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尼克松访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尼克松,基辛格,周恩来,外交,之旅,中国,大使级。
尼克松访华论文文献综述
丰家卫[1](2019)在《鲁培新:周总理巧妙送出旅美大熊猫》一文中研究指出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乘坐专机在北京机场准时着陆。中美破冰,举世瞩目。外交无小事,礼仪必先行。曾在外交部礼宾司工作20多年的老外交官鲁培新当时参与了尼克松来访的接待工作。当时中美尚未正式建交,中方如何接待尼克松?军乐团(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08-19)
理查德·尼克松[2](2019)在《尼克松访华日记再现“破冰之旅”》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的话: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飞机降落北京,飞行时长不过十几个小时,但尼克松的这次旅程却用了22年的时间。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外交关系,由此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9-05-14)
何慧[3](2018)在《美国工会为什么反对尼克松访华——以“劳联——产联”主席乔治·米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劳联—产联"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工会组织,作为劳联—产联的主席,乔治·米尼对尼克松总统开启新的中美关系持反对态度,其原因既在于他坚持反苏反共的冷战思维,也与党派和选举政治有关。米尼反对尼克松访华既反映他个人的立场,也折射出一部分美国工人对世界和中国的认知。回顾这段历史可使我们对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有更清醒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冷战国际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秉泽[4](2018)在《尼克松访华前的秘密外交往事(下)》一文中研究指出秘密外交自古有之,近代以前,外交通行的规则都是秘密外交,由少数大臣策划于密室。现代以来,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大量外交活动,都是全程公开报道,甚至是电视网络直播,这在形式上基本已经废除秘密外交。但实际上,完全透明公开的外交是不可能的,外交通常都是"水面下的运作",公开活动已经是外(本文来源于《保密工作》期刊2018年09期)
秉泽[5](2018)在《尼克松访华前的秘密外交往事(上)》一文中研究指出秘密外交自古有之,近代以前,外交通行的规则都是秘密外交,由少数大臣策划于密室。现代以来,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大量外交活动,都是全程公开报道,甚至是电视网络直播,这在形式上基本已经废除了秘密外交。但实际上,完全透明公开的外交是不可能的,外交通常都是"水面下的运作",公开活动已经是外交的成果而不是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外交都是"秘密"的。回顾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的一次秘密访华,开启了中(本文来源于《保密工作》期刊2018年08期)
王梦悦[6](2018)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接待准备工作幕后珍闻》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委要求:"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1972年,对于前来实现"中美破冰"之旅的尼克松总统的来访,是中美关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所以周恩来总理对接待准备工作逐一安排、核准并亲自圈定。1971年12月初,由周恩来亲自审定接待尼克松一行的16字方针,即"不冷不热,不亢不卑,待之以礼,不强加人"。他强调,对尼克松总统的接待,一定要反映出无产阶级的原则、作风和严格的纪律,一切事情要有条(本文来源于《金秋》期刊2018年11期)
刘怡[7](2018)在《震撼世界的“破冰” 尼克松访华成行前后》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世界外交史上最富幽默性的事件之一,以至于时隔40余年,双方当事人依然会对此忍俊不禁。1969年12月3日夜间,波兰首都华沙大雪纷飞。在中央车站东侧的文化科学宫地下一层,由南斯拉夫大使馆主办的一场外贸服装展示会正在进行,受邀前来观看的各国外交使节人头攒动。从签到后的第一分钟起,美国大使小沃尔特·斯托塞尔(Walter J.Stoessel,Jr.)及其随员、使馆二秘西蒙斯就在寻找一个熟人——中国驻波兰大使馆译(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8年06期)
俞颖颖[8](2018)在《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在尼克松访华上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是我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人。毛泽东外交思想是作为马克恩主义和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准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辟分析国际形势与时代特征,深入揭示并总结新旧中国的国家性质与外交实践而形成的外交理论体系。在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的严峻考验,外交战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尼克松访华"事件就明显体现了他的外交思想。在文革后期,中共开始考虑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中美之间多次展开秘密谈判。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8年03期)
陈勃,杨恩璞[9](2017)在《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一文中研究指出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是震惊世界的重大新闻,不仅开创中美两国关系新局面,而且对调整国际关系,巩固世界和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当年世界各大着名媒体云集北京,把无数的镜头瞄准了美国总统来华的破冰之旅,陈勃同志也参加了我国新华社对该次外事活动的筹备和拍摄。陈勃从1940年代就从事新闻摄影报道,作为老记者他谙熟:选择好典型瞬间,是新闻摄影成功的关键。所以他拍摄时做好一切准备,在尼克松走下"总统一号"专机,向周恩来总理走去准备握手的一刻适时地按下了(本文来源于《海峡影艺》期刊2017年03期)
徐隆彬[10](2017)在《从解密档案看美苏当年围绕尼克松访华进行的博弈》一文中研究指出1971年7月中美达成的尼克松访华协议引起苏联的忧惧,为了消除苏联的忧惧心理,使美苏关系不因这一协议的达成而恶化,从而确保美国政府既定的"尼克松主义"的实施,美国一方面竭力向苏方表白和论证美中关系的改善决不会损害苏联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佯装坦诚地向苏方及时通报美中之间进行的各次接触。然而美国的这些做法并不能消除苏联对美国联华抗苏的担忧,故而它对美国使出了如下招数:一再告诫美方,倘美国联华抗苏,必会恶化美苏关系,且为苏联所不容;在越南问题上大做文章,阻止美中在反苏基础上接近;利用苏美最高会晤限制尼克松在中美最高会晤中的行为,削弱中美最高会晤的成果;以敲山震虎和挑拨离间的方式破坏尼克松访华后可能出现的中美反苏合作。(本文来源于《西伯利亚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尼克松访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编者的话: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飞机降落北京,飞行时长不过十几个小时,但尼克松的这次旅程却用了22年的时间。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外交关系,由此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尼克松访华论文参考文献
[1].丰家卫.鲁培新:周总理巧妙送出旅美大熊猫[N].北京日报.2019
[2].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访华日记再现“破冰之旅”[N].环球时报.2019
[3].何慧.美国工会为什么反对尼克松访华——以“劳联——产联”主席乔治·米尼为例[J].冷战国际史研究.2018
[4].秉泽.尼克松访华前的秘密外交往事(下)[J].保密工作.2018
[5].秉泽.尼克松访华前的秘密外交往事(上)[J].保密工作.2018
[6].王梦悦.1972年尼克松访华接待准备工作幕后珍闻[J].金秋.2018
[7].刘怡.震撼世界的“破冰”尼克松访华成行前后[J].国家人文历史.2018
[8].俞颖颖.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在尼克松访华上的体现[J].青春岁月.2018
[9].陈勃,杨恩璞.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J].海峡影艺.2017
[10].徐隆彬.从解密档案看美苏当年围绕尼克松访华进行的博弈[J].西伯利亚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