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酰基硫脲论文_刘双双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酰基硫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脲,阴离子,诺氟沙星,杀虫,活性,氢键,生长素。

芳酰基硫脲论文文献综述

刘双双[1](2015)在《芳酰基硫脲受体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性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主要指受体对底物选择性结合并产生某种特定功能的过程。由于阴离子在生物、环境和化学工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阴离子的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硫脲是优良的氢键供体,可提供双重氢键与阴离子结合,本文以此为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取代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24个硫脲类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其与F-,Cl-,Br-,I-,Ac O-,HSO4-,Cl O4-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有11种化合物对F-和Ac O-有较好的识别能力,1、9和17号对F-和Ac O-达到裸眼识别效果,且Cl-,Br-,I-,HSO4-,Cl O4-存在时不会影响识别效果。2.紫外滴定实验表明,在受体与阴离子的结合比范围内,1、4、17、20、23号受体加入F-和Ac O-后的吸光度值与阴离子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最高可达0.9978。上述受体浓度为2×10-5 mol/L时,对F-和Ac O-的检出限为5×10-6 mol/L,为阴离子的定量检测提供可能。3.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初步探讨了受体与阴离子的作用机理:少量阴离子的加入首先引发酸性强、活性高的NH去质子化,并与酸性较低的NH形成氢键,加入过量阴离子后酸性较低的NH也去质子化。Job-plot曲线滴定实验表明了受体与阴离子之间的结合比。4.含水介质中阴离子识别测试:1号和17号受体在水含量低于15%时,有较好的识别效果;9号受体在水含量低于20%时,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别同玉[2](2013)在《乙腈溶剂中芳酰基硫脲对F~-识别作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合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和URHF溶剂半径中优化乙腈溶剂中四种芳酰基硫脲及其氟离子复合物的几何构型,从几何结构参数、电荷布居、前线轨道、结合能以及热力学参数等角度探讨复合物形成过程中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芳酰基硫脲在乙腈溶液中识别氟离子是一个自发过程,识别作用主要是硫脲氮氢与氟离子的氢键作用。受体分子识别氟离子能力与取代基密切相关,以N-对硝基苯基-N'-对硝基苯甲酰基硫脲氟离子复合物最稳定。在基态结构的基础上用相同的理论水平计算了乙腈溶剂中四种受体分子及氟离子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有取代基的芳酰基硫脲识别氟离子后的光谱行为变化大,有利于使用比色法检测阴离子。光谱理论计算值很好地反映了实测值,这为实验室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3年05期)

陈平[3](2012)在《P204和芳酰基硫脲对几种金属离子的固液萃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萃取剂P2O4对锰和铬的萃取行为,探讨了P2O4萃取分离锰和铁的可行性。合成了N-2-甲氧基苯基-N′-苯甲酰基硫脲、N-2-氯苯基-N′-苯甲酰基硫脲两种化合物,并研究了其对金属钯的萃取行为。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本部分对常见的萃取方法、萃取动力学进行了概述,介绍了锰、铬、钯叁种金属的萃取研究进展,以及常用的固液萃取体系,最后对固液萃取体系在化学应用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第二章:本章研究了以熔融石蜡为稀释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P2O4、D2EHPA)为萃取剂对Mn~(2+)的固液萃取行为。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水相中Mn~(2+)离子浓度、相比、P2O4的皂化率、搅拌时间等因素对Mn~(2+)的萃取率的影响。给出了萃取方程式:Mn~(2+)+H_2A_2=MnA_2+2H+,测定了ΔH、ΔG、ΔS萃取热力学数据。应用本萃取体系,可在pH值0.5-1.2之间对锰铁进行萃取分离。第叁章:本章研究了以熔融石蜡为稀释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P2O4、D2EHPA)为萃取剂对Cr~(3+)的固液萃取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Cr~(3+)离子浓度、相比、对P2O4皂化、搅拌时间等因素对Cr~(3+)的萃取率的影响。测定了ΔH、ΔG、ΔS萃取热力学数据,给出了萃取方程2Cr~(3+)+3H_2A_2=2CrA_3+6H~+。通过考察各因素对Cr~(3+)萃取速率的影响,得到萃取速率方程: R=K[P2O4][H~+]-2[Cr~(3+)]。应用萃取动力学原理得到了活化能Ea为10.07KJ/mol。第四章:合成了N-2-甲氧基苯基-N′-苯甲酰基硫脲和N-2-氯苯基-N′-苯甲酰基硫脲两种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盐酸体系中萃取钯的行为。以熔融石蜡为稀释剂、N-2-甲氧基苯基-N′-苯甲酰基硫脲萃取剂,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搅拌时间、相比、水相中Pd~(2+)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探究了一定量萃取剂对钯的萃取容量。N-2-甲氧基苯基-N′-苯甲酰基硫脲载钯有机相可用1.5%硫脲-0.5mol/LH_2SO_4进行反萃取,一次反萃取率可达75%以上。绘制了萃取等温线,并用Mccabe-Thiele图解法求得钯萃取级数。当N-苯基-N′-苯甲酰基硫脲接上推电子的甲氧基后对钯的萃取能力增强,而接上拉电子集团后对钯萃取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1)

