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宫肌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英[1](2020)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按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另于术后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8%、护理依从性98.04%、子宫肌瘤治疗总有效率90.20%、并发症发生率27.45%均优于对照组的78.43%、82.35%、80.39%、4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配合用于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时,应重视规范性、持续性、系统性,以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治疗效果,规避并发症。
郭丽艳[2](2020)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可能影响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疗效的因素,为临床工作中对患者预后的预判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8年间83例绝经前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术前及术后3、12个月时磁共振检查资料,评估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变化;研究术前及术后1、3、6、12月电话随访记录,总结并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98.8%(82/83),1例行单侧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动脉栓塞术后97.6%(81/8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下腹疼痛,通过镇痛治疗后平均1周内(6.24±5.18天)可完全缓解;72.3%(60/83)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10.95±10.40天内可自行消失;2例(2.4%)患者出现严重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 1例(13.2%)患者出现闭经;9例(10.8%)患者出现肌瘤脱出:1例(1.2%)患者磁共振表现子宫破裂;3例(3.6%)患者术后正常怀孕分娩。术后12个月时子宫体积较前缩小37.4%,肌瘤体积较前缩小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缓解有效率88.2%(30/34),术后较术前VAS评分降低3.00±2.57分;84.6%(11/13)、88.9%(15/18)存在直肠、膀胱压迫症状患者在手术后症状消失。术前28例贫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均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前患者年龄、肌瘤类型、肌瘤体积、经量增大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术后肌瘤体积缩小相关的因素:肌瘤类型(P=0.049<0.05),经量增大(P=0.046<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疗效与术前月经量增多相关,与肌瘤类型无关。术前月经量增多的患者,术后肌瘤体积缩小较,明显。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多可在一周内缓解。年龄、肌瘤类型、肌瘤体积等不能作为疗效评估的指标,术前月经量增多可作为术后肌瘤体积缩小明显的独立预测因素。
张庆亮[3](2020)在《子宫动脉栓塞术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妊娠及妊娠结局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生育期的妇女,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临床最主要的症状为进行性痛经,可同时伴有月经量的增多、月经期延长、继发不孕等临床表现。本研究通过对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osound,HIFU,以下简称 HIFU 或海扶)治疗子宫腺肌病后患者妊娠率、剖宫产率、早产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的对比分析,选择一种更加适合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于山东威海市立医院、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有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且有生育意向或生育要求的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的标准,符合条件的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患者103例(介入组),经HIFU治疗的患者97例(HIFU组),对子宫动脉栓塞术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6个月、1年、1.5年、2年的自然妊娠率、剖宫产率、早产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妊娠率、妊娠结局、分娩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介入组2年内共有41例成功妊娠,妊娠率39.81%;HIFU组2年内,有62名患者成功妊娠,妊娠率63.92%,妊娠率介入组小于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剖宫产率31.71%,HIFU组剖宫产率2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早产率12.20%,HIFU组早产率1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胎盘植入率9.76%,HIFU组胎盘植入率0,组胎盘植入发生率介入组高于于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产后出血率14.63%,HIFU产后出血率1.61%,产后出血发生率介入组高于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生育意愿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优于子宫动脉栓塞术。
尹燕平,刘文英[4](2016)在《介入栓塞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血供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对子宫肌瘤治疗前后子宫血供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科接诊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内部和子宫肌瘤周边的血供参数、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平均月经量、平均月经期以及卵巢中相关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内部血供中的收缩期峰值流速(4.15±0.64)cm/s、平均流速(1.95±0.41)cm/s、最粗供血动脉管径(8.22±1.10)mm均低于治疗前[(21.38±4.39)cm/s、(12.58±2.14)cm/s、(31.14±3.42)mm],阻力指数(0.98±0.10)得到上升(0.51±0.05),子宫肌瘤周边血供中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最粗供血动脉管径也低于治疗前,阻力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154.32±25.28,17.84±5.95)cm3明显小于治疗前(326.87±43.64,57.59±15.48)cm3,平均月经量(47.23±9.51)m L和平均月经期(4.76±1.09)d低于治疗前[(86.84±17.48)m L、(7.83±1.52)d],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子宫肌瘤患者的血供情况,不仅保留了子宫,还能良好的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司爱花[5](2014)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运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收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43例,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并与其围术期护理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4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治疗期间未见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术后4h的VAS评分(3.9±1.3)分,住院时间(7.3±2.2)d。结论:为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运用全面、规范的围术期护理有确切疗效,值得普及应用。
