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棚栽杏树整形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1](2021)在《扬州地区‘玉露香’梨主要栽培和果实发育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白梨品种‘玉露香’为供试材料,分析了该品种果实生长及糖酸组分含量变化特性与本地区栽培环境的关系,比较了不同砧木对‘玉露香’梨的生物学特性和果实糖酸含量变化,以及不同授粉品种或株系对‘玉露香’梨坐果及果实发育的影响,观察了避雨栽培对‘玉露香’梨枝条生长、果实品质形成和叶片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夏季修剪时期和强度对枝类组成的影响,开展了‘玉露香’果实采后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地区梅雨季节雨量偏多,日照不足的环境气候特点抑制了‘玉露香’果实膨大和果肉的蔗糖积累,促进了果肉中苹果酸的积累;2、‘台湾梨’能够显着促进接穗品种‘玉露香’梨的花芽分化,增加单果重,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本地区‘玉露香’品种的优选砧木之一;3、避雨栽培能显着提高‘玉露香’梨中短枝数量,缓和新梢生长量,促进果实发育,改善果实品质;4、供试品种在春梢生长旺盛期(6月中旬)进行新梢中短截可显着提高‘玉露香’梨的中枝和短枝数;5、‘玉露香’果实在本地区应在8月下旬,果实硬度达到1.0-1.3kg·cm-2间采收为宜,贮藏温度15℃可显着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保鲜期可达60天左右,4℃温度下预冷20天处理也能显着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姜云娜,樊军[2](2020)在《杏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表明1品种选择选择成熟早、个大、色艳、质优、耐贮运,自花授粉能力强、早花早果、丰产性好、抗性强、需冷量低、易管理的优良品种,如金寿、金太阳、凯特等。2树形选择主要采用多主枝自然开心形和自由纺锤形,宽行密植。1)多主枝自然开心形。棚南较低部位采用。定干高度40~50 cm。新梢长到35~40 cm时,选方位、角度及长势适宜的新梢3~5个作预备主枝培养,摘心促发二次梢;其余新梢拉成80~
李明,刘聪利,齐希梁,李玉红[3](2018)在《中西部暖温带地区适用的甜樱桃整形模式——改良(黄)纺锤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纺锤形是国内外果树种植管理广泛采用的树形,其树体骨架稳固、成形快、结果期早,树体可大可小,适于矮化密植的各种栽培模式,整形修剪技术简单易学,树体结构合理,盛果期后冠内通风透光好,便于枝组更新,维持良好的树体结构,实现丰产、稳产和优质。同时,纺锤形也是国内外樱桃种植中普遍采用的树形,但在具体的操作细节上,各地根据本地的土壤、气候等生态因素以及甜樱桃的树体生长和修剪反应,技术上又有所不同,有不同版本的"纺锤形"。在中西部各省份地区(陇
本刊编辑部[4](2017)在《《果农之友》2017年1~12期总目次》文中指出
杨晓华[5](2015)在《牡丹江地区鲜食杏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当地主栽杏品种生产状况,主要从杏园址的选择、苗木的选择、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不同的方面系统阐述了与鲜食杏丰产栽培有关的关键技术,综合运用好这些方法和技术,希望对广大果农在生产中提供一些帮助。
牟蕴慧[6](2013)在《黑龙江省李、杏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黑龙江省李、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科技优势,提出未来李、杏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建议措施。该研究开始于2011年—2013年,采用实地调查访谈的形式,针对黑龙江省4个(中南部、东南部、东北部、西部)不同生态区域,每一区域选取2个管理水平相当的果园进行田间生产现状调查。通过调研发现李、杏生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分散,果品产量和质量不稳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产业化程度不高等,其原因在于果园规模小、品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后加工严重滞后、科技投入不足等方面,其结果必然影响和制约了当地李、杏的产业化发展。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研究从理论上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李、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管理模式,以及黑龙江省李、杏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及显着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及栽培优势),比较详尽地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李、杏生产现状,阐明了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栽”的果业发展原则的必要性。