杜海军,欧阳贵平[4](2010)在《含有苯氧乙酰胺结构的芳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5个含有苯氧乙酰胺结构的新型芳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用IR1、HNMR、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0年04期)

史大斌,汪彦屿,刘静姿,胡成兵[5](2010)在《7-(4-芳酰基硫脲)诺氟沙星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高效新型含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将芳基酰氯与硫氰酸钠反应并经分子内重排生成的芳酰基硫代异氰酸酯,通过对诺氟沙星7-位哌嗪基进行修饰,合成了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7-(4-芳酰基硫脲)诺氟沙星的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元素分析确证。(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0年02期)

史达清,王海营,杨芳,李小跃[6](2007)在《芳酰基硫脲受体的合成及对阴离子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3种芳酰基硫脲受体分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其与F-,Cl-,Br-,AcO-,HSO-4,H2PO-4等阴离子的作用.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形成氢键配合物.加入F-,AcO-时,溶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从而实现对这两种阴离子的裸眼识别.结果表明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形成1∶1型的配合物.1HNMR滴定及质子溶剂效应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的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直接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16期)

李前进[7](2007)在《芳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杀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Schroepl E等合成了CH_3(CH_2)_nCOHNCSNHR~1,生物活性测试显示,此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此后,人们通过对硫脲桥两端取代基的修饰,合成了大量的芳酰基硫脲类化合物,通过生物活性测定,发现此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具有植物生长调节活性、除草活性和抑菌活性的酰基硫脲类化合物合成较多。为了寻求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我们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的化合物,进行了杀虫活性测定,解析了部分化合物的单晶结构,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关系提供了依据。本论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2,4-二氯苯氧乙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杀虫活性研究。以2,4-二氯苯氧乙酸为原料,经过氯化生成2,4-二氯苯氧乙酰氯,然后与硫氰化钠反应生成2,4-二氯苯氧乙酰基异硫氰酸酯,最后与取代芳胺反应,得到6个2,4-二氯苯氧乙酰基硫脲化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确认了结构。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单晶培养,得到了3个单晶数据即晶体Ⅰb,Ⅰe和Ⅰf。3个晶体中S=C双键的键长在1.626-1.645(?)之间;O=C双键的键长在1.204-1.221(?)之间;N-C键长在1.330-1.425(?)之间,说明N-C键具有N=C双键的特征。3个分子中均有两个N-H…O分子内氢键,分别形成了毗邻的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中间酰基脲桥部分中的C9-N1-C8就如一个离域共轭结构,羰基氧原子与羰基硫原子呈反式排列在这个共轭结构的两端。采用浸叶法对化合物(Ⅰa-Ⅰf)进行了初步杀虫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Ⅰe的杀虫活性较好,毒力测定表明,化合物Ⅰe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_(50)为305.80mg/L。第二部分:芳甲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杀虫活性研究。以苯甲酸、邻甲基苯甲酸和2-呋喃甲酸为原料,经过氯化生成相应的芳酰氯,然后与硫氰化钠反应生成相应的芳酰基异硫氰酸酯,最后与取代芳胺反应,得到12个芳酰基硫脲化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确认了结构。对液相合成法和相转移催化法的优劣做了简单的比较和分析。对12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单晶培养,得到了化合物Ⅱc,Ⅱe,Ⅱg和Ⅱh的单晶数据,其中化合物Ⅱc在DMF中培养出的单晶发生了结构变化,转变为2-苯甲酰胺-4,6-二氯苯并噻唑,推测其变化机制为自身基团间的亲核取代反应。晶体Ⅱc和Ⅱg的每一个晶胞单元中都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分子(Molecule A and Molecule B),这两个相对独立的分子所对应的键长和键角差别不大,但是所对应的二面角的差异却很大,该差异可能是由苯环与中间酰基硫脲基团相连接的C-C键自由旋转程度不同造成的。晶体Ⅱe中分子间氢键N-H…S把分子连接成了链状结构,并形成了R_2~2(8)的环状结构。晶体Ⅱh中分子间氢键N-H…O和N-H…S把分子连接成了丝带状结构,并分别形成了R_2~2(12)和R_2~2(8)的环状结构。采用浸叶法对化合物(Ⅱa-Ⅱh)进行了初步杀虫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Ⅱb和Ⅱc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进一步的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化合物Ⅱb和Ⅱc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_(50)分别为144.61mg/L和109.55mg/L。(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张正文[8](2007)在《N-(5-巯基-1,3,4-噻二唑-2-基)-N'-芳酰基硫脲的合成与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2种新的芳酰基硫脲,其结构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2c、2d和2h的生长素活性更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王微宏,钟宏,吴再坤[9](2006)在《聚(N-烃基-N’-芳酰基硫脲)的合成与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叁种聚(N-烃基-N’-芳酰基硫脲)高分子化合物2a-c。运用红外波谱(IR)、热重和差热分析(TG-DTA)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采用平皿法对叁种聚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对植物具有一定的生长调节活性,特别是聚[N-(1,2-亚苯基)-N’-(1,4-笨二甲酰基)硫脲](2b)的生物活性比较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期刊2006-11-01)

