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克效应论文_刘冬梅,侯效龙,刘春,符佳,吕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斯塔克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氢原子,斯塔克,理论,微扰论,氧化碳,偏振光。

斯塔克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冬梅,侯效龙,刘春,符佳,吕波[1](2019)在《EAST运动斯塔克效应诊断的信号处理分析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斯塔克效应诊断利用光弹调制偏振测量技术可将偏振角的空间方向的测量转化为对二倍频信号强度比值的求取。为精准、快速地获取二倍频信号幅值,设计了基于FPGA的运动斯塔克效应诊断数字频谱分析系统,系统采用高速ADC采集运动斯塔克效应信号后送入FPGA,以EP2AGX125型FPGA为核心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信号频谱,求取二倍频分量的幅值进而计算出偏振角。经仿真与实验测试,该系统的测量精度好于5%,工作周期小于10 ms,满足MSE诊断信号处理要求。(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李敏[2](2018)在《Kramers-Henneberger原子的斯塔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强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强度已经能达到10~(22)W/cm~2且未来可能会更高。高频高强度的激光包括德国汉堡的自由电子激光和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对于原子来说,最奇异的现象之一就是它在高频超强激光场中呈现出的是稳定而不是电离,这意味着当激光强度增加时,原子的电离率会相应降低。这个违反直觉的现象归因于在核和由超强激光场引起的快速振荡电子之间的新的有效束缚势。当原子处于强激光场中时,电子会被激发从而随激光场振荡。在一个振荡周期内,电子与核之间的新的库仑势被称为Kramers-Henneberger(KH)势。高频弗洛凯理论指出,在高频极限下,“KH”势拥有很多稳定的束缚本征态,这些态被称为KH态,对应的原子被称为KH原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KH原子的理论研究工作。在本论文中,我们了研究在线偏振和圆偏振的强激光场中KH态氢原子的斯塔克效应。我们研究外电场如何改变KH原子的能级和结构;计算KH原子在外场中的斯塔克能量,场致偶极矩和极化率,讨论KH原子跟里德堡原子的相似度。在线偏振和圆偏振激光场中,当KH态电子振幅很小时,KH基态氢原子呈现出二阶Stark效应;当KH态电子振幅很大时,随着静电场的增加,KH基态氢原子Stark效应开始是二阶的,然后变为一阶。在线偏振和圆偏振激光场中,KH基态氢原子的极化率与KH态电子振幅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KH基态氢原子的特性与处于高激发态的原子十分相似,比如里德堡原子。(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燕锋[3](2016)在《氢原子n=2能级的二级斯塔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简并定态微扰理论计算了氢原子n=2能级的二级斯塔克效应,并给出了该状态下氢原子能级在电场中的分裂情况。(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杨悦玲,孙俊峰[4](2016)在《氢原子能级的一级斯塔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量子力学的定态简并微扰论理论出发,给出氢原子在外电场中n=3,4,5时一级斯塔克效应的能谱分裂情况。(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董立超[5](2016)在《基于斯塔克效应调控的单光子和相干声子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斯塔克效应是指原子或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使能级和光谱发生分裂的现象。由于人们在当前的纳米结构器件研究中对能带的调控要求日趋严格,因此通过斯塔克效应使能级产生的劈裂会对这些器件的实际应用产生巨大影响。本论文基于斯塔克效应对纳米结构器件性能的不同作用,针对单光子源器件和相干声子器件开展了研究,对进一步优化器件的性能提出理论和实验方法。本论文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一是基于斯塔克效应对单光子源器件的优化。如今,量子光学已经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存储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中展现出广泛的发展前景。单光子源是其中重要组成元件之一。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各应用领域对所需单光子源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它不仅能对外界触发实现高效、高速的反应,还能保证稳定出射高不可分辨性及高亮度的单光子,因此人们对高品质的单光子源展开了探索。在众多研究中,人们发现半导体量子点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它仍然面临着由于器件表面电荷噪声所导致的出射单光子不可分辨性低的问题。因此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的器件结构,通过斯塔克效应的调控对电荷噪声进行抑制。同时光学微腔结构可以实现对量子点单光子源出射光子不可分辨性和亮度的双重调控。其二是基于斯塔克效应的超晶格声子激光器的研究。基于半导体超晶格结构的声子激光器,可以产生强相干太赫兹频率的声子。这种源在工业领域具有可非接触测量、不损伤样品、可远程操作等优点,在水声通信领域具有传输距离远、距离分辨力强的优势,在纳米分辨率的声学探测、纳米尺度结构和器件的成像、水下通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本文基于斯塔克效应对超晶格中电子能带结构的影响,对声子激光器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了超晶格中声子产生和放大行为,并利用传输矩阵法和Mathcad软件对垂直超晶格传输的声子谱进行了分析,最终获得声学声子在有限超晶格体系里纵向传输的反射谱,为进一步构建声子谐振腔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环形微柱腔对称电极结构可实现基于斯塔克效应的单光子源性能优化,同时采用电子束曝光和传统半导体发光器件工艺可实现此类单光子器件的制备;可以采用超晶格结构作为声子激光器的高反射镜,理论计算表明调节超晶格的厚度可实现同一频域多个声子频率高反射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6-10-01)

