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镁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论文_赵文静,武俊梅,张萌,吕桂贤,辛文娟

脑梗死镁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论文_赵文静,武俊梅,张萌,吕桂贤,辛文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梗死镁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小板,颗粒,蛋白,脑梗死,氧化氮,阿司匹林,尿激酶。

脑梗死镁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静,武俊梅,张萌,吕桂贤,辛文娟[1](2015)在《消栓肠溶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积分,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及GMP-140浓度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MP-140浓度治疗前后明显下降,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栓肠溶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有一定的疗效,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活化有关,且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期刊2015-02-01)

陈智玲,马静萍[2](2012)在《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对进展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通过流式细胞仪对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2P)、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的测定为临床提供一个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的客观参考值。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3月至12月本院神经内科30~80岁脑梗死患者103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2年02期)

张敏,段惠玲,朱美婕[3](2011)在《脑梗死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α-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ACA及GMP-140,用CHOD-PAP及GPO-POD法测定其血脂水平,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的全血PLT数量。结果 ACA的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组明显升高,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CA水平变化与GMP-140、血小板、血脂指标改变呈显着相关关系。结论 ACA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效应中同GMP-140、血小板、血脂共同发挥作用,或促进诸如GMP-140、血小板、血脂等危险因素在急性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且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马丽丽,王兆钺,尹明达[4](2007)在《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藻酸双酯钠(PSS)、阿司匹林(ASA)与噻氯匹定(TP)3个治疗组,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含量,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状况。结果3组治疗后3d、7d、14d血浆GMP-14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SS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ASA与TP组。结论PSS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07年09期)

吴玉生,张文高,郑广娟,耿金荣,赵斌[5](2007)在《水蛭微粉对急性脑梗死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水蛭微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西药加水蛭粗粉治疗;微粉组21例,采用常规西药加水蛭微粉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液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临床疗效以微粉组较好,治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上述2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治疗前显着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微粉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蛭微粉较水蛭粗粉更能有效地抑制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朱喜玲,陈金钟[6](2006)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浆NO及GMP-140含量,并同时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NO及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ESS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的水平,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基层医药》期刊2006年07期)

韩桂兰,居岭,纪洪喜[7](2006)在《巴曲酶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巴曲酶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脑死塞治疗前和治疗后10天血浆颗粒内的GMP-140含量,多功能血液凝集仪测定治疗前后Fg。结果GMP-140和Fg含量治疗前后对比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巴曲酶能明显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减少血小板活化,降低血浆血小板GMP-140含量。降低Fg含量。说明对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林爱琴,赵凤臣,倪居,邓双全[8](2005)在《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司匹林150mg/d,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血浆NO及GMP140含量,并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阿司匹林组血浆NO及GMP140含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但ESS分值变化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的水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代秀芹,陈锐,张丽华,单祥鸣[9](2005)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前途的方法,尿激酶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溶栓药物。作者观察了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动态水平,旨在探讨溶栓期间,血小板的变化及GMP140的临床意义。1对(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王丹,朱浩佳,梁焯辉,王小朝[10](2004)在《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的影响。方法  2 0 0 2 - 0 5~ 2 0 0 3- 0 8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4 0例治疗组和 38例对照组 ,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浆NO及GMP 14 0的含量。治疗组患者经过阿司匹林治疗后 2周 ,再次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浆NO及GMP 14 0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浆NO及GMP 14 0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的ESS分值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ESS分值 (P <0 0 1)。结论 阿司匹林能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 14 0的水平 ,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起到脑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04年12期)

脑梗死镁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通过流式细胞仪对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2P)、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的测定为临床提供一个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的客观参考值。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3月至12月本院神经内科30~80岁脑梗死患者103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梗死镁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文静,武俊梅,张萌,吕桂贤,辛文娟.消栓肠溶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2015

[2].陈智玲,马静萍.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对进展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

[3].张敏,段惠玲,朱美婕.脑梗死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α-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

[4].马丽丽,王兆钺,尹明达.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

[5].吴玉生,张文高,郑广娟,耿金荣,赵斌.水蛭微粉对急性脑梗死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6].朱喜玲,陈金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6

[7].韩桂兰,居岭,纪洪喜.巴曲酶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

[8].林爱琴,赵凤臣,倪居,邓双全.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含量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9].代秀芹,陈锐,张丽华,单祥鸣.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

[10].王丹,朱浩佳,梁焯辉,王小朝.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脑梗死镁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论文_赵文静,武俊梅,张萌,吕桂贤,辛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