王子云,张正文,陈传兵,汪焱钢[10](2006)在《N-[(2-羧基-1,3,4-噻二唑)-5-基]-N′-芳酰基硫脲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5-氨基-1,3,4-噻二唑-2-羧酸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出了10种新的芳酰基硫脲,产率为50.6%~70.3%.它们的结构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芳酰基硫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混合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和URHF溶剂半径中优化乙腈溶剂中四种芳酰基硫脲及其氟离子复合物的几何构型,从几何结构参数、电荷布居、前线轨道、结合能以及热力学参数等角度探讨复合物形成过程中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芳酰基硫脲在乙腈溶液中识别氟离子是一个自发过程,识别作用主要是硫脲氮氢与氟离子的氢键作用。受体分子识别氟离子能力与取代基密切相关,以N-对硝基苯基-N'-对硝基苯甲酰基硫脲氟离子复合物最稳定。在基态结构的基础上用相同的理论水平计算了乙腈溶剂中四种受体分子及氟离子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有取代基的芳酰基硫脲识别氟离子后的光谱行为变化大,有利于使用比色法检测阴离子。光谱理论计算值很好地反映了实测值,这为实验室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酰基硫脲论文参考文献

[1].刘双双.芳酰基硫脲受体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性能检测[D].华中农业大学.2015

[2].别同玉.乙腈溶剂中芳酰基硫脲对F~-识别作用的理论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

[3].陈平.P204和芳酰基硫脲对几种金属离子的固液萃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4].杜海军,欧阳贵平.含有苯氧乙酰胺结构的芳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

[5].史大斌,汪彦屿,刘静姿,胡成兵.7-(4-芳酰基硫脲)诺氟沙星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化学试剂.2010

[6].史达清,王海营,杨芳,李小跃.芳酰基硫脲受体的合成及对阴离子识别研究[J].化学学报.2007

[7].李前进.芳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杀虫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8].张正文.N-(5-巯基-1,3,4-噻二唑-2-基)-N'-芳酰基硫脲的合成与生物活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9].王微宏,钟宏,吴再坤.聚(N-烃基-N’-芳酰基硫脲)的合成与生物活性[C].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2006

[10].王子云,张正文,陈传兵,汪焱钢.N-[(2-羧基-1,3,4-噻二唑)-5-基]-N′-芳酰基硫脲的合成与表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论文知识图

芳酰基硫脲及氟离子复合物的优化...N-(2-吡嗪氨基)-N′-芳酰基硫脲化合物4a的分子结构1-芳酰基-4-反式菊酰基氨基硫脲1基于苯并叁嗪酮骨架衍生的化合物1...含水介质中1号受体加入F-的紫外吸收光...

标签:;  ;  ;  ;  ;  ;  ;  

芳酰基硫脲论文_刘双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