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浙江省杭州市311241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与五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行牙周基础治疗的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60个位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指标与五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检出情况。结果:患者治疗之后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量、探诊出血与治疗之前相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患者治疗之后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情况明显低于治疗之前(p<0.05),治疗之后的中间普氏菌的检出情况明显高于治疗之前(p<0.05),治疗之后的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检出情况与治疗之前相比较并不明显(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指标,有助于减少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等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
【关键词】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
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均属于龈下菌斑中比较常见的可疑的致病微生物,和慢性牙周炎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1-2]。本文选取2014年04月到2017年04月本院收治的行牙周基础治疗的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60个位点)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与五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临床影响给予一定的研究。
1.临床基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本资料
选择2014年04月至2017年04月时间段内在本院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的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60个位点)进行本研究,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18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35.29±1.28)岁。
1.2研究方法
对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全口牙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选取2个牙周袋进行探诊深度为4毫米的位点作为相关检测的位点,所选取的位点并不在同一个象限内,对于纳入的60个位点予以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之后实施临床指标检查。
1.3观察指标[3]
(1)对比分析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量、探诊出血。(2)对比分析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五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检出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研究的有关数据给予研究以及相关分析,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的方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应用率(%)的方式进行表示,应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当p值小于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研究结果
2.1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量、探诊出血比较
与治疗之前相比较,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之后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量、探诊出血更低,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详细指标情况见表1。
3.讨论
牙周基础治疗属于牙周相关序列治疗的第一个阶段,对于患者的牙周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龈下的微生物的相关组成和量存在重要的影响[4-5]。
本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之后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量、探诊出血要比治疗之前明显更低一些,另外,本研究中,患者治疗之后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情况与治疗之前相比更低,治疗之后的中间普氏菌的检出情况比治疗之前更高,治疗之后的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检出情况与治疗之前相比不明显[6]。
综上所述,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基础治疗之后,患者的炎症程度、常见的牙周可疑的相关致病微生物可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高磊,孙晓菊,谢洪等.牙周基础治疗对脑卒中高危人群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sCD40L及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6,25(5):574-578.
[2]柴琳,詹渊博,宋雪静等.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4,37(6):531-535.
[3]臧晓霞,刘冰,代雪丽.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714-3716.
[4]徐革英,孟海华,罗维佳.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高海拔患者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6,37(4):273-276.
[5]周婷,谢红,岳朝晖.5种牙周龈下可疑致病微生物与慢性牙周炎局部不同牙周状态间的关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5):518-521.
[6]周婷,丁一,徐屹等.洁刮治术后慢性牙周炎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量与疗效的关系[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4):46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