贾保荣[6](2014)在《应用PVA栓塞及明胶海绵微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临床上应用PVA栓塞和明胶海绵微粒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82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行PVA栓塞治疗的PVA治疗组和行明胶海绵微粒栓塞的明胶海绵微粒组,检查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2年、3年与治疗前PVA治疗组、明胶海绵微粒组各组内比较,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大小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3年两组间分别比较子宫、子宫肌瘤体积改变情况,PVA治疗组的改变腰比明胶海绵微粒组显着,且两组间各比较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A治疗组的疼痛发生情况较明胶海绵微粒组严重,且两组间疼痛分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Z=-2.490,p=0.013<0.05);两组术后发热情况比较,结果两组发生低热的患者较多,两组间发热分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404,p=0.686>0.05)。结论:PVA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要优于明胶海绵微粒,但是术后并发疼痛的风险高于明胶海绵微粒。
刘楠[7](2013)在《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与临床护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动脉栓塞的护理要点,预防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准备好导丝、导管及其他器械。根据术中需要给予合适的器械,协助医师动脉栓塞治疗,介入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结果 44例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经医师精心操作,护理密切配合,获得顺利完成。结论熟悉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所需的器械、操作过程.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是顺利完成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重要环节。
王燕[8](2011)在《子宫肌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及其并发症的护理问题。方法对41例采用介入治疗的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特别是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41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及精心护理,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具有高效、微创、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防治是保证病人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刘秀英,魏萍,辛喜娣[9](2008)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方法总结3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治疗前的准备以及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该组患者超选子宫动脉栓塞均获成功,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着,完全保留子宫,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全面掌握各科知识,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
程宝亮[10](2021)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对子宫肌瘤患者予以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便利选取2015年4月—2019年9月该院接收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研究所选对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83.33%,低于术后6个月的96.30%;治疗前患者子宫体积是(324.60±44.55)cm3、子宫肌瘤体积是(57.31±19.46)cm3,均高于治疗后6个月后的(153.83±31.58)、(18.66±5.95)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的FSH(4.80±2.43)、LH(4.85±2.84)、E2(73.45±23.32)mIU/mL,与治疗后6个月的(4.36±2.53)、(3.97±2.96)、(72.97±19.87)mIU/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予以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相比治疗前,能有效缩小患者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且不会对卵巢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二、子宫肌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肌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配合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讨论 |
(2)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术前准备 |
3.仪器设备 |
4.手术过程 |
5.术后处理 |
6.疗效评价标准 |
7.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UAE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 |
2.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 |
3.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 |
4.其他评价 |
讨论 |
1.子宫肌瘤诊疗现状 |
2.UAE治疗子宫肌瘤的原理 |
3.UAE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 |
4.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 |
5.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
6.UAE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探讨 |
