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共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培育的对策探析

新时代公共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培育的对策探析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2019年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公共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研究”,

项目编号:YJSCX2019-140HLJU

摘要:公共政策调整是政策变迁的重要阶段,关系着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时,社会心态作为社会心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政策调整效果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增加。如何处理好公共政策调整与社会心态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公众利益诉求的满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目前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公共政策调整中引导良性社会心态的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公共政策;社会心态

前言: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共十九大报告为公共政策过程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这对于推动我国治理现代化及满足公众利益需求均具有重要意义。注重公共政策的全过程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旨在借助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调整及监测等环节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实现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对当下公共政策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心态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国情得出相关结论,以此为进一步把握新时代我国公共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发展趋势提供意见参考。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政策作为推进改革进程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态建设的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整个政策过程的成败也关乎着社会某一具体领域的未来走向。同时,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心态逐渐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引导积极的社会心态既有助于协调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也对政策的再实施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一方面,在新形势下,政策调整前后应充分考虑社会心态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社会心态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策实施的有效程度,能够为公共政策评估提供参考。

一、新时代视角下公共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

公共政策调整既要求满足公众合理诉求,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调控社会利益关系及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新目标对公共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改进,从而增强政策活动实施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新时代公共政策调整的现状分析

政策调整活动涉及政策多个方面的不同层次。当前,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在理解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有效开展。一项有效的公共政策是综合政策目标及公众利益后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结果,因此,对新时代的政策调整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求,进而推动政策活动的有序进行。具体来说,新时代的公共政策调整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公共政策调整的目标更具公共性。新时代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于政策活动的冗余环节进行了科学有效的删减和调整,以保证政策目标清晰明了,表明了国家在持续推动社会治理上的坚强决心。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公共政策在整体实施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目标层面上来看,政策调整目标的公共性正在提升。过去,在多重利益的影响公共政策过程中常出现目标分散、权力失衡等问题,忽视政策执行的真正意义。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提升公共政策调整目标的公共性有助于各项民生问题的解决。以201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策调整导向来看,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在今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及普遍性,重视“三农”、民生等领域问题的改善。由此,这便为接下来我国的具体政策活动明确了政策目标及行动要求,也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不竭动力。

第二,政策调整的势头强劲,但风险意识不足。新时代为社会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还是社会组织的利益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及时有力的回应。诸如网约车监管、电信企业错收费行为等社会问题均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回应与调整。可见,新时期我国对于不同群体利益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同时政策调整的及时性体现出政府部门执行力度之大、劲头之足,但当下我国公共政策活动中仍然存在风险意识不足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群体事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2018年5月27日发生的六安市部分教师集体上访事件,虽然上访教师所在的两个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工资政策,但事件发生后迅速上升为互联网舆论事件且有关部门回应迟缓,因而新时期政策活动的开展需要强劲的动力,同时也离不开必要的风险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

第三,公众参与能力增强,但政策信息公开力度有限。十九大以来,群众听政问政、领导干部进基层等环节切实保障了公民对于公共政策调整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很多政策在制定、执行与监测等环节均重视群众利益诉求,在极大程度上反映民意、关注民生。然而,在公民参与能力增强的同时,长期以来限制公民参与的信息公开问题仍然存在,公民在政策内容理解范围上受到限制,导致政府与公民之间在政策解读过程中出现偏差。

第四,政府绩效评估为新时代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绩效评估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对效果进行适当的评估判断,以此改进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伴随着绩效评估的科学化、民主化及主体多元化,新时代政策调整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多,如政策调整过程中容易出现“形象工程”、庸官懒政等行为。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对公平与效率重视程度的加深,政策活动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压力也在增加,不仅要保证公共政策调整的群体利益要全覆盖,而且要格外注重后续监测环节中绩效考核的影响力。

(二)公共政策调整中关注社会心态的现实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政策调整过程需要我们对社会心态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等条件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从政策主体的角度来看,关注社会心态有助于及时了解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为下一步的政策优化做出合理判断和改进;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看,了解社会心态有助于公众更有效地表达自身需要,实现政策活动的高效参与。

一是体现政策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必然要求。一般来说,积极稳定的社会心态代表着政策调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从政策自身来看,政策方案的调整既要体现国家及政府的意志,又要符合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这样的双重维度需要我们在政策调整中充分关注社会心态的变化。与此同时,政策调整作为一个适应性过程,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实际进行适当的考量和评估,因而加强社会心态培育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政策调整中存在的风险和危机,但其能够为公共政策的展开提供有力参考,有助于彰显政策调整的及时性及正当性。

二是维护良好公共关系的现实需要。政策调整多涉及政策内容、政策方案与目标群体的变动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既要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又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对政策调整的满意程度。这就需要政策调整人员将社会心态的各影响要素考虑其中。分析政策调整前后的社会心态,有助于政府部门透过多种社会心态表现对政策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行针对性地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通过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实现与公众之间的良好互动,进而在调动社会成员政策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优化政策部门的社会形象。

三是实现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公共政策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实施的准确性,那么政策调整活动也要围绕社会的长效发展而展开。关注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既是政策有效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共政策的优化是一项长期而动态的活动,在结合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要素的条件下,借助社会心态的辅助分析,能够在政策调整初期发现由政策调整引发的典型社会问题,降低群体性事件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在缓和社会矛盾的同时为公共政策调整营造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当前公共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培育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环境,我们应该意识到当前的政策调整仅考虑政策内部因素是不够的。消极的社会心态不仅会引发一定的问题,同时也对公共政策的调整带来阻碍。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新时代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培育存在以下困境或问题:

(一)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重视程度不足

政策调整需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同时公共政策的有效性离不开政策主体的高度配合。作为政策活动中的重要人力资源,政策调整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政策的落实程度及最终效果。在思想观念上,当前政策调整人员对于社会心态的重视程度不高,且对于社会心态的关注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将政策活动中反映出的社会心态问题应用到以后的政策调整环节中;在工作作风上,由于受到个人利益的驱使而忽略社会心态的变化,在实际的政策调整中忽视公众利益,进而影响了政策调整的有序进行。

(二)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表达渠道有限

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需要借助一定的渠道才能得以表现出来。政策调整不仅要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也要考虑社会公众对于政策内容的调整接受程度。现阶段,我国政策调整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渠道较为单一,且多以电话、信访、接待日等传统方式为主,加之公众表达能力的差异导致社会心态问题难以通过明确集中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来,也为后续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问题的分析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三)缺乏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专项人才

当前,国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不断加强,对公共政策优化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但从政策活动内部系统来看,目前我国政策调整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社会心态专项人才队伍,而剖析社会心态变化对于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在逐步增大,反过来政策调整的效果也借助社会心态走向得以体现,那么这就对政策调整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公共政策活动的流程来看,在政策调整中并没有将社会心态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在政策执行人员中缺少一支全面专业的社会心态专项人才队伍,这也对社会心态的分析和引导带来一定的阻碍。

三、新时代公共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培育的对策

在社会治理深入开展的进程中,如何将公共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问题与社会公众利益诉求相结合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根据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实际,在考虑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问题的特点、成因及所处困境的基础上,可以从政策调整中的三阶段得出社会心态引导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培育意识

新时代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高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培育意识有助于促进社会长期稳定,推动公共政策调整方案的有效实施,这就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突出社会心态培育意识的影响力。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心态培育意识和相应的问题处理能力,注重政策调整阶段主体人员社会心态培育的技能培养,将政策调整中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注重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的整体变化。过去,由公共冲突引发的群体事件背后反映的是部分群体利益的纷争,而在这些纷争的开端,人们往往忽视了社会心态的初期变动。最后,利用大数据等必要的分析工具辅助了解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新时代,公共政策的各项活动也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支持。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加入大数据辅助社会心态走向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时丰富政策内容,提升政策调整效率,从而进一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以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二)完善政策调整前的社会心态指标体系

为了对社会心态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和测量,需要在政策调整活动进行之前形成一系列的社会心态指标体系。一是要明确公共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测量所需的各项指标。现阶段,新时期的社会心态具有群体性、传播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在政策调整前,我们应将影响这一过程的社会心态的诸多要素考虑其中,以使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指标体系更加完善。也就是说,既要涵盖社会心态的多项分析指标,同时也要符合政策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实际要求。二是增强社会心态指标与政策调整中公众诉求的契合度。公共政策调整活动的开展,既要体现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同时更要与公众利益诉求相呼应。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已发生转化,这也意味着社会成员对于公共政策调整有着更高的期待,也就需要政策调整前的社会心态指标体系将群体多样性与需求多元化融入其中,重视不同群体的多重社会心态,进而协调好各群体间的共同利益诉求,为政策活动的再实施做好准备。

(三)加强政策调整后社会心态的监测工作

社会心态监测作为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分析的必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和改善政策偏差,加快政策调整主体责任落实。过去,由于政策本身的特性及相关人员的怠慢、功利等失职行为,造成政策变迁后并没有体现出明显效果。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加强社会心态监测不仅是政策调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由此,推进公共政策调整中的社会心态能够将社会心态中科学高效的指标体系整合于政策活动的各项环节之中,进而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使公共政策活动从根本上符合新时代的公众诉求。

(四)重视政策调整全过程中的绩效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多项环节中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这与之前十八届三中全会“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形成呼应。政策调整作为执行效果的优化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和改善政策偏差,但过去由于政策本身的特性及相关人员的怠慢、功利等失职行为,造成政策变迁后并没有体现出明显效果。由此,推进公共政策调整中的绩效管理能够将科学高效的指标体系整合于政策提调整活动的各项环节之中,进而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强化社会心态在政策调整中的重要影响,使政策活动从根本上符合新时代的公共诉求。

结语: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公共政策调整应充分重视社会心态的变化及发展规律。优化公共政策过程,需要考虑社会发展中的诸多要素。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充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成果,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变化的各项指标,在公共政策调整活动中建立完善的社会心态测量及评估体系,以增强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实现社会的长远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玲,梁疏影.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J].行政论坛,2018,25(04):70-75.

[2]王俊秀.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社会心态[J].江苏社会科学,2018(01):24-33.

[3]张志安,张美玲.网民社会心态与舆论引导范式转型[J].社会科学战线,2016(05):143-149.

[4]徐顽强,李敏.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与行为悖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8(03):50-56.

作者简介:朱莹莹(1994.11-),女,黑龙江省大庆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

标签:;  ;  ;  

新时代公共政策调整中社会心态培育的对策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