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充分灌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肥,水分,棉花,利用率,需水量,产量,冬小麦。
非充分灌溉论文文献综述
林义钱,卢成,翁越峰[1](2019)在《非充分灌溉对南方灌区桃树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对南方灌区桃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抑制桃树营养生长,但提高了桃树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表现出植物的耐旱机制和补偿效应。最优非充分灌溉处理的地径、冠幅和株高分别比CK(充分灌溉)降低6.6%、14.0%和17.3%,叶片SPAD值比CK高6.9%。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灌溉处理,获得最优灌溉制度为处理2(灌水定额减少12.5%的非充分灌溉),得分0.818分,可在不影响桃树生长的情况下,比常规滴灌又节水10%以上,非常适合水资源相对紧缺的丘陵缓坡地经济作物生产。(本文来源于《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池文泽,刘巧玲,周斌,盛玮,魏朝晖[2](2018)在《非充分灌溉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光合日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酿酒葡萄的需水规律,选择四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试验材料,测定在充分和非充分灌溉处理条件下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共5个光合指标,研究不同灌溉处理对赤霞珠的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溉与非充分灌溉条件下,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出现明显"午休"现象。Pn、Tr和Gs日变化规律相近,均呈总体下降,变化趋势依次为CK>T1>T2>T3,而胞间CO2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依次为T1>T2>CK>T3;非充分条件下,可以减少葡萄的无效蒸腾,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高效灌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蔡晓东,陈新明,曹晓华,李强[3](2018)在《泾惠渠灌区夏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为了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研究水分亏缺对夏玉米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有重要意义。2013-2016年,陕西泾惠渠灌区连续4年进行了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试验设置了8个非充分灌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压茬期+灌浆期的株高显着低于其他处理8.4%,压茬期+拔节期的株高达到了最大值,拔节期的株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5%,拔节期未灌水处理的茎粗显着低于其他处理5.1%,抽雄期的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6.98%,而3次灌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结论表明:非充分灌溉下,夏玉米压茬期和拔节期的灌水对于株高的影响很大;拔节期和苗期的灌水对于夏玉米茎粗的生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他时期灌水对夏玉米茎粗的影响很小;拔节期和抽雄期是夏玉米产量的关键需水期;在夏玉米生育期的需水敏感期适度灌水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75%枯水年(2013-2016年)最优灌溉制度是:压茬期+拔节期+抽雄期,全生育期灌水3次,灌溉定额3 300 m3/hm2,该试验结果与当地夏玉米灌溉制度相比更为合理,节约灌水量27%。对泾惠渠灌区夏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8年07期)
石洪亮,严青青,张巨松,李春艳,窦海涛[4](2018)在《氮肥对非充分灌溉下棉花花铃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补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氮肥对非充分灌溉下棉花花铃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补偿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干旱地区棉花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新陆中54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总灌溉量2800 m~3 hm~(–2)(非充分灌溉)和3800 m~3 hm~(–2)(常规灌溉),副区为4个施氮(纯N)水平(0、150、300和450 kg hm~(–2))。同一氮肥处理下,非充分灌溉处理棉花花铃期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单株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低于常规灌溉处理,但籽棉增产率和灌溉水生产力高于常规灌溉处理;同一灌溉量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花铃期LAI和单株光合产物积累量先增后降,且表现为N450>N300>N150>N0,T_r、P_n、单株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籽棉增产率及灌溉水生产力均表现为N300>N450>N150>N0;非充分灌溉下增施氮肥的补偿效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N300处理补偿效果最显着,与常规灌溉处理相比,补偿效应主要表现在棉花花铃期P_n平均提高10.9%,单株光合产物积累向生殖积累器官分配比例提高10.7%,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籽棉增产率及灌溉水生产力分别提高5.0%、8.0%、7.1%和7.5%;氮肥对棉花花铃期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水分。非充分灌溉下氮肥施用量为300 kg hm~(–2)时补偿效应最大,虽然在产量上有所下降,但从干旱地区农业缺水的现实考虑,可准确灌溉施肥,且籽棉产量较常规灌溉处理仅下降1.3%。因此,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非充分灌溉下施氮300 kg hm~(–2)时棉花花铃期LAI、T_r、P_n及单株光合产物积累量适宜,向生殖器官转运补偿效果显着,具有最大的产量补偿作用,且节水26.3%。