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论文和设计-邓鑫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包括泥土层,储放槽,透水土功布,分类板,输送头,进水头,出水头,鹅软石层,第一砂石层,第二砂石层,种植漂浮板架结构,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的储放槽开设在泥土层的内部;所述的透水土功布铺设在储放槽的内部,并分别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固定住;所述的分类板浇筑在储放槽内壁的左侧;所述的输送头镶嵌在分类板内部的下侧。本实用新型种植漂浮板架结构的设置,在使用时,能够随之在种植槽内种植荷叶或者芦苇等植物,进而能够通过植物起到净化的功能,且增加了净化效果和净化方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包括泥土层(1),储放槽(2),透水土功布(3),分类板(4),输送头(5),进水头(6),出水头(7),鹅软石层(8),第一砂石层(9),第二砂石层(10),种植漂浮板架结构(11),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13),第一紧固螺栓(14)和第二紧固螺栓(15),所述的储放槽(2)开设在泥土层(1)的内部;所述的透水土功布(3)铺设在储放槽(2)的内部,并分别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4)和第二紧固螺栓(15)固定住;所述的分类板(4)浇筑在储放槽(2)内壁的左侧;所述的输送头(5)镶嵌在分类板(4)内部的下侧;所述的进水头(6)镶嵌在泥土层(1)的左上部;所述的出水头(7)镶嵌在泥土层(1)的右端;所述的鹅软石层(8)铺设在储放槽(2)内部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砂石层(9)铺设在鹅软石层(8)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二砂石层(10)铺设在第一砂石层(9)的上表面;所述的种植漂浮板架结构(11)安装在储放槽(2)内;所述的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安装在储放槽(2)内;所述的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13)安装在储放槽(2)内;所述的种植漂浮板架结构(11)包括连接盒(111),种植槽(112),透水孔(113),分类边(114),气囊(115)和连接绳(116),所述的连接盒(111)放置在储放槽(2)内的左侧上部;所述的种植槽(112)开设在连接盒(111)内部的上侧;所述的透水孔(113)开设在连接盒(111)内部的下侧;所述的气囊(115)胶接在连接盒(111)的外壁上;所述的连接绳(116)胶接在气囊(115)和气囊(115)之间。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包括泥土层(1),储放槽(2),透水土功布(3),分类板(4),输送头(5),进水头(6),出水头(7),鹅软石层(8),第一砂石层(9),第二砂石层(10),种植漂浮板架结构(11),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13),第一紧固螺栓(14)和第二紧固螺栓(15),所述的储放槽(2)开设在泥土层(1)的内部;所述的透水土功布(3)铺设在储放槽(2)的内部,并分别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4)和第二紧固螺栓(15)固定住;所述的分类板(4)浇筑在储放槽(2)内壁的左侧;所述的输送头(5)镶嵌在分类板(4)内部的下侧;所述的进水头(6)镶嵌在泥土层(1)的左上部;所述的出水头(7)镶嵌在泥土层(1)的右端;所述的鹅软石层(8)铺设在储放槽(2)内部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砂石层(9)铺设在鹅软石层(8)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二砂石层(10)铺设在第一砂石层(9)的上表面;所述的种植漂浮板架结构(11)安装在储放槽(2)内;所述的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安装在储放槽(2)内;所述的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13)安装在储放槽(2)内;所述的种植漂浮板架结构(11)包括连接盒(111),种植槽(112),透水孔(113),分类边(114),气囊(115)和连接绳(116),所述的连接盒(111)放置在储放槽(2)内的左侧上部;所述的种植槽(112)开设在连接盒(111)内部的上侧;所述的透水孔(113)开设在连接盒(111)内部的下侧;所述的气囊(115)胶接在连接盒(111)的外壁上;所述的连接绳(116)胶接在气囊(115)和气囊(115)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包括第一收集网(121),组装绳(122),第二收集网(123),第三收集网(124),固定绳(125)和连接套(126),所述的第一收集网(121)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组装绳(122)与第二收集网(123)和第三收集网(124)连接;所述的固定绳(125)分别系解在第二收集网(123)的左端和第三收集网(124)的右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13)包括横管(131),输送组装管(132),连接阀(133),喷洒头(134),左连接盖(135)和右连接盖(136),所述的输送组装管(132)穿过泥土层(1),并焊接在横管(131)的前表面中间部位;所述的喷洒头(134)焊接在横管(131)的下端;所述的左连接盖(135)和右连接盖(136)分别螺纹连接在横管(131)的左右两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盒(111)内部的种植槽(112)通过透水孔(113)与储放槽(2)的左侧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115)设置有多个,并设置在连接盒(111)的外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类边(114)分别一体化设置在种植槽(112)内壁的左右两侧和中间部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收集网(121)、第二收集网(123)和第三收集网(124)网孔的直径设置为一毫米至三毫米,所述的第一收集网(121)、第二收集网(123)和第三收集网(124)分别采用尼龙网。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套(126)系解在固定绳(125)的外侧,并套接在分类板(4)外壁的上部和螺栓安装在储放槽(2)内壁的右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管(131)设置在储放槽(2)的内部,并通过储放槽(2)与储放槽(2)连通。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阀(133)螺纹连接在输送组装管(132)和输送组装管(132)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雨水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成为很多城市的痼疾,因此,要想不在“城中看海”,并不仅仅是进行管道扩容这么简单,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够用,而且这种模式让城市里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其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例如,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因此,海绵城市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从而促进雨水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而实现了国家对城市雨洪管理提出的高标准和新要求,如果将大部分雨水留下而不是排走,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就是说,‘海绵城市’有望将原来大量排至管渠末端的水提前通过吸收、存蓄、渗透等环节消化掉,成为破解‘逢雨必涝’的有效途径,而不是靠修大的排水管,雨水净化是指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并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达到符合使用标准的系统,收集的雨水大致分为两类,屋顶雨水和路面雨水,考虑到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情况较严重,收集到的雨水杂质较多,污染物源复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720755918.6,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包括按雨水径流方向且呈阶梯状依次设置的沉砂池、前置塘和渗透塘,沉砂池的入水口与用于地表雨水汇流的管或沟相连,沉砂池与前置塘之间堆积有用于过滤雨水的碎石,前置塘与渗透塘之间采用由种植土形成的堤坝隔开,渗透塘的塘底自下而上依次为泥土基层、过滤介质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土层,过滤介质层和透水土工布延伸至所述堤坝内,渗透塘的出水端设有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的排放管,渗透塘内设有连接排放管的水平放空管和竖向溢流管。