提出了促进寒地李、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李、杏品种,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区域特色经济;重视贮藏加工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宣传,树立品牌;发展多元化的李、杏产业,促进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实践中指导黑龙江省农村果品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并在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将李、杏小果的分散生产,做成能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品牌经济、支柱产业。
薄康凯,谭巧,杨梅[7](2011)在《大棚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陕西户县大棚杏已超过660hm2,一般较露地提早1个月上市,667m2平均产量2000kg,产值2万元。笔者根据近10年的技术指导经验,现将大棚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园地和品种选择园地应选在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地块。品种应选早熟或特早熟品
朱彬彬[8](2010)在《上海地区玉露蟠桃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通过对6年生开心形设施栽培玉露蟠桃进行物候期观测,开展早春冻害、人工辅助授粉、修剪试验、施肥试验等方面相关研究,并通过与露地栽培模式进行物候期及果实品质对比,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玉露蟠桃主要物候期比露地栽培提前15天左右,花期从3月20日左右,提前至3月5日左右;成熟期从7月底8月初,提前至7月20日左右。设施栽培花期易受早春冻害,遇0℃以下低温时大棚内须进行提前灌水或烟雾处理。花期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铅笔橡皮头授粉比不授粉坐果率可提高400%以上,由于棚内相对湿度高,花粉不易散开,授粉可从初花期进行。玉露蟠桃不同修剪程度与坐果有关,不是修剪越轻坐果率越高,适度修剪对提高坐果率有作用。低温对设施栽培玉露蟠桃幼果的造成伤害大于花期,可直接导致落果;花期及幼果期大棚内温度须控制在25℃以下。施用果实膨大肥对提高玉露蟠桃果实品质有显着作用,但施用量到一定程度作用将不明显。设施栽培玉露蟠桃在果实成熟期不易受外界环境因子影响,商品产量和品质比露地栽培更稳定。
姚立新[9](2010)在《不同产地冬枣对比试验及冬枣标准化栽培研究》文中提出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 cv. Dongzao)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晚熟、鲜食枣品种。在冬枣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同产地争当“第一”、盲目引种、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在山东沾化、河北黄骅和沧县三地设立产地对比试验园,将选自不同产地(沾化、黄骅、庆云、沧县和乐陵)的冬枣在同一立地条件下栽培,对冬枣果实和果核表型、果实营养组成、感官评价、抗寒性和光合生理指标等进行了连续4年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冬枣产生差异及品质下降的真正原因;本文还进行了冬枣cDNA文库构建、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冬枣主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并探索了冬枣杂交育种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多点、多年观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年份、同一试验园内,不同产地冬枣在果实和果核表型、果实营养组成和感官评价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在不同年份、不同试验园之间,冬枣果实表型和品质各项指标差异显着。说明影响冬枣果实表型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而不是产地来源。就冬枣群体而言,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由于芽变和人工选择,仍存在着个别单株的差异。所以,冬枣改良的方向不是产地选择,而是单株选择。2.冬枣叶片N/P变化范围为11.11~13.54,属于N含量制约的植物类型。冬枣叶片N、P、K元素含量在7月~9月初比较稳定,这段时间是上述3种元素最佳营养诊断采样期。3.冬枣的光合性状受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大,测定结果与测定时间、地点甚至部位等均有很大关系。沧州地区不同产地冬枣叶片Pn的日变化呈较为明显的不对称双峰曲线,年变化呈单峰曲线,冬枣为中午光合速率降低型植物。4.温度的骤变是可能引起冬枣冻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注意防护;冬枣在适生区栽植也要防止个别年份出现极端低温时遭受冻害;温度条件不适合的地区不可盲目引种,进行栽培时应采取保护措施。