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百叶结构论文和设计-张学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包括百叶框架、百叶组、蓄水池和控制阁,百叶框架包括上边框、侧边框和下边框,上边框上端面与控制阁焊接固定,控制阁包括通风阁和密封阁,通风阁位于密封阁左侧,利用百叶组由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组合设计,两叶片构成流体性状,在风穿过百叶组时,相比于一般的百叶结构,显著降低了风穿过百叶结构时地声音;利用设置在百叶框架上侧的凹型上边框和百叶框架下侧的凸形下边框,可使得在百叶关闭时,百叶组与上边框和下边框之间均不会出现缝隙,从而导致雨水进入屋内的现象,相比于一般的水平制式框架结构,显著提高了设备的防雨性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包括百叶框架(4)、百叶组(2)、蓄水池(1)和控制阁(3),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框架(4)包括上边框(43)、侧边框(42)和下边框(41),所述上边框(43)上端面与控制阁(3)焊接固定,所述控制阁(3)包括通风阁(31)和密封阁(32),所述通风阁(31)位于密封阁(32)左侧,所述通风阁(31)内部上端面可拆卸安装有PLC控制器(14),所述密封阁(32)内部上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输出轴右端铰接有齿轮(12),所述齿轮(12)上啮合有齿条(11),所述齿条(11)底端铰链连接有拉杆(6),所述百叶组(2)安装在拉杆(6)上,所述下边框(41)的下端焊接有支柱(5),所述支柱(5)下端与蓄水池(1)内部上端面焊接固定。

设计方案

1.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包括百叶框架(4)、百叶组(2)、蓄水池(1)和控制阁(3),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框架(4)包括上边框(43)、侧边框(42)和下边框(41),所述上边框(43)上端面与控制阁(3)焊接固定,所述控制阁(3)包括通风阁(31)和密封阁(32),所述通风阁(31)位于密封阁(32)左侧,所述通风阁(31)内部上端面可拆卸安装有PLC控制器(14),所述密封阁(32)内部上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输出轴右端铰接有齿轮(12),所述齿轮(12)上啮合有齿条(11),所述齿条(11)底端铰链连接有拉杆(6),所述百叶组(2)安装在拉杆(6)上,所述下边框(41)的下端焊接有支柱(5),所述支柱(5)下端与蓄水池(1)内部上端面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框(43)为凹形边框,所述下边框(41)为与上边框(43)相对应的凸形边框,且在上边框(43)与下边框(41)内壁均粘接有防水密封垫(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14)上端可拆卸安装有风速传感器(8),所述风速传感器(8)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14)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4)前端面可拆卸安装有灰尘传感器(9),所述灰尘传感器(9)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14)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框架(4)上端面和密封阁(32)下端面位于同一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3),所述拉杆(6)经通孔(13)安装于密封阁(3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底面向右上方倾斜10°,所述蓄水池(1)左端安装有排水管(7),且排水管(7)与下水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组(2)包括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和连接环(21),所述第一叶片(22)与第二叶片(23)通过连接环(21)铰接,所述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均至少安装有五组,且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关于拉杆(6)左右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内均设置有导风槽(15),所述导风槽(15)左侧为进风端,右侧为出风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百叶结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风百叶结构。

背景技术

百叶窗是窗子的一种式样,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直棂窗,从战国至汉代各朝代都有运用,竖直条的被称为直棂窗,还有横直条的,叫卧棂窗,卧棂窗即百叶窗的一种,原始式样,也可以说它是百叶窗原来的状态,相比传统的铝合金百叶,锌钢百叶,成本造价降低了,强度增加了;立柱矩琯经过全自动数控设备穿孔,组装速度快,工期时间短,材料可直接到工地切割,现场组合安装,而现有技术制造的百叶结构多靠人为控制打开关闭,在一些情况下,人们难免会因为一些原因将此事忘记,如果这种情况下正好下雨,雨水必将进入屋内,使得屋内物品浸水,雨水甚至会渗入屋内的墙体,造成墙体油漆剥落,墙体结构稳定性下降,此外,目前的百叶结构多为单层的条形叶状结构,在风速稍高的情况下,风会与百叶结构因震动产生响声,影响室内人员休息质量,现有的百叶结构在关闭时,因结构设计简单,百叶框架的上端和下端仍会留有一条缝隙,再风速较高雨量较大时,必然会有一定的雨水通过缝隙进入室内,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居住体验,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通风百叶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百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包括百叶框架、百叶组、蓄水池和控制阁,所述百叶框架包括上边框、侧边框和下边框,所述上边框上端面与控制阁焊接固定,所述控制阁包括通风阁和密封阁,所述通风阁位于密封阁左侧,所述通风阁内部上端面可拆卸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密封阁内部上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右端铰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上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底端铰链连接有拉杆,所述百叶组安装在拉杆上,所述下边框的下端焊接有支柱,所述支柱下端与蓄水池内部上端面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边框为凹形边框,所述下边框为与上边框相对应的凸形边框,且在上边框与下边框内壁均粘接有防水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上端可拆卸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前端面可拆卸安装有灰尘传感器,所述灰尘传感器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百叶框架上端面和密封阁下端面位于同一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拉杆经通孔安装于密封阁内部。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上表面为左低右高铸造,所述蓄水池左端安装有一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下水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百叶组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连接环,所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通过连接环铰接,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均至少安装有五组,且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关于拉杆左右对称。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底面向右上方倾斜10°,所述蓄水池左端安装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与下水管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设置在百叶框架上侧的凹型上边框和百叶框架下侧的凸形下边框,以及粘接在上边框和下边框内侧的防水密封垫,可使得在百叶关闭时,百叶组与上边框和下边框之间均不会出现缝隙,从而导致雨水进入屋内的现象,相比于一般的水平制式框架结构,显著提高了设备的防雨性能。