(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魏志莉,李强,曹晓华,陈新明[5](2018)在《泾惠渠灌区冬小麦非充分灌溉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解决用水矛盾,2013-2016年在陕西泾惠渠灌区连续进行了4年的冬小麦非充分灌溉制度试验,试验共设置8个非充分灌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通过分析不同生育期灌水量对冬小麦株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在不同降雨频率年型下的影响,确定了泾惠渠灌区合理的冬小麦非充分灌溉制度及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灌水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不同的影响。返青灌、拔节灌、抽穗灌均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其中返青灌的影响尤为显着;返青灌和灌浆灌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重要时期,返青灌也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敏感期。平水年和枯水年降雨年型下,追求高产的最优灌溉模式是冬灌+拔节灌+灌浆灌,灌溉定额为3 600 m3/hm2;然而综合考虑产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及节水经济效益的最优灌溉模式是冬灌+返青灌,灌溉定额为2 550 m3/hm2;推荐泾惠渠灌区非充分灌溉模式为冬灌+返青灌。研究成果为泾惠渠灌区提供了具体可行的灌溉模式,为非充分灌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对灌区农业用水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8年06期)
张湘君,彭光敏[6](2018)在《浅谈非充分灌溉在关刀桥水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非充分灌溉的概念,结合关刀桥水库工程阐述了非充分灌溉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并提出了对非充分灌溉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利》期刊2018年02期)
窦海涛,石洪亮,李春艳,向勤,张巨松[7](2018)在《非充分灌溉下氮肥对棉花蕾铃消减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膜下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施用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效应,揭示不同灌溉量下施用氮肥对棉花产量构成因子的效应,为干旱区发展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依据。在南疆生态条件下,选用新陆中54为试验材料,研究灌溉量及氮肥对棉花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与灌溉量为3 800 m~3·hm~(-2)处理相比,2 800m~3·hm~(-2)生育进程提前,现蕾增加率、成铃增加率及产量增加率均最高;与不同施氮水平(4个施氮水平0、150、300、450 kg·hm~(-2),分别用N0、N1、N2、N3表示)相比,总体趋势表现为N2>N3>N1>N0。灌溉量及氮肥对棉花干物质形成及其分配有显着的调节效应,灌溉量为2 800 m~3·hm~(-2)处理相比灌溉量为3 800 m~3·hm~(-2)的处理,更有利提高棉花增产率。结合灌溉棉田灌溉量可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灌溉施肥制度,对实现棉田节水高产高效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石洪亮,张巨松,严青青,李春艳,李健伟[8](2018)在《氮肥对非充分灌溉下棉花产量及品质的补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水分不能按照棉花正常需水量进行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会造成一定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氮肥施用量来缩小因灌溉水不足对棉花所造成的影响,以期为干旱地区棉花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棉花‘新陆中54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总灌溉量,分别为2800m~3/hm~2(非充分灌溉)、3800 m~3/hm~2(常规灌溉),副区为4个施氮(N)水平,即0 kg/hm~2(N0)、150 kg/hm~2(N150)、300 kg/hm~2(N300)、450 kg/hm~2(N450)。测定了棉花的生长、棉绒品质和棉花的肥水利用率。【结果】同一氮肥处理下,非充分灌溉处理干物质与氮素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及拐点时间均较常规灌溉处理提前,干物质与氮素最大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干物质与氮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氮素向生殖器官的转移率、籽棉产量及品质均低于常规灌溉处理,但籽棉增产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水、氮利用率均高于常规灌溉处理。同一灌溉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与氮素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拐点时间表现为N450>N300>N150>N0,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及积累速率、最大生长特征值、干物质与氮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及转移率、籽棉产量及品质、水分利用率均表现为N300>N450>N150>N0,籽棉增产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氮肥利用率表现为N300>N450>N150。非充分灌溉下增施氮肥的补偿效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N300处理补偿效果最为显着,与常规灌溉处理相比,补偿效应主要表现在干物质与氮素最大积累速率提高了1.9%、3.1%,干物质向生殖积累器官分配比例及氮素转移率提高了24.0%、5.1%,水、氮利用率提高了6.1%~8.8%、17.3%~17.9%,籽棉增产率提高了6.1%~8.8%,纤维长度、整齐度及比强度提高了4.3%~20.1%、5.7%~7.3%及2.2%~12.5%。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大于水分。【结论】非充分灌溉下,施N 300 kg/hm~2棉花可正常生长,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适宜,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及转移率较高,水、氮利用率最高,且节水26.3%。