5个不同产地冬枣抗寒力有一定差别,但在不同指标间表现不一致。不同产地冬枣在沧州地区均能正常生长,无冻害发生。5.利用3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冬枣果实构建混合cDNA文库,从该cDNA文库中随机挑取单克隆进行5’端单向测序,得到1060条EST序列,经过cross-match和CAP3软件处理后共获得628条Unigene。在Uniprot数据库中比较发现有534条Unigene与已知基因具有同源序列,占Unigene总数的85%。利用ESTPiper在线分析软件对Unigene进行GO功能基因分类,发现273条可以在“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细胞内组分”得到分类。鉴定出MYB转录因子、肉桂醇脱氢酶、甘露糖转运等与果实品质形成相关功能基因以及ACC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热激蛋白等与冬枣果实后熟相关功能基因。利用PERL程序对628条Unigene进行EST-SSR分析,结果表明在116条EST序列中包含有147个SSR,以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主要重复类型。6.在调查已有栽培技术和自己试验的基础上,本研究总结课题组多年工作,结合生产实践,制定了《绿色食品(AA级)冬枣栽培技术规程(草案)》,为实施冬枣无公害栽培提供了依据和工作细则。7.冬枣人工杂交育种困难,本研究中杂交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冬枣坐果率低、种仁率低、胚败育,而且杂交时授粉时期晚、部分品种花期不遇,并遭遇绿盲蝽象危害等,应开拓枣树育种的新思路。
刘富堂[10](2010)在《鲜食杏保护地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鲜食杏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果品,其成熟期正值春夏之交,可很好弥补水果淡季市场的供应。鲜食杏易受晚霜危害,通过保护地栽培可避免杏树晚霜危害,解决杏树花期受冻问题。鲜食杏保护地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园地选择、设施的建造、品种选择、授粉树的配置、扣棚后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等。
二、棚栽杏树整形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棚栽杏树整形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扬州地区‘玉露香’梨主要栽培和果实发育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研究进展 |
1.2.1 果实可溶性糖研究进展 |
1.2.2 果实有机酸研究进展 |
1.3 砧木对接穗生长结果的影响 |
1.3.1 砧木对接穗物候期的影响 |
1.3.2 砧木对接穗生长和结果习性的影响 |
1.3.3 砧木对接穗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 |
1.3.4 砧木对接穗矿质养分的影响 |
1.4 果树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1.4.1 授粉品种对果实生长的影响 |
1.4.2 避雨栽培对果树生长结果的影响 |
1.4.3 夏季修剪对果树生长开花的影响 |
1.5 果实适宜采收期期及贮藏条件研究进展 |
1.5.1 采收期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5.2 果实适宜贮藏条件研究进展 |
1.6 论文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玉露香’梨果实生长及糖酸形成特点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供试品种果实生长过程分析 |
2.2.2 供试品种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及代谢 |
2.2.3 供试品种果实有机酸组分及代谢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扬州地区‘玉露香’梨适宜砧木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砧木对‘玉露香,梨物候期的影响调查 |
3.2.2 砧木对‘玉露香’生长和结果习性的影响调查 |
3.2.3 砧木对‘玉露香’梨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4 砧木对‘玉露香’梨果实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 |
3.2.5 砧木与接穗‘玉露香’的叶片N、P、K含量比较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扬州地区‘玉露香’梨主要栽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授粉品种对玉露香’梨坐果及果实生长的影响 |
4.1.2 避雨栽培对‘玉露香’梨生长发育及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 |
4.1.3 夏季修剪对‘玉露香’花芽分化的影响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授粉品种对‘玉露香’梨坐果及果实生长的影响 |
4.2.2 避雨栽培对‘玉露香’枝类组成及新梢生长的影响 |