但是,现有的雨水净化结构还存在着不具备收集下落的树叶等杂物、净化效果较差和净化方式单一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雨水净化结构不具备收集下落的树叶等杂物、净化效果较差和净化方式单一的问题。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包括泥土层,储放槽,透水土功布,分类板,输送头,进水头,出水头,鹅软石层,第一砂石层,第二砂石层,种植漂浮板架结构,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的储放槽开设在泥土层的内部;所述的透水土功布铺设在储放槽的内部,并分别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固定住;所述的分类板浇筑在储放槽内壁的左侧;所述的输送头镶嵌在分类板内部的下侧;所述的进水头镶嵌在泥土层的左上部;所述的出水头镶嵌在泥土层的右端;所述的鹅软石层铺设在储放槽内部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砂石层铺设在鹅软石层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二砂石层铺设在第一砂石层的上表面;所述的种植漂浮板架结构安装在储放槽内;所述的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安装在储放槽内;所述的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安装在储放槽内;所述的种植漂浮板架结构包括连接盒,种植槽,透水孔,分类边,气囊和连接绳,所述的连接盒放置在储放槽内的左侧上部;所述的种植槽开设在连接盒内部的上侧;所述的透水孔开设在连接盒内部的下侧;所述的气囊胶接在连接盒的外壁上;所述的连接绳胶接在气囊和气囊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包括第一收集网,组装绳,第二收集网,第三收集网,固定绳和连接套,所述的第一收集网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组装绳与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连接;所述的固定绳分别系解在第二收集网的左端和第三收集网的右端。

