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应性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适应性,电网,弹药,环境,国防科工委,表型,敏感。
适应性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袁大天,于芳芳,李太平[1](2019)在《直升机航电系统高原高寒环境适应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原高寒环境对直升机航电系统试验的影响、应对以及直升机环境适应性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分析高原高寒环境对直升机航电系统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直升机航电系统在高原高寒环境下适应性评价值。结果直升机高原高寒适应性可分为两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其中高原适应性评价指标的权重为0.7983,高寒适应性的权重指标为0.2135。某直升机高原高寒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价值为0.7692,适应性综合评价为较好。结论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都会对航空装备的试验和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航空装备乃至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直升机航电系统高原高寒环境适应性评价,提高试验效率。(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余辉,梁高波,耿琳莹,魏勋[2](2019)在《北斗用户机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精确评价北斗用户机复杂电磁环境适应能力,在分析北斗用户机工作机理及易攻击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北斗用户机面临的战场复杂电磁环境,进行了电磁干扰对北斗用户机信号捕获、跟踪环节影响的仿真和评估方法研究,得到了某型北斗用户机定位成功率和通信成功率与电磁环境复杂度的关系,对北斗用户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10期)
沈瑞琪[3](2019)在《“不敏感弹药环境适应性与评估技术”专题 序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弹药的不敏感性是指弹药在受到来自敌方的轻武器和破甲火箭弹攻击,舰船、车辆、阵地和库房火灾烘烤,弹药殉爆爆炸冲击和弹药爆炸产生的高速弹片打击下,弹药自身的安定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危害性等级。自从美国弗瑞斯特号航空母舰因弹药舱弹药爆炸导致灾难性事故以来,弹药的安全性得到空前地关注,并且针对作战环境可能遭受的攻击情况(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4](2019)在《“不敏感弹药环境适应性与评估技术”专题主编 沈瑞琪》一文中研究指出沈瑞琪,博士,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中国-白俄罗斯真空等离子体物理科学国际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南京理工大学空间推进技术研究所所长,微纳含能器件联合实验室主任,火工品安全性可靠性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航天先进空间推进专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兵工学会高级会员,兵工学会火工烟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宇航学会电推进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航天科技集团火工技术(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郭挺,董红,朱志芳[5](2019)在《计及暂态电压稳定适应性的受端电网规划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广州北郊近区受端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拟定强、弱电气联系的两类规划方案。在常规潮流、短路电流等技术指标对比的基础上,从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参数、不同故障类型等方面对两类方案进行详细的暂态电压稳定适应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端电网电压稳定适应性分析是电网规划层面的重要环节;弱电气联系方案对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暂态电压失稳的适应性较差;在规划层面,加强站点间的电气联系也是提升暂态电压稳定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已纳入南方电网"十叁五"规划。(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杜晓辉[6](2019)在《绿色建筑后评估研究中用户与技术系统的“相互适应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户对室内环境技术系统的使用问题最初在建筑性能评估(Build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BPE)研究的使用反馈环节中出现。近几年,绿色建筑中以节能名义使用的技术越来越复杂,诸如供热智能控制系统、光感自动化系统、热回收系统、新风控制系统、室内温湿度控制器、热水调控系统等。