张普,卫怡,蔡俊,陈艳霞,田中群[6](2016)在《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u@Pd纳米粒子薄膜电极上吸附CO的斯塔克效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Stark效应是指电极溶液界面的吸附物或金属-吸附物之间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随电极电势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研究该效应,可以更好地理解吸附物与基底的相互作用(如吸附构型、吸附取向和覆盖度等随电位的变化),也可反过来推断电极基底的电子构型及其随电势的变化规律,对理解电化学双电层的结构以及电催化反应的构效关系都很有帮助.多年以来,电极表面吸附CO的电化学Stark效应广受关注,是由于CO为很多小分子氧化的中间产物,研究CO的谱学行为,可加深对CO以及其它能产生CO中间物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机理和动力学的理解;另一方面,CO与过渡金属之间普遍存在σ给电子以及π反馈电子作用,因此CO也可作为探针分子,通过考察CO_(ad)以及M–CO_(ad)的振动频率的变化,可推断相应条件下基底的电子与几何结构等信息.本文使用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在一个大的电势范围内考察了Au@Pd纳米粒子薄膜电极上饱和吸附CO的振动光谱行为,以期更好地理解CO_(ad)与基底的成键作用与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由于纯Pd电极表面的拉曼信号太弱,实验使用具有核壳结构的Au@Pd纳米粒子薄膜作为模型电极,并利用Au核的拉曼增强特性.宽广的电势范围约–1.5到0.55V vs.NHE,通过使用酸性、中性以及碱性电解质得以实现.实验考察的电势上限由COad氧化起始电位决定,而下限由强烈氢析干扰测量所限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电势范围内,C–OM(M指在电极表面的桥式吸附CO和穴位吸附CO所形成的谱带重迭)和Pd–COM键的振动频率可以分为叁段:dνC–O_M/d E在–1.5~–1.2 V范围内是185~207 cm~(–1)/V,在–1.2~–0.15 V是83~84 cm~(–1)/V,在–0.2~0.55 V是43 cm~(–1)/V;而dν_(Pd–COM)/d E在–1.5~1.2 V范围内是–10~–8 cm~(–1)/V,在–1.2~–0.15 V是–31~–30 cm~(–1)/V,在–0.2~0.55 V是–15 cm~(–1)/V.与同时记录的极化曲线对比,认为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所观察到dν_(C–OM)/d E在–1.2 V附近的急剧变化与电极表面发生了强烈的析氢反应有关.另外,结合密度泛函理论模型计算,认为共吸附的H减少了CO_(ad)从桥式构型到穴位构型的转变,在酸性介质中这种变化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对应的电势较高,桥式吸附的CO比例越大,桥式向穴位的转变本身相对较少.(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陈文锦,何小雪,刘亮,魏彦玲,马倩[7](2016)在《HL-2A装置上动态斯塔克效应偏振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HL-2A装置上发展了两类动态斯塔克效应(MSE)偏振仪并应用于磁场倾斜角的测量。其中被称为比值法的MSE系统误差可以被控制在±0.15°以内。在HL-2A装置实验中,利用该方法成功获得7个空间点、径向覆盖范围为24cm的磁场倾斜角剖面分布,其时间分辨可达到40ms。应用平衡重建代码(EFIT)结合MSE测量数据的限定,可以得到安全因子(q)的径向分布,其中q=1面的位置与软X射线测量得到锯齿振荡反转面的位置一致。调制法MSE在标定实验中误差也可控制在±0.15°以内。实验结果表明偏振片透振方向与双光学弹性调制器(dual PEM)快轴夹角平分线的偏差对系统的线性和误差均有较大的影响。目前,该系统已经建成一个空间通道,测得磁场倾斜角的时间分辨可以达到20ms。(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6年02期)

