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人民医院262500
摘要:目的讨论心内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病区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风险管理干预。结果试验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风险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在心内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内病区;护理效果
心内病区是医疗风险事件及安全事故多发的病区之一,其收治的患者其年龄较大、病情发展较为迅速,所以如何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我科护理人员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内患者护理工作中,在提高护理效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作用明显。本文重点分析心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心内病区住院的患者10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758例,女322例,年龄32~91岁,平均年龄(72.68±2.33)岁。采用等组试验法设计,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540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同病区患者540例设为试验组,2组年龄、性别、病种、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涉及护理人员9人,均为女性,年龄20~41岁,30岁以上3人,30岁以下6人;大专以上学历7人,中专学历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初级以下职称5人。
1.2方法
所有患者全部实施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环境、治疗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并且对相应的规章制度经过斟酌商讨后进行完善,由科室的负责人、护士长等管理层构建监督小组,加强监督,保证护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加强病房的管理措施,使护理人员自觉从思想上提高对病房管理的责任感。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及时观察,要细心,有耐心,最大程度上消除病房的风险隐患。
1.2.2全面落实评估制度。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提出并制定针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不同风险管理预案。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自身情况建立各种风险应急预案。如:突发情况抢救预案、患者突发性死亡预案、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并发症处理预案、设备与仪器故障预案等,另外加强在不同风险事件中护理人员的协作性。
1.2.3为患者建立个人风险档案,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情况与护理重点。每天值班的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风险档案的记录交接工作,争取不再细节上出现疏漏;保证患者入院后各阶段全面实施贯彻护理风险管理,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做出调整,避免发生风险事件。
1.2.4加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针对护理人员制定出相关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加强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协作性。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定期组织护理质量考核,提高护理知识与护理技术,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这就需要组织好全体护理人员开展深化学习,强化各方面的基础护理知识,促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到护理风险管理的模式当中。
1.3评价标准
(1)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具体按照基础护理质量指标来进行,构建科室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以此统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主要交由当班护理人员负责进行填报和统计。(2)满意度评估,主要按照科内统一制定的满意度评分标准来进行,具体指标包含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交流技巧、护理服务态度以及基础护理情况等多达30个项目的评估内容。满分为100分,具体由护士长按月进行,统计好两组患者的平均分值。(3)患者投诉率,主要设立相应的登记表,专门用于接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由此统计好两组患者护理投诉的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X?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名称及例数:药物使用错误4例、高危药物外渗5例、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1例、压疮1例、患者跌倒3例、皮肤损伤3例、转运意外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名称及例数:高危药物外渗1例、患者跌倒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投诉率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投诉有:护理技术1宗,住院环境1宗,服务态度2宗。试验组0投诉。见表1。
表1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投诉率比较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内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该类疾病的患者其年龄较大的居多,因此给临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针对患者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在院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根据本文研究可得出,试验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试验组也优于对照组。说明,风险管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针对心内病区,以往都是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找出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问题的管理模式,在整个管理过程当中,显得过于被动,可谓治标不治本,因此所取得的管理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运用,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具体通过设立相应的监管和质控标准,贯彻并实施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通过对不良事件报告的数据统计,总结分析出整个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及所造成的后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处理措施,促使此类问题能够在根本上获得解决,最终实现护理质量的显著提升。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本院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而试验组患者则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新模式。结果表明: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等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当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海燕.风险管理对普外科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6:7741.
[2]金贤华.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5,(23):231-235.
[3]言克莉,顾则娟,李金花,张嘉,王艳.应用护理质量指标提高静脉化疗护理质量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03:232-234.
[4]库尔班江?艾麦提.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09:404-405.
[5]刘妙盛.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8: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