棉花虽然在产量与品质上有所下降,籽棉产量较常规灌溉几乎没有下降。从干旱地区农业缺水的现实考虑,在南疆采用非充分灌溉下,施氮300 kg/hm~2可补偿缺水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邹琳[9](2018)在《基于降雨量的非充分灌溉水量优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农业灌溉中,水量的灌溉是影响作物的产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导致中国有许多农田没有足够的水量进行灌溉,致使产量无法达到作物的最大产量。因此研究如何合理的在农田非充分灌溉条件下运用仅有的水量进行灌溉使作物的产量能够达到最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用较为普遍接受的Jensen模型作为灌溉-产量模型来研究,考虑实际农田灌溉中会出现的降雨量因素,搜集大量的农田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然后通过智能算法进行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农田作物生育期水量的分配优化。本文完成了单目标灌溉水量的优化配置和双目标灌溉水量的优化配置研究。其中单目标灌溉水量的优化配置是在灌溉水量给定的情况下,研究合理的在小麦生育期进行水量分配使得小麦的产量达到最大。改进算法为针对遗传算法寻优过程中容易出现早熟的问题,加入疫苗的概念,同时使基因变异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这样保持了群体的多样性,同时也保留了遗传算法寻优中的收敛速度。优化结果表明本文的提出改进算法能够很好的模拟灌溉水量和产量的关系,且相比与常用的几个算法,本文的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准确性上都要更好。双目标灌溉水量的优化配置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基于Jensen静态模型进行灌溉水量最小而产量最大的水量配置优化,二为基于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和农田水分生产函数结合得到的动态模型,进行作物产量最大和灌水总量最小的水量优化配置。这两个部分使用的算法都是基于拥挤距离的双目标免疫粒子群算法,该算法是在原本的粒子群算法中加入拥挤距离的概念来评价粒子,并根据拥挤距离来选择合适的粒子作为抗体,对全体种群进行交叉变异操作,从而改善了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部分最优的问题,优化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同时也增加了种群的多样性。优化结果表明基于拥挤距离的双目标免疫粒子群算法对于非充分灌溉情况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有效的,且效果优于其他常用的算法。本文针对非充分灌溉中存在的水量合理分配问题,考虑了农田灌溉中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进行了两种模型水量配置的优化和对比,实现了在干旱地区水量的优化分配。对实际的农田灌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8-01-01)
马建琴,陈哲[10](2017)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量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晴、云、阴、雨等几种天气类型并利用历史资料来分类统计计算ET0,以实时的天气信息数据和土壤水分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实时的ET0进行修正,再充分利用预报的日降水量,根据作物非充分实时灌溉预报模型和计划湿润层深,对土壤水分修正参数、作物系数进行修正。以冬小麦为例,进行作物需水量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的作物需水量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5.29%,该方法用于作物需水量预报有效、可行,为实时优化配水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7年12期)
非充分灌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明酿酒葡萄的需水规律,选择四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试验材料,测定在充分和非充分灌溉处理条件下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共5个光合指标,研究不同灌溉处理对赤霞珠的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溉与非充分灌溉条件下,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出现明显"午休"现象。Pn、Tr和Gs日变化规律相近,均呈总体下降,变化趋势依次为CK>T1>T2>T3,而胞间CO2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依次为T1>T2>CK>T3;非充分条件下,可以减少葡萄的无效蒸腾,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高效灌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充分灌溉论文参考文献
[1].林义钱,卢成,翁越峰.非充分灌溉对南方灌区桃树生长的影响[J].浙江水利科技.2019
[2].池文泽,刘巧玲,周斌,盛玮,魏朝晖.非充分灌溉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光合日变化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
[3].蔡晓东,陈新明,曹晓华,李强.泾惠渠灌区夏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分析[J].节水灌溉.2018
[4].石洪亮,严青青,张巨松,李春艳,窦海涛.氮肥对非充分灌溉下棉花花铃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补偿作用[J].作物学报.2018
[5].魏志莉,李强,曹晓华,陈新明.泾惠渠灌区冬小麦非充分灌溉模式研究[J].节水灌溉.2018
[6].张湘君,彭光敏.浅谈非充分灌溉在关刀桥水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利.2018
[7].窦海涛,石洪亮,李春艳,向勤,张巨松.非充分灌溉下氮肥对棉花蕾铃消减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
[8].石洪亮,张巨松,严青青,李春艳,李健伟.氮肥对非充分灌溉下棉花产量及品质的补偿作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
[9].邹琳.基于降雨量的非充分灌溉水量优化配置[D].东华大学.2018
[10].马建琴,陈哲.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量预测[J].人民珠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