王燕锋[8](2016)在《氢原子n=5能级的一级斯塔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简并微扰理论计算氢原子n=5能级的一级斯塔克效应,并给出该状态下氢原子能级在电场中的分裂情况.(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周志祥[9](2015)在《氢原子斯塔克效应的结构平衡模型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斯塔克效应常应用于原子分子结构的研究,对氢原子进行结构平衡模型数学建模和仿真,可以准确分析氢原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能级和光谱特性。传统的氢原子斯塔克效应结构平衡采用双线间隔分离模型,对原始读数和测量值的等价分析具有随机性,不能有效实现结构平衡。提出一种基于固有电偶极矩外电场分析的氢原子斯塔克效应的结构平衡模型。首先分析氢原子的原子特性,进行斯塔克效应数学建模,分析氢原子的晶体反应谱线分裂特征模型,光谱的发射是由于价电子的跃迁形成,电场一定会改变原子内部电荷的分布,得出斯塔克效应下的结构平衡和模型的能级分裂,其裂距与电场强度成正比,采用固有电偶极矩外电场分析,实现数学模型构建,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反映氢原子斯塔库克效应下的光谱特征,基于固有电偶极矩外电场分析,外电场能耗降低,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5年10期)

邓永菊[10](2015)在《氢原子的一级斯塔克效应的能级分裂和简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了氢原子的一级斯塔克效应的能级分裂及简并度的情况,并通过与以往文献中的理论计算比较得到了验证.最后在抛物坐标下,通过对氢原子一级斯塔克效应能级分裂一般表达式的分析,给出了相邻两条能级间距满足1.5neεa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5年10期)

斯塔克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强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强度已经能达到10~(22)W/cm~2且未来可能会更高。高频高强度的激光包括德国汉堡的自由电子激光和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对于原子来说,最奇异的现象之一就是它在高频超强激光场中呈现出的是稳定而不是电离,这意味着当激光强度增加时,原子的电离率会相应降低。这个违反直觉的现象归因于在核和由超强激光场引起的快速振荡电子之间的新的有效束缚势。当原子处于强激光场中时,电子会被激发从而随激光场振荡。在一个振荡周期内,电子与核之间的新的库仑势被称为Kramers-Henneberger(KH)势。高频弗洛凯理论指出,在高频极限下,“KH”势拥有很多稳定的束缚本征态,这些态被称为KH态,对应的原子被称为KH原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KH原子的理论研究工作。在本论文中,我们了研究在线偏振和圆偏振的强激光场中KH态氢原子的斯塔克效应。我们研究外电场如何改变KH原子的能级和结构;计算KH原子在外场中的斯塔克能量,场致偶极矩和极化率,讨论KH原子跟里德堡原子的相似度。在线偏振和圆偏振激光场中,当KH态电子振幅很小时,KH基态氢原子呈现出二阶Stark效应;当KH态电子振幅很大时,随着静电场的增加,KH基态氢原子Stark效应开始是二阶的,然后变为一阶。在线偏振和圆偏振激光场中,KH基态氢原子的极化率与KH态电子振幅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KH基态氢原子的特性与处于高激发态的原子十分相似,比如里德堡原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斯塔克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梅,侯效龙,刘春,符佳,吕波.EAST运动斯塔克效应诊断的信号处理分析系统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9

[2].李敏.Kramers-Henneberger原子的斯塔克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王燕锋.氢原子n=2能级的二级斯塔克效应[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杨悦玲,孙俊峰.氢原子能级的一级斯塔克效应[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董立超.基于斯塔克效应调控的单光子和相干声子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

[6].张普,卫怡,蔡俊,陈艳霞,田中群.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u@Pd纳米粒子薄膜电极上吸附CO的斯塔克效应(英文)[J].催化学报.2016

[7].陈文锦,何小雪,刘亮,魏彦玲,马倩.HL-2A装置上动态斯塔克效应偏振仪研究[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6

[8].王燕锋.氢原子n=5能级的一级斯塔克效应[J].吕梁学院学报.2016

[9].周志祥.氢原子斯塔克效应的结构平衡模型仿真[J].科技通报.2015

[10].邓永菊.氢原子的一级斯塔克效应的能级分裂和简并度[J].大学物理.2015

论文知识图

半导体体材料和量子阱的发光与吸收原...电子束泵浦便携式量子阱紫外发光器件...样品加速电压和输出功率的关系和ADQW样品吸收电子束能量模拟关系...小束流泵浦测试的几何匹配示意图单个势阱中的导带结构、波函数以及电...

标签:;  ;  ;  ;  ;  ;  ;  

斯塔克效应论文_刘冬梅,侯效龙,刘春,符佳,吕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