7.本文章存在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3)子宫动脉栓塞术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妊娠及妊娠结局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第二章 观察指标 |
2.1 两种治疗方式后妊娠数及妊娠率 |
2.2 两种治疗方式后患者分娩方式 |
2.3 两种治疗方式发生的早产率及足月产率 |
2.4 两种治疗方式后胎盘植入率 |
2.5 两种治疗方式后产后出血发生率 |
第三章 数据统计依据 |
第四章 统计学方法 |
第五章 结果 |
5.1 术后疗效对比 |
5.2 宫腺肌病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及HIFU治疗后妊娠数量及妊娠率(见表5-1) |
5.3 子宫腺肌病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及HIFU治疗后分娩方式、早产、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比较(见表5-2) |
5.4 子宫腺肌病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及HIFU治疗后效果图 |
第六章 讨论 |
6.1 HIFU治疗相比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妊娠率的差别 |
6.2 两种治疗方法对剖宫产率、早产率的影响 |
6.3 两种治疗方法对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影响 |
6.4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
6.5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
6.6 高强度超声(HIFU)聚焦治疗子宫腺肌病原理及应用 |
6.7 患者行HIFU治疗的注意事项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现状 |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 |
1.1 子宫基底膜内陷 |
1.2 雌激素(E2)代谢紊乱 |
1.3 上皮-间质转化 |
1.4 在位内膜病变 |
1.5 免疫因素 |
1.6 遗传因素 |
子宫腺病辅助检查 |
子宫腺肌病治疗治疗 |
3.1 手术治疗 |
3.2 介入栓塞及HIFU治疗 |
3.3 药物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介入栓塞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血供及卵巢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子宫肌瘤内部血供参数比较 |
2.2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子宫肌瘤周边血供参数比较 |
2.3 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 |
2.4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平均月经量、平均月经期变化情况 |
2.5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卵巢相关激素变化情况 |
3 讨论 |
(5)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手术方法 |
1.2.2 护理方法 |
1.3 判断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6)应用PVA栓塞及明胶海绵微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结果中远期疗效比较 |
2.2 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 |
3 讨论 |
(7)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与临床护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护理 |
2.1 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健康教育 |
2.2 术前准备 |
2.2.1 一般准备 |
2.2.2 用物准备 |
2.3 术中配合 |
2.4 术后护理 |
2.4.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
2.4.2 预防穿刺点出血 |
2.4.3 疼痛 |
2.4.4 发热 |
2.4.5 阴道出血的护理 |
2.5 出院指导 |
3 结果 |
4 体会 |
(8)子宫肌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治疗方法 |
2 护理对策 |
2.1术前护理 |
2.1.1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准备 |
2.1.2减轻和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心理 |
2.1.3术前准备 |
2.2术中护理 |
2.3术后护理 |
2.3.1一般护理 |
2.3.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
2.3.3疼痛护理 |
2.3.4发热、恶心、呕吐的护理 |
2.3.5阴道出血和肌瘤由阴道脱出的护理 |
3 出院指导 |
4 小结 |
(9)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材料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护理 |
3.1 术前护理 |
3.1.1 心理护理 |
3.1.2 术前准备 |
3.2 术中护理 |
3.2.1 术中配合 |
3.2.2 术中观察 |
3.3 术后护理 |
3.3.1 穿刺点及术肢的观察与护理 |
3.3.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4 体会 |
(10)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术后治疗疗效结果比较 |
2.2 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结果比较 |
2.3 患者治疗前后卵巢相关激素变化结果比较 |
3 讨论 |
四、子宫肌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配合及效果[J]. 张立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9)
- [2]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 郭丽艳. 苏州大学, 2020(02)
- [3]子宫动脉栓塞术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妊娠及妊娠结局比较[D]. 张庆亮. 滨州医学院, 2020
- [4]介入栓塞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血供及卵巢功能的影响[J]. 尹燕平,刘文英. 中国性科学, 2016(08)
- [5]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J]. 司爱花.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23)
- [6]应用PVA栓塞及明胶海绵微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J]. 贾保荣.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05)
- [7]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与临床护理学研究[J]. 刘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4)
- [8]子宫肌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J]. 王燕. 工企医刊, 2011(05)
- [9]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护理[J]. 刘秀英,魏萍,辛喜娣. 职业与健康, 2008(09)
- [10]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分析[J]. 程宝亮. 中外医疗, 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