优选的,所述的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包括横管,输送组装管,连接阀,喷洒头,左连接盖和右连接盖,所述的输送组装管穿过泥土层,并焊接在横管的前表面中间部位;所述的喷洒头焊接在横管的下端;所述的左连接盖和右连接盖分别螺纹连接在横管的左右两端。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盒内部的种植槽通过透水孔与储放槽的左侧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气囊设置有多个,并设置在连接盒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分类边分别一体化设置在种植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和中间部位。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网孔的直径设置为一毫米至三毫米,所述的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分别采用尼龙网。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套系解在固定绳的外侧,并套接在分类板外壁的上部和螺栓安装在储放槽内壁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的组装绳分别与第一收集网的左右两端、第二收集网的右侧和第三收集网的左侧系解。

优选的,所述的横管设置在储放槽的内部,并通过储放槽与储放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阀螺纹连接在输送组装管和输送组装管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盒内部的种植槽通过透水孔与储放槽的左侧连通,在使用时,能够随之在种植槽内种植荷叶或者芦苇等植物,进而能够通过植物起到净化的功能,且增加了净化效果和净化方式。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囊设置有多个,并设置在连接盒的外壁上,在使用时,能够随之使连接盒漂浮起来,且方便的进行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分类边分别一体化设置在种植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和中间部位,在种植植物时,能够起到分类的功能,且便于进行种植不同的植物。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网孔的直径设置为一毫米至三毫米,所述的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分别采用尼龙网,在使用时,能够随之收集下落的树叶等杂物,且便于进行收集并处理,进而避免了需要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打捞并清理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套系解在固定绳的外侧,并套接在分类板外壁的上部和螺栓安装在储放槽内壁的右侧,在使用时,能够随之拆卸该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且便于收集并处理该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上的杂物,进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组装绳分别与第一收集网的左右两端、第二收集网的右侧和第三收集网的左侧系解,能够更加合理的使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进行组装的工作。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管设置在储放槽的内部,并通过储放槽与储放槽连通,在使用时,能够随之注入药物进行过滤来进行过滤,且增加了净化方式和效果。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阀螺纹连接在输送组装管和输送组装管之间,有利于更加合理的进行密封和输送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种植漂浮板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泥土层;2、储放槽;3、透水土功布;4、分类板;5、输送头;6、进水头;7、出水头;8、鹅软石层;9、第一砂石层;10、第二砂石层;11、种植漂浮板架结构;111、连接盒;112、种植槽;113、透水孔;114、分类边;115、气囊;116、连接绳;12、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1、第一收集网;122、组装绳;123、第二收集网;124、第三收集网;125、固定绳;126、连接套;13、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131、横管;132、输送组装管;133、连接阀;134、喷洒头;135、左连接盖;136、右连接盖;14、第一紧固螺栓;15、第二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包括泥土层1,储放槽2,透水土功布3,分类板4,输送头5,进水头6,出水头7,鹅软石层8,第一砂石层9,第二砂石层10,种植漂浮板架结构11,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13,第一紧固螺栓14和第二紧固螺栓15,所述的储放槽2开设在泥土层1的内部;所述的透水土功布3铺设在储放槽2的内部,并分别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