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阻性消声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消声器,声学,片式,有限元,特性,模态,隔板。
阻性消声器论文文献综述
康钟绪,赵娜,刘强,宋瑞祥,张慧娟[1](2019)在《中隔板对片式阻性消声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片式阻性消声器的消声能力决定于消声片的吸声系数,消声片内的中隔板对吸声系数影响的详细分析对消声器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传递矩阵法并结合声波在吸声材料中的传播理论,建立了片式阻性消声器内多层消声片的吸声系数计算模型,计算了消声器内不同消声通道的吸声系数,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消声通道的吸声系数,讨论了中隔板对片式阻性消声器消声能力的影响。以实际消声器为例,通过计算吸声系数和实际的插入损失测试,对比两种结果,显示两者在随频率变化的趋势上吻合良好,验证了消声片内设置中隔板对消声器消声效果在不同频段具有不同的影响,在低频和较高频率范围内,中隔板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于中频段,中隔板具有消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灿礼,袁丽芸,王俊鹏,孙润,曹振强[2](2018)在《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声学特性分析的新传递矩阵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有文献建立的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声学特性的一维解析模型,将传统传递矩阵法和精细积分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传递矩阵法,并应用于分析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声学特性。通过与相关文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新传递矩阵法能够有效计算穿孔管消声器的声学特性,并可提高计算效率。将新传递矩阵法应用于分析此类消声器结构参数对声传递损失的影响,可为该类消声器的研究提供更为便捷的研究手段。(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屈君,焦联国[3](2018)在《阻性消声器在柴油机室外增压进气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某热电厂配置柴油机发电机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进气系统为室外进气,由于消音不足产生刺耳的高频噪声,为此,在热电厂现场测量柴油机增压进气系统、热电厂区噪声,确定噪声源及其分散范围。我们从噪声测量位置的选择、噪声频率及其幅值分析原因,确定消音降噪方案,现场实施并改进方案,效果评估结果不但成功解决了增压进气系统噪声异常现象,也为以后柴油机室外增压进气系统的消音设计和安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2018年04期)
李树峰,翁文兵,邹志军,李寅勋[4](2018)在《空调通风用ZP_(200)系列阻性片式消声器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和标准,搭建了测试消声器性能的声学实验室,并测试了消声棉密度为48K的消声器在不同风速下消声器尺寸、孔板穿孔率、消声器端部结构对消声器消声性能的影响[1]。实验结果表明:同一台消声器在0~10m/s风速范围内,消声量变化不大;消声器长边尺寸由小到大,其消声量呈下降趋势;孔板穿孔率大的消声器高频段消声量更大,而孔板穿孔率小的消声器低频段的消声量相对大些;ZP_(200)的阻力系数是一个变量,其值是随着消声器规格尺寸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8年03期)
汪家龙[5](2017)在《椭圆形截面穿孔管阻性消声器的声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叁维有限元法计算了椭圆形截面阻性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叁维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叁维有限元法预测阻性消声器声学性能的正确性。分析了偏心率、吸声材料流阻率、穿孔率、隔板位置以及穿孔管偏置距离对阻性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流阻率和穿孔率均可改善中高频消声性能,偏心率、隔板位置和穿孔管偏置距离对声学性能的影响均与频率有关。(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李寅勋,翁文兵,李姝昱,喇慧,瓮省宁[6](2015)在《不同消声棉密度对阻性片式消声器插入损失的影响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调通风系统产生的噪声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为达到室内的舒适环境,消除空调噪声非常重要。采用半消声室法测试了不同风速、不同消声玻璃棉密度下的标准声源消声器末端噪声,通过与空管标准声源消声器末端噪声比较,求得待测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实验结果表明:阻性消声器对中高频的噪声有着良好的消声作用,而消声棉密度在48K时消声器的消声效果最好;同一台消声器在0 m/s~10 m/s风速范围内,消声量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张宏宇,包钢,董鑫,刘洪波[7](2015)在《吸声材料参数对阻性消声器传递损失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的Johnson-Allard等效流体模型描述阻性消声器中吸声材料,通过LMS Virtual lab声学有限元分别研究材料的流阻率、孔隙率、形状因子、黏性及热特征长度对阻性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流阻率越大,两种特征长度越小,消声器传递损失越大;随材料形状因子增大,消声器传递损失曲线向低频段压缩,可根据目标噪声频域特性选择合适的形状因子;常规范围内,孔隙率对传递损失影响很小。这些结果为合理选择吸声材料、优化消声器消声性能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10期)
