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柔体论文_徐尧,周文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柔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系统,模型,柔性,海浪,转向架,起落架。

多柔体论文文献综述

徐尧,周文博[1](2019)在《某型民机起落架多柔体建模及落震仿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柔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一种飞机起落架多柔体ADAMS建模和落震动力仿真方法。为了在落震仿真中考虑起落架弹性模态,将起落架构件离散化并使用NASTRAN进行模态分析生成模态中性文件,再导入ADAMS建立起落架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在缓冲支柱外筒和活塞杆之间添加刚性环,并使用刚柔接触的方法实现两个构件之间的运动约束和接触力传递;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建模及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彭勇,张乔乔[2](2019)在《海浪因素下自动排管系统的多柔体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海浪影响下自动排管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其重要柔性杆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形成自动排管机的多体系统模型,对其进行多柔体动力学仿真并获得其动力学仿真特性曲线,对刚体以及海浪因素下柔体模型运动学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正交实验法在波高、最大摆角和周期等参数不同时,对自动排管机夹持爪的位移、加速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进而,分别就2个主要影响因素垂荡波高和周期及不同横摇相位角对自动排管系统进行精确的多柔体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海浪的影响下,系统的位移精度和惯性发生明显的改变;随着波高、最大摆角和周期等参数的改变,自动排管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呈规律性改变;随着周期的增加和波高的减小,系统的惯性变化越大,当垂荡波高在2~4 m、垂荡周期在10~20 s时,自动排管系统的位移偏差相对较小;随着横摇相位角的改变,当相位角在90°~180°时自动排管系统位移偏差和惯性最大。(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予[3](2019)在《负荷突降工况柴油机曲轴应力多柔体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仿真试验对负荷突降和转速上升2种工况下曲柄销中心和主轴颈中心处的应力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应力图谱进行分析。利用Pro E软件对柴油机运动部件进行叁维建模,并对其进行组装配置。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曲轴的叁维模型,对曲轴的模态进行分析,进而形成曲轴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ADAMS平台建立柴油机运动模型,通过施加约束、运动和载荷,最终形成柴油机的虚拟样机试验平台,得到相应工况下的应力图谱,并加以分析。(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张乔乔[4](2019)在《基于海浪因素下自动排管系统的多柔体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基于海浪影响下自动排管系统的运动学特性,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其重要柔性杆件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形成了自动排管机的多体系统模型;最后对其进行多柔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了运动学仿真曲线,并分别将刚体、柔性体和基于海浪因素下的柔性体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海浪因素下的柔性多体系统的输出响应变化更明显,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自动排管机柔性系统的运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刘红,邓嘉宏,张运城[5](2018)在《应用多体动力学制动器盘片间多柔体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盘式制动器制动过程分析时,难点在于建立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柔性体接触摩擦力,影响制动器性能和可靠性重要因素。根据制动器结构和功能特点,分析制动过程中车轮和制动器的受力情况,结合制动盘片之间正压力和摩擦力实现方法,分析制动器盘片之间柔性体接触摩擦力,采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多柔体分析模型。利用模型对制动过程进行分析,对动摩擦因数、安装误差等影响因素对制动过程对制动性能和振动特性影响,获得制动过程中减速度和角减速度傅里叶变换等参数随时间变化趋势。进行盘式制动器样车测试,并将模型分析结果与试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模型分析与试车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为制动器问题深入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研究手段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6期)