4.2.3 避雨栽培对‘玉露香’梨生长发育及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 |
4.2.4 夏季修剪对‘玉露香’花芽分化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玉露香’适宜采收期及贮藏条件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采收期对‘玉露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糖酸含量的影响 |
5.1.2 贮藏温度对‘玉露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
5.1.3 低温预冷时间对‘玉露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
5.1.4 不同硬度下‘玉露香’果实品质比较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采收期对‘玉露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糖酸含量的影响 |
5.2.2 贮藏温度对‘玉露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
5.2.3 4℃低温预冷时间对‘玉露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
5.2.4 不同硬度下‘玉露香’果实品质比较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杏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
2 树形选择 |
3 树体管理 |
4 扣棚升温 |
5 温湿度管理 |
6 花果管理 |
7 肥水管理 |
8 病虫防治 |
(3)中西部暖温带地区适用的甜樱桃整形模式——改良(黄)纺锤形(论文提纲范文)
1 为什么提出这种树形? |
2 改良 (黄) 纺锤形的技术要点 |
3 改良 (黄) 纺锤形的优点 |
4 改良 (黄) 纺锤形的树体结构 |
5 改良 (黄) 纺锤形的整形技术 |
5.1 第1年的整形修剪 |
5.2 第2年的整形修剪 |
5.3 第3年的整形修剪 |
5.4 第4年及其以后的整形修剪 |
(5)牡丹江地区鲜食杏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 |
2 黑龙江省杏树生产现状 |
3 牡丹江地区鲜食品种介绍 |
4 栽培技术要点 |
4.1 园址选择 |
4.2 品种及苗木的选择 |
4.3 栽培技术 |
4.3.1 苗木准备。 |
4.3.2 苗木栽植。 |
4.3.3 定植时期及方法 |
4.4 整形修剪 |
4.4.1 自然圆头形。 |
4.4.2 疏散分层形。 |
4.5 土肥管理 |
4.5.1 土壤管理。 |
4.5.2 果园施肥。 |
4.6 水管理 |
4.6.1 水的作用。 |
4.6.2 土壤的最适湿度。 |
4.7 保花保果 |
4.8 疏花疏果 |
4.9 病虫害防治 |
4.1 0 适时采收 |
(6)黑龙江省李、杏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李、杏研究历史、现状 |
1.3.1 世界李、杏研究、生产概况 |
1.3.2 中国李、杏产业研究概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黑龙江省李、杏研究及生产概况 |
2.1 李、杏研究及生产历史 |
2.1.1 李、杏种植区域 |
2.1.2 研究历史 |
2.1.3 生产历史 |
2.2 李、杏科研及生产现状 |
2.2.1 科研现状 |
2.2.2 生产现状 |
2.3 存在问题 |
2.3.1 科研育种 |
2.3.2 生产及加工 |
2.3.3 社会化服务体系 |
2.3.4 气候因素对生产的影响 |
2.4 李、杏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
2.4.1 李、杏产业发展趋势 |
2.4.2 李、杏产业发展前景 |
第三章 黑龙江省李、杏生产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李、杏生产现状调查 |
3.1.1 栽培模式 |
3.1.2 管理水平 |
3.1.3 市场营销 |
3.1.4 产后加工和贸易 |
3.2 李、杏栽培优势分析 |
3.2.1 地域优势 |
3.2.2 种质资源优势 |
3.2.3 科技优势 |
3.2.4 栽培优势 |
3.2.5 贸易优势 |
3.3 李、杏生产调查与分析 |
3.3.1 栽培管理水平分析 |
3.3.2 栽培品种调查分析 |
3.3.3 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
第四章 对策与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大棚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园地和品种选择 |
2 大棚构造 |
3 栽植要点 |
3.1 苗木选择 |
3.2 栽植密度 |
3.3 栽植时期 |
3.4 定植方法 |
4 当年定植当年成花关键技术 |
4.1 定植后管理 |
4.2 整形修剪要点 |
4.3 控制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
5 扣棚管理 |
5.1 扣棚时间 |
5.2 棚内环境调控 |
5.3 花果管理 |
5.4 肥水管理 |
5.5 新梢管理 |
6 揭棚后管理 |
6.1 加强夏剪 |
6.2 控长促花 |
6.3 加强肥水管理 |
7 秋季管理 |
7.1 早施基肥 |
7.2 叶面喷肥 |
7.3 秋季修剪 |
8 扣棚前管理 |