尤其对于用户通过个体调节手段控制热环境的绿色建筑(如绿色住宅),技术的复杂化已经使人们不再单凭直觉进行室内环境的调节,用户对技术系统的操作方式将影响到室内环境质量与建筑能耗,而技术系统的有效应用与用户的期望、使用习惯以及用户对技术系统的认知与学习也有很大关系。绿色建筑中用户与技术系统的"相互适应性"(Interactive Adaptivity)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绿色建筑,从技术系统的可用性,用户对技术系统的认知两个角度,对目前用户与技术系统"相互适应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性介绍,介绍国外当前研究动态、研究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后评估研究提供一种观念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住区》期刊2019年03期)
来嘉骏,庄智,周易凡[7](2019)在《基于准稳态模型的建筑节能评估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建筑节能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既有建筑的节能评估是节能改造的重要依据。基于运行数据的统计模型和基于动态模拟的能耗模型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节能评估方法。然而由于实际采集数据不全以及动态参数难易获得,致使这些方法均存在不足。为此,提出了基于准稳态模拟的建筑节能评估方法,介绍准稳态模型的原理及特点,并以某一实际节能改造案例为例,对比分析模型预测能耗、节能量的准确性及节能改造措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基于准稳态模型的建筑节能评估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用于指导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6期)
张利新[8](2019)在《过表达GmFT2a转基因大豆后代的表型鉴定和适应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但因为大豆属于光温敏感性作物,所以单一品种的适应范围狭窄,各地品种的开花期、成熟期等生态特性差异明显。此外,受光周期和温度等环境影响,我国大豆品质性状地理分布规律明显,其中,粗蛋白含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东北大豆主产区大豆的粗蛋白质含量偏低,迫切需要通过育种手段加以改良。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获得1株过表达GmFT2a的转基因大豆株系,受体为高蛋白品种,研究发现其后代具有不同的开花时间和成熟时间,其中早熟材料有望改善北方高纬度地区大豆粗蛋白含量较低的问题。本实验在不同地点对上述转基因高世代材料进行生育期组鉴定,同时测定其籽粒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期望筛选出适应不同地区种植的高蛋白材料。在黑河、北京和成都地区,对过表达GmFT2a转基因大豆后代进行性状鉴定和适应性评估。具体结果如下:(1)在黑河地区,转基因大豆均正常开花,且70%的转基因大豆开花期早于当地对照品种,成熟材料生育期组为MGⅢ。在北京地区,转基因大豆成熟期均早于转化受体品种自贡冬豆,其生育期组分布存在两个极端,分别为早熟的MG0和MGⅡ和晚熟的MGⅥ-MGⅨ。在成都地区,转基因大豆成熟均较晚,生育期组主要为MGⅥ、MGⅦ、MGⅧ和MGⅨ。表明过表达GmFT2a转基因大豆后代的开花期、成熟期表现出连续分布的特性,证明通过调控GmFT2a表达量有希望创造出农艺性状遗传背景相同、生育期性状广泛分布的后代材料,从而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区域。(2)过表达GmFT2a转基因大豆后代的品质性状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基本一致。在黑河地区,转基因大豆的粗蛋白含量远高于当地品种;在北京地区,转基因大豆的粗蛋白含量略低于受体品种自贡冬豆,但远高于当地品种。转基因大豆可作为两地高蛋白大豆品种育种的宝贵亲本。在成都地区,转基因大豆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受体自贡冬豆,但低于当地其它供试品种。表明外源基因GmFT2a的插入不影响受体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在生育期相近的前提下,过表达GmFT2a材料转基因大豆后代与受体品种粗蛋白含量相近。(3)在黑河地区,过表达GmFT2a转基因大豆表现出了早花和高蛋白特性;在北京地区,过表达GmFT2a转基因大豆表现出了早花、早熟和高蛋白的特性。表明从黑河和北京两地可筛选出与当地部分当地品种接近且表现出高蛋白特性过表达GmFT2a转基因大豆,为东北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育种提供了宝贵的亲本,扩宽了南方高蛋白大豆种质资源的应用范围。在成都地区,过表达GmFT2a转基因大豆的各性状与当地品种和受体品种均较为接近,但单株产量高于受体品种。(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亮亮,张朝,张静,冯博彦[9](2019)在《基于CERES-Rice模型的湖南省一季稻极端高温损失评估及适应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省4个农业气象站点的一季稻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2年逐日气象数据,精细的土壤以及田间管理记录,分析了过去23年极端高温的变化趋势,并利用校准后的CERES-Rice模型评价了高温热害的致损率,着重探讨了不同的适应性措施对缓解高温热害的作用,以期提出科学合理的减灾措施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结果表明:(1)CERES-Rice能很好地捕捉本研究区不同天气和管理条件下的水稻物候期和产量,除桑植站开花期外,其余各参数的模拟误差均小于10%。