2.利用设置于传感器上的风速传感器和灰尘传感器,设备可感知实时风速以及空气中灰尘浓度,并将数据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调节电机转动带动拉杆的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节百叶组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夹角,即百叶组的打开成程度,避免了大风和灰尘进入室内,相比于一般的百叶结构,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相较于人为操控,更为可靠。

3.利用设置于百叶框架下端的蓄水池以及蓄水池左端的排水管,雨水在百叶组打开的情况下,会沿着百叶滴入蓄水池内,避免了在停电且室内无人的情况下雨水进入室内,给屋主造成经济损失。

4.利用百叶组由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组合设计,两叶片构成流体形状,以及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上开设的导风槽,相比于一般的百叶结构,显著降低风穿过百叶结构时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百叶框架内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阁内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组结构示意图。

图中:蓄水池1、百叶组2、连接环21、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控制阁3、通风阁31、密封阁32、百叶框架4、下边框41、侧边框42、上边框43、支柱5、拉杆6、排水管7、风速传感器8、灰尘传感器9、电机10、齿条11、齿轮12、通孔13、PLC控制器14、导风槽15、防水密封垫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通风百叶结构,包括百叶框架4、百叶组2、蓄水池1和控制阁3,百叶框架4包括上边框43、侧边框42和下边框41,上边框43上端面与控制阁3焊接固定,控制阁3包括通风阁31和密封阁32,通风阁31位于密封阁32左侧,通风阁31内部上端面可拆卸安装有PLC控制器14,PLC控制器14为CP1E型PLC控制器,密封阁32内部上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10,电机型号为Y80M1型电机,电机10 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14电性连接,电机10输出轴右端铰接有齿轮12,齿轮12上啮合有齿条11,齿条11底端铰链连接有拉杆6,百叶组2安装在拉杆6上,下边框41的下端焊接有支柱5,支柱5下端与蓄水池1内部上端面焊接固定。雨水在百叶组2打开的情况下,会沿着百叶滴入蓄水池1内,避免了在停电且室内无人的情况下雨水进入室内,给屋主造成经济损失。

进一步地,上边框43为凹形边框,下边框41为与上边框43相对应的凸形边框,且在上边框43与下边框41内壁均粘接有防水密封垫16,可使得在百叶关闭时,百叶组2与上边框43和下边框41之间均不会出现缝隙,从而导致雨水进入屋内的现象,相比于一般的水平制式框架结构,显著提高了设备的防雨性能。

进一步地,PLC控制器14上端可拆卸安装有风速传感器8,风速传感器 13为YF83-ST2型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8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14电性连接,PLC控制器14前端面可拆卸安装有灰尘传感器9,灰尘传感器9为 GP2Y1014AU0F型灰尘传感器,灰尘传感器9与PLC控制器14电性连接,通风阁31前后两端为多孔隔板设计,目的是为了让位于通风阁31内的风速传感器8和灰尘传感器9能真实的感知风速及灰尘的数据。

进一步地,百叶框架4上端面和密封阁32下端面位于同一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3,拉杆6经通孔13安装于密封阁32内部。

进一步地,蓄水池1底面向右上方倾斜10°,蓄水池1左端安装有排水管7,且排水管7与下水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百叶组2包括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和连接环21,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均至少安装有五组,且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关于拉杆6左右对称,第一叶片22与第二叶片23通过连接环21铰接,第一叶片 22和第二叶片23之间构成流体形状,相比于一般的百叶结构,会显著降低风穿过百叶结构时的声音。

进一步地,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内均设置有导风槽15,导风槽15 左侧为进风端,右侧为出风端,风通过导风槽时会显著降低声音,起到减少噪音的效果。

工作原理: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将百叶结构安装于需要通风场所,保持通风阁31的通风要求,通风阁31内风速传感器8和灰尘传感器9测得实时环境中的风速和灰尘浓度后,将数据传递给PLC控制器14,PLC控制器14分析数据后通过控制电机10转动,从而带动齿轮12的转动并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11上下移动,齿条11随之带动与之铰接的拉杆6上下移动,即调整连接环21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百叶组2中第一叶片22和第二叶片23之间的角度,即百叶组2的打开程度,并在一定极端情况下,直接完全打开或关闭百叶组2,在停电且室内无人看管又恰逢下雨时,雨水会沿着百叶组2的叶片滴入百叶框架4下方的蓄水池1内,进而通过排水管7流出至下水管道,避免了雨水直接进入室内或沿叶片滴入室内墙体造成墙体毁坏,造成经济损失。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通风百叶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1294711.4

申请日:2019-08-2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621131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E06B 7/086

专利分类号:E06B7/086;E06B7/098;E05F15/71;E06B7/28

范畴分类:36F;

申请人:南京弘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弘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0000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1号孵化大楼二楼A2室

发明人:张学斌

第一发明人:张学斌

当前权利人:南京弘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龚建良

代理机构:32286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通风百叶结构论文和设计-张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