8.1 冬季整形修剪 |
8.2 覆盖地膜 |
9 病虫害防治 |
9.1 生理性病害预防 |
9.2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
9.3 有害气体控制 |
(8)上海地区玉露蟠桃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1 国内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
1.1.2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
1.2 果树设施栽培原理 |
1.2.1 果树自然休眠的解除和需冷量 |
1.2.2 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1.2.3 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
1.2.4 设施栽培的优越性 |
1.3 设施栽培的技术研究 |
1.3.1 设施结构 |
1.3.2 品种选择 |
1.3.3 设施内环境调控 |
1.3.4 树体综合管理技术 |
1.4 玉露蟠桃设施栽培技术研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内容和方法 |
2.3.1 主要物候期观测 |
2.3.2 花期温湿度记录观测 |
2.3.3 修剪与成花的关系 |
2.3.4 不同修剪程度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2.3.5 露地、设施栽培对果实品质的比较 |
2.3.6 授粉试验研究 |
2.3.7 施肥试验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露地与设施栽培玉露蟠桃主要物候期观测 |
3.2 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对玉露蟠桃成花的影响 |
3.3 不同程度修剪对玉露蟠桃开花坐果的影响 |
3.4 温度对玉露蟠桃坐果的影响 |
3.5 不同授粉措施对玉露蟠桃坐果的影响 |
3.6 玉露蟠桃施肥效应研究 |
3.7 玉露蟠桃修剪效应研究 |
3.8 玉露蟠桃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品质分析 |
4 讨论 |
4.1 人工授粉与授粉树种选择 |
4.2 扣、揭膜时间与主要物候期 |
4.3 温湿度与成花坐果 |
4.4 花果管理 |
4.5 整形修剪 |
4.6 土肥水管理 |
4.7 病虫害防治 |
4.8 采后管理 |
4.9 今后研究方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不同产地冬枣对比试验及冬枣标准化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现状和立题依据 |
1.1 冬枣的品种特性 |
1.1.1 食用和营养价值 |
1.1.2 经济价值 |
1.1.3 生态价值 |
1.1.4 育种价值 |
1.2 冬枣的引种栽培与适应性研究 |
1.3 果树矿质营养分析研究概况 |
1.4 果树光合生理研究概况 |
1.4.1 主要研究方向 |
1.4.2 影响果树光合生理的环境因素 |
1.5 植物抗寒性研究概述 |
1.5.1 植物抗寒性鉴定 |
1.5.2 低温胁迫与植物生理生化机能变化 |
1.6 cDNA文库构建与EST-SSR分析研究概述 |
1.6.1 cDNA文库的构建与应用 |
1.6.2 EST-SSR及其在果树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1.7 冬枣无公害防治和标准化栽培研究进展 |
1.7.1 无公害栽培、无公害果品的含义 |
1.7.2 无公害冬枣生产技术 |
1.7.3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
1.7.4 果实裂果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
1.8 果树杂交育种研究概述 |
1.9 立题依据和技术路线 |
1.9.1 立题依据 |
1.9.2 研究意义 |
1.9.3 技术路线 |
2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表型和品质差异研究 |
2.1 不同产地冬枣果核与果实表型差异研究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2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3 不同产地冬枣矿质营养对比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试验园土壤矿质营养对比分析 |
3.2.2 不同产地冬枣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对比分析 |
3.2.3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矿质营养含量对比分析 |
3.2.4 不同试验园土壤、叶片、果实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对比分析 |
3.3 小结 |
4 不同产地冬枣光合特性对比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基地情况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产地冬枣叶绿素含量对比分析 |
4.2.2 不同产地冬枣净光合速率-光响应规律对比分析 |
4.2.3 不同产地冬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对比分析 |