4和第二紧固螺栓15固定住;所述的分类板4浇筑在储放槽2内壁的左侧;所述的输送头5镶嵌在分类板4内部的下侧;所述的进水头6镶嵌在泥土层1的左上部;所述的出水头7镶嵌在泥土层1的右端;所述的鹅软石层8铺设在储放槽2内部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砂石层9铺设在鹅软石层8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二砂石层10铺设在第一砂石层9的上表面;所述的种植漂浮板架结构11安装在储放槽2内;所述的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安装在储放槽2内;所述的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13安装在储放槽2内;所述的种植漂浮板架结构11包括连接盒111,种植槽112,透水孔113,分类边114,气囊115和连接绳116,所述的连接盒111放置在储放槽2内的左侧上部;所述的连接盒111内部的种植槽112通过透水孔113与储放槽2的左侧连通,在使用时,能够随之在种植槽112内种植荷叶或者芦苇等植物,进而能够通过植物起到净化的功能,且增加了净化效果和净化方式;所述的种植槽112开设在连接盒111内部的上侧;所述的透水孔113开设在连接盒111内部的下侧;所述的分类边114分别一体化设置在种植槽112内壁的左右两侧和中间部位,在种植植物时,能够起到分类的功能,且便于进行种植不同的植物;所述的气囊115胶接在连接盒111的外壁上;所述的气囊115设置有多个,并设置在连接盒111的外壁上,在使用时,能够随之使连接盒111漂浮起来,且方便的进行使用;所述的连接绳116胶接在气囊115和气囊115之间。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包括第一收集网121,组装绳122,第二收集网123,第三收集网124,固定绳125和连接套126,所述的第一收集网121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组装绳122与第二收集网123和第三收集网124连接;所述的第一收集网121、第二收集网123和第三收集网124网孔的直径设置为一毫米至三毫米,所述的第一收集网121、第二收集网123和第三收集网124分别采用尼龙网,在使用时,能够随之收集下落的树叶等杂物,且便于进行收集并处理,进而避免了需要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打捞并清理的问题;所述的组装绳122分别与第一收集网121的左右两端、第二收集网123的右侧和第三收集网124的左侧系解,能够更加合理的使第一收集网121、第二收集网123和第三收集网124进行组装的工作;所述的固定绳125分别系解在第二收集网123的左端和第三收集网124的右端;所述的连接套126系解在固定绳125的外侧,并套接在分类板4外壁的上部和螺栓安装在储放槽2内壁的右侧,在使用时,能够随之拆卸该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且便于收集并处理该漂浮杂物收集网架结构12上的杂物,进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喷洒输送药物管架结构13包括横管131,输送组装管132,连接阀133,喷洒头134,左连接盖135和右连接盖136,所述的横管131设置在储放槽2的内部,并通过储放槽2与储放槽2连通,在使用时,能够随之注入药物进行过滤来进行过滤,且增加了净化方式和效果;所述的输送组装管132穿过泥土层1,并焊接在横管131的前表面中间部位;所述的连接阀133螺纹连接在输送组装管132和输送组装管132之间,有利于更加合理的进行密封和输送的工作;所述的喷洒头134焊接在横管131的下端;所述的左连接盖135和右连接盖136分别螺纹连接在横管131的左右两端。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首先在种植槽112内放入部分的泥土或者淤泥等杂物,然后随之在种植槽112内种植净化的植物,再然后移动连接盒111并通过气囊115漂浮在储放槽2内的左侧,完成初步的调节后,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水头6对储放槽2的左侧输入雨水,然后雨水随之通过第二砂石层10、第一砂石层9和鹅软石层8进行过滤,同时随之再次通过种植槽112内的植物进行净化,完成处理后,随之通过输送头5进入到储放槽2内,然后打开连接阀133,并通过输送组装管132、横管131和喷洒头134对储放槽2内水注入净化的药物,进行二次进化,最后随之通过出水头7流出,在使用的同时,当储放槽2的上部出现树叶或者其它杂物下落时,能够随之下落到第一收集网121、第二收集网123和第三收集网124上,这样便于收集并处理杂物。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042.4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68280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C02F 9/14

专利分类号:C02F9/14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邓鑫;李志才;王鸣;邓卉;李德智

第一申请人:邓鑫

申请人地址: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宋都市场街1#院8号楼西单元三楼户

发明人:邓鑫;李志才;王鸣;邓卉;李德智

第一发明人:邓鑫

当前权利人:邓鑫;李志才;王鸣;邓卉;李德智

代理人:管宝伟

代理机构:52117

代理机构编号:贵阳索易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论文和设计-邓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