方智,季振林[8](2014)在《穿孔管阻性消声器横向模态和声学特性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二维有限元法计算穿孔管阻性消声器的横向模态,利用数值模态匹配法计算其传递损失,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并编写了计算程序。对于圆形同轴穿孔管阻性消声器的传递损失,数值模态匹配法计算结果与叁维有限元法计算结果以及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了二维有限元法计算穿孔管阻性消声器横向模态和数值模态匹配法预测消声性能的准确性。进而分析孔径、穿孔率、吸声材料的密度和穿孔管偏移对圆形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横向模态和消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减小、穿孔率增大,或者穿孔管偏移量增大均能使消声器有效的平面波区域变宽,高频消声效果变好,但中频消声效果变差;增加吸声材料的填充密度则能提高消声器中高频的消声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4年07期)
刘正士,毕嵘,麦慧婷,陆益民,王勇[9](2012)在《通过流和横流阻性消声器的声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二维解析法研究了通过流和横流阻性消声器的声学特性,分析了穿孔管/板的结构参数和吸声材料的流阻率和厚度对阻性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通过流和横流阻性消声器与直流阻性消声器的声学特性.结果表明,增加穿孔管小孔直径,横流阻性消声器的传递损失曲线向低频移动,高频消声量降低,通过流阻性消声器消声量有所增加.随着穿孔率的增加,横流阻性消声器中高频消声量增加,通过流阻性消声器消声性能有所下降.吸声材料的流阻率和厚度的增加可以改善阻性消声器的消声性能.横流阻性消声器的中低频声学性能较好,在高频处通过流阻性消声器的消声量较高.(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郑国群[10](2012)在《浅谈阻性消声器制作原理与经验点滴》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年的工厂设计制作经验,从对阻性消声器的制作原理的直观理解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实际设计制作中的一些方法和观点,浅述阻性消声器的设计步骤和消声器设计制作的基本要求。实践表明,重视多孔吸声材料的厚度设计和共振吸声结构材料的组合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宽阻性消声器的吸声频率带,更有效地提高其消声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2年01期)
阻性消声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现有文献建立的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声学特性的一维解析模型,将传统传递矩阵法和精细积分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传递矩阵法,并应用于分析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声学特性。通过与相关文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新传递矩阵法能够有效计算穿孔管消声器的声学特性,并可提高计算效率。将新传递矩阵法应用于分析此类消声器结构参数对声传递损失的影响,可为该类消声器的研究提供更为便捷的研究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性消声器论文参考文献
[1].康钟绪,赵娜,刘强,宋瑞祥,张慧娟.中隔板对片式阻性消声器的影响分析[J].声学技术.2019
[2].刘灿礼,袁丽芸,王俊鹏,孙润,曹振强.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声学特性分析的新传递矩阵法[J].现代制造工程.2018
[3].屈君,焦联国.阻性消声器在柴油机室外增压进气系统的应用[J].内燃机.2018
[4].李树峰,翁文兵,邹志军,李寅勋.空调通风用ZP_(200)系列阻性片式消声器性能实验研究[J].节能.2018
[5].汪家龙.椭圆形截面穿孔管阻性消声器的声学特性研究[J].汽车技术.2017
[6].李寅勋,翁文兵,李姝昱,喇慧,瓮省宁.不同消声棉密度对阻性片式消声器插入损失的影响实验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5
[7].张宏宇,包钢,董鑫,刘洪波.吸声材料参数对阻性消声器传递损失影响的数值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8].方智,季振林.穿孔管阻性消声器横向模态和声学特性计算与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4
[9].刘正士,毕嵘,麦慧婷,陆益民,王勇.通过流和横流阻性消声器的声学特性[J].内燃机学报.2012
[10].郑国群.浅谈阻性消声器制作原理与经验点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