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世界论文_胡晓华,孙利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性世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克思,感性,图像,格兰仕,世界,儒家,大同世界。

感性世界论文文献综述

胡晓华,孙利利[1](2019)在《加强音乐教学,促进幼儿感性的把握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是人们表述自身情感的一种方式,能深化人们的感性认知、加深感知体验等,使得人的情感得到丰富。在幼儿教育当中,音乐教育则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能使幼儿接触世界,得到更加强烈的感知,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因此,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开展当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加强音乐教学,使得幼儿的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1期)

丁梦溪[2](2019)在《感性至理性:多元视角下的尊重与平等——《世界音乐人文叙事及其理论基础》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音乐人文叙事及其理论基础》一书,作者以其丰富的田野工作经历给读者呈现多样态的世界音乐文化,从人类学、音乐人类学的视角,阐释在音乐人类学学科领域,多元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积极作用,并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8期)

么加利,郑栋[3](2019)在《图像世界的感性迷狂——我国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图像化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种种乱象,诸如教育意义的浅层化、教育目标的模糊化、知识内涵的表层化、教学知识的碎片化、教学行为的表演化、师生交往的形式化等一系列偏离教育本真意义的实践行为,从根本上讲是"读图时代"中人们深受图像化思维侵蚀和支配而呈现的一种"感性迷狂"所致。"图像化思维"作为人们借以理解当下图像世界的一种生理感官方式,已经渗入教育场域之中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必须正视教育图像化带来的种种弊病,并在柏拉图理念论的"以理性来理解世界"这一根本原则的理论指引下,力求从视觉狂欢统治下的图像化教育回归到理念世界中理性支配的教育,完成由"视"到"思"的复归。(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晏扩明[4](2019)在《“真正共同体”与“大同世界”之比较——立足于人的类本质的感性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从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世界视野出发,表达一种旨在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体意识,在追求人类共生关系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一致的同时,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个人的感性生活的全面回归。而中国哲学中儒家的"大同世界"则提供了一种在"仁爱"观念指导下的朴素的德性生活,描绘了一种充满对感性的个人之间相互体认的和谐、有序的共同体生活。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共同体目标与中国儒学对"大同世界"的追求有着不约而同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夏宏[5](2019)在《社会现象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融通——基于马克思“实践”与“感性世界”概念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舒茨从自然态度出发,把生活世界理解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领域。相对于其他世界而言,生活世界是所有其他世界的基础。人们以类型化的方式与这个世界打交道。自然态度中的生活世界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它的"被给予性",即生活世界是从经验、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被给予我们的。舒茨从自然态度对生活世界所进行的分析和阐释,与马克思从实践立场对感性世界的分析,无论是出发点还是所针对的对象,都有很多融通之处。(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余乃忠[6](2019)在《理论“偶遇”与民族感性世界化——马克思论“中国社会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克思关于中国问题的丰富论述中,中国革命的特点、性质和前途,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发展道路已进入马克思的视野。马克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思想起源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民族特质的内在性与中国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道路的长期性。在分析与判断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过程中,马克思运用了实践唯物主义和世界历史辩证法等一系列科学方法,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全方位的方法论启示。(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9年01期)

段艳芳[7](2018)在《引人入胜的鸟类世界——《从野性到感性:山鹰观鸟记》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一千多年前,五代宫廷画家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以朴质简逸的风格、举世无双的工笔,呈现了精彩绝伦的鸟类世界,其传神程度几乎达到现代摄影技术的写实效果。如今,资深观鸟者和环境教育者朱敬恩(自然名"山鹰")的新书《从野性到感性:山鹰观鸟记》,则以如诗般优美流畅的文字,将这个引人入胜的鸟类世界再一次带到我们面前。无论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郁郁葱葱的森林、风光(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钱丽娜[8](2018)在《40年初心不改,40年品质制造 格兰仕跨越“第四程”:用“感性品质”造世界品牌》一文中研究指出拥有优秀领导力的价值型企业,在领导者的带领下能够不断创造出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产品。跟随改革开放发展40年的"国民家电"格兰仕,从最早引领了微波炉产业的制造标准,到如今延揽国际人才,以"感性品质"的创新理念和高标准的强健设计原则,打造具有行业突破性的电冰箱、电蒸炉、洗碗机等产品,响应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品质消费,挺起中国智造的脊梁。(本文来源于《商学院》期刊2018年07期)