(2)一季稻生育期内极端高温频发且在本世纪有增强趋势,灾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古丈>桑植>怀化>靖州,分别为10.4%,8.2%,7.5%和4%。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一季稻生产将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高温热害风险。(3)选用耐高温品种产量最大可提升29.8%,但在极端高温年份,提高品种高温抗性的方法收效甚微。调节播种期会导致-25%—20%的产量波动,其中提前10 d或5 d种植均可缓解极端高温的危害。增加灌溉的贡献为1%—8%,其中6—8 cm灌水量效果最佳。极端高温期间增施氮肥的贡献稳定且显着,平均增产2%—20%,80—100 kg/hm~2的施氮量能带来较为理想的避热增产效果。(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高杰卿[10](2019)在《大包重载铁路轨道结构适应性评估及强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实践经验表明,增大列车轴重能够显着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国外重载列车轴重主要集中在28~32.5吨,最大达到40吨。我国第一条电气化大秦重载运煤专线,通过连续扩能技术改造,运输能力逐年大幅增加,目前以轴重25吨的1~2万吨重载货车为主,运量已突破4亿吨。大包线在2007年至2009年进行了电气化改造,随后轴重25吨、载重80吨级的专用货车实现主型化,运量2010年已超过2亿吨。随着货物列车轴重提高和长度增加,相应增加了线路基础设施上的作用力和作用频度,使得结构受力、变形和疲劳性能等均有较大变化。大包线随着年运量的不断增大,轨道结构病害逐渐增多,尤其是万吨重载列车开行后,轨道部件伤损的发生和发展迅速加快,钢轨疲劳伤损、扣件松动、辙叉裂纹和接头病害等呈较快增长趋势。虽然短期内轨道结构未丧失使用功能,但随着劣化速度的加快,其长期性能是否满足货运重载的要求尚存在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大包铁路轨道结构对重载货物列车的长期适应性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大包线轨道结构适应性评估及强化技术研究。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铁路重载运输发展及轨道结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的重载铁路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轨道结构不适应性问题;其次,分析了大包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现状及轨道部件伤损规律,掌握了其劣化程度和实际运营状态;再次,研究了轨道结构重载适应性及安全性问题,分析了重载货物列车对轨道结构的影响,采用了准静态计算、动态试验、钢轨重伤威布尔分布概率预测以及车载探地雷达检测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评估了钢轨、轨枕扣件、道床和道岔的适应性问题;最后,提出了钢轨以及钢轨接头强化技术、轨枕扣件的强化选用、曲线道床的稳定性强化和道岔结构优化4个方面的轨道结构整体强化对策,全面提高了轨道承载能力,使轨道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解决了轴重增大以及运量增加所带来的一些新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包线轨道结构强化试验段的建议方案,使轨道结构的长期性能满足货运重载的要求。通过对大包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的适应性评估及强化技术研究,掌握了重载列车对轨道结构的作用机理和轨道部件的伤损规律,有效减轻了轮轨动力作用,全面提高了轨道结构强度,延长了轨道部件使用寿命,为完善养护维修体制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5-01)
适应性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精确评价北斗用户机复杂电磁环境适应能力,在分析北斗用户机工作机理及易攻击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北斗用户机面临的战场复杂电磁环境,进行了电磁干扰对北斗用户机信号捕获、跟踪环节影响的仿真和评估方法研究,得到了某型北斗用户机定位成功率和通信成功率与电磁环境复杂度的关系,对北斗用户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应性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袁大天,于芳芳,李太平.直升机航电系统高原高寒环境适应性评估[J].装备环境工程.2019
[2].余辉,梁高波,耿琳莹,魏勋.北斗用户机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评估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3].沈瑞琪.“不敏感弹药环境适应性与评估技术”专题序言[J].装备环境工程.2019
[4]..“不敏感弹药环境适应性与评估技术”专题主编沈瑞琪[J].装备环境工程.2019
[5].郭挺,董红,朱志芳.计及暂态电压稳定适应性的受端电网规划评估[J].电力学报.2019
[6].杜晓辉.绿色建筑后评估研究中用户与技术系统的“相互适应性”探讨[J].住区.2019
[7].来嘉骏,庄智,周易凡.基于准稳态模型的建筑节能评估适应性研究[J].建筑节能.2019
[8].张利新.过表达GmFT2a转基因大豆后代的表型鉴定和适应性评估[D].东北农业大学.2019
[9].张亮亮,张朝,张静,冯博彦.基于CERES-Rice模型的湖南省一季稻极端高温损失评估及适应性措施[J].生态学报.2019
[10].高杰卿.大包重载铁路轨道结构适应性评估及强化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