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式炉退火论文_杜昕,罗晓阳,赵小龙,赵占彪,王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罩式炉退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温度,结晶,脱碳,锰钢,模型,组织,时间。

罩式炉退火论文文献综述

杜昕,罗晓阳,赵小龙,赵占彪,王强[1](2019)在《590 MPa含锰钢带罩式炉退火氧化色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罩式炉工业化生产590 MPa含锰低合金冷轧钢带表面氧化色缺陷,分析了表面氧化色的主要组成。实验室采用马弗炉模拟了罩式炉退火工艺,验证了金属锰薄片对钢带表面氧化色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金属锰薄片可以通过消耗炉内氧化性气氛,保护试样表面在退火过程中不被氧化。罩式炉工业化退火采用冷点温度620℃、热点温度630℃、保温时间25h及全过程40m3/h氢气流量吹扫制度,同时退火过程中在每个对流板中心处装入125kg纯金属锰薄片,可避免工业化生产590 MPa含锰低合金冷轧钢带边部出现氧化色缺陷,同时力学性能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8期)

刘强,王来福,李慎松,王立斌[2](2019)在《GCr15罩式炉退火过程氮气流量控制方法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GCr15盘条在EBNER罩式炉退火时,不同的氮气流量设置对钢材退火后的脱碳、组织水平有影响。通过3次氮气流量设定方法优化的试验,最终验证了退火过程采用自定义设定和CO_2分析仪适时参与氮气流量控制的方法,可使轴承钢的脱碳合格率与组织合格率得到有效提升,脱碳合格率99.5%,组织合格率99.8%,同时降低退火过程的氮气消耗,比原工艺节省氮气1 110 m~3/炉。(本文来源于《金属制品》期刊2019年03期)

罗晓阳,赵小龙,赵占彪,王强,狄彦军[3](2019)在《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Q310NQL2罩式炉退火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模拟罩式炉工艺对Q310NQL2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进行8个不同温度的退火,分析了退火钢带力学性能、硬度及显微组织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强度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两个"平台区"和一个"骤变区",最终确定了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Q310NQL2的再结晶温度为650℃。采用罩式炉工业化生产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Q310NQL2,退火温度冷热点设定为660/680℃,保温时间设定为12h,钢带完成了再结晶过程的同时,力学性能、晶粒度等级均满足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1期)

叶明成,林攀,程书生,侯莉庆[4](2018)在《马钢罩式炉退火优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详细分析罩式炉内钢卷热工工艺,采用热平衡法建立钢卷退火优化模型。优化模型与马钢罩式炉现场退火模型对比结果表明:(1)对于控制点退火温度,优化模型和现场退火模型平均值相差42℃;(2)对于最高芯部温度出现的时间,优化模型和现场退火模型平均值相差2h;(3)按照优化模型控制退火工艺,可以缩短退火时间0. 5~1h,提高产量3%~5%。(本文来源于《冶金能源》期刊2018年06期)

娄奇袭,孙晓宁,王东辉,彭建国[5](2018)在《低氢吹扫工艺对不锈钢全氢罩式炉退火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全氢罩式退火炉在低氢、高氢两种吹扫模式下对热轧SUS430不锈钢卷性能及表面质量的影响,从实验室及大生产模式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低氢吹扫工艺,SUS430钢卷罩式退火更高效、节能,同时能够保证其力学性能且表面氧化铁皮更易酸洗去除。(本文来源于《轧钢》期刊2018年03期)

韩玉龙,周乐育[6](2018)在《罩式炉退火温度对Nb-Ti复合IF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加热炉模拟试验、组织观察、性能测试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Nb-Ti复合IF钢的再结晶温度,并根据该温度范围制定合理的罩式退火工艺,研究了保温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再结晶开始温度为600℃,终止温度为660℃,再结晶时间为1.2 h左右。在再结晶温度以上退火后,组织为等轴状铁素体,随保温温度上升,晶粒尺寸略有增加,晶粒度级别在8~9级之间,属于有利于冲压的晶粒尺寸范围。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A_(80)值有所上升,从41%增长到44%;Δr值下降,从0.19下降到0.03。R_(e L)、R_m、n值变化不大,r值得到改善,从2.18增长到2.35。织构方面,随着保温温度的上升,有利织构组分{001}<110>、{112}<110>进一步向{111}<110>、{111}<112>转化。罩式退火保温温度为710℃时,IF钢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03期)