裴秋芬[9](2018)在《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哲学的传统形上思维的抽象思辨转向回归现实生活境遇中人的感性解放,这才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使命与伟大所在,而这一革命的起点正是从马克思的感性世界建构开始的。本文着重研究了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并沿着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脉络和理论着述的写作进程考察了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建构过程,再进一步梳理出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统一基础,进而又分析了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批判与生成的双重逻辑,以及该理论之于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这一系列研究思考的重点在于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实现性,也就是探讨如何更好地将这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哲学理论紧密地与我国社会时代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的应有之义,即要求我们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与我国现实建设中的种种新思路、新举措、新实践积极地结合,探索理论的时代新意,也更好地推进行之有效的实践。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和非批判精神,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境况和命运走向,以及探寻人类自由解放的实现路径和理想终极家园,这是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努力而未尽的事业,他的一生都在为争取和建立一个更加合乎人道、理想和谐的真正属人的感性世界而努力。马克思最终凭借着人的能动的感性实践活动,找到了“撬动旧世界的基点”。这也是破解一切旧哲学的奥秘所在,是建立新哲学的强大理论基石。而且在这块基石上建构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正是马克思全部思想理论的核心,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历史性、生成性哲学范式的诞生,昭示了新哲学与现实生活世界的深切关联与强大回归,启迪人们活在现实中,反观与思考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理论,无论是在理论价值方面还是现实意义方面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理论方面来说,感性世界开启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全新研究视野和范式,即哲学与现实生活世界的原初关联,从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忽视、遮蔽,对世界抽象、超验的理解,转向了对根植于人的感性能动性实践之上的现实生活的关注、批判与思考;从现实方面来说,包括感性世界理论在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依然对中国今日之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它在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也绝不仅仅囿于学理的层面,它对于我们当前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深刻的现实启示。不可否认我们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时空间隔,但也不应忽视,人们每逢遭遇重大危机、面临历史抉择的关键之时,总是要回到马克思那里去寻找智慧和启示。今天,马克思仍是我们同时代的人。重新回到马克思、重新研读马克思,把历史的马克思当代化、中国化,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实现性,这是指导我们今天生活正确行进的应有之举。(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5-20)

孙悦[10](2018)在《马克思的“感性世界”思想及其理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神圣家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着作中多次谈到有关“感性世界”的思想。这些思想虽然经常以零散的方式出现在着作中,但是可以被概括为以现实的历史的人为主体,以“感性活动”为出发点,以实践为基础,具有社会性、直接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等特点。马克思感性世界思想不仅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激发了恩格斯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的思考和追问,也对马克思中国化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梳理了从古代西方到近代西方哲学家们对于感性的关注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进而介绍了马克思的感性世界思想,提出了马克思的感性世界思想的特征和逻辑线索,也指出了该思想对于后世思想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3-28)

感性世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界音乐人文叙事及其理论基础》一书,作者以其丰富的田野工作经历给读者呈现多样态的世界音乐文化,从人类学、音乐人类学的视角,阐释在音乐人类学学科领域,多元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积极作用,并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性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1].胡晓华,孙利利.加强音乐教学,促进幼儿感性的把握世界[J].北方音乐.2019

[2].丁梦溪.感性至理性:多元视角下的尊重与平等——《世界音乐人文叙事及其理论基础》书评[J].北极光.2019

[3].么加利,郑栋.图像世界的感性迷狂——我国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图像化批判[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晏扩明.“真正共同体”与“大同世界”之比较——立足于人的类本质的感性回归[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夏宏.社会现象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融通——基于马克思“实践”与“感性世界”概念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

[6].余乃忠.理论“偶遇”与民族感性世界化——马克思论“中国社会主义”[J].理论探讨.2019

[7].段艳芳.引人入胜的鸟类世界——《从野性到感性:山鹰观鸟记》评介[J].科学.2018

[8].钱丽娜.40年初心不改,40年品质制造格兰仕跨越“第四程”:用“感性品质”造世界品牌[J].商学院.2018

[9].裴秋芬.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10].孙悦.马克思的“感性世界”思想及其理论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理性与感性世界的对话:科技“第二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暨“首届新青...“第二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暨“首届新青...古城位于苏州市中心位里《漫友》——全球动漫娱乐杂志一2:旅游者关注的服务种类示意图

标签:;  ;  ;  ;  ;  ;  ;  

感性世界论文_胡晓华,孙利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