王胜泽,唐华平,李云召,姜永正[6](2019)在《一种地铁转向架的多柔体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加系统真实的研究地铁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从多柔体动力学角度出发,以某B型转向架为例,建立了包含转向架、车体及轨道的多柔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全新的非线性空气弹簧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和部件间运动耦合定义方法,使用轮轴转速驱动和轮轨接触方式进行速度加载,采用显示动力学计算方法,得到动态运行下平稳性指标和动应力并与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建模方法准确可靠,能为转向架动力学研究提供是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谭恳[7](2018)在《索托式柔性防落石缓冲结构多柔体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区交通干线的隧道洞口常常遭遇落石侵袭,为保证运营安全,洞口的落石防护显得异常重要。交通干线洞口常设置防护棚洞结构,但是,目前国内外普遍缺乏对其落石冲击作用及结构动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报道。因此,研究隧道洞口防护对提高落石防护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与理论价值。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索托式柔性缓冲结构,该结构可与既有任意棚洞整合成“柔性缓冲棚洞系统”。论文对索托式柔性缓冲结构展开了非线性多柔体动力学模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落石灾害防治研究背景,对交通干线洞口常用防护棚洞结构的现状展开研究(第1章)。分析了棚洞结构、缓冲层(结构)研究现状,总结了柔性钢棚洞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2.设计建立了索托式柔性缓冲结构体系(第2章)。分析了结构体系组成、结构的受力、传力、缓冲工作特性,提出了与既有典型棚洞结构的整合方法。3.研究了结构单元力学行为,包括环形网变形受力特征,消能器工作原理,支撑绳接触滑移特性(第3章)。研究发现:环形具有弯-拉两阶段变形受力特性。U形消能器的耗能机制为屈服-摩擦混合式耗能,依靠钢棒与销轴摩擦耗能、钢棒变形耗能。4.构建了索托式柔性缓冲结构的多柔体数值模型,开展了落石冲击动力分析,研究了托索式柔性缓冲结构的冲击动力学行为(第4章)。研究表明:冲击区的环形网、支撑绳、柔性支撑、索托柱内力及变形较大,非冲击区受到冲击影响小。系统主要依靠消能构件和环形网吸收能量,而钢丝绳、支撑钢结构耗能极小,支撑钢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5.研究了索托式缓冲结构与钢结构棚洞的整合应用(第5章)。实现了索托式缓冲结构与实际钢棚洞的整合设计,开展了非线性冲击动力分析,研究了柔性防护棚洞的冲击动力响应。研究发现:落石初始动能为1000kJ,柔性防护棚洞仍然可以实现自清理功能,未发生结构性破坏;柔性缓冲结构具有“分区受力”特征,非冲击接触区受落石冲击影响较小;柔性防护棚洞可依靠消能构件和环形网吸收落石冲击能量,规避结构的损伤耗能;合理的设置,可保证钢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可实现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宣贺,华青松,张洪信,程联军,赵清海[8](2018)在《立卧进给系统多柔体模型丝杠振动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精密立式和高精密卧式机床为研究对象,利用FEM技术建立高精密立式和卧式机床的进给系统刚性模型,然后利用VP技术对各零部件进行网格划分,替换刚性体,建立起进给系统多柔体模型。通过添加不同方向的切削力分别建立高精密立式和卧式机床多柔体模型。研究立式机床和卧式机床进给系统丝杠振动特性的不同,对比其在一定范围内的精确度,以选择合适的机床。论文中选择高精度的卧式机床。(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李楠,韦灼彬,何学军,张世云,任爱娣[9](2018)在《海上补给高架索多柔体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高架索多体动力学模型无法模拟高架索在外部扭矩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和扭转变形的力学特性问题,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浮动坐标系和平移模态矢量阵理论将绳索单元柔性化,建立了高架索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海上航行横向干货补给装置中的高架索进行了模拟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高架索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海上补给高架索的横向高频振荡、轴向动张力振动、弹性性能叁大动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许梁,吕佩师,李文伟[10](2018)在《基于多柔体动力学分析的滚筒洗衣机临界转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多柔体动力学分析入手,计算了滚筒洗衣机的临界转速,并与不考虑陀螺效应影响的模态分析固有频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考虑陀螺效应后,滚筒洗衣机临界转速降低,基于安全设计,临界转速分析应考虑陀螺效应影响,并由此提供了一种求解洗衣机临界转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多柔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海浪影响下自动排管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其重要柔性杆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形成自动排管机的多体系统模型,对其进行多柔体动力学仿真并获得其动力学仿真特性曲线,对刚体以及海浪因素下柔体模型运动学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正交实验法在波高、最大摆角和周期等参数不同时,对自动排管机夹持爪的位移、加速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进而,分别就2个主要影响因素垂荡波高和周期及不同横摇相位角对自动排管系统进行精确的多柔体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海浪的影响下,系统的位移精度和惯性发生明显的改变;随着波高、最大摆角和周期等参数的改变,自动排管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呈规律性改变;随着周期的增加和波高的减小,系统的惯性变化越大,当垂荡波高在2~4 m、垂荡周期在10~20 s时,自动排管系统的位移偏差相对较小;随着横摇相位角的改变,当相位角在90°~180°时自动排管系统位移偏差和惯性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柔体论文参考文献

[1].徐尧,周文博.某型民机起落架多柔体建模及落震仿真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2].彭勇,张乔乔.海浪因素下自动排管系统的多柔体动力学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陈予.负荷突降工况柴油机曲轴应力多柔体动力学分析[J].船舶工程.2019

[4].张乔乔.基于海浪因素下自动排管系统的多柔体动力学分析[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5].刘红,邓嘉宏,张运城.应用多体动力学制动器盘片间多柔体建模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6].王胜泽,唐华平,李云召,姜永正.一种地铁转向架的多柔体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

[7].谭恳.索托式柔性防落石缓冲结构多柔体动力学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8

[8].宣贺,华青松,张洪信,程联军,赵清海.立卧进给系统多柔体模型丝杠振动仿真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8

[9].李楠,韦灼彬,何学军,张世云,任爱娣.海上补给高架索多柔体动力学模型[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8

[10].许梁,吕佩师,李文伟.基于多柔体动力学分析的滚筒洗衣机临界转速研究[J].家电科技.2018

论文知识图

单柔体集中质量樟型链传动七刚体模型新型齿形链传动接触冲击模型碑有限元模型模态频率连杆L1刚性点与变形点位移比较

标签:;  ;  ;  ;  ;  ;  ;  

多柔体论文_徐尧,周文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