张淑娟,袁绍霞,韩荟谨,王晓燕[7](2015)在《全氢罩式炉退火工艺优化的应用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氢罩式炉运行中存在的烧嘴变形、带钢粘结、煤气电磁阀工作不正常、空煤比无法精确控制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造措施和优化方案,经过实际验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冶金设备》期刊2015年06期)

苏晓智,张梁[8](2015)在《罩式炉退火工艺对IF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SP工艺IF钢为研究对象,利用硬度测量、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退火工艺对IF钢再结晶和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P工艺IF钢的再结晶温度为670~680℃;高的加热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有利于改善IF钢深冲性能。(本文来源于《山西冶金》期刊2015年05期)

朱大军[9](2014)在《冷轧全氢罩式炉退火工艺优化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冷轧全氢罩式炉退火过程的传热过程分析,建立全氢罩式炉退火过程数字化仿真平台。再利用现场插片实测数据对修正系数进行校正,得到与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匹配的仿真平台。用仿真平台对现行全氢罩式炉退火工艺的加热制度、冷却制度、出炉温度进行优化。达到了降低全氢罩式炉能耗、提高炉台作业率及产品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冶金》期刊2014年06期)

刘勤博[10](2014)在《冷轧带钢罩式炉退火粘结缺陷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冷轧带钢在罩式炉退火时产生的粘结缺陷进行分析,探讨了粘结产生的机理。通过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退火工艺条件、带钢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卷取张力、板形、平整工艺等)的研究,找到了粘结缺陷的控制措施。另外,还探讨研究了平整工艺调整对粘结缺陷的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上)》期刊2014-09-16)

罩式炉退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GCr15盘条在EBNER罩式炉退火时,不同的氮气流量设置对钢材退火后的脱碳、组织水平有影响。通过3次氮气流量设定方法优化的试验,最终验证了退火过程采用自定义设定和CO_2分析仪适时参与氮气流量控制的方法,可使轴承钢的脱碳合格率与组织合格率得到有效提升,脱碳合格率99.5%,组织合格率99.8%,同时降低退火过程的氮气消耗,比原工艺节省氮气1 110 m~3/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罩式炉退火论文参考文献

[1].杜昕,罗晓阳,赵小龙,赵占彪,王强.590MPa含锰钢带罩式炉退火氧化色分析与控制[J].中国冶金.2019

[2].刘强,王来福,李慎松,王立斌.GCr15罩式炉退火过程氮气流量控制方法改进[J].金属制品.2019

[3].罗晓阳,赵小龙,赵占彪,王强,狄彦军.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Q310NQL2罩式炉退火工艺分析[J].中国冶金.2019

[4].叶明成,林攀,程书生,侯莉庆.马钢罩式炉退火优化模型研究[J].冶金能源.2018

[5].娄奇袭,孙晓宁,王东辉,彭建国.低氢吹扫工艺对不锈钢全氢罩式炉退火的影响分析[J].轧钢.2018

[6].韩玉龙,周乐育.罩式炉退火温度对Nb-Ti复合IF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8

[7].张淑娟,袁绍霞,韩荟谨,王晓燕.全氢罩式炉退火工艺优化的应用实践[J].冶金设备.2015

[8].苏晓智,张梁.罩式炉退火工艺对IF钢性能的影响[J].山西冶金.2015

[9].朱大军.冷轧全氢罩式炉退火工艺优化实践[J].四川冶金.2014

[10].刘勤博.冷轧带钢罩式炉退火粘结缺陷的分析与研究[C].2014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上).2014

论文知识图

常见的冷轧生产流程图边部条状粘结形成的印痕粘结缺陷产生...几种典型的钢卷氧化色缺陷照片叁种典型的内罩形式普通圆盘式导流板一种新型导流板俯视图

标签:;  ;  ;  ;  ;  ;  ;  

罩式炉退火论文_杜昕,罗晓阳,赵小龙,赵占彪,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