限位支架8做为定位装置,主要为了保证其混凝土板1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使混凝土板1在安装时处于一种相对垂直的方向。
综上所述:该混凝土墙面板提拔吊装与就位装置,通过设置多处固定铰支座连接固定梁进行混凝土板的固定,且在固定梁下端的铰支座下设置有板车,其方便混凝土板吊装时固定梁进行移动,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板与固定梁碰撞;通过在第二铰支座的后侧设置有限位支架,其能够有效提升固定梁的牢固性,防止位移意外,解决了混凝土板的吊装及就位不够方便,尤其是大面积的混凝土板,安装固定不够方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4150.X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653435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E04G 21/16
专利分类号:E04G21/16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中建五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建五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意一路158号
发明人:汤浪洪;马文斌;宋伟江;莫守红;张旭;宋琳
第一发明人:汤浪洪
当前权利人:中建五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郑隽;吴筱娟
代理机构:43214
代理机构编号: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