4.2.4 不同产地冬枣净光合速率年变化分析 |
4.2.5 不同试验园冬枣净光合速率对比分析 |
4.2.6 不同产地冬枣荧光特性对比分析 |
4.3 小结 |
5 不同产地冬枣抗寒性对比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相对电导率测定 |
5.1.2 发芽率测定(生长恢复法) |
5.1.3 枝条失水率测定 |
5.1.4 枝条水分饱和亏缺测定 |
5.1.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5.1.6 田间调查 |
5.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相对电导率 |
5.2.2 发芽率测定(生长恢复法) |
5.2.3 枝条失水率与水分饱和亏缺 |
5.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 |
5.2.5 田间调查 |
5.3 小结 |
6 冬枣果实cDNA文库的构建、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6.1 冬枣果实cDNA文库构建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3 结果与分析 |
6.2 冬枣果实EST生物信息学分析 |
6.2.1 材料与方法 |
6.2.2 结果与分析 |
6.3 讨论 |
6.3.1 冬枣果实总RNA的提取 |
6.3.2 cDNA文库的构建 |
6.3.3 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
7 冬枣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研究 |
7.1 冬枣绿盲蝽象植物源农药防治研究 |
7.1.1 材料与方法 |
7.1.2 结果与分析 |
7.2 冬枣裂果病防治研究 |
7.2.1 材料与方法 |
7.2.2 结果与分析 |
7.3 冬枣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调查 |
7.3.1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
7.3.2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
7.4 绿色食品冬枣栽培技术规程 |
7.5 小结 |
8 冬枣杂交育种初探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材料 |
8.1.2 试验方法 |
8.2 结果与分析 |
8.3 小结 |
9 结论与讨论 |
9.1 结论 |
9.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清单 |
致谢 |
(10)鲜食杏保护地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园址的选择 |
1.1 地形条件 |
1.2 土壤条件 |
1.3 水源条件 |
1.4 交通和环境条件 |
2 杏树保护地栽培设施的建造 |
3 栽培技术 |
3.1 品种选择 |
3.1.1 主栽品种的选择 |
3.1.2 授粉树的配置 |
3.2 栽植密度和方式 |
3.3 栽植时期 |
3.4 栽植方法 |
3.5 苗木准备 |
3.6 栽后的管理 |
3.6.1 定 干 |
3.6.2 抹芽整形 |
3.6.3 浇 水 |
3.7 扣棚时间与人工破萌技术 |
3.7.1 扣棚时间的确定 |
3.7.2 人工破萌技术 |
3.8 树形培养与整形修剪 |
4 肥水管理 |
4.1 土壤耕翻 |
4.2 施 肥 |
4.3 水分管理 |
5 扣棚后的管理 |
5.1 萌芽期 |
5.2 开花期 |
5.3 湿度的调控 |
5.4 气体成分的调节 |
6 揭膜后的管理 |
7 病虫害的防治 |
四、棚栽杏树整形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扬州地区‘玉露香’梨主要栽培和果实发育特性研究[D]. 张敏. 扬州大学, 2021(08)
- [2]杏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要点[J]. 姜云娜,樊军. 西北园艺(果树), 2020(03)
- [3]中西部暖温带地区适用的甜樱桃整形模式——改良(黄)纺锤形[J]. 李明,刘聪利,齐希梁,李玉红. 果农之友, 2018(02)
- [4]《果农之友》2017年1~12期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果农之友, 2017(12)
- [5]牡丹江地区鲜食杏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J]. 杨晓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15(04)
- [6]黑龙江省李、杏产业发展研究[D]. 牟蕴慧.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1)
- [7]大棚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薄康凯,谭巧,杨梅. 西北园艺(果树), 2011(04)
- [8]上海地区玉露蟠桃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朱彬彬.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0)
- [9]不同产地冬枣对比试验及冬枣标准化栽培研究[D]. 姚立新.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 [10]鲜食杏保护地栽培技术[J]. 刘富堂. 林业科技开发, 2010(01)